雲泉寺位於蘇州高新區通安鎮樹山村大石山山塢中。宋朝年間由珍護禪師入大石山掌建,雲泉寺原名雲泉庵,黃牆青瓦,飛簷翹角,雲泉寺在明代興盛,列映石門,有佛閣軒亭,皆因宜構架石上。前臨深壑,松竹森鬱於下,太湖遠峰,可收一望。〞把大石的巖泉、景庵、徑壑、竹林、石臺、山峰遠近蒼翠景色和盤託出。雲泉寺旁有一小道,婉轉可直登摩崖石刻,再往上可以直接環繞太陽山,登高望遠或者清晨晨練,都是很好的選擇。
小時候我們的心和自己在一起,多麼歡樂;長大後,我們為工作、為事業奔忙,反而使自己的心居無定所,無處安放;現在,我們常常能感覺到自己對自己的陪伴,就是自我的回歸,心靈的回歸。樹山雲泉寺就是蘇州地區最好的回歸之處。去看風景天高地闊,去聽古剎晨鐘暮鼓,去見法師聆聽慧語,感悟人生哲理,清修其身,清淨其心禪之旅也是心之旅。
TIPS:
無門票,開放時間8:00-17:00
一座青山、一條溪溝、一條棧道、一座紅牆小青瓦禪院、幾位孤單修行的禪師。一陣空靈的鐘聲從密林幽谷傳來,讓人駐足,仰望,冪想。放下了世間繁事,相約翠綠,享受天然馨香。
印象中寺院的生活是完全靠鐘聲來進行的,起床、誦經、就餐還有一些重大的活動。這可能是雲泉寺就餐時敲擊的鐘,旁邊還有一個撞擊鐘的器物,這裡是雲泉寺的齋堂,可能這一口迷你型的鐘就是喊開飯用的。
雲泉寺的鼓樓,其位置在大殿之右,而與鐘樓相對望,故自古有"左鍾右鼓"之稱。鐘樓鼓樓不分家,有鐘樓肯定有鼓樓,如果在有高僧大德蒞臨寺院時,鐘鼓齊鳴,以表示尊重、恭敬。寺院早晚敲鼓,與鐘聲相互應和,早上先敲鐘,後接鼓,晚上先敲鼓,後接鍾,所以稱晨鐘暮鼓。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寶殿就是正殿,也有稱為大殿的。大雄寶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築,也是僧眾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在雲泉寺每天早上5點半還有集體的誦經活動,雖然僧侶不多,但是還是要通過誦經來促進相互之間的進步。
大殿正下方,有一水池,我猜想這裡可能就是雲泉寺中的雲泉,雲泉正中觀音矗立在最中央,手中的淨瓶不斷有水流出。初夏時節水中已有了一些荷葉,有一些荷花已經盛開,在碧綠的荷葉的襯託下,雪白的荷花更加的突兀。
置身這樣安靜的寺廟,腦海中說真的沒有什麼複雜的想法,就是想放空自己,在綠茵中納涼,偶爾能聽到大殿中僧侶們念經的聲音,梵音繞梁,回味無窮,雖然聽不懂,但是順著遠處雲霧繚繞的山中望去,自己是不由自主往外看,看到寺院外屋頂有七彩色,好像彩虹一樣,當時這種感覺是很微妙。
在寺廟中,無論是香爐還是燭臺,可能僅僅只是一種形式,只是一種思想的寄託,看燭臺上的吉祥如意、學業有成等等,都在表達自己想要的東西罷了,通過一種形式去表達自己心中的想法。
靜。暫別城市喧囂,放下生活繁瑣,來到茶席面前,靜下來喝一杯茶,感受自然的美妙。靜下來之後,外面的東西才進得來,自己也才走得出去。在這種寧靜的狀態下,人會非常輕鬆,從而感受到靜的愉悅和自在。
雲泉寺的最裡面有一座小房子,說實在的我也不知道這裡是做什麼的,但是這裡從設計的角度還是非常有意境的,頗有日式小景觀庭院的氛圍。
逐漸和中國文化相融合。獅子的造型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特徵,石獅不僅有不同的時代特點,還有明顯的地域特色。總體上,北方的石獅子外觀大氣,雕琢質樸;南方的石獅更為靈氣,造型活潑,雕飾繁多,小獅子也不僅在母獅手掌下,有的爬上獅背,活潑可愛。
「佛系生活」,本質是斷舍離,是極簡主義,是聚焦。是心系做實驗把懷表擱鍋裡煮,是撞上大樹還道歉,不拘小節,不理細務,是所求者大,但必須守住一條:總得有走心的地方。處處不堅持,事事隨大流,那只能是淹沒於人潮、迷失掉自我。
寺院外牆的顏色為宮廷御用的黃色,有如「金剎」一般,彰顯莊嚴尊崇。歷史學家認為,黃色自古以來就被視為尊貴的色彩,紅色寓意著莊嚴和富貴。
自古講究茶禪一味,寺院深處有一個中和亭,在這裡擺滿了茶具,一個人喝茶平和;兩個人喝茶和氣;一家人喝茶和睦;一個國家喝茶和諧;全世界喝茶和平,從平和到和平,一人一世界、一茶一世界,既有茶禪一味的至高追求,又是世界和平的美好嚮往。
鋪首,俗稱「門環」。準確地講,鋪首隻是門環底座,鋪首銜環才是一個完整的門環。 如同門簪是用來固定大門,門釘是用來固定門板一樣,門環是用來開關大門和叩門的,為一種實用物件。在古代門環是有很多講究的,據明史記載:「親王府四城正門以丹漆金釘銅環;公王府大門綠油銅環;百官第中公侯門用金漆獸面錫環;一二品官門綠油獸面錫環;三至五品官門黑油錫環;六至九品官門黑油鐵環……
雲泉寺的齋堂是和僧侶居住的地方在一起的,整個就是一個四合院式的建築,其實四合院常見於中國北方民居,主要包括由正房、廂房、影壁圍起來的封閉式庭院,在南方見到四合院還是比較少見的。
在佛門中,吃飯是一種修行。它通過一系列的觀想、儀軌將簡單的口腔咀嚼運動賦予了神聖的意義,重在提策道心,培養觀功念恩的心態。在等待用齋時應當端身正坐,雙手平放,默念佛號,四處亂看或遙望齋飯是很不雅的,當然也不必就一根筋的直視前方,那樣不僅容易錯過佳餚,還有可能跟對面的師兄很尬地形成對眼。
絕大部分人認為吃素就是吃齋,這可能是因為寺院裡面吃的是素食的原因,其實吃素和吃齋是完全不同的。在寺院裡吃齋更是完全不一樣的感受,簡單而質樸,每一道菜都是廚師精心而制,簡單不油膩,精緻而優雅,在以往的印象中齋飯都是很簡單的粗茶淡飯,而這裡更像是精心製作出的飯菜。
齋堂內,用齋的桌凳安放整齊,僧人用齋前要念「供養咒」,盛菜添飯有行堂僧人經管,用齋時不得說話,規矩很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