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紹爾群島在哪,美國為何在這裡進行60多次核爆?

2020-12-10 地圖帝

大洋洲是世界上陸地面積最小的洲,除了澳大利亞位於澳洲大陸,其他全是島國,有的島國面積非常小,比如馬紹爾群島。

馬紹爾群島在哪呢?菲律賓以東有個北馬裡亞納群島(關島),再往東就是世界上已知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馬裡亞納海溝以東數百公裡就是馬紹爾群島。美國唯一的海島州——夏威夷州就位於馬紹爾群島東北方向。

馬紹爾群島是個陸地小國,面積只有181.3平方公裡,不過馬紹爾群島的海洋專屬經濟面積區達到213.1萬平方公裡。馬紹爾群島由比基尼環礁、埃尼威託克環礁、誇賈林環礁等很多島礁群組成,這些島礁較為分散。馬紹爾群島人口很少,2017年只有5.43萬,大多數人口住在首都馬朱羅,以及誇賈林環礁的埃貝耶島上。

馬紹爾群島的歷史相對比較簡單:1788年,有一位來自英國的馬紹爾船長來到這裡,所以這裡就叫馬紹爾群島。到了1886年,馬紹爾群島成為德國地盤,日本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均佔領馬紹爾群島,畢竟這裡距離日本相對較近。日本戰敗後,戰勝國美國控制了馬紹爾群島。馬紹爾群島在美國的地位比較特殊,不是美國的州,有自己的內政、外交處理權,這一點比關島更進一步。直到1990年12月,馬紹爾群島不再由美國控制,宣布獨立。

馬紹爾群島在國際上很有名,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馬紹爾群島曾作為美國的核武器試驗場而存在。美國是個非常重視本國環境的國家,像核試驗這種對人體傷害非常大的武器試驗,美國儘可能不在國內進行,放在國外就可以了。至於這麼做會傷害到當地人的健康,美國是不會在乎這些的。馬紹爾群島被美國選中成為核武器試驗場,主要原因是這裡位於太平洋深處,不要說距離美國本土,就是美國的夏威夷群島,距離馬紹爾群島都非常遙遠。

馬紹爾群島的環礁和島嶼非常多,具體放在哪裡進行核試驗呢?美國看中了比基尼環礁,位於馬紹爾群島的西北部。1946年,美國決定在這裡檢測原子彈能對軍用船只能造成多大的衝擊。比基尼環礁是有人居住的,美國可能不通知這些人離開,但那將會對美國的國際形象造成巨大損害。

美國派人來找當地酋長,天花亂墜說了一通,大意是說為了全人類的和平,美國需要在比基尼島進行核試驗。大帽子一扣,酋長沒啥可說了,他敢破壞全人類的和平嗎?當地人撤出後,美國開始在比基尼環礁進行核試驗。從1946年至1958年,比基尼環礁共進行了60幾次核試驗,包括原子彈和氫彈。美國研製出氫彈,讓世界大國之間的核競爭達到一個新的高度,而美國氫彈就是在馬紹爾群島問世的。

由於核武器的威力極大,不要說比基尼環礁已成人間煉獄,就是遠離比基尼環礁幾十公裡的其他島礁都能感受到核爆炸的威力。當地人雖然撤離出比基尼環礁,但核爆炸帶來的大量放射性塵埃還是給當地人的健康帶來了巨大損害。美國接下來還做了一件事,就是把這些遭到核輻射的人帶到美國本土,在他們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研究,以便於美國掌握核輻射對人體到底能帶來哪些傷害。

不幸的是,馬紹爾群島遭到核輻射的人們身體健康沒有得到相關保障,有的孩子剛出生就沒了人型,稱為「水母寶寶」。馬紹爾群島人為此抗爭了很多年,直到1985年,有國際組織響應馬紹爾群島的訴求,派出船隻將這些人送到安全的島嶼居住。

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馬紹爾群島的經濟較為落後,主要靠漁業和農業,除了捕魚,還種植香蕉、椰子。馬紹爾群島的經濟結構雖然單一,但小國寡民,自得其樂,其實也挺好。

相關焦點

  • 馬紹爾群島共和國,一個被美國核爆了67次的國家
    二戰結束後,蘇聯在1949年也研製成功了原子彈,此後在美蘇冷戰時代,美國和蘇聯為了爭奪世界霸權,開始瘋狂的軍備競賽,兩國大大加強了核武器的研製力度,不斷的進行大量的核爆試驗,蘇聯國土廣大,自然不缺核武器試驗場,而美國則選擇了其控制下的遠離其本土的一個太平洋島國為自己的核爆試驗基地,1946-1958年間在這個太平洋上島國上,瘋狂的試爆核試驗67次,對這個國家造成嚴重的生態破壞,這個國家就是太平洋上的島國馬紹爾共和國
  • 被美國核爆67次,馬紹爾群島的舊「傷口」如今仍在「流血」
    這是馬紹爾群島共和國總統希爾達•海因(Hilda Heine)12月初在馬德裡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上讓世界各國領導人們印象最為深刻的一句話。太平洋不斷上升的海平面正讓這個有著「太平洋黑珍珠」美譽的島國面臨日漸現實的威脅,與此同時,更為值得關注的是,美國曾經在這裡留下的「傷口」仍然在繼續「流血」。
  • 馬紹爾群島,被美國核爆67次的島國,如今比基尼島成不毛之地
    位於太平洋中部的馬紹爾群島共和國,由29個環礁島群和5個小島共1225個大小島嶼組成。其陸地總面積只有181.3平方公裡的小國,但其海洋專屬經濟區面積達213.1萬平方公裡。然而在美國託管期間,在這裡進行了67次核試驗,導致馬紹爾成為「迄今為止世界上汙染最嚴重的地方」。
  • 馬紹爾群島:被美國當作核試驗場67次,最終卻成為美國「棄子」?
    美國作為世界強國,不允許別國超越自己,為此,美國研發出了很多殺傷力大的武器,包括核武器,在二戰末期,美國尋求速戰速決,直接將兩顆原子彈扔向日本,日本深受原子彈的危害,無數人為此喪生。然而,美國幹了很多傷天害理的事情,還有個國家被美國當作核試驗場67次,最終卻成為美國「棄子」。
  • 馬紹爾群島:被美國當作核試驗場67次,為何終成美國棄子?
    ▲比基尼環礁上美軍進行的核試驗,這是核爆之後的蘑菇雲有人說是設計師希望這款衣服如核爆炸一樣驚世駭俗,也有人說因為穿比基尼泳衣者身上跟被核爆炸後一樣光禿禿什麼都沒有,因此這款泳衣命名為比基尼泳裝。那麼,美國是如何奪得這片群島?並在這片群島上做了足足67次核試驗?最後,美國又為何將之拋棄呢?一、殖民列強眼中的「熱門群島」馬紹爾是太平洋中部的小島國,其陸地面積尚不足北京面積的1/90。
  • 核爆試驗的馬紹爾群島,為何最後成功獨立?美國「良心發現」
    冷戰期間美蘇兩國在核武領域的軍事競賽從未停止過,但要承認的是美國最開始是掌握核武的專利權,然而蘇聯的第一次成功試爆後卻觸動了美國神經。但不斷的核試驗總需要有一個場所,蘇聯選擇烏拉爾山脈北部延伸的新地島,在五十五年間進行過132次核爆試驗。
  • 互動 |馬紹爾群島核輻射 超過車諾比10倍!
    據美國福克斯新聞網16日報導,自從在日本廣島和長崎丟下原子彈結束「二戰」後,美國在馬紹爾群島進行了至少65次核試驗。幾十年後,科學家從馬紹爾群島採集土壤樣本,對核輻射物質進行測定。馬紹爾群島在1885年成為德國屬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被日軍佔領,由日本託管。1944年美軍打下馬紹爾群島,戰後當地成為美國託管地。
  • 美國在馬紹爾群島核試驗「後遺症」
    新華社洛杉磯12月25日電 記者手記:美國在馬紹爾群島核試驗「後遺症」新華社記者譚晶晶近日,美國媒體報導了美國在馬紹爾群島進行的核試驗給當地帶來的災難。據美國媒體報導,在美國託管期間,由於馬紹爾群島西北部的比基尼環礁和埃尼威託克環礁最為開闊平坦,而且居民較少,美國最終選擇了這兩個環礁作為核試驗場。據《洛杉磯時報》近日報導,1946年至1958年間,美國在馬紹爾群島及其上空和海底進行了67次核試驗,很多居民被迫背井離鄉。
  • 太平洋上的核試驗場——馬紹爾群島
    1986年,在馬紹爾群島與美國籤訂的有關獨立的條約生效後,馬紹爾群島正式成立共和國,即馬紹爾群島共和國,其首都位於馬朱羅(Majuro)。馬紹爾群島眾多環礁之中,有一個環礁的名字最為世人熟知—比基尼(bikini),作為知名泳衣款式的命名地,它的背後則暗藏著美國的深深罪惡。1945年,美國的兩顆核彈相繼投放在日本本土後,世人被核武器的威力所震懾。
  • 記者手記:美國在馬紹爾群島核試驗「後遺症」
    新華社洛杉磯12月25日電記者手記:美國在馬紹爾群島核試驗「後遺症」新華社記者譚晶晶近日,美國媒體報導了美國在馬紹爾群島進行的核試驗給當地帶來的災難。據美國媒體報導,在美國託管期間,由於馬紹爾群島西北部的比基尼環礁和埃尼威託克環礁最為開闊平坦,而且居民較少,美國最終選擇了這兩個環礁作為核試驗場。據《洛杉磯時報》近日報導,1946年至1958年間,美國在馬紹爾群島及其上空和海底進行了67次核試驗,很多居民被迫背井離鄉。
  • 馬紹爾群島:人間天堂緣何變成魔鬼地獄,只因為美國的託管……
    在世界上,有一個比車諾比的核輻射還要強10倍的地方,那就是馬紹爾群島。▲美國於1952年11月1日在馬紹爾群島測試第一枚氫彈時,天空中升起蘑菇雲。(美國空軍)美國在馬紹爾群島進行了67次核實驗馬紹爾群島位於太平洋中部,由1200多個大小島礁組成。
  • 馬紹爾群島:被核試爆23次的美麗之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國際聯盟將馬紹爾群島交給日本託管,日本人在這裡蓋神廟、捕魚,也派遣了密克羅尼西亞地區的管理官員。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治權又交給美國,美國在這裡建立軍事基地、進行核試驗,給當地帶來很多困擾。1986年,馬紹爾群島共和國才正式從美國獨立出來。
  • 美蘇冷戰期間,馬紹爾群島被美國核爆了67次,該島現在情況如何?
    但是有一個地方,那裡的核輻射比車諾比還要高,那就是在馬紹爾群島中,曾經被美國用來做核試驗的幾座島嶼。美國的核試驗二戰過後,美國和蘇聯進入了冷戰時期,雙方不管在什麼領域都要一爭高下,其中在核武器方面,美國也瘋狂地進行了核彈試驗。
  • 馬紹爾群島:被美國強佔還進行了67次核試驗,如今即將被海水淹沒
    在太平洋中部,有一個陸地面積181.3平方公裡的小國------馬紹爾群島共和國。馬紹爾風景優美,漁業豐富。然而由於美國在託管期間,在這裡進行了67次核試驗,導致馬紹爾成為「迄今為止世界上汙染最嚴重的地方」。如今,由於馬紹爾群島又面臨氣候造成的海平面上升,面臨滅國的危險。
  • 美麗的馬紹爾群島,在美國的60餘次核試驗下,簡直如同人間煉獄
    馬紹爾群島,是位於中太平洋密克羅尼西亞地區,由29個環礁島群和五個小島共1225個島礁組成的國家,其陸地面積僅有181.3平方公裡,人口僅有5.43萬(2017年)。二戰時期,馬紹爾群島被日軍佔領,日本戰敗之後這裡則受美國管轄,而僅僅在1946年至1958年間,美國便在馬紹爾群島進行了多達67次核試驗,這無疑給該地居民帶來了無邊災難。
  • 12年時間,美國在此國進行了高達67次的核試驗,差點毀了一個國家
    馬紹爾群島共和國,簡稱馬紹爾群島,位於中太平洋密克羅尼西亞地區,由29個環礁島群和五個小島組成。東南面的島礁被稱為日出群島,西北面的統稱為日落群島。它是和美國結為自由聯盟的主權共和國,主張保護海洋資源和環境,並建立南太平洋無核區。
  • 馬紹爾群島共和國簡介
    19世紀60年代美國傳教士由夏威夷成批抵達馬紹爾群島。接踵而至是美國和德國的一些商人,他們在此設立公司,主要經營椰幹和漁業。馬紹爾群島於1886(1885)年成為德國的保護領地,屬德屬紐幾內亞保護。1899年,德國從西班牙手中贖買了馬紹爾群島以及與其相鄰的卡羅林群島和北馬裡亞納群島。
  • 馬紹爾群島共和國簡介
    1788年,英國「斯卡馬勒」號船長約翰·馬紹爾駕船從雪梨植物灣駛往中國途中經過這一群島時,曾登岸尋求給養。因此後來一俄國水文學家將整個群島命名為馬紹爾群島。直到19世紀20年代,馬紹爾群島才開始與外界有較多接觸,那時,來自美國的捕鯨者常去那裡尋覓食物和水。19世紀60年代美國傳教士由夏威夷成批抵達馬紹爾群島。
  • 楊希雨:馬紹爾群島核風險,美國怎能不管
    《洛杉磯時報》近期刊髮長篇調查報導,揭露1946年至1958年間美國在馬紹爾群島進行的大量核試驗,帶給馬紹爾群島及其國民的巨大傷害一直延續至今。上世紀80年代,美國在馬紹爾群島建了一座圓頂巨型建築,把早前多次核試驗遺留的致命放射性殘留物存放其中。
  • 馬紹爾群島--美軍NMD系統試驗場
    葛立德  6月8日,美國國防部宣布,美軍將在7月份進行國家飛彈防禦系統(NMD)的第四次飛彈攔截試驗。與前三次一樣,美軍首先從本土的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一枚靶彈(改進型「民兵」—3洲際彈道飛彈),然後從太平洋上的馬紹爾群島誇賈林環礁發射攔截飛彈,對靶彈進行攔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