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離我心
「白木念佛」,這跟心態和方法略微相關。
「白木念佛」是什麼意思呢?
白木就是伐下來的原木,沒有經過任何加工。念佛人要以你本來的根機,是什麼樣子,就以什麼樣子念佛,這叫「白木念佛」。這個比喻特別恰當。
一般人念佛都不是白木的,都要加點色彩。
加什麼色彩呢?
比如加持戒的色彩啊,加禪定的色彩啊,加誦經的色彩啊,以為「我念佛,如果不讀誦大乘經典可能不行吧?你看,我念佛,你也念佛,但是我會讀誦《地藏經》,我會誦咒」,感覺有點色彩,念佛更有用。
你這個色彩,對往生來講有什麼用?就原原本本地念,念佛還是以你的本樣為好,在佛面前不要遮掩,不要喬裝打扮。喬裝打扮騙人可以,騙佛是騙不了的。
定善、散善,往往都會加色彩來念佛。不要加色彩,心裡空空蕩蕩,很舒服,很乾淨。比如說要有禪定的功夫,或者說自己有很多善事功德,或者說有一種感情色彩,「我很感動,很有體驗,淚水都掉下來啦」——不需要,很累。
我們眾生叫「有情眾生」,感情太豐富了。「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之間交往很平淡;「小人之交甘若醴」,小人之間關係很親密的樣子,黏糊得很。感情讓人很累,一直把你套在這裡,凡夫就這樣。平淡就好。
人和人交往是這樣,念佛人之間相處久了,也是這樣。有兩句話,「相見亦無事,不來常思君」,這個境界非常好。你沒有來呢,心中經常有所記掛;見了面沒什麼話說,也沒有什麼事情,就是平平淡淡、平平常常。感情太豐富,招待太熱情,一定不能長久。哪能天天給人好吃好喝的?到後來吃的人也累,做的人也累。平淡才好。
人和人之間打交道都講誠實,何況跟佛呢?不要搞那些花哨東西。那個東西你搞不長遠,佛也不在乎。念佛很簡單,就一句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白木念佛。
當然木頭各不一樣,有的木頭顏色偏黃,有的很白,那是正常的,就是本色。有的人可能腦筋轉得快,有的人腦筋轉得慢;有的人很會誦經,有的人很會拜懺,各有各的長處。
無論大乘善、小乘善,還是世間的人,你就以原模原樣的根機來念佛,這叫「白木念佛」。
舍離我心
「舍離我心」,這句話是一遍上人說的。
念佛的人,你把這個心扔掉,不在心上去執著它,這也就是歸命的意思。心清不清淨啊,善啊惡啊,有妄念沒妄念啊,通通不要管,你只管開口念佛。那些跟往生沒有關係,你想那麼多,方向就錯了,根本就錯了。
千萬劫來害了你的就是這顆心,現在念佛了,它還來迷惑你。你就一個字:舍。舍離它就完全解決了,不要跟它去糾纏,你糾纏不過它的。惹不起還躲不起嗎?你不要惹它,你根本就惹不過它,那個纏勁特別厲害,被它纏上你就死路一條。
我們念佛之後不要管它,它有時候裝成賢善的樣子,有時裝成精進的樣子,有時候裝成大菩薩的樣子,我們都不要理會它,只有南無阿彌陀佛才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
當它很惡劣的時候,你還能認識它的面貌;一旦它「善良」了,你就不認得它了,甚至還跟它勾結起來,狼狽為奸,希望靠它搞一點名聞利養,認為它在幫你修行善事功德。
所以,念佛人要死了這條心,不要跟妄心攀緣,去搞名聞利養,一定要舍離它。但很多人離不開,一旦離開了就覺得沒法過日子。
人和人之間也是這樣,離也離不得,在一起還吵,夫妻之間就是這樣。這是兩個人,其實即使一個人,也是如此。不要以為「就是因為我娶了你,所以我才這麼痛苦」,其實不娶她,你心裡還是兩個人,你還是這樣——離又離不開,吵又吵得要命,不是這樣嗎?
心的煩惱不就是如此嗎?你離得開它嗎?還沒離開就想「不行啊,很寂寞啊,很孤獨啊,沒有名聞利養啊,沒有哪一個人看中我啊,沒人理我啦,不被重視,沒有關愛啊……」然後就開始講小話,自己跟自己打交道,又開始跟它勾結在一起了。
耐不住寂寞,也是因為你沒有歸命阿彌陀佛;如果歸命了,自然就有同伴,「諸上善人」,很多,這樣,你的心不就安穩了嗎?
轉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