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劉曉月 投資家
「這世界上沒什麼不開心是一杯奶茶擺不平的,如果有,那就兩杯。」
來源 | 投資家(ID:touzijias)
作者 | 劉曉月
——「今天被領導罵了好難過怎麼辦?」
「來杯暖暖的奶茶,自信心就肥來辣啦!」
——「今天分手了好難過啊」
「喝一口甜甜的奶茶吧,心裡就沒那麼苦了……」
「這世界上沒什麼不開心是一杯奶茶擺不平的,如果有,那就兩杯。」
一
5億年輕人,正在靠奶茶續命
奶茶,幾乎已經稱為了當代年輕人的「剛需」,任何場景都適用,甚至有網友戲言「靠奶茶續命」。數據顯示,中國茶飲市場坐擁近5億消費者,佔總人口的36%。其中城市消費者就佔了2.54億,女性佔了71%。主流人群是以80和90後女性為主,這部分人群多為15-25歲年齡層為主。
在過去的一年之中,有差不多一億用戶曾經購買過奶茶,每個人在奶茶上的平均年消費額還達到了 80 元。其中又以上海人為最高,達到了134元。在奶茶消費中,平均每筆的交易額大約在 20 元左右,僅比中式快餐低 10%。
寧少一頓飯,不省一奶茶。曾經,為了能喝上某品牌的網紅奶茶,人們要忍受排隊5個小時,或者翻倍加價讓黃牛代購的代價。
甚至,有網友還發起了「萬人血書」的活動,只為請求某品牌的奶茶開出長沙。
在今年疫情的暴擊之中。「報復性消費」也是從奶茶開始的。在復工第四周,上海就售出7.2萬杯珍珠奶茶,其中要求大杯與超大杯的訂單是去年12月正常一周的3.4倍!此外美團數據顯示,奶茶是疫情期間最快恢復的餐飲品類之一,其外賣的點餐量位於前三名。
二
黑幫的「新生意」
據《2019新式茶飲消費白皮書》顯示,中國茶飲市場的總規模2019年突破4000億元,目前還處於激增的態勢。
有人的地方就有市場。在龐大的市場需求吸引之下,無數玩家爭先恐後地入場。天眼查顯示,目前經營範圍包含奶茶的企業已經超過14萬家,而在2000年,全國的奶茶企業還不到1000家。數據顯示,從2014年至2018年,奶茶企業數量的年複合增長率為23%。僅僅是2018年,店面數量一年內就陡增74%!
(圖片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除了新式茶飲品牌之外,一些傳統企業也跨界入局。比如大白兔在上海開了第一家奶茶店,吸引大批消費者前去打卡,想喝上一杯至少排隊4個小時,均價20元的奶茶硬是炒到了500元;
傳統飲料大王哇哈哈以「童年回憶」為亮點,依託原有產品,打造了AD鈣奶系列、奶茶系列、乳酸爽歪歪系列、水果茶系列、芝士營養快線系列和冬季熱飲系列等產品「涼茶界大爺」王老吉推出了荷葉嘟嘟奶茶和青蔗脆脆鮮奶;
今年7月,連中醫藥老字號同仁堂都在北京開出新式茶飲店,名為「知嘛健康」,推出主打健康配方的枸杞拿鐵、羅漢果美式等新飲品.......
圍繞著奶茶,各類奇奇怪怪的創新也層出不窮地湧現。達美樂和必勝客推出了黑糖珍珠披薩;阿奇儂、奧雪、德華等雪糕品牌,也在近兩年因為珍珠奶茶雪糕成為網紅;還有在日本,出現了珍珠餛飩、珍珠沙拉,甚至還有珍珠泡麵。
(圖:黑糖珍珠披薩)
(圖:珍珠泡麵)
據說,在日本但凡門口有長隊等候的店家,十家裡有九家是賣珍珠奶茶的。就連黑幫如今也都做起了奶茶的生意,一名黑幫成員甚至表示「再也沒有比開奶茶店更省事的買賣了。」
三
毛利可達90%,奶茶創業有多「香」
奶茶,也的確具有讓無數玩家瘋狂的資本,具有黃金創業項目的一切特徵。
一是門檻夠低,低到大學生都可以快速上手。
開個火鍋店動輒500~1000平米,而開個奶茶店只要5~20平米就可以了;而且奶茶製作非常簡單,配方更不是問題,花幾十塊就能在淘寶買到最新的,小白一周就能學會;此外,奶茶易於標準化,相同的設備,按比例調出來的奶茶,口味都一樣,而且都是機器操作;這就不像炒菜,廚師的水平直接決定菜好不好吃。一個品牌開兩家店,不同廚師炒菜,兩家店的口味很可能就不一樣。出來的口味也不會差。所以這讓奶茶店更容易上手、更容易做大,有的品牌三五年就能開出幾百家店。
二是夠暴利,毛利可達90%。
有業內人士則算過,一杯珍珠奶茶的成本為0.76元,還不到1元錢。大部分奶茶的成本都控制在每杯不超過1~2元。而在一線城市,一杯奶茶常見的價格是在12到25元左右。傳統珍珠奶茶的毛利率,達到90%以上,而即便是用水果鮮奶這種上等原料製作出來的新一代奶茶,毛利率也有70%以上。 據說一家奶茶店的回本只需要三個月。
三是夠有逼格,連明星們都紛紛開起了自家的奶茶店。
比如馬東在三裡屯開了謝謝茶,楊穎黃曉明開了百萬奶茶,張繼科開了猴子的救兵,胡海泉開了本宮的茶......據統計,明星開店,61.7%都是餐飲行業。
這背後有資本的驅動,近年來茶飲行業融資金額已超過10億元。其中,IDG資本、天圖資本、阿里也好這一口,分別投資了喜茶、奈雪の茶和茶顏悅色三大網紅奶茶品牌。這意味著奶茶店不再是從前那種小攤,變得高大上了。也就是說現在的茶飲行業成了真正值得創業的行業。
四
十家奶茶店九家虧
但絕大多數人都沒有想到的是,《證券日報》給出過一組冰冷的數字:「奶茶市場目前大致呈現出『一九』格局,真正能盈利的店鋪不到10%,而剩下的90%都難以生存。」
為啥看似簡單粗暴回本快的奶茶店,勝者卻是鳳毛麟角?
人群密集之處,往往是競爭激烈之處。就連許多大明星開的店也是死得悄無聲息,為啥你的店能存活下來呢?為啥消費者就要選擇你呢?
想在隨處可見的茶飲店中突圍,獲得充足客流量,往往需要付出昂貴的租金換來理想的門店選址,而客流量取決於出杯效率,考驗供應鏈的效率,這背後又是設備和人力成本的投入。這也就是說,奶茶行業的門檻絕非你想像的那麼低。
那麼究竟咋樣的奶茶店才能存活下來,甚至賺到大錢呢?縱觀喜茶、奈雪の茶、鹿角巷等的爆火之路,都有一個相同的特徵就是就是創新出了新式爆款品種。你需要憑爆款飲品來吸引流量,給消費者一個選擇你的理由,再加上一系列營銷策劃活動讓自己變成「網紅打卡聖地」。
(圖:鹿角巷爆款「泥石流」——高濃度的黑糖珍珠,倒轉過來,珍珠如泥石流般傾瀉而下,給前來打卡的人產生了無數想像空間,憑此鹿角巷迅速走紅)
但是,這世界上永遠就沒有常開不敗的神話。依照行業規律,一個爆款茶飲,最多6~12個月的生命周期,消費者的熱情就會冷淡、就會被同行們各種「山寨」,然後這款飲品就會爛大街,最終被消費者淘汰。
事實上,「山寨逼死正主」的事情,在奶茶行業屢屢上演。讓我們來做一道測試題,如果你本人是或者你身邊有重度奶茶愛好者,請在以下logo中辨別出正主:
「李鬼」之所以能夠逼死「李逵」,絕不僅僅是因為山寨搶了正主的生意,還有許多更嚴重的後果。比如增加品牌成本,愛喝奶茶的人都知道,「喜茶」原來不叫「喜茶」,是叫「皇茶」,但由於之前註冊商標遲遲未能獲批,所以導致山寨遍地,僅深圳一地就出現超過兩千多家皇茶的山寨店。
最終,「皇茶」被迫花了70萬元買下了「喜茶」商標,然而這並非結束,新招牌剛剛換上,新的山寨店馬上跟上,最遠甚至開到了香港。
還有拖垮正主口碑,在消費者無法有效區分的情況下,山寨店幹出的缺德事,都得由正牌店來背鍋。比如店員手抓垃圾之後徒手切水果、爛水果好壞摻著用、使用隔夜的茶等,很多都是只圖賺錢的山寨店幹出來的。
當然,這些正主自身也不是全無過錯。為啥它們就這麼容易被山寨呢?
食品行業本來門檻就低,製作工藝並沒有太大難度,會做奶茶、會做糕點的人一抓一大把。尤其是在茶飲行業,同質化現象更是嚴重,不僅山寨店抄正規店的,各個正規店之間也是抄來抄去。
比如奈雪的茶創始人彭心曾發朋友圈指責喜茶抄襲其新品,表示喜茶「抄完奈雪的芝士草莓,又抄霸氣蜜桃,抄霸氣黑提,又抄霸氣石榴,再來抄軟歐包」。
但喜茶創始人也是理直氣壯,認為其不懂創新,稱「後做而做得好是自信」。
這些知名茶飲品牌,靠一些「網紅爆款」興起,但此後產品創新卻是後繼乏力,和其他品牌變得越來越像,logo、文案、外觀、茶飲名稱和原料都在逐漸同質化,終於成為了讓人傻傻分不清楚的「網紅臉」。
萬達老王有一句話:「做商業很辛苦,賺的利潤就像刀片一樣薄。」低門檻,必然意味著競爭激烈、炮灰一片,而高門檻,恐怕連入局的機會都沒有。創業有風險、入坑需謹慎。
最後,小編想問問大家,你喜歡喝奶茶嗎?願意為它花多少錢?你覺得奶茶是一個好的創業項目嗎?
原標題:《90%毛利驚人,5億年輕人靠它「續命」》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