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籤下1050億合作後,法國或成歐洲經濟新「火車頭」?那德國呢

2020-12-17 新浪財經

來源:金十數據

本文為「金十數據」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今年中國豬肉需求大增,為此法國獻上橄欖枝。在進博會期間,約有20家法國肉企與中國籤下了供應協議,這意味著中國市場又將新增重要肉類供應國。積極對華合作之下,法國收穫了來自中國價值1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50億)的多項合作訂單。就在中法關係不斷升溫的背景下,法國再傳來了一個好消息——法國有望「取代」德國,成為歐洲經濟「新火車頭」。

據外媒報導,一直以來,法國經濟不那麼依賴出口。由於對全球經貿環境變差具有更強的抵抗力,法國經濟仍能夠朝平穩的發展,這將讓法國有望超過德國,成為歐洲經濟的「新火車頭」。日前,法國統計局也發布報告稱,法國國內需求保持強勁,預計2019年法國經濟增速將達到1.3%,還將給2020年上半年的經濟帶來持續利好。

儘管法國不依賴外貿促進經濟增長,但實際上,在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階段,法國也難免受到影響。基於此,今年來法國做出了重要經濟調整,包括減稅、改革養老金、調整失業補助等。除此之外,法國還將經濟增長的動力望向中國市場。今年以來,中法關係不斷升溫,今年3月,法國與中企達成了價值400億歐元(約合3086億元人民幣)的貿易合同。當時,法國還喊出了「要與中國加強貿易、科技合作」的口號。

不僅如此,法國還做出了實際行動,今年,法國帶領了70家企業組成的經貿團出席了上海進博會,這也成為本次進博會最大的亮點之一。可以說,在中國持續擴大開放的過程中,法國正在爭取不斷靠攏中國市場。有分析稱,中法經貿合作的提升,將幫助法國成為歐洲「新火車頭」。

相比之下,早前在華合作態度出現意外的德國,經濟正處於艱難狀態,離大規模衰退近在咫尺。眾所周知,德國是製造業強國,也正因為其生產的商品在國際市場具有強大的競爭力,德國的經濟非常依賴出口,並靠出口維持經濟強勢增長,不過全球貿易不佳,重創了德國經濟。

數據顯示,從2018年第三季度開始,德國GDP增速加速放緩,從1.1%下滑至第二季度的0%。而且,形勢仍然在惡化。據最新的消息,德國9月工業產值環比下降0.6%,較此前經濟學家的預期下降0.4%,工業衰退的苗頭已經出現。對此,德國經濟顧問發出警告,工業下滑會繼續拖累德國經濟。

值得一提的是,國經濟之所以在應對外部變化時變得「脆弱」,跟其近年來樂觀預估出口形勢,對外資、商業自由過分限制有一定關係。此前,憑藉「經濟火車頭」優勢,德國成為歐洲最有吸引力的投資地,中國企業也前往大幅投資。2016年,中國成為德國外國投資的最大來源國,甚至超過德國對華的投資額。

然而,2018年德國卻開始加強外資投資管理,將外資收購德企的審查門檻從25%股權下調至10%。似乎是對德國商業自由信心下降,中國企業對德國的投資同比出現了大減。據一份調查報告顯示,2019上半年,中企向德投資5.05億,只有去年對德投資(100億美元)的零頭。

此外,德國在允許華為參與5G網絡建設上也表現了猶疑的態度。據11月5日報導,德國向華為提出了一個條件,要求華為5G網絡測試中增加一項可靠性測試而這與大多數德國電信運營商的想法是違背的,它們認為華為很可靠,能儘快幫助德國邁入5G時代。因此,對於德國而言,要想保持經濟的穩健發展,除了維持製造業優勢,秉持包容開放的商業精神同樣重要。

相關焦點

  • 俄媒:德國經濟增長放緩 法國被視為歐洲經濟「新火車頭」
    參考消息網11月9日報導俄媒稱,在德國經濟增長放緩的條件下,有人開始把法國稱為拉動舊世界經濟的新火車頭。據俄羅斯《專家》周刊網站11月6日報導,長期以來位居歐洲第一的德國經濟現已停滯不前,並處於技術性衰退的邊緣。法國經濟儘管沒有什麼非凡表現,但正在平穩且有方向地發展。
  • 中法籤下350億美元大單 法媒不約而同用了這個詞
    當地時間3月25日,中國航空器材集團有限公司與空客公司在巴黎籤下價值350億美元的商業大單,正在法國進行國事訪問的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法國總統馬克龍共同見證了協議的籤署。外界認為,此舉釋放出極好的信號,將進一步深化空客與中國在民用航空領域合作夥伴關係。
  • 「歐洲經濟火車頭」能否走出困境?
    德國最新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該國2020年多項經濟指標出現十多年來的首次滑坡。在歐洲大陸迫切需要大國領導人為復甦歐盟經濟注入活力的背景下,本期周觀天下為讀者解讀「後默克爾」時代德國的危與機。當地時間1月15日傍晚,德國總理默克爾所屬的基督教民主聯盟(基民盟)召開第33屆全國黨代會。
  • 歐洲經濟火車頭復甦 中國成德最大出口目的地國?
    (原標題:歐洲經濟火車頭「顯著復甦」,中國年內成德國最大出口目的地國?)上海外國語大學德語系副教授、上外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員周方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德國經濟已初現復甦勢頭,但德國的產業結構高度依賴外貿,若後疫情時期的全球貿易環境繼續惡化,德國將面臨巨大壓力。特別是經濟問題政治化,將嚴重影響德國經濟復甦進程,此前美國宣布制裁參與「北溪-2」項目的歐洲企業就是一個例子。
  • 瑞士專家:中國將在世界經濟復甦中扮演火車頭角色
    隨著中國經濟逐步恢復,蘭精對華供貨量不斷增加,並持續看好中國市場。新冠疫情暴發以來,中歐班列開行數量逆勢增長,截至7月份已連續3個月開行超千列,連續5個月實現同比兩位數增長,在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和穩定全球供應鏈等方面持續發揮作用。中歐班列成為後疫情時代中歐經貿往來日益密切的縮影。
  • 瑞士專家:中國將在世界經濟復甦過程中扮演火車頭角色
    隨著中國經濟逐步恢復,蘭精對華供貨量不斷增加,並持續看好中國市場。 新冠疫情暴發以來,中歐班列開行數量逆勢增長,截至7月份已連續3個月開行超千列,連續5個月實現同比兩位數增長,在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和穩定全球供應鏈等方面持續發揮作用。中歐班列成為後疫情時代中歐經貿往來日益密切的縮影。
  • 全球戰疫:累計確診首破百萬 歐洲經濟「火車頭」如何突圍?
    (抗擊新冠肺炎)全球戰疫:累計確診首破百萬 歐洲經濟「火車頭」如何突圍?中新社柏林11月27日電 (記者 彭大偉)自1月27日確診境內首例新冠病毒感染者十個月後,德國疾控部門11月27日公布的累計確診人數首度超過100萬人。
  • 第五屆歐洲論壇巴黎站探討中法經貿合作新路徑
    人民網巴黎10月4日電(記者 何蒨) 今日,由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法國巴黎大區工商會法中交流委員會及法國中國工商會聯合舉辦的「智薈中歐」2019第五屆歐洲論壇巴黎站在法國巴黎大區工商會總部盛大啟幕,超過300位中法政商學界代表出席,探討中國消費升級對中法貿易合作帶來的新機遇,特別是中法工商界如何抓住新零售風口,把握消費者紅利,為新時期中法經貿合作提供新的市場路線及操作路徑,
  • 法國德國世仇,不也和解了?
    普魯士藉助工業革命和優越的軍事動員制度,在普法戰爭中擊敗強大的法國,法國被迫割讓阿爾薩斯—洛林省和支付整整50億的法郎賠款;在後來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法國損失了「整整一代法國年輕人」,整整120萬法國士兵犧牲,傾盡代價也只是把德軍攔住,自身也元氣大傷。
  • 歐洲四大經濟體: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2019年GDP對比
    目前,全球被公認的發達國家共有23個,其中歐洲國家佔了將近一半,達到了16個。歐洲的16個發達國家中,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被稱為歐洲四大經濟體,四大老牌工業經濟強國,他們也是歐盟最重要的成員國。近些年,受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影響,歐洲的經濟發展有所緩慢,在國際上的地位也是不同往日。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在2020年1月底,英國正式與歐盟達成脫歐協議,也給歐盟的未來經濟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那麼,在2019年,歐洲四大經濟體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的經濟表現如何呢?
  • 德法籤《亞琛條約》共建強大歐洲 被指只具象徵意義
    【環球時報駐德國、法國、義大利特約特派記者 青木 龔鳴 韓碩】「默克爾和馬克龍呼喚歐洲的統一!」據德國電視一臺22日報導,德法兩國領導人當天在德國亞琛市籤署友好條約《亞琛條約》。有評論稱,新條約將有利於德法共同應對英國脫歐帶來的不確定性以及在歐洲不斷高漲的民粹主義。
  • 戰敗國德國,憑什麼比英、法等國快速崛起?物價指數上漲4815億倍
    巨大的戰爭開支,讓法國投入了2100億法郎,而其中稅收只佔了17%,為了維持戰爭,法國只得四處借債。欠錢是要還的,戰後法國十分依賴德國的賠款,而事實上德國根本沒有支付能力,他們的希望落空了。 更重要的是,人口銳減。一戰中有840萬參戰,幾乎佔盡了法國的青壯年,140萬人死亡或失蹤、300萬人受傷,成了法國最大的社會負擔,甚至導致生育率下降。
  • 2019年歐洲GDP前六強:德國第1、義大利第4,那俄羅斯、法國呢?
    歐洲的經濟總量雖然要比亞洲、北美洲更低,但歐洲卻有六個國家的GDP超過了1萬億美元,在全球各大洲裡面數量最多。其中,德國是歐洲最大經濟體,並且是全球排名第四的經濟體。2019年,德國GDP約為3.85萬億美元數據顯示,2019年德國經濟同比增速下滑至0.6%,創下了近年來的新低。分析人士指出,這主要是英國脫歐、國際貿易低迷加上德國的製造業進入到「周期性疲軟」等多重因素的綜合結果。
  •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法國實力如何?一番對比,確實拼不過德國!
    在歐洲大陸,法國的國運似乎一直差了那麼一點運氣。拿破崙時代,被歐洲十幾個國家聯合起來打翻在地,普法戰爭中被新崛起的德國差點給滅亡。第一次世界大戰雖然打贏了,但是國內一片瘡痍;第二次世界大戰直接給打亡國了。而今天,德國還是那個德國,除了軍事差了點,依然是歐洲經濟的火車頭。
  • 德國2017:歐盟火車頭為何「四顧心茫然」?
    中新社柏林12月31電(記者 彭大偉)經濟增長強勁、新增難民數持續回落、失業率再創新低、成功挫敗多起恐襲……時值歲末,德國卻似乎很難因這一年取得的成績而歡欣鼓舞:即使最樂觀的觀察者也不得不承認,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正籠罩這個歐盟經濟「火車頭」。
  • 法國和德國,誰才是歐洲的核心?
    英國遠離歐洲大陸,地理上就成不了歐洲的核心,歷史上英國也從來不是歐洲的核心。在英國的歷史上,它為了防止歐洲出現一個霸主,總是搞「大陸均勢政策」。英國只要看到歐洲大陸哪一個國家強,就聯合另外幾個國家打它。英國曾7次組織反法聯盟,為了就是阻止法國統一歐洲大陸;同樣為了阻止德國統一歐洲大陸,也組織過反德聯盟,現在的英國都要脫離歐盟,更不可能成為歐洲的核心。那麼,法國和德國,誰才是歐洲的核心?
  • 專家分析:法國不怕美國經濟報復的五大原因
    他們呼籲美國人不喝法國葡萄酒和礦泉水,不吃法國奶酪,抵制今年6月在巴黎北郊布爾熱舉行的國際航天航空展,並禁止法國參加戰後伊拉克重建,要讓法國在經濟上為其不合作政策承擔後果,等等。對此,法國企業界有人感到擔心。  企業界有一些擔心  法國企業界的擔心是有一定根據的。去年法國經濟增長率只有1%。
  • 法駐蓉總領事:時隔兩月法國即將「解封」,對華合作如何應對疫情...
    作為最成功的區域一體化組織之一,它的動向被視為新一輪國家間合作的「風向標」。「過去十年,歐盟遭遇諸多挑戰,但正是因為這些挑戰,歐洲國家有了更清晰的認知和更強勁的合作動力。」白嶼淞說,「正如十年前的經濟危機,疫情帶來的危機再次告訴我們,只有合作,才能解決問題、實現共贏。」歐洲正在憧憬著下一個十年。
  • 成都中法生態園將有園區生態指標體系 韓國DK集團等合作項目落戶...
    關鍵詞國際合作園區核心提要「特別要突出抓好中韓、中德、中法三大國際合作園區包括中古、新川等園區建設,全力打造成都乃至全省對外開放重要窗口和產業創新合作示範標杆。」選址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成都中法生態園,初步規劃面積22.3平方公裡,其中覆蓋鄉鎮洛帶。古鎮每天都會被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喚醒,法國小夥馬克就是一個。來自巴黎的馬克6年前到成都發展,從事法國紅酒銷售工作。由於「成都中法生態園」神龍項目落地龍泉,他發現在龍泉工作的法國人越來越多。想在成都創業的他,於是在洛帶考察,最後決定開一家法式餐吧。
  • 最新丨2021年歐洲將迎來「鐵路年」,中企有啥機會?
    歐盟委員會日前公布《歐洲氣候法》草案,承諾到2050年將溫室氣體淨排放量降為零。運輸部門佔歐盟二氧化碳排放的1/4左右。歐盟希望民眾出行更多從飛機、私家車轉向火車,因為火車能耗不到前者的1/5。同時,歐盟希望通過鐵路投資,重振日益放緩的經濟。近幾年,歐洲各國也紛紛推出新的振興鐵路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