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振興與旅遊 】世界山地資源的類型和現狀

2021-03-01 旅遊評論

步入新時代,人們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純粹的視覺勝景、刺激的感官探險、獨特的人文體驗,山地憑藉其景觀美學形態、科考研究價值、康養生態環境及深厚人文沉澱,成為了備受青睞的旅遊目的地。而豐富獨特的山地旅遊資源是開展山地旅遊的核心要素。

廣義的山地資源應該是以山地景觀為載體,多種資源組合而成的綜合體,不僅包括山地本身,還包括與之相關的生物景觀、水文景觀、天象景觀、人文景觀等。因此,可以把山地資源分為質地貌資源、氣候氣象型資源、水景資源、動植物資源人文景觀資源

山地資源的類型及其旅遊價值表

世界上每一個大陸都有山地。山地是一個複雜而脆弱的生態系統,具有明顯的地形、高度和氣候條件差異;山地是世界的水源地,向至少一半全球人口提供家用、灌溉、工業和水電淡水;山地還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的儲蓄庫。

世界地形圖

世界主要山地情況表

 

亞洲山地分布圖

 

地理位置:位於中國和尼泊爾兩國邊界東段,地理坐標為東經86.9°,北緯27.9°。它的南坡在尼泊爾境內,為薩加瑪塔國家公園,北坡在中國西藏境內,為珠穆朗瑪自然保護區,二者接壤。

地質特徵:由結晶巖系構成,曾經是新特提斯海(即古地中海)的一部分, 大約從6500萬年前開始隆起,到1300萬年前左右,珠峰到達現在的高度。由於處於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的碰撞地帶,現在每年依然以1 釐米的速度長高。

基本地貌:山體呈巨型金字塔狀,地形極端險峻,海拔8848.13米。雪線高度北坡為5800米—6200米,南坡為5500米-6100米。東北山脊、東 南山脊和西山山脊中間夾著三大陡壁(北壁、東壁和西南壁)。在山脊和峭壁之間分布著548條大陸型冰川,總面積達1457.07平方千米,平均厚度達7260米。面積在10平方千米以上的山嶽冰川有15條,最大的絨布冰川長達26千米,平均厚度達120米,最厚處超過300米以上。在它周圍20千米的範圍內,群峰林立,山巒疊障,僅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40多座。

氣候特點:珠峰地區及其附近高峰的氣候覆雜多變,即使在一天之內, 也往往變化莫測。大體來說,每年6月初至9月中旬為雨季,強烈的東南季風會造成暴雨頻繁,冰雪肆虐,氣候極其惡劣。11月中旬至翌年2 月中旬,因受強勁的西北寒流控制,氣溫可達-6(平均氣溫在-40°C-50°C之間。最大風速可達90/米。

動植物分布:瀕危生物物種極為豐富,其中有8種中國一類保護動物,如長尾灰葉猴、熊猴、喜馬拉雅塔爾羊、金錢豹等。薩加瑪塔國家公園中的珍稀動物有費鹿、雪豹等,鳥類 品種多達118種之多;植物以喜瑪拉雅雪松和尼泊爾國花杜鵑為代表, 還有銀樅、杜松、銀樺等名貴植物。

歐洲山地分布圖

 

地理位置:西起法國東南部的尼斯,經瑞士、德國南部、義大利北部,東到維也納盆地,呈弧形貫穿法國、瑞士、德國、義大利、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 六個國家,綿延1200千米。長約1200千米,寬130千米-260千米,東寬西窄,總面積約22萬平方千米。

地質特徵:大約在1.5億年以前,現在的阿爾卑斯山區還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隨後陸地逐漸隆起,形成了高大的阿爾卑斯山脈。整個山區的地殼至今仍不穩定,地震頻繁。

基本地貌:近百萬年以來,歐洲經歷了幾次大冰期,阿爾卑斯山區形成了典型的冰川地形,許多山峰巖石嶙峋,角峰尖銳,山區中還有很多深邃的 冰川槽谷和冰磧湖。直到現在,阿爾卑斯山脈中還有1000多條現代冰川,總面積達3600平方千米。阿爾卑斯山除了主山系外,還有四條支脈伸向中南歐各地。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最高峰勃朗峰海拔4810米

氣候特點:阿爾卑斯山脈的氣候成為中歐溫帶大陸性氣候和南歐亞熱帶氣候的分界線,冬涼夏暖,大致每升高200米,溫度便下降1°C,在海拔 2000米處年平均氣溫為0°C。整個阿爾卑斯山溼度很大,年降水量一般 為1200毫米—2000毫米。海拔1800米地區,有雪的日子可達半年;2500 米地區,有雪的日子可達10個月;2800米以上地區,則終年積雪。阿爾卑斯山區常有焚風出現,引起冰雪迅速融化或雪崩而造成災害。

動植物分布:植被呈明裡的垂直變化,山脈南坡800米以下為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800米—1800米為森林帶,下部是混交林,上部是針葉林,森林帶以上為高山草甸帶。動物主要有阿爾卑斯大角山羊、山兔、雷鳥、小羚羊和土撥鼠等。

北美洲山地分布圖

地理位置北至加拿大西部,南達美國西南部的德克薩斯州一帶,幾乎縱貫美國全境和加拿 大西部。南北長約4500多千米。

地質特徵:最初為巨大的地槽地區,到白堊紀初期還只是淺海,第三紀時發生了大規模的造 山運動、火山爆發,地殼發生了強烈的褶牌與壓縮,山脈再度隆起,形成了高大的花崗巖山系。

基本地貌:洛基山脈為科迪勒拉山系在北美的主幹,由許多小山脈組成,其中有名 稱的就有39條。大部分山脈平均海拔在2000米—3000米,有的超過了 4000 米,最高峰埃爾伯特峰海拔4399米。由於第四紀冰川的作用,形成了陡峭的角峰、冰鬥、槽谷等冰川侵蝕的地貌特徵。

氣候特點:美國境內的洛基山脈以東地區一部分屬溫帶闊葉林氣候,1月份平均 溫度為-6°C左右,7月份平均溫度為16°C左右,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一部分屬亞熱帶森林氣候,1月份平均溫度為9-C, 7月份平均溫度為 24°C—27°C,年平均降水量為1500毫米。西部內陸高原多屬溫帶草原氣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熱,年平均降水量為1000毫米—1500毫米。加拿大境內的洛基山脈地區晝夜溫差很大,夏季白天平均氣溫為22°C,夜晚平均氣溫為 7°C

動植物分布:植被呈垂直分布的特點,達格拉斯黃杉、黃松、落葉松、巨型金針柏、糖械、紅杉、雲杉等林種分布較廣。常見野生動物有黑熊、狼、駝鹿、麋鹿、旱獺、老鷹、魚鷹等。

南美洲山地分布圖

 

地理位置:坐落於南美大陸的西部邊緣,緊靠太平洋,北起加勒比海的特立尼達島,南到南美洲南端的火地島,跨越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智利、阿根廷等7個國家,全長約8900千米,一般寬約300千米,最寬處為800千米。

地質特徵:形成的年代較晚,在構造體系上屬於科迪勒拉山系,是年輕的褶皺山脈,地質構造非常複雜。一般來說,由白堊紀時代形成的花崗巖組成,褶皺和斷層佔了大多數。

基本地貌:由一系列平行山脈和橫斷山體組成,間有高原和谷地。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海拔超過6000米以上的高峰有50多座。最高峰阿空加瓜山海拔6959米,被公認為世界上最高的死火 山,它的東南兩側有很多現代冰川和冰川湖。

氣候特點:北段低地和低坡地帶終年高溫,年平均氣溫在27°C以上,年降水量多超過2000毫米。中段自北向南氣溫年較差增大,降水量減少。南段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C以上,最熱月平均氣溫低於10°C。

動植物分布:植被類型複雜多樣,隨緯度、高度和坡向而異。北段低坡生長著大片闊葉雨林,熱帶常見經濟作物有香蕉、甘蔗、可可、椰子等。駱馬是這裡的著名動物。

非洲山地分布圖

 

地理位置:位於坦尚尼亞東北部,鄰近肯亞,坐落於南緯3°4',距離赤道僅300多千米,是坦尚尼亞和肯亞的分水嶺。整個山脈東西綿延50千米左右,總面積為756平方千米。

地質特徵:吉力馬札羅山實際上有三座火山,通過一個複雜的噴發過程將它們連接在一起。最古老的火山是希拉火山, 它位於主山的西面,曾經很高,據認為伴隨著一次猛烈的噴發而坍塌,現只留下一高3810米的高原。次古老的火山是馬文濟火山,附屬於最高峰的東坡。三座火山中最年輕、最大的是基博火山,它巨大的火山口構成的扁平山頂,構成了吉力馬札羅山的特徵。

基本地貌:吉力馬札羅山有兩個主峰,一個叫基博,另一個叫馬文濟,兩峰之間有一個10多千米長的馬鞍形的山脊相連。基博峰海拔5895米,是非洲第一高峰,馬文濟峰海拔5149 米。南面低坡帶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有農田和茂密的森林;北坡降雨少,土壤多為多孔性熔巖。

氣候特點:氣候跨度很大,從山腳向上至山頂由熱帶雨林氣候直至冰原氣候。山麓的氣溫高達59°C,峰頂的氣溫常在-34°C左右。

動植物分布:森林地帶的野生動物有大象、水牛、大 羚羊、疣猴、印度豹、南非野豬、樹貓、美洲豹等。偶爾還有獅子出沒。植被繁茂,獨特的植物有德肯尼半邊蓮、吉力馬札羅千裡光、蠟菊等。

中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山地(包括高原和丘陵)面積共有 666.24萬平方千米,佔國土面積的69.4% o中國的山地分為四級,包括極高山(海拔>5000米)、高山(海拔為3500米—5000 米)、中山(海拔為1000米—3500米)和低山(海拔500-1000 米)。

中國山地資源豐富多樣,縱橫交錯的山脈構成了中國山地景觀的支柱,對中國其他景觀類型的空間分布產生了重要影響。

中國主要山脈分布圖

中國主要山脈表

中國主要高原分布圖

中國西南部,在崑崙山、祁連山、橫斷山脈及喜馬拉雅山之間;包括青海、西藏和四川的西部。

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多雪山、冰川;地勢起伏不大,遠看是山,近看是川;有世界最大的高原湖泊群。聚落(人口、農業)主要分布在雅魯藏布江谷地,盛產青稞,太陽能與水能豐富。

中國北部;東起大興安嶺、西至甘肅、新疆邊境和祁連山山麓、南至古長城、北到國界;包括內蒙古大部、甘肅、新疆、寧夏和河北的部分地區。

中國第二大高原;地面坦蕩開闊,很多地方有一望無際的草原;荒漠廣布,植被多呈經度地帶性分布。海拔一般1000米左右;有豐富的煤、鐵、稀土礦,農業以畜牧業為主。

東起太行山、西至祁連山東端的烏鞘嶺、南到秦嶺、北至古長城;包括山西的全部、陝甘寧的部分地區。

世界上黃土分布最深、廣的地區;水土流失嚴重、千溝萬壑、支離破碎、溝壑縱橫。海拔1000-2000米;多煤、多梯田、多窯洞,盛產小米。

中國西南部;西起橫斷山脈、東至雪峰山、四川盆地以南;包括雲南東部和貴州大部。

地勢西高東低;海拔2000米下降到1000米;多石灰巖,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面崎嶇,有許多「壩子」(山間小盆地)是聚落(人口、農業)主要分布區;工程建設地質條件複雜,但有利於發展旅遊;有豐富的鐵、煤、銅、汞、鋁土、錫、鈦等礦產資源。

轉自 國際山地旅遊聯盟

相關焦點

  • 世界山地資源的類型和現狀 | 《世界山地旅遊發展趨勢報告(2020版)》第六期
    2020年5月29日「國際山地旅遊日」線上論壇上,《世界山地旅遊發展趨勢報告(2020版)》(以下簡稱「報告」)由聯盟理事、世界旅遊組織(UNWTO)榮譽秘書長弗朗西斯科•弗朗加利正式對外發布。《報告》是首個關於世界山地旅遊發展趨勢的全面報告,由國際山地旅遊聯盟、中法山地旅遊發展研究院、攜程集團、Tripadvisor貓途鷹共同編撰。
  • 河南省科普旅遊資源類型
    河南省科普旅遊資源類型河南省位於我國中部地區 ,從自然條件來看 ,處於中緯度地帶 ,我國第二大河一一 黃河流經河南省境內 ,並且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沿黃旅遊風景區 ,河南地勢西高東低 ,西 部地區山地分布廣泛 ,地質地貌複雜多樣 ,東部地區分布著廣袤的平原 。
  • 鄉村振興|合理利用特色資源,鄉村旅遊的六種發展類型
    鄉村旅遊所依賴的資源條件與城市有所不同,同時,不同的村子發展鄉村旅遊的基礎條件也不一樣。鄉村旅遊涉及鄉村社會、經濟、文化、生態等各層面結構的重塑。交通區位好、資源特殊性突出、風貌保存完整、文化底蘊豐厚、產業基礎好和資本容易進入的鄉村,這些都是決定鄉村旅遊發展的重要因素。
  • 世界著名的山地旅遊大省!
    貴州省簡稱「貴」,別稱「黔」,地處中國西南腹地,與四川省、雲南省、湖南省和重慶市、廣西壯族自治區為鄰,世界著名山地旅遊大省和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貴州省面積17.6 萬平方千米,人口3500萬人,省會貴陽。
  • 山地資源優勢漸凸顯 貴州迎來山地旅遊「熱浪」
    貴州省黔西南州宣傳部供圖中新網貴州興義10月26日電 題:山地資源優勢漸凸顯 貴州迎來山地旅遊「熱浪」作者 冷桂玉 劉鵬「我們家主打鄉村臘肉、豆花、農家土雞等特色,很多都是回頭客,人還沒有到就先打電話預定。」
  • 2020國際山地旅遊聯盟年會|後疫情時代,山地旅遊存在哪些機遇與挑戰
    11月18日,以「後疫情時代國際山地旅遊發展之路」為主題的「2020國際山地旅遊聯盟年會」開幕式在貴陽舉行。年會結合山地旅遊資源的特點,產業現狀和疫後變化趨勢,深入探尋後疫情時代全球山地旅遊發展方向,對增加就業、啟動市場、拉動消費、促進經濟將發揮積極意義和作用。
  • 海南省山地旅遊資源最豐富的地方:熱帶生態風光旅遊的中心城
    海南「0確診」的地方有三個:白沙黎族自治縣、屯昌縣和五指山市,其中的五指山市可遊玩的地方會更多~五指山是海南省山地旅遊資源最豐富的地方,是海南熱帶山地生態風光旅遊的中心城市。
  • 山地類型休閒旅遊開發模式全面解讀,看看你家鄉適合哪種?
    我國的山地類型旅遊資源十分豐富,融觀賞山水風光、感受自然野趣、體驗山野生活、享受休閒娛樂、盡情放逸身心為一體的山地休閒度假是我國旅遊市場最具發展潛力的主流產品。山地休閒旅遊是以山地資源為依託,以休閒為主要目的,以山地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山地生產經營活動為內容,配以系統的配套設施設備,吸引遊客前來休閒度假的一種旅遊活動方式。
  • 北京大運河資源現狀與問題
    2、旅遊資源空間分布特徵(按河段)長河段集中了以皇家園林為主體的古都文化資源;什剎海-玉河故道段集中了古都城市湖泊風光、運河古河道及其文化資源和歷史文化街區資源,主要為保存較好的運河河道、都市運河生態風光與文化創意資源;壩河段主要為以壩為代表的運河水利工程設施、現代生態和文化資源;北運河段集聚了品級最高、數量最多、類型最豐的大運河文化資源及文化創意資源
  • 吳必虎教授應邀出席國際山地旅遊聯盟年會並發表主旨演講,受聘為...
    2020 年國際山地旅遊聯盟年會於近期在貴陽召開,年會圍繞山地旅遊疫後重塑的思路、目標、方式和途徑,凝聚各方智慧和行業力量,助力疫後山地旅遊復甦與振興。在國際疫情的影響下,年會採取了現場與線上直播,場內與場外互動相結合的方式。
  • 實時對接資源 助力鄉村振興
    近日,在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百丈鎮溪口村紅色山地運動公園裡,一排攤位上展示著烏龜糕、竹編等極具當地特色的農產品,引起遊客們的關注。今年以來,百丈鎮組建「1 X」鄉村振興黨建聯盟,「1」是屬地黨組織,「X」指區域內單位黨組織以及聯鄉結村、結對高校等關聯黨組織。通過聯盟單位共建共治共享,凝聚各方力量助力鄉村產業興旺。溪口村紅色山地運動公園就是今年通過鄉村振興黨建聯盟引進的新項目。百丈鎮的特色農產品品質好,但一段時間以來發展一直不成規模。
  • 連接山地精彩,共享美麗生存!2020國際山地旅遊聯盟年會在貴陽開幕
    來自國際組織機構、聯盟會員、旅遊業界專家學者以及企業家代表等共300餘人相聚聯盟總部,圍繞疫後旅遊業復甦振興展開深入探討,通過線上線下研討對話,共議「後疫情時代」國際山地旅遊發展之路。年會期間,與會各方將聚焦這一重大議題,深入探討疫後如何推動山地旅遊重振和提質升級的路徑與方法,為全球山地旅遊治理、助推全球旅遊業繁榮振興提供思想引領和實踐支撐。
  • 危中育機迎挑戰 山地旅遊再出發—2020國際山地旅遊聯盟年會綜述
    聯盟秘書長何亞非也提出,新冠疫情改變了世界,顛覆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世界經濟受到了重創,國際旅遊業受到巨大打擊。聯盟會員要有同舟共濟的精神,努力克服困難,團結力量助推山地旅遊的復甦和振興。主旨演講嘉賓分別從不同角度共話「後疫情時代國際山地旅遊發展之路」。
  • 2020年國際山地旅遊聯盟年會今天在貴陽開幕
    央廣網貴陽11月18日消息(記者孟海)2020年國際山地旅遊聯盟年會今天(11月18日)在貴陽開幕,本屆年會以「後疫情時代國際山地旅遊發展之路」為主題,回顧總結聯盟2020年工作,對2021年重點工作作出部署,圍繞年會主題進行深入研討,舉辦2020「世界名山對話」、「IMTA山地旅遊獎」頒獎、戰略合作協議籤署、「IMTA山地旅遊獎」路演暨商務對接會等活動。
  • 山地戶外旅遊規劃要點有哪些?
    當某地區的同一類型旅遊資源與周邊地區相比比較突出時,一般採用資源支撐法,以體現該地區的資源特色;當一個地區的旅遊資源都不突出或資源類型豐富多樣且吸引力相當時,一般採用綜合描述法,從而增強該地區各類資源的整體合力;利益指引法則往往用於針對特定客源市場的旅遊形象定位,以形成獨特的市場賣點。
  • 連接山地精彩,共享美麗生存|2020國際山地旅遊聯盟年會在貴陽開幕
    當前新冠病毒疫情在中國已得到有效控制,旅遊業復甦成效明顯,但從全球看,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甚至在一些國家和地區仍在肆虐,全球旅遊業未來面臨諸多挑戰和不確定性。  據悉,本屆年會以「後疫情時代國際山地旅遊發展之路」為主題。年會期間,與會各方將聚焦這一重大議題,深入探討疫後如何推動山地旅遊重振和提質升級的路徑與方法,為全球山地旅遊治理、助推全球旅遊業繁榮振興提供思想引領和實踐支撐。
  • 觀點丨把湖南打造成中國山地度假旅遊高地
    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 高揚先 山地度假正掀起一股出遊熱潮。山地度假旅遊是旅遊業新的增長點,也是精準扶貧、綠色發展的重要手段。湖南應抓住機遇,從深度和廣度上開發山地資源,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加快山地旅遊向山地度假旅遊轉型升級,打造中國山地度假旅遊高地。
  • 連接山地精彩,共享美麗生存!2020國際山地旅遊聯盟年會在貴陽開幕
    開幕式上,國際山地旅遊聯盟主席多米尼克 · 德維爾潘致辭;聯盟秘書長何亞非作聯盟 2020 年度工作情況及 2021 年度工作計劃報告。來自國際組織機構、聯盟會員、旅遊業界專家學者以及企業家代表等共 300 餘人相聚聯盟總部,圍繞疫後旅遊業復甦振興展開深入探討,通過線上線下研討對話,共議 " 後疫情時代 " 國際山地旅遊發展之路。
  • 2020年國際山地旅遊聯盟年會——「世界名山與貴州山地旅遊對話...
    央廣網貴陽11月18日消息(記者王珩 通訊員曉光)11月18日,2020年國際山地旅遊聯盟年會——「世界名山與貴州山地旅遊對話」攝影展、山地旅遊文化空間展啟幕儀式在貴陽舉行。「世界名山與貴州山地旅遊對話」攝影展共展出170幅地處中國、日本、俄羅斯、美國、加拿大、阿根廷、尼泊爾、法國、瑞士、紐西蘭、英國、南非、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和地區的著名山嶽攝影作品和中國貴州山地旅遊文化的攝影作品,由國際著名攝影家和貴州省的知名攝影師從不同角度,拍攝的大量山嶽、名山、山地自然與人文景觀中精選而成,旨在倡導保護山地資源,傳承山地文明的理念,讓人們從中感受山景神奇魅力的同時
  • 天府茶靈谷山地運動公園舉行開園試營業儀式,引爆鄉村發展振興
    值此雙節來臨之際,位於成都市天府新區南端仁壽縣祿加鎮的天府茶靈谷山地運動公園舉行了盛大的開園試營業儀式。成都向南100公裡,是仁壽縣祿加鎮天峨鄉雙茶村和紅星村。這裡地處穹窿地貌的邊沿地帶,形成了深丘地形和山地地形相結合的獨特地貌,林木茂盛,耕地少,開墾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