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肩擔道義 網絡共傳情!

2020-12-12 騰訊網

鐵肩擔道義 網絡共傳情

石家莊市譽興小學 高紅梅

新春,希望的代名詞。在這個充滿綠色的時節,我們本該相聚在溫馨優雅的教室一起快樂學習,本該放飛心情,去呼吸新鮮泥土的氣息,去撫摸春花仙子的溫柔,去親吻萬物復甦的生靈。

但是新冠疫情的突然來襲,打破了一切美好和寧靜。社會各界的逆行者在戰疫情的阻擊戰中盡顯擔當。作為教育系統的一線教師,積極響應黨中央「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的抗疫工作,「隔屏不隔愛」,在一網連心的隔空教學中,用創新和智慧扛起教育使命,用溫情和大愛詮釋師者道義。

一.縱隔千裡,一網牽掛無助娃

疫情肆虐,班主任老師每天最要緊的任務就是第一時間填報各種表格。

我班有一個福建籍的女孩兒,寒假放假前,她媽媽說要轉回老家上學,開學就不來了。由於她的學籍沒有轉走,疫情期間,還需要家長每天填各種報表。疫情初期,上級發的各種表格又不斷改進、完善和增加,時間緊任務重。但是,孩子所在的福建老家是偏遠農村,信號不佳,耽誤班級上報任務和學校匯總報告。孩子所在的小組總是因為她耽誤匯報工作。於是,我每天一大早親自、多次打電話提醒家長,耐心地給她解釋上級的規定,時局的嚴重性和報表的重要性,規勸她要以大局為重,並一次次錄視頻、發語音教家長如何快速準確填表和及時報表。

除了每天準時的多種報表,班主任還要提前在家進行備課辦公。沒有教科書和教師用書,就利用各種教育平臺搜索電子課本,觀看各地的教材培訓直播活動進行教研學習,視頻會議進行集體備課......真可謂「十八般武藝齊上陣」。

在開通網絡直播課學習之時,我總不見這個女孩兒上線,也看不到她提交作業。好不容易聯繫上家長,說:「我們開學不去河北上學了。這裡信號不好,我也不會輔導,她就先不學了。」

我在心裡反覆思量,總不是滋味兒,總有一份牽掛在心頭。如果我們這邊不管她,老家那邊還沒接收她,這孩子不是兩邊都耽誤了嗎?白衣戰士不會因為患者拒絕治療而放棄,快遞小哥不會因為封城而拒絕配送,社區工作人員不會因為居民不解而放任自由......因為那是一份職業的堅守,更是一份真情的傳遞。「一日為師,終身為師。」千裡隔不斷你我師生的緣!

我真誠耐心地多次說服家長,跟我好好配合,我想辦法保證孩子在入學前的學習不耽誤。接下來的網絡教學,我多了一份任務,那就是除了白天給其他學生直播後,晚上七點把白天學習的內容儘量拍成圖片發給她家長,我根據每一張圖片內容進行相應的語音講解和提問,讓孩子一部手機看圖片,一部手機進行聆聽和語音互動,檢查課前預習,指導課文朗讀,啟發思考理解,評價作業修改......

就這樣,用簡單而繁瑣的教學方式我堅持著、重複著。一天,我突然收到了女孩兒媽媽的聊天視頻:「老師好,孩子要跟您說話。」我感到很驚訝,怎麼那裡的信號好了,能視頻了?仔細一看,我看到視頻裡面有一座山林。我不解地問:「你們這是在什麼地方?」孩子高興地說:「老師,這是我們旁邊村子的山上,聽說這裡信號好點,能視頻,就讓媽媽帶我來了,我想見見您,謝謝您老師......」

網絡,不再是冰冷,而是火熱,它維繫著學生的惦念,更丈量著師者的道義。

二.放眼社會,感恩力量助成長

記得西南聯大校長蔣夢麟說過:「強國之道,不在強兵,而在強民。強民之道,惟在養成健全之個人,創造進化的社會。」教師平時對學生語重心長的說教,不如在真實的生活閱歷中引領其思考,從而懂得什麼是責任,什麼是擔當,什麼叫義無反顧,什麼叫逆流而上,……學會感恩社會,珍惜當下,勤勉學習,做「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傳承人。

感恩,有多久被浮躁和麻木所疏遠和遮蓋,這次不曾預兆的衝擊,震撼著每一個學生的身心,同時也是不可錯失的感恩教育契機。我及時開展網絡心理健康課,增強學生的感恩意識,變危為機,淨化思想,凝聚感恩的力量,催進心理情感的健全。

我利用校本功能,給學生發布課前任務,關注時事新聞,利用網絡資源搜集社會各界逆行者的感人事件,尤其搜集自己身邊的榜樣和感動人物事件,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內心的感受。

在「敞開心扉」的分組活動直播中,我採用多種形式展現學生的所想所思。如,學生傳送鍾南山爺爺逆行武漢的素描作品,並解讀創作意圖,聆聽稚嫩的童聲對「國寶老人」發自內心的敬重;利用連麥,學生滿含熱淚地講述「白衣媽媽去打怪獸的天使故事」,瞬間蕩滌著聽者的心靈;播放網約司機愛心車隊志願接送醫護人員的段段視頻,白衣戰士的一個空中擁抱,隔屏都能聽到學生感動的哭泣聲......

而在這次心理健康課活動中,我被感動最深的是小宋的改變。小宋頭腦靈活,酷愛讀書但是缺乏踏實,學習主動性不夠,尤其作業偷工減料,平時沒少讓父母操心。

抗擊疫情中,我了解到小宋的爸爸媽媽在不同的社區一線奮戰晝夜,更無暇顧及老人和兩個兒子,尤其小宋的學習狀態很讓父母擔憂。我跟小宋媽媽溝通,把她執勤檢查工作的照片發過來,並錄一段視頻給小宋。在分享活動的最後環節,我先播放一組小宋父母抗疫工作的照片,讓大家猜猜這兩位身邊的逆行英雄是誰?抓住學生的好奇時刻,再播放小宋媽媽的隔空視頻:「親愛的兒子,這段時間爸爸媽媽不能照顧爺爺奶奶、你和弟弟了。因為爸爸媽媽都在社區一線工作。疫情當前,需要我們每天加班,在小區門口站崗,測體溫,勸返,爬樓挨家挨戶摸排調查,還要進行逐戶登記。也怕帶給你們危險,所以爸爸媽媽這段時間就不回家住了。你要聽爺爺奶奶的話,像男子漢一樣照顧好爺爺奶奶和弟弟,爸爸媽媽相信你可以的。媽媽也不在你身邊監督輔導你的功課了,自己按時上好網課,做好作業認真檢查,不會的主動問同學和老師,他們會幫助你的。爸爸媽媽愛你們,想你們......」最後媽媽的一個隔空擁抱,讓我都不忍淚目,相信小宋的內心一定是波濤洶湧的。

之後的在線學習中,小宋總是積極互動,作業提交最早、質量進步最大。在每周的勞動技能任務上傳中,周周都有新技法的完整視頻展示。在學校推送的「我們身邊的逆行英雄」的公眾號中,小宋父母的抗疫事跡赫然其上。我及時發送到班級群,學生和家長的點讚瞬間爆滿,紛紛轉發。小宋媽媽還給我特意發來小宋認真學習和幫助老人做事的各種照片,感動地說:「老師您看到了嗎?您的辦法真的起作用了。小宋改變挺大的。我們兩口子就能安心工作了。」

常懷感恩之心。感恩大自然的饋贈,感恩社會的安寧,感恩師長的教誨,感恩父母的無私。感恩這個世界一切的美好,以夢為馬,以汗為泉,不忘感恩,不負韶華。

三.危情之下顯身手,網絡教學立奇功

在新冠疫情的阻擊戰中,從大數據統計到小範圍定位,從教學資源搜索到操作技能運用,從交流互動平臺到測評結果展示,網絡盡情地發揮了它極速快捷、方便準確、全面豐富的時代作用。不僅拉近了教與學的時空距離,也連結了師生和家校之間的情感紐帶。

白衣戰士以高超醫術為鎧甲,以醫者仁心為使命,在逆行抗疫中斬妖除魔。作為一線教師,緊跟時代終身學習,手握網絡信息化技術的新式教學武器,在當下和未來的教育高峰上披荊斬棘!

來 源:石家莊市教育局

監 審:張志剛 蘇 燕 陸紅綱

編 輯:趙若雲

運 營:石家莊廣播電視臺新媒體中心

相關焦點

  • 廣東省大埔縣:退役軍人鐵肩擔道義
    鍾鎮昌在疫情危急時刻表現出來的責任擔當,彰顯了一名退役軍人、共產黨員鐵肩擔道義精神。
  • 妙手著文章 鐵肩擔道義
    從暑假開始共3個月的時間,學費需要600元,而但是他的工資每個月還不到100元,無奈之下只好四處籌借。最終,帶著借到的學費和一臺照相機,張笑輝在北京學習了3個月的新聞攝影。  從北京回來之後,一心想到縣城工作的張笑輝把自己的經歷和作品夾在了給縣教育局局長的信封中,後來,主管教學的副局長讓他嘗試寫一本教材,藉機考察一番。憑藉著這本教材,張笑輝終於成為縣教育局的一份子。
  •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第15個記者節的感悟與思考
    有道是「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前一句說的是有擔當、負責任,後一句說的是能寫出一手好文章。兩個方面不可或缺。 上篇 先說「鐵肩擔道義」。 在任何歷史條件下,責任意識強、敢擔當,這是好記者首先必須具備的條件。有強烈的責任意識並將責任付諸行動,方才可能成為好記者;反過來說,缺乏責任意識、不能將責任意識落實到行動上的記者肯定成不了好記者。
  •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走進李大釗故居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走進李大釗故居
  • 隸書新作•《鐵肩擔道義 妙手著文章》(每日一品第875期)
    據說在他第二次被誣陷入獄,臨刑前在獄中牆上題了兩句述志詩:「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中國共產黨主要創立人之一的李大釗十分推崇楊繼盛的品德,早在1913年主編《晨報》副刊時,就在創刊號上選刊了「鐵肩擔道義」一句作為本期警語。後他又把楊的名句改動一字,遂成「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實在是他自己的述志語和真實寫照。此聯也成為從事寫作尤其是新聞記者、編輯的信條和座右銘。不必解釋,誰都懂!
  • 董鐵棍:鐵肩擔道義 愛心暖人生
    (原標題:董鐵棍:鐵肩擔道義 愛心暖人生)
  • 鐵肩擔道義 鐵腕除黑惡 ——記六盤水市中級人民法院石瑞勇
    鐵肩擔道義 鐵腕除黑惡 ——記六盤水市中級人民法院石瑞勇 2020-11-23 17: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硬核措施連上熱搜更多是為「鐵肩擔道義」喝彩
    鐵路接連上熱搜、成「網紅」的背後,更多是民眾為鐵的擔當喝彩。疫情發生以來,鐵路接連推出硬核措施,既彰顯了責任擔當之勇,又展現了科學防控之智,更顯示了統籌兼顧之謀,擔起了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秩序恢復的關鍵一環。精準回應旅客訴願,彰顯責任擔當之勇。
  • 陳曉明: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
    除了「妙手著文章」之外,也要能夠「鐵肩擔道義」。中國人對道義的理解往往標舉得很高,是一種人的品格,一種民族的精神。我覺得蔡元培老校長說的「思想自由,兼容並包」也是很好的概括。  時代在變化,百餘年的北大曆經了風霜,但北大始終會有一種精神,一直貫穿下去,一直沉在心底。「思想自由,兼容並包」,就是北大始終不變的精神。在北大,大家堅持獨立思考,同時允許別人發表不同的觀點,這是北大的包容。
  • 鐵肩擔道義 雙休日女記者血灑採訪路(圖)
    鐵肩擔道義 雙休日女記者血灑採訪路(圖) 在剛剛過去的「記者節」,從本報剛剛結束的十大名記者評選中,人們對記者有了更貼身更貼心的感受———「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正是他們的一個寫照。雙休日女記者血灑採  記者同時也是個高風險的職業。搶險、臥底、威脅……還有李曉這次遇到的車禍,在他們都已經是家常便飯。
  •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紀念李大釗英勇就義90周年
    李大釗曾手書「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著名對聯。這幅對聯也成為了他光輝一生的真實寫照。  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讓我們共同紀念李大釗英勇就義90周年,共同緬懷這位偉大的革命先烈。
  • 鐵肩擔道義 妙手著文章
    原標題:鐵肩擔道義 妙手著文章 四月二十八日,兇殘卑怯的敵人不顧廣大輿論的反對,將大釗同志和譚祖堯、鄧文輝、謝伯俞、莫同榮、姚彥、張伯華、李銀連、楊景山、範鴻劼、謝承常、路友於、英華、張挹蘭、閻振三、李昆、吳平地、陶永立、鄭培明、方伯務共二十位革命者(其中多數是共產黨人,也有國民黨人)一齊絞殺。大釗同志臨刑時毫無懼色,第一個走上絞架,從容就義。時年尚不足三十八周歲。   李大釗同志的靈柩多年停放在宣武門外的一個廟宇內。
  • 鐵肩擔道義,追兇十五年:終將錘殺親弟弟的哥哥捉拿歸案
    一是當時案發現場是城郊,外來人口多且成分複雜,人口流量又大;二是當時的外來人口管理也沒有現在正規,暫住登記和管理也沒有現在那麼完善,這直接造成專案組即使踏爛了鐵腳板,翻遍了周邊20多個村莊的情況,也沒有查找出死者身份。無奈之中,專案組盯上了死者的假牙,這是四顆連在一起的假牙,他們請來了牙科專家,經過專家鑑定:這並非正規醫院所安,而是在街頭私人牙科診所完成的。
  • 鐵肩擔道義,熱血鑄忠誠——府衙文化:開封府遊記
    小時候,作為遙遠四川偏僻小鄉村傻丫頭的我,是無緣實地參謁開封府的——我對開封府的認知,來源於兒時那個缺乏文化娛樂的年代裡,扛著長條木凳,步行兩公裡,蹭著二公、覃公公的戲票,在鎮上人山人海的戲臺下,沉醉於《包青天怒斬陳世美》慷慨激昂的戲文,仰望黑麵包公的鐵肩擔道義
  • 鐵肩擔道義 逆行勇衝鋒——記長春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冷向陽
    鐵肩擔道義 逆行勇衝鋒——記長春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冷向陽 2020-05-28 03: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他的「妙手著文章」,為的「鐵肩擔道義」
    然而作者並非為文而文,他的「妙手著文章」,為的「鐵肩擔道義」。這本書,記錄了《仙桃健兒奧運會上一日奪兩金》,謳歌了《立在雪域高原的坐標》,頌揚了《一家企業改變一群人的命運》,描述了《越舟湖畔和諧景》,揭示了《人品締造品牌》,鞭撻了《赤膊迎親,城市之穢》……真乃一部內容全面的「百科全書」!不過,這部書也有些許不足。
  • 「鐵肩擔道義」並非出自李大釗,而是明朝第一硬漢所作
    明朝中期著名諫臣楊繼盛留下了一副對聯:「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幾百年後,一個叫李大釗的青年把它改成「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並作為他的座右銘以極高的知名度,成為如今北大中文學子的「民間系訓」。
  • 伍建文:鐵肩衛法擔道義 赤心為民寫忠誠
    作為一名2005年就入職奮戰在一線的公安民警,伍建文始終堅守「鐵肩衛法擔道義」的準則,刻苦鑽研業務,奮戰在刑偵最前線,讓一件件刑事疑難案件迎刃而解。
  • 鐵肩擔道義 誠信著華章──記天津市新宇彩板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
    鐵肩擔道義,誠信著華章。這樣的全力以赴,彰顯了公司全體員工勇擔使命的鐵血奉獻,也得益於耳濡目染誠實守信的「領頭雁」杜寶新。自2002年創立天津市新宇彩板有限公司以來,杜寶新始終堅持誠實守信的經營理念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高品質、重信譽、周到售後服務贏得了眾多廠家的認可。
  • 鐵肩擔道義 妙筆鑄畫魂——王西京藝術歷程淺析
    克裡希納河畔 249X144cm 2019鐵肩擔道義 妙筆鑄畫魂——王西京藝術歷程淺析作為當代中國人物畫壇的一個標誌性畫家,王西京在半個多世紀的人物畫創作中,在現實主義創作和古典大寫意兩條創作思路的融合共進中,創立了一套獨特的藝術樣式,為中國人物畫精神升騰出富有探索意味的空間,為中國的人物畫的發展和對外傳播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