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探訪生物多樣性保護

2020-12-12 新華網雲南頻道

  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以下簡稱「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是我國面積最大、收集物種最豐富、植物專類園區最多的植物園,園內收集有13000多種活植物,建有38個植物專類區。

榕樹氣生根形成的「樹瀑布」(12月5日攝)。新華網 馮雨釤 攝

  多年來,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持續開展以森林生態學、資源植物學和保護生物學為主要研究方向的科學研究、物種保存和科普教育,助力生物多樣性保護。

蘭科植物苗圃(12月5日攝)。新華網 馮雨釤 攝

  珍稀物種得到有效保護

  走進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蘭科苗圃,苗圃內的白旗兜蘭正值花期。這種原產印度、緬甸的蘭花,國內早年在雲南普洱首次被發現。

白旗兜蘭(12月5日攝)。新華網 馮雨釤 攝

大花萬代蘭(12月5日攝)。新華網 馮雨釤 攝

  近年來,由於政府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高度重視,相關科研機構得到更加穩定的支持及幫助。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蘭花科研團隊通過人工擴繁種苗的方式,對其開展了搶救性保護。

  望天樹是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的「明星物種」之一。這種高聳挺拔的熱帶雨林旗艦樹種是龍腦香科植物中的一員。據介紹,為了保護這一物種,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建立了龍腦香園,收集、保存瞭望天樹、版納青梅、羯布羅香等我國龍腦香科植物種類,目前,龍腦香科植物遷地保護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龍腦香科植物(12月5日攝)。新華網 馮雨釤 攝

  據了解,目前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設立了熱帶森林生態學和熱帶植物資源可持續利用2個院級重點實驗室、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生態系統和哀牢山森林生態系統2個國家級野外臺站等支撐系統,以支撐科學家們開展珍稀瀕危植物及熱帶雨林多樣性的保護與研究。

  打造科普旅遊成功範例

  「科普是植物園的重要功能。」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環境教育中心科普專家劉光裕表示,為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號召全民保護生物多樣性,近年來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開展了各類科普工作。

遊客在王蓮池拍照(12月5日攝)。新華網 馮雨釤 攝

  劉光裕介紹,作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目前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不僅建立了完備的導遊系統與專業的解說系統,還策劃舉辦了各類研學冬夏令營活動和大型展覽,並通過各類自媒體帳號發布了2000餘條信息開展多樣化的科普工作,吸引了數十萬粉絲關注。

  2019年1月,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環境教育中心正式啟用,中心集科學探究實驗室、自然教育活動室、影像創作室等場所(功能)於一體,主要用於開展環境教育研究與實踐、對外宣傳及各類專業培訓等工作,利用現代科學傳播手段向公眾傳達植物學、生態學最新科研進展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理念。(完)(馮雨釤)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生物多樣性的「仙境」
    美麗的致命吸引蘭花螳螂、將螞蟻屍體背在背上獵蝽、雌雄雙態的絡新婦、和蜘蛛長得一樣的蟻蛛、喜歡埋藏種子的姬鼠……12月5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集中採訪活動走進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在熱帶雨林感受生物多樣性的神秘和獨特。
  • ...採訪活動走進西雙版納】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生物...
    【「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採訪活動走進西雙版納】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生物多樣性的「仙境」 2020-12-09 18: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走進西雙版納植物園 遇見生物多樣性之美
    掌上春城訊近日,「萬物生長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集中採訪活動走進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以下簡稱「西雙版納植物園」),與多種奇特的動植物邂逅,其中包括昆蟲中的「明星」——外形粉紅淡雅形似蘭花的蘭花螳螂、通過搶救性保護和人工繁育方式獲得的白旗兜蘭
  • 【「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採訪活動走進西雙版納】中國科學院...
    」集中採訪活動走進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在熱帶雨林感受生物多樣性的神秘和獨特。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環境教育中心科普專家劉光裕介紹道,西雙版納土地面積佔全國土地面積的0.2%,目前卻擁有約5000種高等植物、102種哺乳動物佔全國、427種鳥類、98種兩棲爬行動物和100種淡水魚,有153種本地種和56種珍稀瀕危物種。
  • 走進西雙版納植物園遇見生物多樣性之美
    蘭花螳螂。新華網 馮雨釤 12月5日攝  5日,「萬物生長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集中採訪活動走進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以下簡稱「西雙版納植物園」),與多種奇特的動植物邂逅,其中包括昆蟲中的「明星」——外形粉紅淡雅形似蘭花的蘭花螳螂、通過搶救性保護和人工繁育方式獲得的白旗兜蘭、東南亞熱帶雨林的代表樹種龍腦香科植物,以及榕樹氣生根在石崖上形成的
  • 活植物13000多種 在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發現生物多樣性之美
    12月5日,在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以下簡稱版納植物園)裡,版納植物園環境教育中心科普專家劉光裕正在向「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集中採訪」媒體團介紹一種神奇的生物「昆蟲皇后」——蘭花螳螂。隨音樂節律顫動的跳舞草、樹漿劇毒的「見血封喉」、氣勢磅礴的「獨木成林」、五彩繽紛的「空中花園」以及林間飛舞的巨藤所組成的雨林奇觀,充分展示了雲南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多樣的生態系統。
  • 「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集中採訪活動走進西雙版納
    2020年11月30日至12月6日,媒體記者在雲南開展為期一周的「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集中採訪活動,記錄雲南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付出的努力與取得的成績,展現雲南的生物多樣性之美。中新社記者 康平 攝本文轉自【中新網】; 12月5日,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內,一隻雪苔蛾幼蟲將自己裹在編織的「巢室」內。
  •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科研成果引人矚目
    12月5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集中採訪活動走進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體會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成果。採訪團參觀植物園史館、名人名樹園、蔡希陶紀念館、奇花異卉園+樹木園、棕櫚園、腦香園、博物館+民族植物園、苗圃、綠色石林、熱帶雨林等,以科學的視角,了解雨林的組成、神奇的動植物現象;訪談植物學專家,了解生物多樣性保護從理論到實踐的可持續發展。
  • 色誘獵物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再次出現蘭花螳螂
    12月5日,記者跟隨「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的採訪團走進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在這裡看見了被譽為「昆蟲皇后」的蘭花螳螂。(攝影: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張文凌)(攝影: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張文凌)(攝影: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張文凌)據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環境教育中心科普專家劉光裕介紹, 蘭花螳螂主要生長在馬來西亞和印尼的熱帶雨林中,因外貌酷似蘭花,因而得名蘭花螳螂。
  • 「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媒體行活動圓滿收官 探秘珍稀化石和...
    原標題:「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媒體行活動圓滿收官 探秘珍稀化石和神奇雨林充分展現雲南生物多樣性   12月3日至6日,由省委宣傳部、COP15雲南省籌備
  • 【聚焦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生物如此多嬌
    為迎接COP15大會,展示東道主良好風貌,以積極行動回應習近平總書記的「春城之約」,由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COP 15雲南省籌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的「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於2020年11月30日—12月6日舉行,本報記者跟隨採訪團深入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動物研究所、澄江化石地博物館、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探訪雲南生物多樣性之美,原來,生物如此多嬌。
  • 西雙版納植物園告訴你
    △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四數木 (中新社記者 康平 12月5日 攝)12月5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集中採訪活動走進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體會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成果
  • 探訪西雙版納植物園,仿佛置身於熱帶林海之中,奇花異卉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位於西雙版納勐臘縣勐侖鎮的熱帶林海之中,當地人稱勐侖植物園。介紹一下景區的主要概況,園區分東區和西區兩部分,遊玩主要看點在西區,由多個小的植物園組成;東區是一片狹長的熱帶雨林,適合徒步穿越,東西區之間距離較遠,景區有電瓶車聯通,車費40元一人。
  • 納板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參加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與國家...
    11月18至20日,由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與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主辦的2020年度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理)局科技合作與交流年會在元江縣召開。來自西雙版納植物園與省內13個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的100餘名代表參加會議,納板河保護區派出了4名專業技術骨幹參加會議。本次會議主題為「自然保護地的全域化生態監測與研究」, 植物園專家就2020年度與各保護區合作項目進行了專題匯報,各保護區代表依次做交流發言,介紹各保護區基本情況及開展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研討與植物園的合作事宜。
  • 為國家公園保護注入科技力量——普達措國家公園與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共建聯合實驗室
    依託香格裡拉獨特的自然資源稟賦與中科院「國家隊」的科研實力,8日,香格裡拉普達措國家公園與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籤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建「生態保護與環境教育聯合實驗室」。普達措國家公園是「三江併流」世界自然遺產的核心腹地,以高山湖泊、雪山草甸、原始森林、地質遺蹟、民族風情、宗教文化為主,融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景觀多樣性、文化多樣性為一體,具有很高的保護價值與展示價值。2015年,該地成為全國首批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單位。「但長期以來,普達措國家公園在生態監測和研究工作上一直存在短板。」普達措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唐華坦言。
  • 從昆明到西雙版納探秘雲南生物多樣性
    本報訊 記者董宇虹報導 昨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媒體行活動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啟動。在為期4天的活動中,中央駐滇和省、市媒體將到昆明、玉溪和西雙版納,探秘雲南生物多樣性,為明年《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的召開營造良好宣傳輿論氛圍。  活動由省委宣傳部、COP15雲南省籌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  啟動儀式舉行後,媒體行活動來到了採訪第一站——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
  •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發現世界最大松鼠——巨松鼠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發現世界最大松鼠——巨松鼠 2020-07-09 11: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多家媒體記者走進澄江開展「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集中採訪活動
    多家媒體記者走進澄江開展「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集中採訪活動 2020-12-05 17: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西雙版納植物園告訴你
    △蘭花螳螂(新華網 馮雨釤 12月5日 攝)△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四數木 (中新社記者 康平 12月5日 攝)12月5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集中採訪活動走進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體會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成果
  • 林草科技|普達措國家公園與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共建聯合實驗室
    本號訊(9月11日)依託香格裡拉獨特的自然資源稟賦與中科院「國家隊」的科研實力,近日,香格裡拉普達措國家公園與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籤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建「生態保護與環境教育聯合實驗室」。普達措國家公園屬都湖 攝影 李春燦普達措國家公園是「三江併流」世界自然遺產的核心腹地,以高山湖泊、雪山草甸、原始森林、地質遺蹟、民族風情、宗教文化為主,融豐富的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