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佛教在寮國長盛不衰,在首都萬象,隨便走兩步就是一座寺廟,其中萬象郊區的「香昆寺」最獨特。「香昆」是「神靈之城」的意思,但是這座廟宇卻沒有供奉佛像的殿堂。
也看不到打坐的僧人,只有戶外的大草坪上將近百座各式各樣的佛像,這些佛像更是以怪異、荒誕聞名,完全顛覆了人們傳統印象中的佛教形象,讓人耳目一新。
所以,在遊客的眼中,與其說香昆寺是一座寺廟,倒不如說它更像是一座開放性的無釐頭雕塑公園。正因為如此,不少人乾脆把香昆寺叫做「佛像公園」,簡單明了。
香昆寺在1985年由祖師爺Bunleua Sulilat(本勒蘇利拉)建造。這位瑜伽師、僧人和祭司把印度教和佛教的哲學思想、傳說和肖像學融會貫通,組合成一個神秘的整體。香昆寺裡的雕塑包括了溼婆(Shiva)、毗瑟孥(Vishnu)、阿朱那(Arjuna)、觀音、佛祖以及印度教或佛教裡所有可以想像到的神靈形象。這些雕像,包括一些俗人的雕像,都是由一些技藝不熟的工匠在祖師爺的指導下雕刻的。
在大大小小的佛像中可以看到泰國、印度、寮國等國家的影子。佛像全部是水泥混凝土製成,香昆寺也被譽為「混凝土創造出來的奇蹟」。
由於種種原因,本勒蘇利拉在湄公河的另外一側修建了第二座類似香昆寺的雕塑公園Sala KaewKu。
不過,還沒等到這座新的雕塑公園竣工,本勒蘇利拉就不幸從一座雕像上墜落身亡,死在自己的雕像下,享年72歲。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精神領袖,本勒蘇利拉的信徒將他的法身供奉在該公園的神殿中,供人瞻仰。
這座巨大的臥佛應該是香昆寺裡最出名的雕塑了。東南亞各國幾乎都是佛教國家,著名的臥佛雕像不少,但是像香昆寺這樣的臥佛還是很少見。這尊臥佛足足有45米長,是寮國最大的臥佛雕像,也是東南亞的第3大臥佛。只見他右手託頭,左手輕柔地放在身側,身披袈裟,緊閉雙眸,一副怡然自得的樣子,頗為優雅。
在世界上的不同古老文明中,蛇圖騰都是一種最常見的古文化象徵。無論是中國的女媧還是伏羲,亦或是印度的蛇神那伽,希臘神話中的拉米亞等,無一不是人首蛇身。這主要起源上古社會對於蛇繁殖能力的崇拜,只有擁有超強的繁殖力和生命力,才能保證群體的不斷擴大。因此,在香昆寺中,也能看到不少人面蛇身的雕像。
園內另一座著名雕像就是這個形似大南瓜的球形建築了。裡面共有三層,分別對應的是「地獄」、「人間」、「天堂」,遊客也是可以進到裡面的。從底座張著的大嘴處進入,直接就會進入到了第二層的「人間」。
「人間」的雕像都比較平和,大多數反應的是人間的歌舞昇平和農耕勞作等生活百態。順著人間層中間的走廊往下,就會進入到黑暗的地獄層,這裡的雕像則要恐懼的多,呈現的是酷刑,掙扎和懲罰等現象,給人一種逼仄脊背陰涼之感。
同樣地,順著「人間」的樓梯往上走的話,就會進入到所謂的「天堂」層。這一層的雕像都神態平和,有一種超脫凡塵的淡然,和地獄層的雕像形成明顯的對比。通過天堂最後一道「窄口」之後,則可以登上了地獄天堂塔的頂端。
人間既通往天堂,也通往地獄,而所謂的天堂和地獄也只能經過人間進入。這樣的設計,也許就是本勒蘇利拉想要告訴後人的,多行善事方能進入極樂天堂吧。
這個萬象的香昆寺(萬佛園)門票不貴,5000基普(相當於人民幣4元左右),有時間的遊客朋友還是可以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