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美國2歲的Susie在媽媽的協助下,製作一份義大利煎蛋的視頻在網上瘋傳成為一段佳話。
語言能力超強的她收穫大批粉絲,她的製作過程更是驚喜連連。視頻開始,兩歲的Susie像模像樣地向大家介紹她要做的菜品——義大利煎蛋。
製作途中,兩歲的Susie憑藉自己的兩雙小手將牛奶杯拿起往盆裡加牛奶,不料的是,她的右手因為操作不當而沾滿了牛奶。
可孩子沒有因此洩氣,相反,有了經驗的Susie,在之後的步驟中顯得更認真仔細,她機智地調節手的位置,避免了再次沾到手。
最終兩歲的Susie成功製作出了義大利煎蛋,滿足地吃上自己做的義大利煎蛋。在鏡頭前,Susie大喊,做飯快樂!
有網友驚嘆,我因為自己五歲就會做飯都不知道吹了多久的牛皮了,沒想到還有兩歲就會的。
是啊,別人家兩歲的孩子還在求抱抱,而兩歲的Susie都會做飯了。
這兩歲孩子就有的動手能力不由地令人驚嘆,然而,這也讓我聯想到前陣子在熱搜榜出現的這樣一個話題。
24歲的郭麒麟在《拜託了冰箱》節目中說道,平時自己一個人在家不做飯,全靠外賣活著,偶爾朋友來家裡做頓飯,給他改善一下生活,最後甚至說因為外賣不好吃而搬家。
反觀2歲的小寶寶Susie卻在家裡做飯,想想還真的有點好玩。
然而,這樣不懂得照顧自己生活的,不只有郭麒麟一個人,這還是當代大多數成年人所有的生活方式,甚至這種生活方式被年輕人稱為「理想生活」。
孩子早年時期,父母對孩子動手能力的培養很重要
想起幾個月網上爆出的「母親為大一女兒招聘保姆」事件,新聞一出,立馬衝上熱搜榜。
這位母親表示女兒上大一,她爸跟她工作都忙,她還要做生意,學校裡面兩頭跑都沒時間照顧孩子,於是就想到為孩子請一個保姆。
母親在採訪裡更是直言,孩子從小就沒有做過這些家務活,現在也做不了,至於請保姆花的錢,花得也不心疼,孩子好就行。
大一的孩子,卻需要人來幫忙洗衣做飯,而更可怕的是,孩子從小都沒有做過這樣的家務活。
對此,網友調侃道,家裡有礦就是不一樣。父母不注重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反而是花錢請保姆來幫孩子生活打理。
盧梭曾在《愛彌兒》中說道:你了解什麼方法可以讓你的孩子痛苦嗎?那就是,讓他想要什麼就有什麼。遲早有一天,你不得不拒絕他,這種意料不到的拒絕,對他的傷害,遠遠大過他不曾得到過滿足的傷害。
欠缺動手能力的孩子,生活不能自理,對於他們的未來,誰可以一直買單呢?
有礦可以讓孩子享受一時,與此同時卻剝奪了孩子的動手能力。
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他才會明白金錢的意義
在富二代霍啟剛的育兒裡,卻讓我們看到了另一種「家裡有礦」的父母。
先前,他帶著孩子一起下地種田一事衝上熱搜,引發熱議。照片中,他帶著孩子吃著農村飯、和孩子一起插秧,體驗農民伯伯的辛苦。
熱搜一出,大家評論為這一家為最接地氣的豪門。不僅僅這一次種田,在之後的生活中,霍啟剛常常教導孩子的方式都是讓孩子動手參與回歸到真正的生活中去體驗、去收穫。
在去年年底,他讓孩子們通過動手洗車來獲取零食金錢,照片裡孩子們更是洗車洗的不亦樂乎。
在疫情期間,他和兒子一起在家做菜。視頻中,他先是和孩子們一起動手處理蝦肉,而後和兒子一起翻炒完成。他更是配文道:好不好吃不是重點,重點是從頭到尾一起完成!
在五一勞動節這天,霍啟剛更是帶領了自己6歲的大兒子一起做手工,小短片中,6歲的大兒子學著霍啟剛有模有樣地拿著錘子進行捶打。霍啟剛則配文「一起勞動,一起做工匠」。
霍啟剛帶孩子種種實踐活動,無外乎一個共同點,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霍啟剛出生於豪門,個人也十分優秀,他並不缺錢。但是他明白在教育孩子上,讓孩子擁有獨立自主的能力更重要。
讓孩子動手,他們才可以走進真實的生活去體會。孩子親自動手種田,才會發現米粒的來之不易,親自動手洗車賺錢,才會明白金錢的意義,也只有親自下廚,才會體會到做飯的快樂。
讓孩子動手去實踐,這比給孩子來一座礦山來的更有意義。
孩子動起手來,才會真正品嘗到生活酸甜苦辣的味道,才有獨立動手的能力。面對生活,別幫孩子提前說「不」,不妨試著放手,讓孩子去試試。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動手能力強的孩子有飯吃。動手能力強的孩子,間接地帶動他獨立思考能力,這對於他未來學習也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一個孩子的動手能力,間接決定了他的未來。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呢?
高爾基曾經說過:「愛護子女,這是母雞都會做的事情。然而,會教育子女這就是一件偉大的國家事業了,它需要才能和廣泛的生活知識。」這意味著,教育孩子需要一定的方法,培養孩子獨立生活能力也一樣。
其一,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很多孩子,喝水需要家長倒,穿衣服需要家長幫忙穿,吃飯需要家長幫忙喂。家長幫著幫著都忘記這些事孩子應該自己做了。
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意識到屬於自己身上的那一份責任,而不是認為這是爸爸媽媽的責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來可以鍛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二來可以讓孩子擺脫對父母的依賴性,何樂而不為呢?
不妨試著放手,相信孩子一次,讓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其二,給孩子幫忙的機會。
許多父母在生活中不願意讓孩子動手,這實際上是在扼殺孩子成長的機會。孩子在幫助父母做事的時候,不見得完成度極高,完成效果極好。
然而,孩子在動手做事的過程,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他們會在做任務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意志力,他們會在遇到困難時,開動自己的小腦子來解決問題,他們會在完成任務時,體會到成功帶來的那份喜悅。
不妨給孩子一個動手的機會,讓孩子的成長得到更好的鍛鍊。
其三,少講大道理,多帶孩子實踐。
許多家長們都有一個共性,孩子犯錯就愛講大道理!然而,道理孩子聽多了也會膩,會厭倦,後期甚至孩子開始和家長頂嘴。有句話叫「實踐出真理」,與其講大道理,不如帶孩子實踐去。
孩子在實踐的過程中,才會意識到,生活裡的酸與甜,苦與辣,才會對成年人的生活有進一步的了解,能最大程度的感同你的身受。
也只有這樣,孩子才會珍惜生活裡家長給予的一點一滴,才會明白長大後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對於生活更有責任與擔當。
撰稿:唔梗小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