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位美國人陪校內唯一的中國人吃年夜飯;正月初四,領銜當地華人春晚,給1000多名中美友人唱響《美麗中國年》《三字經》……19歲的金華妹子汪文琪過了一個與眾不同的春節。
汪文琪在美國田納西州首府納什維爾市的貝爾蒙特大學主修音樂商業,該校的音樂商業和流行作曲專業排名全美前三。這座有著美國「音樂之城」美譽的南部小城,在中國春節期間也充滿了年味,紅燈籠裝點街道,中國風歌曲讓納城人也忍不住隨著節奏律動起來。
70多位美國同學陪她吃年夜飯
當地時間2月4日晚,汪文琪吃上了一頓熱鬧的年夜飯。這是離家最遠的一個除夕夜,但來自美國朋友的中國熱讓她很溫暖——擁有5000多學生的貝爾蒙特大學,只有她和另一位研究生是中國人,但慶祝中國春節已經是學校多年的傳統。
今年,她作為主角參加了學校組織的中國春節年夜飯,除了她,其他參加聚餐的都是美國同學,一共70多人。「感覺很奇妙,70多位美國同學陪我一個中國人吃年夜飯,大家都很照顧我,也對中國文化很感興趣。」
其實吃的晚餐並不地道,當天為年夜飯供餐的是當地最大的一家中餐館,但吃的中餐真的「很美國」。沒有圓桌餐,只是自助餐;年年有「魚」不是清蒸也沒有紅燒,而是做成了炸魚配番茄醬;蒙古牛肉據說是當地人最推崇的中國名菜;過年必不可少的雞鴨魚肉,被配上了橙汁……只有餃子還保持著國內的味道,這也是汪文琪最愛的。「每吃一道菜,同學就問我,你們在中國過年,是不是也一定要有這道菜?他們都對中國文化,特別是美食文化很感興趣。」
汪文琪說,她所在的納什維爾市並不是一座大城市,它是美國鄉村音樂的發源地之一。這裡的華人不如紐約等大城市那麼多,主要也是本土居民和一些音樂創作人,因此城市比較本土與傳統。不過,中國文化在這些年傳播很快,特別是以春節為首的中國傳統佳節,也像國內早年洋節流行一樣,成為當地人喜歡、追捧的新節日。
「據我所知,我們大學已經組織了多次除夕年夜飯,不管有沒有中國人,一批愛好、學習、研究中國文化的師生都會聚在一起,以吃年夜飯的方式致敬中國文化。」而今年,汪文琪成了年夜飯現場的「主角」,她要以中國傳統招待大家,發紅包、拜年;她也是最重要的「客人」,老師、同學也以擁抱、吻面禮的「洋禮儀」配上中文的「新年快樂」送上最深的祝福。
再登華人春晚開場唱響美麗中國
正月初四這天,納什維爾市舉辦華人春晚,在大學城的演出大廳裡,千名中美友人參加了這場「中國盛宴」。雖然有著13個小時的時差,這場遲到的華人春晚還是讓當地華人感受到了家的感覺。「幾乎能來的華人都來了,還有2/5的觀眾是熱愛中國文化的美國人,大家都是買票入場的。」
納城華人春晚的18個節目,都是由當地華人自發報名準備的,演員中有華人演藝學校的師生,也有想展現個人才藝的非專業人士。節目類型也是五花八門,傳統民俗舞、京劇、童聲合唱、秧歌舞、情景劇、爵士樂、民樂……
其中,汪文琦和美國同學準備的《美麗中國年》和《三字經》兩首中國歌曲,作為開場節目領銜晚會,這也是唯一有外國人參加的節目。「《美麗中國年》是去年央視春晚的節目,唱響了我們新時代的美好,中美演員都用中文開場,氣氛熱烈也很有意義。」歌曲之後,當地市長還上臺致辭送上春節祝福。
王文琦還演唱了一首《三字經》,來自杭州師範大學的交換師生也帶來了原汁原味的中國歌舞唱跳。這些與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節目也是最吸引當地人的,一度掀起掌聲熱潮。
美國「音樂之城」戀上中國好聲音
這已經不是汪文琪第一次登上華人春晚的舞臺,去年大一時就曾以一首《Her from the East》首登納城華人春晚。這首歌至今還為不少人津津樂道。
「主要是因為這首歌的創作很特別,我用了中國戲曲的傳統曲風配上英文歌詞,這種全新的形式讓美國『音樂之城』的音樂人眼前一亮。」汪文琪說,她的目的就是宣傳中國傳統音樂,而選擇英文歌詞是為了讓美國朋友都能聽懂,雙方能因為音樂建立起聯繫。為了節目的可看性,她還邀請同學來做古箏、二胡伴奏。「在這裡,中國音樂及傳統器樂的知曉度並不高,但大家都對此非常感興趣,接受度也很高。」
當時,汪文琪特別穿了一身漢服,也被不少朋友點讚和喜歡。有了第一次嘗試,她越來越日常地穿著漢服、旗袍等傳統服飾。「鄉情有在遠離家鄉的時候越加深,對於祖國的自豪感和歸屬感也因為距離而放大。在一座華人並不多的美國城市,特別是在一所只有幾個中國人的國際學校,我覺得傳播中國傳統文化是自己的責任。」
這種傳遞,從一身漢服、旗袍開始,從美國「音樂之城」戀上中國好聲音開始,而這也是遠在他鄉時,無限接近故鄉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