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懸崖邊上的最小學校(高清組圖)
大鍋圈位於雲南昭通鎮雄縣五德鎮新寨村,屬天然「天坑」,平均深度120米,最深處達150米,絕壁陡峭險峻。教室不遠處僅有的空地便是孩子們課間玩樂的場所,與記者的小心翼翼相比,孩子們面對懸崖早已習以為常。
大鍋圈位於雲南昭通鎮雄縣五德鎮新寨村,屬天然「天坑」,平均深度120米,最深處達150米,絕壁陡峭險峻。由於歷史原因,曾經是麻風病人後代的村民在這樣惡劣的自然條件下生存下來,目前有8戶32人,其中13人是未成年人,最大的15歲,最小的7歲。大鍋圈小學就建在這樣一個懸崖絕壁邊上。
由於受到當地人歧視,大鍋圈的孩子們沒有外出求學的機會,只能在這樣的簡易房裡學習,而唯一的老師是3年前被安排到此代課的袁老師。儘管條件艱苦,但袁老師很認真,每天幫孩子們批改作業。
左邊是絕壁,右邊是懸崖,這樣一個讓人「倒吸涼氣」的地方,卻是袁老師的「辦公室」。每天袁老師就坐在教室門口備課、批改作業,這套陳舊的桌椅就是他在學校的全部財產。
小學裡只有兩個班,大點的孩子無法升入高年級,只得從一年級再讀起,就像複讀機。課桌不夠,上課時大小孩子們都坐在一起,袁老師講完低年級的課再講高年級。而教室其實是一個過道,寬2米由於懸崖邊只有一條路可走,村民路過不得不從此通過,教學因此時常被打斷。
今年54歲的袁老師,已經是有十幾年教齡的代課教師。說起孩子們,袁老師最大的願望就是13個孩子能夠上山讀書。而所謂「上山」,就是到離大鍋圈僅有500多米的村小學讀書。袁老師告訴記者,哪怕他們學不到東西,最起碼得到了公平。
孩子認真地跟著袁老師讀拼音。
教室裡沒有燈,光線太暗,村民便種下了野蘇麻,希望教室有綠色,讓孩子們看到「希望」。
袁老師沒有手機,也沒有筆記本,只能把每年「六一」兒童節來看孩子們的王醫生的手機號寫在了石壁上。
教室不遠處僅有的空地便是孩子們課間玩樂的場所,與記者的小心翼翼相比,孩子們面對懸崖早已習以為常。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