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走田頭】麻章一釋迦種植基地向有限的土地資源要效益

2020-12-20 湛江新聞網

圖為釋迦、鳳梨套種的種植基地。

    昨天,麻章區一700畝的釋迦種植基地下了一場雨,基地管理人員韋建清說,這場雨讓基地省下幾萬元!為什麼?因為整個基地集約化經營,一畝地可做兩畝用,半個月不用抽水滴灌了,基地中間留下的低洼地積水也可用於旱時灌溉,大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名優果套種提高效益

    走進這個全省單體最大的釋迦種植基地,一派青翠碧綠,風過果香。記者發現,700畝地裡全是已長成一人高的釋迦樹,青綠色的釋迦果已累累壓枝,而釋迦樹下是一排排的臺灣鳳梨,工人正在收摘橙黃的鳳梨鮮果上市。他們笑說,一個果園裡,夏天收鳳梨,秋季就摘釋迦,全是特、名、優水果,這種豐收景象真奇妙。

    一個個碩大的鳳梨果裝進有商標的包裝箱裡,然後以五六塊錢一斤的價格北調上海等地,收入頗豐。韋建清掰著指頭說,一畝鳳梨收入幾萬元,而釋迦果也已被商家早早定購了,效益肯定是「槓槓的」。這些鳳梨和釋迦全都種在這塊700畝土地裡,種一畝收兩畝,去年種今年收,產值高,這種釋迦、鳳梨套種在湛江尚屬首例,這也是協調發展、向有限的土地資源要效益,此舉甚至引起了省農業廳的重視。

    俯身一看,紅土地上面是青綠色的釋迦,下面是金燦燦的鳳梨,一個木本植物,一個草本植物,高低相配,頗為奇特。

    「這套種裡面,都是生態、省錢的文章,相益得彰。」種植戶周老闆蹲下撩開釋迦樹指著紅土壤得意地對記者說,地上沒雜草,因為鳳梨是粗生植物,其長劍般的葉子把地面都蓋住了,雜草長不起來,不用除草劑,可謂生態種植。地上都是管道水肥一體化灌溉。規劃有致、集約經營帶來不一樣的農業景觀。

    「釋迦樹不會遮住鳳梨的陽光嗎?」記者問。周老闆站起身來,笑著說,釋迦與鳳梨一起下苗時,釋迦還小,影響不了鳳梨生長,等釋迦長成樹後,鳳梨已收果,然後就另地種植,而釋迦是年年摘果,不僅互不影響,還能省下大筆錢——地租每畝1000元,700畝地種出1400畝水果,僅這項就省下70萬元哩。

    機耕路也是生財之道

    整個基地連成一體,中間那塊低洼地留空成為積水池。基地的工人說,整個基地是莊園式經營,規劃得相當好,雨水自動匯集,旱澇保收。

    登高望去,700畝園地被機耕路「切割」成一畦畦,路兩邊種起一排排的羅漢松、簕杜鵑,把一畦畦果園包裹得嚴嚴實實,十分整齊美觀。整個園地雖然是現代種植農業,卻沒有一個大棚,呈現出渾然天成的綠色景觀。

    基地的工人說,去年果園雖然受颱風襲擊,但有機耕路林帶保護,果樹受損很小,這種機耕路綠化防風方式比大棚種植投資少,效果卻好得多。

    「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整個園地種植經營的宗旨。」周老闆帶著記者一邊觀看一邊說,湛江是多颱風地區,考慮到這點,他們在機耕路兩旁種植羅漢松簕杜鵑,現在都長高了,滿園紅綠,既有觀賞價值,又能起到很好的防風作用,所以園地裡的果樹都不需大棚或打木樁保護,省下大筆資金。同時,滿園花木水果,又為將來觀光農業打下良好基礎,可提高基地的效益和知名度。另外,羅漢松是名貴花木,除了園地防風和美化作用外,幾年後就可出售,又能賺不少,所以,別看不起眼的機耕路,經營得好,同樣生財有道。

    市農業經濟管理幹部學校校長吳洪特意前來觀看了這片生態果園,發出感嘆:整個基地經營如一個莊園,高度集約化,科學種植,引領湛江的新農業,處處呈現出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降成本」功效,有很好的可持續發展前景。

相關焦點

  • 廣東麻章花卉:不走「官場」走「市場」
    花卉產業作為麻章區的支柱產業,從去年初開始,會議擺花、門面插花、綠植租賃等一系列業務急劇減少,麻章花卉產業也因此遭遇寒流,出現業務遇冷、利潤驟減的現象。一些花農因為不願虧本甩賣,無奈鏟掉地裡的景觀樹和盆栽,以改換品種適應市場形勢。近日,記者在南國花卉科技園採訪時發現,主要面對公務消費的大型盆景和景觀樹,已被家用小盆栽取代,麻章花卉產業開始棄「官場」而走「市場」。
  • 湛江有廣東省最大臺灣釋迦種植基地 釋迦果在招手
    湛江雙雙贏釋迦種植基地吸引了臺灣釋迦種植協會的關注,20日,臺灣臺東縣釋迦生產合作社一行到湛江釋迦種植基地考察,經我市農業局引薦,與湛江雙雙贏釋迦種植基地籤訂長期合作協議,攜手共進,將推動我市釋迦等名優水果產業轉型升級。
  • 農墾哈爾濱管理局:融城興業 向「平方米」要效益
    記者疑惑地問。 「有機綠色農業要求不施農藥,不用化肥。」田間忙作的一位職工說,雖然辛苦些,但是稻米收穫時「身價」倍增,最終鼓了老百姓的腰包。 讓職工群眾富起來是農墾哈爾濱管理局的現實選擇。雖然是一個佔黑龍江墾區耕地面積不足1%的資源小局,資源少,底子薄,但是近年來管局調結構、轉方式,這「一調一轉」間老百姓的幸福指數逐年攀升。
  • 這種果子的外形酷似釋迦摩尼,價格不貴,種植效益高
    這種果子的外形酷似釋迦摩尼,價格不貴,種植效益高現在吃釋迦果得人比較多,不管是在味道還是外形,都跟荔枝有點相似,所以又被叫做是番荔枝。就是因為味道很甜,再加上營養價值都比較高,所以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市場行情還不錯,很多的農戶都想種釋迦果樹,那麼現在的釋迦果的價格是多少錢?
  • 這種果子的外形酷似釋迦摩尼,價格不貴,種植效益高
    這種果子的外形酷似釋迦摩尼,價格不貴,種植效益高現在吃釋迦果得人比較多,不管是在味道還是外形,都跟荔枝有點相似,所以又被叫做是番荔枝。就是因為味道很甜,再加上營養價值都比較高,所以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市場行情還不錯,很多的農戶都想種釋迦果樹,那麼現在的釋迦果的價格是多少錢?種釋迦果的效益到底怎麼樣?第一點就是現在釋迦果的價格是多少錢?現在釋迦果其實在市場上還是比較少見的,可能知道這種水果的人比較多,但是一大部分可能都沒有嘗過具體是什麼味道的。
  • 向科技要效益,中益鄉加強黃精春管工作
    村民在給黃精施肥本報訊(記者隆太良文/圖)當前正值農作物春季管護的關鍵時期。連日來,中益鄉華溪村270畝的黃精產業科技示範基地散發著新翻泥土的氣息,鬱鬱蔥蔥的黃精苗長勢喜人,村民們忙碌著鋤雜草、施農家肥,掀起黃精春季管護的熱潮。華溪村黃精產業欣欣向榮的發展,離不開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幹部送來的「科技套餐」。幹部們通過將村民帶出去參觀考察、請專家進行技術培訓和現場指導,大大激發了村民發展黃精產業的內生動力,昔日的荒山土坡變成了金山銀山。
  • 湛江有廣東省最大臺灣釋迦種植基地 釋迦果在招手
    湛江雙雙贏釋迦種植基地吸引了臺灣釋迦種植協會的關注,20日,臺灣臺東縣釋迦生產合作社一行到湛江釋迦種植基地考察,經我市農業局引薦,與湛江雙雙贏釋迦種植基地籤訂長期合作協議,攜手共進,將推動我市釋迦等名優水果產業轉型升級。
  • 黃安村土地流轉「一地難求」
    周連山  日前,安徽全椒縣馬廠鎮黃安村種糧大戶沐俊義,正在田頭組織農民為自己承包的一片400畝小麥追肥。望著眼前這片長勢良好的麥苗,他卻一臉愁容:「雖然小麥長勢較好,不出意外,畝產能達800~900斤,但現在的種植面積太小了,要是能擴大到兩三千畝,實現規模連片種植就好了。」
  • 總書記和我話扶貧:敢向荒漠要綠色、要效益
    6年前,張繼新當選中南渠村黨總支書記後,下定決心走農牧業產業化發展新路。「在內蒙古發展肉牛產業是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張繼新先行先試,鼓勵村民發展訂單種植養殖,變零散訂單為大面積規模化種植養殖,並將企業的管理模式引入到中南渠村,實行統一種植、統一管理、機械化作業……一條條完整循壞的綠色農牧業產業鏈漸漸形成,中南渠村開啟了「支部+企業+基地+農戶」的黨建引領產業化發展新路徑。
  • 總書記和我話扶貧:敢向荒漠要綠色、要效益——回訪全國人大代表...
    張繼新先行先試,鼓勵村民發展訂單種植養殖,變零散訂單為大面積規模化種植養殖,並將企業的管理模式引入到中南渠村,實行統一種植、統一管理、機械化作業……一條條完整循壞的綠色農牧業產業鏈漸漸形成,中南渠村開啟了「支部+企業+基地+農戶」的黨建引領產業化發展新路徑。
  • 江蘇江都:土地流轉讓家庭農場種上放心田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流轉。家庭農場,這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正在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家庭農場」如何才能又好又快地發展?農場主們又有哪些期盼?記者近日走訪了江都10多家典型家庭農場和相關管理部門,對這一新生事物進行了深入了解。   4月15日,在位於江都區小紀鎮的綠園果蔬種植基地,記者見到了正在田間給蔬菜施肥的景東波,他現在的身份是綠園家庭農場的場主。
  • 射陽縣千秋鎮田頭創業大賽現場會拓寬思路鼓舞人心
    3點半,在該鎮一心村一組12中溝北的1040畝水稻田頭,該村黨支部書記唐修棟一邊領著參加本次現場會的村(居)支部書記觀看村民拉網捕魚一邊喜滋滋地說:「為切實增加村級組織積累,我們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村兩委一班人帶頭入股
  • 讓土地創造出更大效益!莒縣陽光農場葡萄架下種植球蓋菇一舉多得
    葡萄藤架下生長的球蓋菇讓土地創造出更大效益!莒縣陽光農場葡萄架下種植球蓋菇一舉多得編者按: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決勝之年。今年春節期間,大眾網·海報新聞將連續第11年開展新春走基層活動。
  • 釋迦好吃不好種,北方地區怎麼種植釋迦的呢?
    種植釋迦需要兩年以上樹齡的袋裝苗最好。幼樹釋迦苗地徑是0.7到1.5釐米以上,高度最好是60到100釐米。釋迦是一種淺根的植物,種植的土地最好比較肥沃,通氣性能好排水,良好的土地最合適。釋迦幼樹可以短時間內耐零度的低溫。
  • 海南通過種植水稻新品種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
    萬寧水邊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麥孫和告訴海南日報記者,盤活撂荒地,預計該合作社每年可增加收入80萬元。今年,海南省將新增復耕復墾撂荒地3萬畝,多市縣通過探索合作社市場化運作、推廣輪耕輪作、種植海水稻等方式,推動撂荒地復耕,落實「六保」任務,保障糧食供應,促進農民穩定增收。
  • 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對策和措施
    一、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含義   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是受當前土地資源瓶頸作用日漸凸顯的嚴峻形勢倒逼,以土地的高效、集約、綜合利用為基礎,基於可持續發展理論而提出來的科學用地方式。它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土地資源的高效持續利用;二是土地資源與社會其他資源相配合共同支撐經濟社會持續發展。
  • 甘肅瓜州棉花基地「土種植」升級「全鏈條」智慧農業
    「以前人工種植,施肥,採摘,成本高,收益低,出售棉花還要自己找車排隊,有時候賣一車要排一天隊才能賣掉,10畝地棉花得好幾天才能賣掉。」瓜州縣西湖鎮北溝村村民王文東有耕地30畝,2019年開始,王文東將自家其中10畝土地流轉給合作社,用於種植機採棉。8月初,機採棉長勢良好,豐收在望。
  • 福建釋迦果基地哪裡種植比較好?
    最先引進種植釋迦果是在臺灣地區,後又逐漸在我國的南方地區擴大種植範圍。主要種植地區除了臺灣之外,在福建和廣東地區等地,海南也有零星的種植地區。為什麼南方地區栽培的比較多呢?因為釋迦果性喜溫暖溼潤的氣候,北方地區也可以大棚種植。那在福建省種植釋迦的基地哪裡比較好?
  • 阿克蘇-土地資源網
    「阿克蘇的棗還是要便宜些,我收的是一兩齡樹的棗,這邊每...一是優先約請各級畜牧獸醫職員和下層防疫員為承保機構三...這也是京東繼在新疆阿克蘇、河北高碑店、山東煙臺、海南文昌等地建立有機農產品直供基地後,在生鮮領域的又一重磅舉措。   據了解,京東與北京、河北共18家果蔬農業基地達成「京...
  • 青島膠州:向地下要空間 向空中要效益
    「我們原本計劃建一層倉庫,現在響應膠州號召,將一層倉庫改造成了兩層倉庫,在廠房東西兩側加裝了坡道,使運輸車輛能夠直接到達二層。相當於在一個廠房的基礎上使得土地利用率翻番,也為企業未來發展奠定了基礎。」嘉裡物流工作人員介紹說。  在不遠處的上海電氣風電裝備製造廠區項目,工人們正對地下空間進行防水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