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江陵縣脫貧攻堅一線的報導⑦|吊瓜成為脫貧增收的「致富瓜」

2020-12-06 荊州日報新媒體

吊瓜作為江陵縣的一個新興產業,已經成為助力脫貧攻堅、壯大村集體經濟及群眾致富增收的好門路、好產業。截止2019年,江陵縣吊瓜種植面積達到0.22萬畝,產值1100餘萬元,江陵縣多個村組已走出了一條發展吊瓜富農民的新路子。

2019年11月7日,位於江陵縣熊河鎮熊河村的江陵縣村集體經濟吊瓜產業示範園,近千畝吊瓜進入豐收期,瓜農正搶抓晴好天氣採摘加工。(黃志剛 攝)

青山村:「基地+貧困戶」吊瓜發展新路子

近日,在資市鎮青山村吊瓜種植基地,一棵棵吊瓜苗鬱鬱蔥蔥、長勢喜人,基地上人來人往,有的正忙著搭棚架,有的忙著除草施肥,呈現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

青山村以「黨建引領,助推脫貧」為宗旨,圍繞「扶持能人發展產業,能人帶動貧困戶增收」的工作思路,克服地形複雜、土地分散的困難,著眼整村脫貧摘帽任務,在縣、鎮兩級大力幫扶指導下,通過反覆座談討論、外出考察學習,確定將市場效益好、資金投入小、勞動強度低的吊瓜,作為全村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大力推廣。通過依託家庭農場,支持黨員帶動貧困戶等模式,走出了一條「基地+貧困戶」的吊瓜發展新路子。

貧困戶宋永柏說,「種植吊瓜不累人,就是幼苗時期把主藤牽上架,打幾遍藥施幾次肥,既沒有什麼風險,效益也還蠻好,比其他農作物還是強一些。」

截止2019年底,青山村帶動當地群眾73戶,種植面積710餘畝,其中帶動貧困戶37戶,年畝均收益8000餘元。

縣駐青山村工作組組長王旭東說,「吊瓜種植投資小、見效快、收益高,一年種植5年收益,既可以增加種植貧困戶的收入,又可以幫助他們穩定脫貧。」

江陵縣村集體經濟吊瓜產業示範園鳥瞰(2019年11月7日無人機拍攝)。(黃志剛 攝)

熊河村:「聯村產業園」吊瓜發展新路子

2019年,江陵縣探索出了聯村發展新模式,在熊河鎮熊河村打造了江陵縣村級集體經濟產業園。產業園實行由政府搭建平臺,若干村投資入股合作社,合作社作為集體代表與企業合作經營的泛園區化聯村發展模式,突破了以往村企合作、自主經營等雙向或單項發展模式。

2019年,江陵縣村級集體經濟產業園一期投入750餘萬元,重點打造吊瓜種植示範園,佔地面積571畝。同時,充分運用扶貧產業獎補資金,每年給予每戶貧困戶3000元的幫扶資金作為股本資金入股吊瓜種植專業合作社,年底參與利潤分紅,首批共吸納貧困戶50戶入股經營,有效的增加了貧困戶家庭收入。

「原來種4、5畝的水稻,兩口子一年六、七千塊錢就只夠過生活,現在搞合作社,流轉了我們的土地,一年跟我給兩千六、七百塊錢,我和老伴還在合作社打零工,我這個病身體一年都可以搞六、七千快錢。」貧困戶華計秀自豪地說道。

產業園實行四種方式管理,吊瓜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199畝,由合作社與市場主體籤訂代建、代種合同,每畝支付費用300元,成本由合作社負擔,收益歸合作社所有;熊河村集體種植72畝,由熊河村種植管理,收益歸熊河村集體所有;市場主體種植209畝,由市場主體種植管理,收益歸其所有;農戶種植55畝,由農戶種植管理,收益歸農戶所有。

「我們大膽突破創新,以利益聯結為紐帶,積極構建政府+合作社+市場主體+第三方審計監督的新型運作模式,讓集體經濟與市場主體實現優勢互補、成本共攤、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品牌共創。」熊河村黨支部書記劉鳳國說。

2020年,江陵縣將堅決貫徹落實中省市關於脫貧攻堅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決策部署,進一步加大產業發展的投入力度,做好發展村集體經濟助力脫貧攻堅的結合文章,鞏固成果,提高質量,使貧困戶的錢袋子鼓起來,村集體的腰杆子硬起來。

相關焦點

  • 獅子口鎮:吊瓜產業助脫貧 「幸福藤」上結「金瓜」
    產業發展是脫貧攻堅的重頭戲。近年來,獅子口鎮作為吊瓜產業發展大鎮,堅持吊瓜產業主線,創新創優產業結構模式,唱響全鎮致富增收好旋律,吊瓜也成為該鎮部分村集體經濟增收和貧困戶脫貧眼中的「金瓜」。在獅子口鎮吊瓜聯合種植基地,記者見到一個個成熟的吊瓜就像小燈籠一樣掛在藤蔓上,美不勝收。雙馬村村民們正搶抓農時,搶收吊瓜,確保增產增收。今年50歲的段超,因病致貧,由於自身患病無法外出務工,家裡唯一的經濟收入就是種地,自吊瓜基地落戶該村後,段超整個家庭又有了一份額外「收入」。
  • 理論達人講解脫貧攻堅|第四集:這個地方的脫貧,秘訣就是一個「涼」字
    理論達人講解脫貧攻堅 | 第四集:這個地方的脫貧,秘訣就是一個「涼」字八月下旬,八閩大地似烤爐。然而在閩北,卻有一塊清涼之地——政和縣澄源鄉。「18攝氏度的夏天」,是這個平均海拔接近900米的山鄉的一句宣傳語。
  • 含山縣林頭鎮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中盡顯風採
    在市有關單位的結對幫扶下,官塘村結合本地自然資源條件,聯合打造生態農業園,拓寬貧困戶致富門路。 記者 王文生 攝近年來,含山縣林頭鎮牢固樹立「圍繞脫貧攻堅抓黨建,抓好黨建促脫貧攻堅」理念,強化責任落實,採取紮實舉措,勇擔當,勤作為,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中盡顯風採。加強組織建設,鍛造脫貧攻堅「主心骨」。
  • 特色產業到戶 送來增收門路(決戰脫貧攻堅一線故事·我們脫貧了①)
    開欄的話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12月3日召開會議,聽取脫貧攻堅總結評估匯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過8年持續奮鬥,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  回顧不平凡的歷程,昔日的貧困縣、貧困村、貧困戶,是怎麼奮鬥、如何脫貧摘帽的?已經脫貧的地方怎樣通過建立防返貧機制和發展產業持續鞏固脫貧成果?
  • 小藍莓成為脫貧攻堅「致富果」
    打贏脫貧攻堅戰,發展產業是關鍵,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懷寧縣按照「選準一個扶貧特色產業,建成一批藍莓扶貧基地,穩定一套脫貧增收機制,帶動一方百姓發展致富」的思路,聚焦發展藍莓特色產業,不斷增強農村產業發展後勁和貧困群眾的「造血」功能,加快脫貧步伐。
  • 攜手並肩拔窮根—— 來自怒江州決戰脫貧攻堅一線系列報導
    攜手並肩拔窮根—— 來自怒江州決戰脫貧攻堅一線系列報導之二 高黎貢再高,高不過山頂上的陽光;大峽谷再深,深不過大家庭的情誼。 山海遙遠,以心為橋。從中央到地方,從機關到企業,社會各界對怒江的支持幫助接踵而來、源源不斷。
  • 扶貧先扶志 推動「雙脫貧」——來自義縣脫貧攻堅一線的報導
    從2016年起,義縣創新扶貧載體,大力開展「道德扶貧」,通過道德建設釋放出的精神力量讓貧困戶擺脫「精神之困」,助推脫貧攻堅工作,在全縣上下形成了合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濃厚氛圍。  榜樣傳幫帶 不再「等、靠、要」  在義縣大定堡滿族鄉中老虎溝村,一提起陳博,沒人不豎大拇指。
  • 脫貧攻堅,我在一線
    這給了趙勇吃了一顆定心丸,也給了他勇氣和鼓勵紮根一線身赴脫貧戰場。18年10月1日是他和愛人結束愛情長跑的終點,也是他們組成家庭成為家人的起點。國企假期結束,10月8日,趙勇就奔赴一線趕到雷山縣大塘鎮著手脫貧攻堅工作。
  • 「沙灘美井」見證白穴口村致富路河北新河脫貧攻堅一線見聞
    原標題:「沙灘美井」見證白穴口村致富路河北新河脫貧攻堅一線見聞「沙灘美井」見證白穴口村致富路河北新河脫貧攻堅一線見聞( 2020-12-11 ) 稿件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記者賈玉韜、齊雷傑)河北省新河縣白穴口村東有一口老井,常年泉水充盈,滋味甘甜。
  • 特色產業助力脫貧――新疆和田地區脫貧攻堅一線見聞
    和田地區是新疆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在新疆10個未摘帽貧困縣中,和田地區佔了一半。目前,和田地區正緊抓產業脫貧「牛鼻子」,構建特色產業扶貧大格局,確保如期上交脫貧大考合格答卷。  咕咕,咕咕……在和田洛浦縣和佳新村種鴿繁育基地,一排排鴿舍、飛棚整齊排列,上萬隻肉鴿茁壯成長。
  • 淮南潘集:《鎮長賣酥瓜》唱響脫貧攻堅「好聲音」
    該推劇旨在營造「消費扶貧人人可為、人人能為」的濃厚氛圍,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注入強勁內生動力,增強貧困群眾依靠自身勞動發展產業脫貧致富的信心。講述的是已脫貧戶金祥發連續三年申報產業發展項目,種植酥瓜喜獲豐收,但因視野局限和政策理解不透徹,今年酥瓜銷售一波三折,致富夢差點泡湯後,又峰迴路轉、柳暗花明的故事。劇情中,已脫貧戶金祥發是自主發展能手,他不願加入酥瓜合作社進行產品認證走消費扶貧的「陽關道」,卻執拗地擺攤賣瓜走「獨木橋」。誰料酥瓜銷售旺季,他突發急性闌尾炎需住院手術治療。
  • 【決勝脫貧攻堅】睡蓮開出致富花
    【決勝脫貧攻堅】睡蓮開出致富花 2020-05-15 21: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村謀一品精準拔窮根——來自彰武縣脫貧攻堅一線的報導
    在彰武縣平安鎮朱家村,像姜豔濤這樣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有89戶,每戶一棟棚的扶貧模式正幫助他們走上致富路。  放眼整個彰武,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產業格局已初具規模。各地結合自身資源稟賦精準立項,謀求差異化發展,既避免了本地競爭,又形成了產業扶貧的強大合力。
  • 致富路上思脫貧 傾情奉獻助攻堅
    精彩觀點 作為2020全國脫貧攻堅獎奉獻獎的獲得者,請您談談在產業發展和脫貧攻堅中有哪些成功經驗?
  • 決戰脫貧攻堅 | 浠水巴河:凝心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10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對脫貧攻堅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現在脫貧攻堅到了最後階段,各級黨委和政府務必保持攻堅態勢,總結脫貧攻堅經驗,善始善終,善作善成,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秀美浠水」微信公眾號開設「決戰脫貧攻堅」專欄,集中報導扶貧領域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跡和亮點經驗。
  • 這個地方的脫貧,秘訣就是一個「涼」字
    利用這個高山特性,發展特色農業成了我們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 在澄源鄉新康村一片數十畝的吊瓜地裡,53歲的村民範昌培正在瓜架下查看自己的致富「元寶」——吊瓜。連片的瓜架上纏繞著翠綠色的藤蔓,在山谷裡形成一片巨大的蔭蔽。一個個飽滿的深綠色吊瓜在藤蔓下掛著,範昌培看看這個,摸摸那個,喜笑顏開。
  • 【決勝2020】「繼續在致富路上奔跑」——湘鄂皖脫貧攻堅一線見聞
    近期,「決勝2020」網絡主題活動南線採訪團奔赴湖南、湖北、安徽三省,深入30餘個採訪點探訪當地脫貧攻堅「答卷」。近年來,菖蒲塘村堅持將水果種植作為主導產業,依靠技藝傍身、科技興農、果業延伸、網絡銷售,成為當地脫貧攻堅的工作「樣本」。發展扶貧產業,重在群眾受益,難在持續穩定。一路走來,採訪團欣喜地看到,一批適合當地發展、行之有效、可持續的扶貧產業脫穎而出:——湖南省鳳凰縣把旅遊作為扶貧攻堅主導產業,通過政府主導、景區帶村、能人幫扶等方式,輻射帶動近2萬名建檔立卡貧困群眾脫貧。
  • 貴州開陽縣:脫貧攻堅中的「青年力量」
    打贏脫貧攻堅戰,青年重任在肩、責無旁貸。近年來,開陽縣各級團組織和廣大團員青年積極響應黨的號召,主動投身脫貧攻堅戰,擔當作為、合力攻堅,發揮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傳播脫貧攻堅青春好聲音,匯聚脫貧攻堅青春正能量,開陽青年一代用汗水和付出書寫著一份新時代脫貧攻堅的青年華章。
  • 黔東南州丹寨縣燒茶村:「致富瓜」下種板藍根 帶動周邊村莊脫貧增收
    2020年6月,杭州市委網信辦聯合市對口支援和區域合作局、黔東南州網信辦,組織中央省市主流網絡媒體、屬地自媒體赴貴州省黔東南州開展「助力脫貧攻堅杭州在行動」網絡主題採訪活動。6月2日,記者跟隨「助力脫貧攻堅 杭州在行動」網絡主題採訪團來到丹寨縣興仁鎮燒茶村,探訪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落,是如何一步一步從「綠水青山」走向「金山銀山」的?
  • 貴州開陽:千餘名黨員幹部下沉一線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如今,脫貧攻堅勝利在望,貴州省開陽縣再接再厲、盡銳出戰,又選派855名黨員幹部下沉脫貧攻堅一線,加上原有的54支駐村工作隊270人,全縣已派出1125人遍布縣內107個村,在脫貧攻堅收官之戰中不獲全勝、絕不收兵。他們去了哪裡?最邊遠的鄉鎮村寨,最艱苦的攻堅一線,隨處可見他們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