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威尼斯的生意經與愛情傳說

2020-12-14 饕餮小娘子

從米蘭一路向東,在義大利半島東北角的盡頭,那個在頭腦中幻想過無數次的「水城」威尼斯,如今和我只隔著一個潟湖了。

急切地等待著水上巴士,腦海中浮過從小到大讀過、看過的威尼斯的樣子。上學時課本上馬克·吐溫描寫的《威尼斯的小艇》,莎士比亞的諷刺性喜劇《威尼斯商人》,卡納萊託畫筆下的《聖馬可廣場》,《007皇家賭場》中邦德駕船在運河水道中飛馳而過,還有那個古老美麗的傳說,「日落時分在嘆息橋下接吻的情人,就會天長地久。」不過沒有情人,就帶著老爸老媽吧。

被譽為「亞得裡亞海明珠」的威尼斯由118個小島和117條水道構成,是名副其實的「百島之城」。各島之間全部由船相通,最大的主島內也是由船或橋連接,島內禁止一切車輛行駛,除了能上到主島邊緣的火車,一切車輛都只能停在主島西側的人工島特隆凱託島(tronchetto)的羅馬廣場停車場裡,然後再從這裡的碼頭坐「水上巴士」或「水上TAXI(小快艇)」登主島或其它各島。

即便只有一條長四公裡的橋連接著大陸,「水城」上的老居民依舊覺得威尼斯失去了獨立性,畢竟從9世紀到18世紀,威尼斯都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國家而存在,而且是相當華麗的貿易帝國。即便1797年拿破崙滅了威尼斯共和國,將其割讓給奧地利,最後又併入義大利王國,但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威尼斯人依舊過著自己的水上生活。

直到越來越多的各國遊客湧入這個「水上都市」,威尼斯人要想承受因遊客增多而不停上漲的物價,大部分都要轉行做與旅遊和餐飲相關的工作。他們說這已經不是以前的威尼斯了,但臉上依然有著義大利式熱情和樂觀的笑容。

乘坐水上巴士駛向主島,眾多環球郵輪或環地中海郵輪也停靠在特隆凱託島附近。特隆凱託島就是威尼斯最大的交通樞紐站,輸送著乘坐各種交通工具到達威尼斯的全世界遊客。

巨大的郵輪讓我想起了鐵達尼號,郵輪上如螞蟻般大小的人們站在頂層的甲板上望著主島,和過往船隻上的人們打著招呼。距離太遠,根本看不清臉,但親切地好像見到了家人。

離水近或水上的城市最早通常都只是小漁村,威尼斯也不例外。公元5世紀,受不了匈奴人和倫巴第人侵擾的內陸居民開始向島上遷移。他們將木柱插入水下的淤泥中,然後鋪上一層從伊斯特拉運來的伊斯特拉石,這種石頭又大又厚,防水性能極好,最後在伊斯特拉石上建成一座座房子。

687年威尼斯誕生了第一任總督,建立共和國,建國初期隸屬東羅馬帝國 。因協助拜佔廷擊退諾曼人的進攻,1082年獲準在拜佔庭帝國境內建立商站免稅行商,威尼斯人的經濟頭腦初顯。

隨著拜佔庭勢力的消退,威尼斯也獲得了獨立。中世紀的威尼斯是西方通往東方的港口,不管是要去耶路撒冷朝聖的西方貴族,還是從東方運回西方人喜歡的各種物品,都促使威尼斯與東方國家保持了密切的貿易關係,威尼斯也成了富庶的商業國。公元9世紀開始,威尼斯人在大運河兩岸大興土木,各色建築拔水而起。

十字軍東徵期間,會做生意的威尼斯人不僅在水路運送十字軍軍隊的訂單中狠賺了一筆,還一同攻陷了君士坦丁堡,洗劫了大量財物,並吞下了大片領土,包括克裡特島以及愛琴海上的許多島嶼。此後又擊敗了自己的貿易競爭對手——熱那亞人,最終成為了地中海上的霸主,掌握著當時歐洲最強大的財力和海上權勢。

「水城」的祖先在淤泥中建起了威尼斯,後人們憑藉精明的頭腦把它發展成為商業巨人,建造了觸角遍及半個已知世界的龐大帝國。因為富庶,威尼斯創造了許多有史以來最美麗的藝術品,包括讓法王「太陽王」路易十四也羨慕的能把人照得不變形的玻璃。

威尼斯成了紙醉金迷的地方,漂亮的建築、精彩的繪畫、醉人的音樂,不管是有錢人還是賭徒都到這裡來享樂,帶著面具的嘉年華狂歡節更讓整個「水城」都沸騰。上圖這個坐著水上巴士看到的總督宮、聖馬可教堂和鐘樓是威尼斯本島上最漂亮,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建築,我們之後上島會細講。

這世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15世紀末,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新的航線被開闢,歐洲商業中心從地中海轉向大西洋沿岸,威尼斯逐漸衰弱。隨後連續戰爭的失敗,威尼斯在巴爾幹和地中海的殖民地喪失殆盡。1797年,拿破崙給了威尼斯共和國致命的一擊,這場狂歡派對也暫時畫上了句號。

被擊垮的威尼斯成了一潭被人遺忘的死水,這座曾經偉大的水城變得貧窮而衰敗。直到19世紀,藝術家、文學家們來到了這座瀕臨死亡的城市,古老頹廢的美給了文藝青年們無限的靈感,他們愛上了它。

英國大詩人拜倫沉浸在這座城市無法自拔,他在《威尼斯頌》中寫到,「我美麗的,我自己的,我唯一的威尼斯。你的微風,你那海邊的微風,它這般輕撫我的臉龐!正是這些風讓我覺得與你血脈相連。」

經過水上巴士的主島沿岸欣賞後,我們一家終於踏上了被拜倫稱為「我幻想中的小島」上。

外形好像一條魚的威尼斯主島被反寫的「S」形大運河割成了兩部分,這兩部分又被無數條小河道分割著,就好像我們說的小胡同或者小弄堂。水上巴士就像公共汽車,開在這條大運河的主街上,彎彎的貢多拉就是可鑽胡同的觀光黃包車。

主島的斯拉夫人堤岸邊都是餐館、咖啡館或酒店,熱熱鬧鬧,一派旅遊城市商業化的景象。沿著堤岸往西走,那個最高的尖塔就是我們剛才在船上看到的聖馬可廣場上的鐘樓。

其實如果不坐船,在主島上依舊可以步行到任何想去的地方,因為這裡有401座大大小小的橋連接著每一條河道,所以除了「水城」,威尼斯還有「橋城」的稱號。不過大多數的河道邊都修有供貢多拉停靠的碼頭,畢竟來到這裡的遊客都想體驗這種特色。

義大利第一任國王委託裡奧·埃馬努埃萊二世騎馬的塑像屹立在斯拉夫人堤岸邊,昨天我們在米蘭大教堂前也看到了他。原是薩丁尼亞-皮埃蒙特國王的埃馬努埃萊二世先後戰勝了那不勒斯和羅馬教皇的軍隊,趕走了佔領這裡的奧地利人,統一了義大利。另外提醒要去威尼斯玩的親們,最好把包背前面,這裡的小偷可不少。

快到聖馬可廣場的時候,千萬注意在一條小河道中,大名鼎鼎的嘆息橋(Ponte dei Sospiri)就安靜地跨在兩座建築的中央。左側是總督府,當年威尼斯共和國的法院和總督府,右側是當年的重犯監獄。囚犯在法院宣判後被帶入監獄通過這座封閉的橋時,經常會透過小小的窗戶望著外面的世界發出一聲嘆息。

後來英國著名的牛津、劍橋大學也紛紛效仿嘆息橋的名字為自己學院裡的橋命名,當然他們的緣由是因考試成績不佳的學生在橋上嘆息。

不過如今嘆息橋成為威尼斯最著名的橋之一併非因為曾經的嘆息,也不是因為它漂亮,小小的嘆息橋甚至讓很多沒做過功課的一日遊遊客錯過,或看到也不知道它就是嘆息橋,但它卻成了愛情的象徵。

《情定日落橋》中,青澀的男女主角為了無意中聽來的一句「日落時分在橋下接吻的情人,就會天長地久」的傳說,瞞著家人,跨越國家,來到威尼斯,只為在嘆息橋下擁吻。有什麼比「當日落的鐘聲響起時,我在嘆息橋下等你」更美的情話呢?

從嘆息橋左側的總督府右轉,就是連接著聖馬可廣場的聖佩特羅尼奧廣場,高高的鐘樓與聖馬可教堂是分開的。從這個角度看總督府,有著眼花繚亂的華麗感。

總督府(Palazzo Ducale)最早建於9世紀,毀了幾次,又重建了幾次,現在看到的樣子是14世紀重建,15、16世紀裝飾並擴建的。仔細看的話,這個建築的設計仿佛不合邏輯,二層比一層的柱子還多,到了三層竟然變成了一面牆,好像把應該在水下的柱子修到了水面上,而且風格十分混搭。古羅馬式的列柱、哥德式層疊的拱門、巴洛克式的雕刻。當時威尼斯與地中海東部的伊斯蘭國家有著密切的貿易往來,大量阿拉伯人定居威尼斯,所以立面的席紋圖案還有明顯的伊斯蘭風格。

但就是這種不合邏輯、出人意料的混搭風倒使這座龐大的建築充滿了新穎的生命力,而且明亮的顏色和夢幻般的網狀花邊讓我們在潟湖的水上巴士上也一眼認出了它。

雕塑家們在大門的上方雕刻了威尼斯總督向代表聖馬可的飛翼獅叩首,總督府裡塗金的牆壁、樓梯,華麗的天花板彩畫,眾多藝術家們的創作的歌頌威尼斯的油畫,無不體現著當時威尼斯的富饒與強大。

98.6米高的聖馬可鐘樓最早是碼頭的瞭望臺,海上歸家的人們也以它為方向。站在鐘樓頂上,可以俯瞰整個威尼斯的全貌,不過現在時間還早,我準備日落時分再登塔。

總督府的大門對面,也就是緊挨著鐘樓的建築是古時的鑄幣廠,現在是國家圖書館。廣場入口處有兩個高高的柱子,每個上面都立有一個雕像,一個是廣場上到處可以看到的威尼斯的守護神——代表聖馬可的飛翼獅,另一個是在聖馬可之前威尼斯的守護神——聖狄奧多(San Teodoro),腳下踩著一條鱷魚。

那為什麼威尼斯要更改守護神呢?

在《聖經》故事中,聖馬可並不是基督最重要的十二門徒之一,但他家住耶路撒冷,後來成為了基督教徒聚會的地方,當然他自己也是基督徒。他與十二門徒之中的聖彼得和聖保羅的關係都很好,還做過聖彼得的助手,傳說《馬可福音》就是他根據彼得的敘述撰寫的。聖馬可在北非的亞歷山大裡亞傳教時被殺,並葬在了亞歷山大港。

在我們前面講的總督府最早建造的公元9世紀,威尼斯已經興旺富有了。有錢了,就想讓自己的地位更高貴,於是威尼斯人開始搜尋與自己最近、最有關的聖人。但基督的十二門徒都沒有到這裡傳教過,唯一最相關的是傳說聖馬可在傳教的路上,划船經過當時還是一片荒蕪的威尼斯時遇到了暴風雨。聖馬可向上帝求救,上帝派天使來安撫他:「別慌,你會平安的與威尼斯同在!」

於是兩位威尼斯商人跑到亞歷山大將聖馬可的遺骨偷運了回來,並在同年,在挨著總督府的位置,為聖馬可興建了一座大教堂,教堂的祭壇下便是聖馬可的陵墓,不僅教堂以聖馬可的名字命名,大教堂前的廣場也因此得名「聖馬可廣場 (Piazza San Marco) 」。因為在《啟示錄》中,聖馬可的象徵就是一頭帶翅膀的獅子,所以威尼斯的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飛翼獅的雕像,尤其是大廣場的建築上。

和總督府一樣,如今看到的聖馬可大教堂也是各種建築風格的混合體,拜佔庭式的穹頂、哥德式的拱門、古羅馬的柱子、文藝復興時期的裝飾,一系列精美的浮雕和鍍金的馬賽克鑲嵌畫炫目華麗,這百搭的風格相得益彰,美不勝收。

正門的頂上,是6尊天使簇擁著手持《馬可福音》的聖馬可雕像。雕像下,拜佔庭式星空圖案修飾的尖拱立面上,金色的飛翼獅左腳抓著一本打開的聖書,上面刻著拉丁文的天主聖諭:「願你安息,馬可,我的福音布道者。

教堂的正面有五個門,拱門的上方是五幅描述與聖馬可有關和聖經故事中的馬賽克鑲嵌畫,分別是「從君士坦丁堡運回聖馬可遺體」、「遺體到達威尼斯」、「最後的審判」、「聖馬可神話禮讚」、「聖馬可進入聖馬可教堂」。有錢的威尼斯人把畫上都覆蓋了一層閃閃發亮的金箔。教堂裡面,從地面、牆壁到天花板上,也都是覆著金箔的鑲嵌畫,所以整個教堂裡外看上去都金碧輝煌,十分耀眼,因此還有一個名字叫「金色大教堂」。

正門的拱門頂上有4匹複製的4世紀的青銅馬雕像,與真馬同大。真品收藏在教堂內,是威尼斯人在第四次十字軍東徵時從君士坦丁堡掠奪而來,教堂內還存有大量那時候劫掠回來的奇珍異寶。

大教堂的北側是舊議會大樓的鐘樓,整點時,樓頂的兩個銅人會跟著大鐘樓裡的鐘聲一起報時,有意思的是他們會真的敲鐘。

長方形的聖馬可廣場上,長的兩邊是新、舊議會大樓,不過現在是咖啡館、商店和博物館。對於歐洲眾多國家和城市的廣場來說,聖馬可廣場真的算是大廣場,以至於拿破崙都嘆它為「歐洲最大的客廳」,說只有它配稱為「廣場」(piazza),其它只是「場」(campo) 而已。加上廣場四周的建築都精美絕倫,拿破崙還贊它為「世界上最美的廣場」,並下令把廣場邊的議會大樓改為自己的行宮,還建了一座連接兩棟大樓的翼樓作為他的舞廳,命名為「拿破崙翼大樓」。

古往今來,無數歐洲畫家都為這個「世界上最美的廣場」留下過作品,它們甚至比今天的照片更為傳神,小娘子最喜歡的是米凱萊·馬裡斯凱在1741年創作的。

在曾是拿破崙行宮的一層長廊中穿過,無意中竟發現了與巴黎花神咖啡館同名的威尼斯花神咖啡館,這個擁有近300年歷史的地方據說是當時唯一接待女性的咖啡館,常被貴族、商人、文青和風流浪子們光顧,比如拜倫就是這裡的常客。不過如今慕名而來的遊客多了,擅長做生意的威尼斯人把咖啡的價格也賣得很驚人。

行走在威尼斯的街巷裡,九曲十八彎,一會兒是教堂,一會兒是世界頂級品牌,但在窄窄的巷子裡依舊也有小攤販。威尼斯人有一句順口溜,「先做威尼斯人,再做基督徒。」所以這裡隨處都是生意的味道。

在眾多的商品中,面具是最多的,很多餐館也用它做裝飾。我們前面說過,強盛時期的威尼斯不管是有錢人還是賭徒都到這裡來享樂,但威尼斯太小,不想公開自己身份的人便想出了帶著面具狂歡的方法,這樣既能肆意放縱又不失體面。曾有一段時期,因為罪犯或避債的賭徒用戴著面具的方式逃避追捕,面具曾被禁止了幾個世紀,十六世紀又被人們重新戴起,直到拿破崙終止了這場瘋狂的派對。

不過隨著旅遊業的興起,上世紀80年代,狂歡節在威尼斯又恢復了,面具重回舞臺,並成了威尼斯的城市標誌和炙手可熱的旅遊紀念品。

不管聖馬可廣場有多美,威尼斯的面具有多嫵媚,威尼斯的風情總離不開水。蜿蜒的水巷就像流動的秋波,狄更斯在他的《義大利之夢》中,描繪的就是一個漂浮在釅釅碧波上的浪漫的夢。

威尼斯的水自然離不開貢多拉。這月牙形的黑色平底小船,幾百年前是貴族們最喜歡的交通工具。當時為了鬥富,貢多拉被漆成各種顏色,並裝飾著綾羅綢緞。為了終止奢靡的風氣,威尼斯政府頒布禁止把貢多拉漆成彩色和裝飾的法令,於是曾經爭奇鬥豔的貢多拉都變成了一水的黑色,然而統一的顏色在碧綠的水面上倒是搭配得恰到好處。

雖然貢多拉的顏色很樸素,但黑色的座椅上仍帶毛茸茸的穗穗,好像一種低調的奢華在水巷中遊走。

貢多拉的船夫個個都是義大利的美男,身材健碩,英俊瀟灑,可惜他們如今已經不再吟唱那不勒斯的情歌,每天不停的撐船讓他們沒有心情和遊客聊天。

水上行駛也是要限速的,而且快艇是不能駛入小水巷的。

因為乘坐貢多拉的遊客太多,有時候水道裡也會堵車,然後大家排著隊慢慢前行。

眾星雲集的《偷天換日》、安吉麗娜朱莉主演的《致命伴旅》、伍迪·艾倫的《人人都說我愛你》都在唯美的威尼斯水上拍攝過。

我們從橋下穿行而過,橋上的人們跨橋而去,我們在某個時空相遇,卻不相交,或許對視一下,揮一揮手,然後各自前行。不知道橋上的人現在在做著什麼?

馬可·波羅從這裡走向了他謂之神秘的東方,我來探求從小就幻想過無數次的他的家鄉。旅行到底是不是從自己呆膩的地方去到別人呆膩的地方?當然不是,旅行是探索未知。遇見的雖然未必都是美好,但慢慢地,你會知道你最想要什麼。

反「S」形的大運河是威尼斯最長的街道,兩岸各種風格的建築好像水中升起的藝術長廊。熙熙攘攘的水上大街被各式船隻穿梭往來。

順著這條大街,我們會看到威尼斯另一座最有名的橋——裡亞爾託橋,它也被稱作威尼斯最美的橋,英國劍橋的嘆息橋外觀實際上模仿的是這座橋。除了漂亮,它還被譽為威尼斯的「水上華爾街」,是威尼斯的商業重地。在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曾問,「裡亞爾託橋可有什麼動靜?」在商人眼裡,這裡代表著市場的走向,是引領商業的風向標。不過今天,它只是「水上的香榭麗舍」。

日落之前,我們趕回聖馬可廣場,為的是登上鐘樓一覽威尼斯的全景。這座古老的城市沒有拒絕社會發展所出現的先進設備,比如這麼高的鐘樓可以坐著電梯一分鐘到達。

小娘子在歐洲旅行時登過不少教堂或鐘樓的頂,但不得不承認,用上帝的視角去看威尼斯的時候還是被深深震撼了。聖馬可教堂頂上的五個拜佔庭式圓頂就像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苞,花團錦簇似的紅屋頂東一塊、西一塊地蕩漾在蔚藍色的水面中,水上星星點點的船隻就像渡夢的魔法。這一刻,我竟覺得自己不是遊客。

對面聖喬治馬焦雷島上的聖喬治馬焦雷教堂鐘樓,有著和威尼斯鐘樓一樣的外表,只是矮一些,有人說從那裡往這邊看風景會更好,可我喜歡站在最高處。再遠一些那條長長的就是舉辦威尼斯電影節的麗都島。

巴洛克風格的安康聖母教堂坐落在好像三角形提拉米蘇似的主島邊。1630年,威尼斯爆發了可怕的大瘟疫,一年多時間奪走了三分之一的人口,威尼斯人建起了這座教堂獻給聖母,現在教堂內還保留著提香和丁託列多的作品。

轉到另一側,「歐洲最大的客廳」裡,拿破崙曾經的舞廳——拿破崙翼大樓已被下滑的太陽投出了陰影。廣場上依舊人來人往,新登島的、要離開的,一絲莫名的傷感。

突然渾厚的鐘聲響起,頭頂的、四面八方的,只要有鐘樓的地方,整點都會一起鳴起,好像一章輝煌的交響樂。「當日落的鐘聲響起時,我在嘆息橋下等你。」不知此時的嘆息橋下,匯聚了多少有情人。

不想跟團!也不想窮遊!怎麼用最經濟的費用在旅途中享受最棒的體驗?更多既舒適又全面的自助遊、自駕遊,盡請關注遊走在感性與理智間的「饕餮小娘子」。

相關焦點

  • 圖看大連:這裡有中國版威尼斯水城,國外的威尼斯水城你還去嗎?
    東方威尼斯水城位於大連市達沃斯國際會議中心東側,佔地面積40.36萬平方米。位於大連市東部東港的東方威尼斯水城,是沿著海岸線4公裡長修建的「義大利威尼斯水城」式建築群。東方威尼斯水城可以欣賞各種典型的義大利風格建築。遊客可以乘坐遊覽車欣賞水城的美景。
  • 「水城」威尼斯被水淹了,熱門景點變成了這樣……
    每個去過威尼斯的朋友,可能都會被這個水城美麗的景色的獨特的人文風情而深受打動。 而最近,這座歷史悠久的水城,正在遭遇滅頂之災…… 隨著這些年全球變暖所造成的海平面上漲等各方面的因素,威尼斯水城的水位線一直在升高,而這一次連日來的大雨所造成的水災
  • 義大利水城:威尼斯
    前往水城威尼斯的遊輪在遊輪上拍攝的威尼斯景色威尼斯的歐式風格建築水城威尼斯景色水城威尼斯歐洲風光水城的建成,據說水下是森林,水上是水泥威尼斯景色迷人歐式建築與中式建築風格迥異美麗的異國風光水城景色水城風光威尼斯景色水城建築風光威尼斯水城風光
  • 情侶去威尼斯水城哪些景點需要打卡,見證愛情的景點決不能錯過
    威尼斯這個城市比較奇特,強烈建議大家儘早出發,據科學家介紹,威尼斯水城的水面和100年前相比上升了23釐米,城市裡面的聖馬可廣場每年都要被洪水淹上百次,如果以這樣的速度繼續發展,可能到2100年的時候威尼斯水城就會不復存在了。
  • 戴著面具的國家——水城威尼斯的神秘之旅
    威尼斯位於義大利的東北部,是個被水圍繞的城市,所以也叫水城。威尼斯這座城市是個古老的城市,有很多中世紀留下來的遺蹟,有眾多的教堂和宮殿。威尼斯整座城市都建在水中,所以船比車多,船是威尼斯唯一的交通工具。
  • 威尼斯號,帶你領略經典水城的魅力
    這美麗的水上城市威尼斯,自兒時就給筆者種下了一顆嚮往之心,而現在,歌詩達威尼斯號剛好能滿足筆者心中所想,即使不去義大利,也可以完美體驗經典水城威尼斯的魅力!威尼斯號,秉承水城浪漫基因威尼斯號是歌詩達郵輪家族中的成員之一,它或許沒有大西洋號、賽琳娜號有名,但卻是最能打動筆者的郵輪,因為它承載著一份對水城威尼斯浪漫基因的期待,將之完美復刻到了一艘巨輪之上。
  • 玉臂匠《義大利水城威尼斯風景》
    威尼斯的風情總離不開水,蜿蜒的水巷,流動的清波,宛若默默含情的少女,眼底傾瀉著溫柔。其建築、繪畫、雕塑、歌劇等在世界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威尼斯有著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興的美譽,享有水城水上都市百島城等美稱。
  • 在大連就能看「威尼斯水城」美景 抓拍東方威尼斯水城深秋時節的至...
    在大連就能看「威尼斯水城」美景 抓拍東方威尼斯水城深秋時節的至美瞬間時間:2015-10-18 16:34   來源:好搜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在大連就能看威尼斯水城美景 抓拍東方威尼斯水城深秋時節的至美瞬間 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 繼音樂噴泉廣場之後,大連東港商務區又增添了一處異國風情的人文景觀
  • 大連美威尼斯水城
    威尼斯水城基於威尼斯城市,他穿越了200多個歐洲人城堡和「貢多拉」在歐洲人城堡之間徘徊,感覺就像來到了異國他鄉。在這裡,你可以一邊體驗異域風情,一邊寫自己的水城故事。在燈光開始時,威尼斯水城的建築燈光似乎到達了上海浦江,運河兩岸散落著許多歐洲風格的城堡建築,他們倒映在水城河上。
  • 王棟丨行走義大利(一)水城威尼斯
    行走義大利(一)水城威尼斯作者:王棟我們是從香港乘法國航空公司的班機,先飛到法國巴黎轉機前往義大利著名的旅遊勝地威尼斯。剛下飛機,威尼斯下起了朦朦細水,整個水城都籠罩在煙雨朦朧之中,為我們這次威尼斯之旅更增添了許多詩情畫意,多了份浪漫的色彩。我們來到水城邊的停車場,因為威尼斯不允許有汽車進入,只有乘船才能到達城裡。
  • 最美大連 威尼斯水城
    威尼斯水城是以威尼斯城為藍本,貫穿200多座歐式城堡,「貢多拉」遊走於歐式城堡間,置身其中,恍如來到異國他鄉。在這裡,你可以一邊體驗異域風情,一邊書寫屬於你自己的水城故事。
  • 威尼斯水城之韻,佛羅倫斯復古風情,和西西里的傳說!
    威尼斯位於義大利東北部,是亞得裡亞海西北岸重要港口。城市主建於離岸4公裡的海邊淺水灘上,面積不到8平方公裡。全城由118個小島組成,並以 177條水道、401座橋梁連成一體,以舟相通,有「水上都市」、「百島城」、「橋城」之稱。
  • 橋北威尼斯水城,正式改名!
    南京29中威尼斯水城分校、蘇寧威尼斯酒店正式改名上周,位於柳洲東路的北外灘水城(原威尼斯水城)的初中---南京29中威尼斯水城中學正式改名為南京29中柳洲東路中學。改名前改名後同時,位於北外灘水城售樓處的蘇寧環球威尼斯酒店也已經改名為蘇寧環球大酒店。
  • 義大利威尼斯水城遊記
    義大利威尼斯水城,是歐洲旅行必去之地。每年都會吸引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遊客來到這裡,整個城市都建在碧波之上。其中118個小島,177條運河交錯縱橫,401座各式橋梁把整個水城連接了起來。我們分組乘坐貢多拉小船漫遊其中,讓人流連忘返!威尼斯「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興」。
  • 威尼斯:水城的那些船與水城的韻味
    貢多拉上的水城韻味走過水城的一座座橋梁和一條條水道,時常能看到經過的貢多拉。這種傳統的黑色平底船有著華美的裝飾,月牙形的造型,還有會唱歌、會吹口哨的船夫,可謂威尼斯的標誌。十六世紀,威尼斯已擁有一萬艘貢多拉,其中許多都飾有裝飾品與雕刻。這鼓勵了威尼斯富人中互相攀比、炫耀的風氣,當然這樣的風氣自然遭到了以集體之名抑制任何形式的個人主義的威尼斯國家的反對。因此1562年的一紙法令禁止了船上的裝飾,貢多拉變成了黑色。雖然威尼斯人並不覺得黑色有什麼不吉利,貢多拉此後卻常被視作漂浮的棺材,被人們與「死亡」聯繫在一起。
  • 水城威尼斯,被水淹了...
    話說每個去過威尼斯的朋友,可能都會被這個水城美麗的景色的獨特的人文風情而深受打動。而最近,這座歷史悠久的水城,正在遭遇滅頂之災;隨著今年冬季義大利多地連日來的暴雨侵襲,威尼斯這座由瀉湖形成的水城,可能真的就要消失在這個地球上了…雖然隨著這些年全球變暖所造成的海平面上漲等各方面的因素,威尼斯水城的水位線一直在升高,但是這一次連日來的大雨所造成的水災,的確是近半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一次。
  • 最美大連丨威尼斯水城
    威尼斯水城是以威尼斯城為藍本,貫穿200多座歐式城堡,「貢多拉」遊走於歐式城堡間,置身其中,恍如來到異國他鄉。在這裡,你可以一邊體驗異域風情,一邊書寫屬於你自己的水城故事。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威尼斯水城迷離的建築燈光仿佛是到了上海浦江, 只見獨具風情的布魯日牆體,運河兩岸錯落著多座歐洲風格的城堡建築,它們各具風姿倒映在水城河面上。
  • 最美大連丨威尼斯水城
    威尼斯水城是以威尼斯城為藍本,貫穿200多座歐式城堡,「貢多拉」遊走於歐式城堡間,置身其中,恍如來到異國他鄉。在這裡,你可以一邊體驗異域風情,一邊書寫屬於你自己的水城故事。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威尼斯水城迷離的建築燈光仿佛是到了上海浦江, 只見獨具風情的布魯日牆體,運河兩岸錯落著多座歐洲風格的城堡建築,它們各具風姿倒映在水城河面上。微風習習、樹影婆娑,蜿蜒的水巷,流動的清波,沉醉在碧波蕩漾的夢中,濱城的詩情畫意,大連的浪漫這裡得到渲染。在大連威尼斯水城漫步,仿佛置身義大利威尼斯,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坐著小船慢慢遊走在水路之上,悠閒自在。
  • 威尼斯水城~難以複製的奇蹟
    威尼斯城真的是漂浮在水上的嗎?它又是採用什麼樣的工藝建造起來的? 為什麼會出現威尼斯水城? 在成為城市之前,威尼斯所處位置是潟湖中的一片沼澤地,漲潮的時候被淹沒,退潮的時候會露出淤質黏土。成為城市之後,由於潮汐的作用,海水常常會把城市淹沒掉。所以,威尼斯並非真的「漂浮在水上」,這只是一種比喻而已。
  • 世界最美的水城:威尼斯,乘坐著「貢多拉」旅遊是一種美的享受!
    古老的青苔庭院牆壁散發出一股水城的清香,這裡的河水環繞著一個個精緻的花園庭院,人置身其中就好像是沉浸在薰衣草花田之中,這裡處處都充滿了幸福和寧靜的氛圍。朱自清先生也非常喜歡威尼斯,他喜歡把威尼斯的大運河生動地描述為「街」,而上百條威尼斯小河流則成了朱自清眼中的「北京小巷」或是「北京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