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幾段「員工大鬧圓通總部」的視頻在快遞員和送貨司機的手機裡瘋傳。
很多人可能會認為這不過是企業和員工之間的一點小紛爭,但當燃財經實地走訪之後,發現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圓通速遞自2016年借殼上市登陸A股後,股價從最高的36.5元跌到了現在的11.84元,市值僅為341.46億元。對比它的同行,中通市值160.1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31.43億),順豐市值1826.76億元,韻達市值782.20億元,申通市值358.97億元,圓通表現得實在不算太好。
與低調的股價相比,2017年,圓通高調開啟了「二次創業」,宣布花重金打造城市高頻配送直營網絡B網,並於2018年正式成立其直營品牌「承諾達」,直接對標順豐。
根據介紹,承諾達講究同城即時送達,異地限時送達,使用B網快遞的大多是生鮮商品、加急訂單等。但就是這樣講究時效的服務,在網上卻存在大量「延誤、快遞繞路、超時」等投訴。
給出差評的不僅是用戶,還有圓通自己的員工。10月12日上午,包括送貨司機和快遞小哥在內的多名B網員工收到了一個壞消息:填寫一張自願離職表,轉入A網。多名快遞員對燃財經表示,員工轉入A網,意味著B網業務的停擺。燃財經就此向圓通公關人員求證,但截至發稿前,對方未有正面回應。
與「高端型」的B網相比,「經濟型」的A網,也就是平時使用的圓通快遞,日子也並沒有好到哪裡去。此次大鬧圓通總部的員工中,有一部分是A網的送貨司機,他們對燃財經表示,不滿來自繳納社保的單位被擅自更改、底薪降低、車被承包、無活可接等。「這屬於變相趕人」,多名司機告訴燃財經。
回顧國內快遞行業數十年發展歷程,其迅速崛起與阿里等平臺帶來的電商紅利息息相關,但隨著服務同質化越來越嚴重,快遞企業都想要另闢蹊徑,突出重圍。
然而,本來應該成為圓通突圍戰先鋒部隊的「承諾達」,為何如今身陷解散風波?圓通又是如何掉隊的?
「承諾達」倒閉羅生門
雙十一大戰迫在眉睫,圓通卻要拿自己員工開刀。
「承諾達」快遞員小趙告訴燃財經,10月12日上午,圓通B網的快遞員陸續收到通知,上級讓他們填寫一張自願離職表格,並在10月15日正式辦離職交接手續。儘管上級表示,離職的員工可以轉崗到A網,但這突如其來的「被離職」還是遭到了員工的拒絕。這一說法得到多名「承諾達」司機的證實。
B網員工提供的離職表,想去A網就得籤
小趙告訴燃財經,他於2017年11月加入B網,當時他滿懷希望,一切都是新的,車子、營業部,配的都是好東西。目前,他平均一個月單量在1500單左右,工資有八九千元,超過行業平均水平。
如今他面臨「轉崗」或「下崗」的選擇,但他不願意去A網。原因一方面是A網工資按件計提,沒有保底工資,車子也沒保險,算下來收入低於B網;另一方面,一旦籤署了「自願離職書」,原本可得的賠償金也就沒有了著落。
據了解,承諾達在北京地區有三四十個站點,大約有600名員工,兩個月之前已經裁撤了一批。「從三環內往外撤,三環內的站點,人員全部撤離。 」小趙說。
「如果公司是經營困難或者是破產,需要公司開具相應的解除勞動合同的證明,這會有賠償金,但現在他們要我們自願離職。」在小趙和同事眼裡,公司這樣做是在逃避責任。
不過,在圓通順義區站長於慶利看來,這並不是「解散」,而是「融合」。「我們B網全部解散,然後合併到A網承包的片區。」他告訴燃財經,「當初做B網承諾達的初衷是為了爭市場份額,增加公司業績,現在目的已經達到,就需要把A網和B網融合到一起,提高管理效率。」
他介紹,這一融合計劃從去年12月開始進行,順義區現在總共有70個員工,月產值63萬,順義的訂單量上升了12%。他很滿意這樣的業績,因此並不承認解散一說。
「我們之前共用一個行者系統(圓通自研的快遞服務運營系統「金剛系統」下的子系統),可能會一個單子兩家都拿,不僅會混亂,效率還會降低。後來B網進行了獨立,現在融合之後,再用回原來的行者工號就可以了。」於慶利稱,順義區已經融合完畢。
但融合這個說法很像是他的一廂情願。10月14日,有承諾達集散中心員工告訴燃財經,他和同事們收到通知後,拒絕了併入A網的要求。
承諾達集散中心員工10月14日收到的通知
「我原來就是從A網轉到B網的,當時轉過來就給我少發了一千多元工資,找兩邊人事誰也給我解釋不明白 ,現在又要B轉A,工資又是問題,先把這邊的問題工資弄清楚了再說。」他表示。
該員工稱,14日下午,他們開了部門會議,會上稱願意去A網的員工可以進行交接,不願意去的將在10月25日結清9月和10月的工資。
「承諾達業務估計是不做了」,他告訴燃財經。但於慶利表示,承諾達業務還會繼續運營。
截至發稿前,圓通方面尚未對此做出回復。截至今天上午,承諾達還能正常下單。
圓通B網,一張必打之牌
2017年2月,一則「圓通速遞北京某站點倒閉、快件無人配送」的吐槽帖在網絡瘋傳。
後來的整個2017年,圓通都處於漫長的修復期。一直到2018年年初,圓通ABC三網並行的生態圈戰略正式成型,其中B網最受關注。
相比輕資產傳統加盟模式下的A網,B網類似圓通的重騎兵,對標順豐高附加值的商務快遞,正式向順豐發起挑戰。圓通董事長喻渭蛟直接稱其為圓通「二次創業」的開始,前圓通速遞執行副總裁楊新偉「回歸」,掌管B網事業部,可見重視程度之高。
圓通A網加盟模式
直到2018年10月,圓通正式宣布成立直營品牌「承諾達特快」,產品包括同城特快、即日達、次晨達等,還加入了即時配送、O2O配送等服務,主打中高端客戶。
承諾達是圓通蛟龍集團(即圓通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51.01%)旗下全新的獨立品牌,背後主體公司是上海圓碩。其官網介紹,承諾達特快已在92個城市設立700餘個直營管理的營業部,至2019年底將達到近1000個直營管理營業部。
在價格方面,承諾達同城、省內、跨區域快遞的價格分別是:首重10-11 元(續重1-2元)、11-12 元(續重1-3元)、18-20 元(續重6-10元),高於圓通快遞價格,略低於順豐快遞。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解釋道,在電商快遞消費升級趨勢下,圓通的這個戰略選擇是對的,是綜合物流生態護城河的構建。
隨著消費網際網路和產業網際網路的融合,及物聯網等智能科技的應用趨勢,能與C端客戶廣泛互聯互動的快遞商家或將先勝。同城配送涉及小B服務和C端客戶,讓快遞企業在最後一公裡的物流毛細血管更完善,感知C端客戶需求的能力更強。
因此,菜鳥、京東、順豐、蘇寧等頭部企業無不介入同城配送,美團外賣(美團配送)和阿里本地生活(蜂鳥配送)也在通過即時物流漸進介入,不排除在未來憑藉C端消費物流服務網,反噬快遞企業,成為新物流的霸主。不安於僅做單一快遞服務的圓通,必然謀求發展多張網以打造生態護城河。
同時,承諾達切入的即時物流市場是一塊讓人捨不得放棄的大蛋糕。2019年,即時物流市場規模達1200億元,預計未來三年也將持續保持30%以上的複合增長,2021年市場規模將超2000億元,市場潛力巨大。
根據西南證券的數據,2019年上半年,全國快遞業務量完成277.6億件,同比增長25.7%,但較去年同期增速下降1.8個百分點。上半年如此超預期的行業增速,證明電商紅利仍未褪去。
面對這麼大的市場,楊達卿表示,圓通B網這個重騎兵部隊的打造既需要對倉運配產能穩健地戰略投入,把握投資規模和布局區域的合理化,也要著眼包括空運等協同支撐體系,如果不能類比順豐,就難發揮後發優勢。
今天快遞領域的競爭,已經不局限於同行之間,而是有了更多跨界入局,並且科技變革一日千裡。過去的發展,更多憑藉自有資本,但快遞業已經全部進入資本化,資本槓桿的外力影響也越來越大,因此不但對圓通,乃至整個快遞行業都有較多不確定性。
圓通為何掉隊?
圓通董事長喻渭蛟曾發布一封內部信,將承諾達稱為「圓通二次創業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寄予厚望。然而這條花重金加入中高端市場的鯰魚,究竟攪動了多少市場呢?
據四通一達2018年半年報,圓通快遞服務成本最高,淨利潤增速最緩慢。
半年報期內,圓通淨利8.02億元,同比增長15.69%,韻達、中通、百世匯通、申通的淨利分別是10億元、20.48億元、-4.33億元、8.67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是33.78%、67.8%、30.62%、16.21%。持續上升的人力、場地等各個環節的成本,使得圓通面臨很大壓力。
而建設B網自然離不開基礎設施的鋪設,圓通2018年半年報顯示,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28.17億,同比下降395.76%,等到2019年上半年,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依舊為-16.22億。
2019年上半年,圓通實現營收139.53億元,同比增長15.64%;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8.63億元,同比增長7.63%。
成績不錯,但受行業價格戰影響,公司上半年單票(收發一次)收入同比下降10.7%至3.19元,單票毛利同比下降3.84%至0.38元。
同時其營業成本也在增加。2019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成本為122.32億元,較2018年同期增長16.66%。其中快遞行業的營業成本為108.35億,比上年增加19.92%。這說明,圓通在B網的建設中燒了不少錢,手頭或許有點緊。
花了如此多的精力,圓通2019Q1-Q2公司快遞量同比增速分別為39.2%和32.1%,雖然跑贏行業,但與其他快遞上市公司相比仍處下風,其中2019H1更是落後於中通、韻達、百世和申通四家近10個百分點,市場佔有率僅排在第三位。
共2頁 [1] [2] 下一頁
搜索更多: 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