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嚮往布拉格,是因為六十年代的「布拉格之春」事件。從波西米亞王國的首都算起,布拉格已有上千年歷史。城市到處是羅馬式、哥德式、巴洛克式等古老建築,各式塔尖毗連成一片塔林,在夏日陽光下熠熠生輝。米開朗基羅曾稱讚一座主教堂的圓頂,「我可以建一個比它大的圓頂,卻不可能比它的美」。
著名城市都離不開水,伏爾塔瓦河縱貫布拉格。橫跨在河上的查理大橋,雄偉壯觀。橋上三十尊栩栩如生的雕塑,價值無比。站在橋上眺望兩岸,令人感動。紅色的建築被蔥綠的樹木環抱,平靜的水面倒映著藍天白雲的旖麗,城市的喧鬧消失在遠方起伏的原野,一江流水演變著自然與歷史的變遷。
18世紀,捷克已躋身歐洲音樂發達國家。在小教堂聽了一場音樂會。德沃夏克的《新大陸》、斯美塔那的《伏爾塔瓦河》、維瓦爾弟的《四季》等經典,在布拉格交響樂隊的演奏下,清耳悅心,令人陶醉。教堂內部空間的設計保證了出類拔萃的音響效果,一般音樂廳很難達到的。
歐洲城市都有廣場,有人說廣場是市民的客廳,很貼切。布拉格之春廣場上,孩子在盡興玩耍,青年人在渲染浪漫,老人則在品味過往,共同營造著浪漫而悠然的生活。很難想像,這裡曾發生過身軀抗爭鐵甲的故事。
訪捷克小鎮Kutna Hora,參觀了兩個教堂。聖芭芭拉教堂。哥德式建築,塔尖高觸蒼穹,立面的花紋圖案,刻工細膩,石雕的人獸鬼神,千姿百態。裝飾簡約、優雅,氛圍神秘、靜謐。可以想像:燭光搖曳,聖歌陣陣,伴著深沉的管風琴聲,人們虔誠地祈禱、懺悔,在天堂的夢境中與神靈溝通。
人骨教堂。天主教視死亡為神聖,將屍骨獻給上帝,可以終止靈魂的彷徨。4萬具經過篩選的人骨,被精緻地用來砌成燭臺、祭壇、聖杯、門楣、拱門、吊飾,教堂中央是一盞「人骨吊燈」。面對累累白骨,任何人都會敬畏生命,感恩人生。與遠離紅塵的中國寺廟不同,歐洲教堂的內涵及其廣泛,融匯了社會、歷史、建築、藝術、人文......到歐洲,應該去看看教堂。
捷克CK小鎮建於十三世紀,伏爾塔瓦河呈「S」型靜靜流過,沿岸建築錯落有致。棟棟小屋,形態各異,精緻玲瓏,異彩紛呈,誇張但不俗。碎石小巷,蜿蜒曲折,行光逸影,如夢如幻,如時間隧道。鎮中的古堡,樸實典雅,塔尖高聳,登頂遠眺,小鎮一覽無遺。
群山環抱,田園起伏,河水潺潺,小橋人家,紅色屋頂星羅棋布,與綠色叢林相映成趣。詩情畫意之美,悅目娛心之情,恍若隔世之感,流連忘返之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