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01 07:46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丁謹之 沈吟 施宇翔 呂玥 李攀
核心提示:2017年金秋,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的重大判斷。即將召開的全國兩會,是黨的十九大召開之後的首次全國兩會。屆時,新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將首度亮相民主政治的舞臺。他們進行了哪些會前準備,他們將如何履職盡責、參政議政,都是外界關注的焦點。赴京參會前,記者走近他們,記錄下他們「備戰」兩會的點滴故事。
剛剛過去的2017年,是「新」的一年。這份「新」,是當今中國日新月異的變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的十九大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全國28個貧困縣摘帽,脫貧人口超過千萬;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一帶一路」使我們與世界的聯繫更加緊密。
開幕在即的2018年全國兩會,也是「新」的。除了選舉政壇「新陣容」、推進機構「新改革」、設定發展「新目標」、完成憲法「新修訂」和組建反腐「新機構」,這份「新」,也體現在即將出現在人民大會堂的「新面孔」——新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
他們中,有來自基層的工人、農民、專業技術人員,有教育、醫療等領域的一線工作者,也有專家學者和突出貢獻者。在各自的領域,他們是領路人。歲月變遷中,他們初心不改,肩負時代的使命,一步一個腳印行進,為人民享有更美好的生活不懈奮鬥。一條條術業有專攻的路,匯成進京赴會的大道。歷經數次培訓學習,經過充分調研走訪,他們躊躇滿志、信心滿懷,已準備好為群眾的所思所盼大聲呼籲,為推動社會變革奉獻真知灼見。
出發,共赴這場新時代的盛會!
攻堅克難 轉型促升級
【這一路】從傳統製造到高質量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龍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副主任 歐其
從事化工染料和中間體新產品開發和新成果推廣應用的路,歐其代表走了20多年。從一名普通實驗員成長為教授級高工,他見證並深度參與了公司化工生產從粗放型到環保循環經濟的轉變。如今,直面北上履職路,他深感肩上的擔子又重了。
「全國人大代表是榮譽,更意味著責任。代表人民發好聲、建好言,這條路一點也不比攻克技術難題的路好走。」 歐其代表坦言,作為一名「新代表」,會前的「補課」「充電」至關重要。當選後,他在繁忙的工作之餘見縫插針,閱讀了大量法律法規類書籍,遇到具體問題時,還向「老代表」求教。
在企業工作多年,歐其代表對企業發展中的問題最為了解。「對企業,特別是化工類企業而言,安全生產是立身之本。同時,這也對構建和諧社會十分關鍵。」走訪、考察中,歐其代表了解到,國內的部分企業在事故應急、設備工藝變更後的相關安全事項更新、操作手冊的及時補全等方面存在隱患。對此,他準備了一份關於提升精細化工行業本質安全的建議,呼籲通過淘汰落後工藝、提高行業自動化控制水平、出臺安全自動化提升和改造的配套政策等方面,緊繃企業安全生產這根「弦」。
凝智聚力 共同促改革
【這一路】從台州調研到北京建言
全國政協委員、民盟浙江省委會副主委 韓平
首次以全國政協委員的身份赴京參加全國兩會,韓平委員特地帶了一份關於加大力度解決政務「信息孤島」的建議。
這份建議,基於他過去一年馬不停蹄的調研所獲和思考,如今又將隨他前往北京。每當想起這一路風雨兼程,他總是感到格外振奮和自豪。
韓平委員告訴記者,去年7月17日,各民主黨派省委會「最多跑一次」改革專項民主監督工作在杭州啟動後, 民盟省委會立即行動起來,成立了「最多跑一次」改革專項民主監督調研領導小組,下設7個專項民主監督調研小組,深入一線進行監督調研活動。
秉持「不調研不發言」原則,韓平委員帶隊直奔基層。先後赴台州市路橋區、天台縣等地體驗辦事流程,與企業代表、群眾面對面交流,與不動產登記中心、審批辦證中心等職能部門負責人座談交流,力求找準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提出務實管用之策。
「改革沒有旁觀者,也沒有局外人。」韓平委員說,這一形式充分發揮了參政黨智力密集、聯繫廣泛等優勢,幫助黨委、政府出主意、想辦法。作為一名民主黨派成員,他非常願意參與到更多這樣的監督調研中去,共同將改革向縱深推進。
美麗鄉村 產業更興旺
【這一路】從美麗環溪到美麗中國
全國人大代表、桐廬縣江南鎮環溪村村委會主任 周忠蓮
從泥濘不堪的垃圾路到乾淨雅致的石板路,從來村裡工作那年算起,環溪村的村道,周忠蓮代表已走過了整整25個春秋。最近,她在這條路上跑得更勤了,走村入戶聽心聲、問心願,「能把基層群眾最真實的呼聲帶到全國兩會上去,忙碌一點又算啥?」周忠蓮代表說,第一次參加全國兩會,自己既激動又緊張,為開好這次兩會,一定要做足準備。
環溪村,是個傳奇,更是全村人的驕傲:過去10年裡,在村黨組織的帶領下,這個小村從河道黑臭、垃圾遍布的髒亂差之地,成為住建部首批評定的美麗宜居示範村,但在周忠蓮代表看來,這隻代表過去。如今,她對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又有了新的思考。
在她看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要做好「人」「治」「富」3篇文章,包括用好山、好水、好政策吸引、留住人才;探索「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機制,實現有效治理;鼓勵盤活農村自然資源和閒置的古建築等資源,讓更多人共享鄉村振興的成果。
「振興鄉村,就得有改革的勇氣。」兩會時間即將來臨,周忠蓮代表正為參會做最後準備,她希望國家能出臺更多更接地氣的惠農政策,讓農村更美麗、讓產業更興旺、讓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生態文明 法治要先行
【這一路】從關注電池到聚焦綠色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天能集團董事長 張天任
回頭望去,張天任代表走過的創業路,是「綠色」的。這不僅因為他是新能源動力電池領軍企業——天能集團的創始人,還因為他生活在山清水秀、人傑地靈的湖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正是在這裡提出。「習總書記曾到過天能集團視察,勉勵我們加快『騰籠換鳥』,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從此,「綠色發展」根植在張天任代表心中,成為天能集團制訂發展戰略的出發點,也成為張天任代表在履職中最關注的領域。
在當選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的5年間,他共提交了79份建議和議案,其中三分之一的建議議案內容,都與行業的綠色發展密切相關。今年,他準備的15件建議中,「綠色發展」依然佔有很大比重。
「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應不斷完善頂層設計,法治先行。我今年準備提交關於制訂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法的建議,就是關注生態文明領域的法治建設。」張天任代表說,「我認為,進入新時代,制訂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法的時機已經成熟,以這部專門法來協調統籌其他的法律規章制度,能更好地指導『兩山』理念的實踐,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制度化、法治化軌道。」
鄉村振興 我們有信心
【這一路】從科技「種菜」到助力興農
全國人大代表、嘉善尚品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孫軍
2009年,孫軍代表從工商企業轉投精品農業, 「回到生我養我的地方,用高科技種『放心菜』」。9年多來,他一直通過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走農業轉型升級之路。
「農科院有新品種、新技術、新設備,農戶有生產能力,但要使前者轉化為後者,還面臨不少困難。」為打通這「最後一公裡」,孫軍代表在公司基地裡試種,成功後向農戶推廣,以此帶動周邊農戶不斷擴大新品種的種植規模。
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後,孫軍代表走訪了當地許多農業合作社、農業企業和相關部門,「爭取把更多來自基層的聲音帶到北京。」這次,他準備了關於加強「星創天地」建設、著力推進鄉村振興的建議。針對「星創天地」這一農業農村領域眾創空間所面臨的推動力度不夠、創建氛圍不濃、政策支持不明等問題,建議進一步明確健全工作機制,完善部省聯動機制和支持政策,加強人才、資金支撐,為有志於從事農業的大學生、返鄉農民工,搭建創業創新平臺,助力鄉村振興。
「相信今年全國兩會上,鄉村振興一定是個熱門話題。對未來農村的發展,我們很有信心。」孫軍代表說。
提高待遇 人才更安心
【這一路】從操作車間到世界舞臺
全國人大代表、特級技師 楊金龍
一條專業路,24歲的楊金龍代表早已從杭州技師學院的車間,走向世界——3年前,他就曾代表中國,參加了在巴西舉行的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並拔得頭籌。
「做事,就要做到最好。」為攻克技術難題,實訓車間裡,楊金龍代表常常一鑽就從清晨直至深夜。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也被他帶到了兩會準備中。
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以來,他利用寒假時間,走訪汽車4S店,了解技能人才的燃眉之急。「大家普遍反映,儘管近年的薪資水平有所提升,但企業的人文關懷不足,身體防護、定期體檢等國外技工的基本待遇在國內還遠未到位。」開學後,他還打算廣泛徵求學校各類專業老師的意見,進一步完善建議。
這條履職路,楊金龍代表是新手,但持著的仍是那股子認真負責的勁。「當全國人大代表,除了幹好本職工作,更要為代表的行業發聲出力。」他告訴記者,今年他將呼籲進一步提高高技能人才待遇,推動政府加快制定相關行業標準,為技能人才工作成長提供更好的環境。
產教融合 建設「雙一流」
【這一路】從三尺講臺到關切教育強國
全國政協委員、嘉興學院院長 盛頌恩
身為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知識分子, 20多年來,盛頌恩委員一直默默耕耘在立德樹人的路上。首次參加全國兩會,他倍感自豪也深感責任重大。當選全國政協委員後,他立刻進入「角色」,馬不停蹄地走訪調研,收集社情民意,像準備教案一樣做功課。
「高等教育與國家實力緊密相關。在實現中國夢的徵程上,中國對高質量高等教育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在盛頌恩委員看來,去年9月啟動的「雙一流」建設,是建設高等教育強國和實現人力資源強國戰略的必然選擇和重要舉措。對地方高校而言,乘著「雙一流」建設的「東風」,認真科學地研究制定好學校整體發展、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三大戰略規劃及實施方案將迎來發展的又一個春天。
「期待在統籌推進『雙一流』建設的同時,相關部門能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應用型高校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主流,引導地方高校紮根地方與行業,建設一流的地方高校,把一流的建設目標與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努力成為加速地方創新驅動的策源地。」 盛頌恩委員說。
從杭州到北京,1289.9公裡。
春來腳步更鏗鏘。為匯聚起全民族的智慧與力量,為努力尋求全民利益的最大公約數——他們從田間地頭、從工廠車間、從科研一線,從各行業各領域的一線齊聚,帶著依法履職的責任,帶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帶著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的使命,出發!
【浙江新聞+】
我和兩會的故事 來聽連任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講述
15198615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