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00歲的故宮,請讓我再看你一眼

2020-12-15 無巍不至

彈指一揮間,山河換新顏!當新年的鐘聲響徹古老而年輕的北京城,歲月的年輪已轉到公元2020年,這是第四次來到首都,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喜悅還在街頭巷尾飄蕩,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一大早起床便直奔心中最神聖的地方——天安門廣場!

五星紅旗獵獵飄揚,國旗護衛隊的武警戰士英姿颯爽,明媚的冬日將金色的晨曦灑向人間,巍峨的天安門城樓金光燦爛。依照自己的慣例,在向國旗、國徽致以注目禮後,便穿過地下通道,走過金水橋,去拜訪紫禁城——故宮博物院。

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宮,於公元1406年始建,歷經6年,於1420年建成,今年正好600歲。每次來北京,都要去故宮,每次進故宮,都有不同感受。踏入城門洞,左右高聳的華表頂端上,蹲獸望天犼恰對著半輪明月發出無聲的嘶吼。

正前方是林木掩映位於南北軸線上的午門,它是紫禁城的正門,如今也是故宮博物院的正門。在明代,這兒只是廷杖之所,所以推出午門斬首那是戲劇說書瞎編的。

在中國走向偉大復興的新時代,傳統文化復興,深刻影響著當代青少年,他們風華正茂,對於國學國風的傳承也愈漸盛行。故宮內,隨處可見身著唐裝漢服的美女在古香古色的宮牆內遊走,勾勒出幅幅令人恍若穿越、美輪美奐的宮廷仕女圖。

堪稱中國第一神獸的太和殿銅獅,600年滄桑盡顯斑駁銅鏽,銅獅身上45個螺髻為9、5相乘,寓意九五至尊!銅獅器宇軒昂,頭飾鬈鬃,頸懸響鈴,張嘴露牙,胸佩雕花綬帶,前掛鑾鈴纓穗,足撫幼獅,矯首昂視,不怒而威。與我而言,卻是與它再度輕握重逢的雋永!

太和殿是皇帝處理政事的地方,最為高大、輝煌,俗稱「金鑾殿」。明清兩朝24個皇帝都在太和殿舉行盛大典禮,如皇帝登基、大婚、冊封、命將、出徵等都要在這裡舉行盛大儀式。影視劇中數千人列隊山呼萬歲的場面就是比較真實地再現了當時的皇家氣派。

太和殿是整座紫禁城內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築物,也是我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古建築。殿頂,彩繪等建築規制之高,裝飾手法之精,堪列中國古代建築之首。太和殿外的月臺左右列有銅製贔屓、仙鶴、日晷一對,取龜鶴延年,江山社稷萬代相傳之意。而日晷則是利用太陽投影來測定劃分時刻的古代時鐘。

紫氣東來,王者至尊!從1420年明成祖朱棣建造紫禁城開始,紫紅宮牆琉璃黃瓦便成為故宮特有標誌。古人認為紫微星垣居於中天是天帝所居天宮謂之紫宮,而封建王朝的皇帝們自稱真龍天子,所以把他們居住的皇宮,喻為天上的紫宮並作為禁區,故稱紫禁城。

坐落在單層漢白玉石臺基之上的乾清宮為黃琉璃瓦重簷廡殿頂,建築規模為內三宮之首,明朝十四個皇帝以及清朝的順治、康熙,都以乾清宮為寢宮,平時處理日常政務。據說鰲拜就是在這裡被少年康熙用計擒獲。紫禁城共有308個這樣的大銅缸,至於作何用?城中無樹,不說想必你也明白了吧!

乾清宮正殿寶座上方高懸著清順治帝御筆親書的"正大光明"匾,傳說這塊匾背後有設立皇儲的"建儲匣",不少小說中杜撰雍正篡位的情節大多源於此。此外,乾清宮還是清朝皇帝死後停放靈樞的地方,不管他死在哪裡都要運回這兒再按規制舉行祭奠儀式。

乾清宮殿前寬敞的月臺上,視線透過高高的紅牆向北望去,那是位於中軸線上、過去北京城的制高點、海拔88.35米、山高42.6米的景山(明代叫煤山,明崇禎帝就在山下自縊而亡),黃琉璃筒瓦頂,綠琉璃筒瓦剪邊,四角攢尖式,三層簷的亭子名曰萬春亭。在萬春亭可以俯瞰整個故宮全貌。

西北方向還可以望到歷史最悠久而且最完整的皇家園林——北海公園標誌性建築,35.9米高的永安寺大白塔,這裡位置稍偏,不過也是登高眺望故宮和北京城的制高點。

始建於1420年(明永樂十八年 ),體現天人合一的御花園可謂是中國古代園林建築之精典。古樹蒼鬱,藤蔓虯盤,亭臺樓閣散布其間,奇花異木羅列龐雜,假山怪石、松柏竹蘭,精緻玲瓏,妙趣盎然。

遊畢御花園,走出紫禁城的北門神武門便宣告本次故宮遊覽結束。故宮總面積72萬平方米,共有各式宮房九千餘間,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南北長960米、東西寬750米,從天安門進入故宮,一路粗略遊覽都需三個小時左右。所以每次遊故宮都總感覺時間不夠,如果能多次故地重遊最好,那樣方可分片區、分重點細細品鑑這位沉澱了六百年歷史記憶的宮殿老人。

環繞紫禁城的是一條寬52米,周長3840米,深5米的護城河,護城河距城牆20米,俗稱筒子河。出神武門往東往西各有一座角樓,兩座角樓都是攝影愛好者青睞的故宮拍攝點,這是故宮東北方的角樓。

西北方的角樓整個上午時間段都是逆光,最佳拍攝時間為黃昏,不過作為外地遊客的我,這個時間很不好安排,所以抱著各有千秋的態度,也只能順勢而為了。

要說到拍攝故宮最佳之地,除了兩座角樓,最具視覺震撼的當屬景山萬春亭了,爬上景山,站在京城中軸線的最高處,俯拍故宮全景,是不是有種君臨天下的雄闊氣勢呢?時光靜雅如流,歲月步履輕柔,600年的回眸,是重逢,是擦肩,亦或是永久?懷揣虔誠,我們再次相聚,共同見證你600歲盛世容顏,最美的遇見在塵世,最美的相逢在心靈。故宮,讓我再看你一眼!天若有情,你若不老,下次再會,可好?

相關焦點

  • 2020,故宮600歲了!帶你一眼跨越六百年剪影
    故宮600年 故宮作為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厚重歷史和古老文明,更肩負著讓中華文明和傳統文化走向世界的使命。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 600 年、故宮博物院成立 95 周年,為此特別推出「故宮600年」欄目,從歷史文化、規劃建築、視覺影像、傳承創新等角度,向大家講述故宮過去和現在的故事。
  • 斑斕秋色「上新啦」,一起來看600歲的故宮!
    故宮,每年都會給你一個非去可不的理由。2020年恰逢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千古風流人物蘇東坡主題書畫特展」等,都在這個金秋如約而至。從庭院深深的皇家禁地,到雄偉壯美的文化寶庫,再到實力走紅的「打卡」勝地,這幾年故宮一直在時代大潮中乘風破浪,也收穫了大批年輕粉絲。
  • 2020年,故宮有套綿延600年的金銀紀念幣,請查收
    2020年,中國人民銀行「貴金屬紀念幣項目」發行計劃已確定,共包括10個項目,61個品種,其中,「紫禁城建成600年金銀紀念幣」頗令市場關注。具體來看,這10個項目分別是為,2020版熊貓金銀紀念幣、2020年賀歲銀質紀念幣、2020吉祥文化金銀紀念幣、紫禁城建成600年金銀紀念幣、中國書法藝術(楷書)金銀紀念幣、世界遺產(良渚古城遺址)金銀紀念幣、中國能工巧匠金銀紀念幣(第2組)、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金銀紀念幣(第1組)、2020北京國際錢幣博覽會銀質紀念幣、2021中國辛丑(牛)年金銀紀念幣
  • 600歲的紫禁城你該如何看,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走進故宮,你也成了...
    600歲的紫禁城,你要不要去看?怎麼去看?李文儒帶我們找到答案。  紫禁城經歷了三個歷史階段講座伊始,李文儒就講了三個故事。第一個故事:一位企業家朋友,在參觀了故宮之後對李文儒說:「進了故宮就覺得腿軟,想要下跪。」為什麼會想要下跪,李文儒說,「因為你看到的是至高無上的皇權」。
  • 600歲故宮慶生計劃展覽清單(時間+地點)
    【600歲故宮慶生計劃是怎麼回事?】明年,故宮將迎六百周年華誕。從今年下半年開始,故宮博物院將推出眾多優質展覽,從歷史遺存、書畫器物、宮廷文化、文人雅士、節慶風俗、世界文明、考古發現等方方面面,展現六百歲的紫禁城和95歲的故宮博物院所蘊蓄的深沉魅力。這一系列持續到2020年底的展覽。
  • 北京一下雪,故宮就上熱搜!關於600歲的故宮,這些故事值得講給孩子...
    中教君這有幾個故宮的故事,分享給你~600歲的故宮,歷久彌新故宮一般指的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歲的她,風華正茂600歲的故宮,有「內涵」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也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這是一件文化盛事。
  • 600歲故宮,斑斕秋色「上新啦」
    故宮,每年都會給你一個非去可不的理由。2020年恰逢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千古風流人物蘇東坡主題書畫特展」等,都在這個金秋如約而至。從庭院深深的皇家禁地,到雄偉壯美的文化寶庫,再到實力走紅的「打卡」勝地,這幾年故宮一直在時代大潮中乘風破浪,也收穫了大批年輕粉絲。
  • 故宮600歲,打卡好時機!獨家攻略,長假把故宮逛出花兒
    如果你從沒到過故宮,2020年適逢故宮600歲,是個打卡的好時機。如果你曾打卡故宮,但已經過去5年以上,不妨重遊一次。2020年適逢故宮600歲,因為疫情限流措施,想要錯峰去打卡難度一下子降下來,但很可能要拼手速哦。另外還有一個大難題,是沒有閉館日特權和年票加持,想在有限的時間裡,把偌大故宮實地逛個明白不容易。為此我們專門研究了一番,打造了這份獨家攻略,懷揣年票想提升遊故宮的質量和樂趣的也適用哦。
  • 2020年故宮600周年展覽時間地點清單
    明年是2020年。故宮博物院建院95周年。紫禁城建成600周年。  從這個月起一直到2020年底,我們將陸續推出系列展覽,從歷史遺存、書畫器物、宮廷文化、文人雅士、節慶風俗、世界文明、考古發現等方方面面,展現600歲的紫禁城和95歲的故宮博物院所蘊蓄的深沉魅力,讓世人再次感受中華文化的偉大、獨特、深刻。
  • 故宮:我的名字叫紫禁城,今年我600歲了
    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也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見證六百個歲月流轉,沉澱六百個寒來暑往。南方材料大多經由運河船運而來,因此有「先有大運河,再有北京城」的說法。材料備齊後,永樂十五年(1417年)開始興建宮城,蒯祥擔任「總工程師」。將木作、瓦作、石作、扎材作、土作、油漆作、彩畫作、糊裱作,傳統八大件發揮到極致。1421年,大明王朝正式遷都北京。然而正當朱棣享受著與紫微星相對的皇家宮禁之時,四月初八雷電擊中三大殿,嶄新宮殿化為焦土。
  • 我去看了故宮600年展,忍不住想吐個槽
    從曾經的皇家禁地,到現在的大眾博物院,這座宮城從1420年建成,到現在600年,它見證了明清兩朝的興衰起落,24位皇帝在此執政、居住,無數妃嬪在這深宮裡耗盡了自己的青春,從秦始皇到末代皇帝溥儀,中國延續了2137年的帝制在此結束。
  • 我去看了故宮600年展,忍不住想吐個槽
    ,到現在600年,它見證了明清兩朝的興衰起落,24位皇帝在此執政、居住,無數妃嬪在這深宮裡耗盡了自己的青春,從秦始皇到末代皇帝溥儀,中國延續了2137年的帝制在此結束。丹宸永固我之所以覺得非常好,就在於它沒有用稀世珍寶博人眼球,供人獵奇,而是通過「宮城一體」、「有容乃大」、「生生不息」三個單元用大量的文字和圖片為觀眾講述故宮從明代修建到清代擴建再到近代保護的全過程。
  • 不用再等一百年! 上遊新聞帶你看故宮600年大展
    想了解它的前世今生嗎,看這個展就對了!「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號稱「錯過再等一百年」的展覽,再現了紫禁城600年風雨歷程,不少珍貴文物為首展。這樣的故宮,堪稱一生僅一次。11月15日是展覽最後一天。還沒來得及去看?那就再等100年?等等,還有一個辦法——跟隨上遊新聞記者的鏡頭前去探秘吧!
  • 紫禁城:我今年600歲了!
    2020年,紫禁城已經600歲了,今年也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故宮始建於公元前1406年,至公元1420年明代永樂十八年完全落成,舊時稱為紫禁城,共計有24位皇帝曾居住於此,隨著中國封建社會的結束,紫禁城也就更名為故宮。
  • 故宮:一座城的600年
    距離上次來故宮已經快10年了,無論如何,這個假期也要來再看看故宮。」上班族輕燕早早在線上預約了門票,在今年的「十一」黃金周,好好遊覽一番紫禁城。  觀眾遊覽故宮熱情高漲。來自故宮的提示,十一假期每日預約觀眾數量限3萬人,雖然與疫情之前故宮每日8萬的預約人數相比數量不及一半,但這已是故宮從5月1日恢復開放以來3次提高客流量上限。
  • 《上新了·故宮》講述600歲故宮的「新創」故事
    工人日報客戶端10月15日,由故宮博物院和北京廣播電視臺出品、華傳文化聯合出品、春田影視製作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在故宮博物院舉行了第三季開播新聞發布會。本季節目用生動鮮活的電視語言講述中華文化、故宮文化的與時俱進,讓故宮文化更好地融入生活,惠及大眾。
  • 紅旗將在2020年推出故宮600周年的紀念款車型,對此你怎麼看?
    紅旗品牌經歷了60年風雨之後,走上了堅實而富有成效的振興之路,開始了品牌重塑之旅。故宮是中華文化之瑰寶,其中藏品無數。故宮也是明清兩個朝代的皇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宮殿型建築,故宮也入選了世界文化遺產。紅旗設計師是否能夠把這座中華文化瑰寶利用好,也是一大挑戰。
  • 今天,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大展開啟,一眼回望故宮600年風雨
    9月10日,故宮博物院午門,「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正式開幕。這也是今年故宮博物院的重量級展覽。 海報 這一眼,回望故宮六百年歲月。永樂十八年(1420年),紫禁城正式建成。2020年,紫禁城建成已整整600年。
  • 故宮600歲特別製作,限定版《打開故宮》立體書震撼來襲!
    紀念故宮600年,跟大家隆重推薦這一套限定版「紫禁城600周年套裝」,包括《打開故宮》全景立體書和《肇建紫禁城》工筆手繪繪本,把紫禁城中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收進書中,可以「把整座故宮搬回家」!!
  • 讓我再看你一眼:格蘭納達
    當我在街上看到一隻狗狗挪不開步伐時,它的主人主動問我說是不是喜歡它,還問我是否想要和它拍照。對面走來的行人還會跟我們說你好,有時候還會豎大拇指,不過也許是因為旅遊是這座城市重要的收入來源吧哈哈。為摩爾人留存在西班牙所有古蹟中的精華,始建於13世紀阿赫馬爾王及其繼承人統治期間,14世紀時再由阿拉伯人重建,到了15世紀,天主教雙王又再對其進行修復,世界最輝煌的文明都刻印在這裡的一磚一瓦上。如今,已是西班牙最受歡迎的景點之一,被譽為西班牙的故宮,還有人說它是世界第八大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