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傍晩,南京不少市民發現天際線處一道「牆」將天幕一分為二,上面是散發著餘暉的夕陽,下面是一道灰褐色的「牆」,隨後一張張好似科幻電影中的城市背景照刷遍朋友圈,甚至還得到了「中國天氣」的關注。
面對這種日落+「陰陽天」的場景,網友的各類想法層出不窮,有說是海市蜃樓,有說是冷暖鋒交匯,有說是特殊天氣即將到來的……那麼這種平常少見的天氣現象究竟是什麼呢?還好有來自省氣象臺的大咖給予了科學的解讀:這就是普通的層雲擋住了夕陽,引發的簡單光學現象。
這堵「雲牆」到底是什麼?
雖然結論很簡單,但在多數市民看來,昨天在南京天際線處出現的這一幕當屬少見。首先是邊界分明的灰褐色「雲牆」猶如刀削斧劈般籠罩著整個城市,其次是雲層之上的夕陽清晰可見,餘暉之下猶如給「雲牆」鍍了一層金邊。如此壯觀的盛景不期而遇,讓不少網友猜想,前日才剛告別初雪,是否有什麼特別的天氣正在路上?實際上大家都想多了,這就是冬季較冷氣候條件下,相對容易見到的層雲而已。只不過因為昨天的冷空氣、能見度、夕陽西下幾個要素疊加,才讓這一不多見到的天氣現象留在了眾人的手機相冊裡。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與環境實驗教學中心王巍巍老師說,從外形和雲的高度來看,「雲牆」屬於中雲,她傾向判斷為高層雲。普通的高層雲屬於比較常見的雲,也是南京地區常見的幾種下雨雲之一,但這種形成「雲牆」效果的雲比較少見。「據我個人所見,一年大概也就幾次而已。該類型的雲多發生在冷空氣活動比較頻繁的時候。本次冷鋒過境,造成南京大幅降溫,帶來降雪天氣。隨著鋒面南移,冷空氣控制南京,出現乾冷少雲晴朗的天氣,但由於鋒區從地面到高空逐漸西北傾斜的,鋒區附近有冷暖空氣交匯,形成邊界比較明顯的雲。」
具體到層雲在大家視覺中出現的反差,專家也解釋,昨天的那堵「雲牆」是真實存在的,因為傍晚前後南京南面有雲系(層雲)緩慢北上,北部邊界非常清楚,傍晚太陽下山,陽光從雲系西南部向東北部直射,加上雲系水汽豐富,擋住了部分陽光,就顯得下層較暗,而雲上層的陽光無阻擋,交織在一起就出現了市民看到的現象。昨天出現的層雲「雲牆」來自溧水。
據悉,昨天傍晚的日落+「陰陽天」現象不僅出現在了南京,杭州也同樣顯現。
為什麼不是海市蜃樓?
也有網友認為,這應該是海市蜃樓。但眾所周知,海市蜃樓是一種因為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現象,是地球上物體反射的光經大氣折射而形成的虛像。注意了,這裡面有個重點,光。反之,如果沒有光,就不會出現海市盛樓。如果說昨天傍晚出現的日落加「陰陽天」場景是海市蜃樓的話,為何當夕陽已經落下後,天際線處依舊能看到此前的景象呢,僅這一條就能說明不是海市蜃樓。對此,來自省氣象臺的首席預報員也證實,最初也曾懷疑是海市蜃樓,但經進一步研究後發現不是。此外,由於前天冷空氣到來導致初雪降臨,最後氣溫也是一路低溫伴陣風,這也讓昨天的能見度超過20公裡,為遠距離看到這一少見天氣現象創造了客觀條件。
不過也有網友表示,層雲常籠罩山腰位置,不與地接,昨天的天氣現象明顯能看到和地面相接啊。對此,省氣象臺的首席預報員給出的解釋是,雲系離觀察點還有一定距離導致無法完整看到層雲。
層雲是什麼?
記者了解到,層雲是在大氣穩定的條件下,因夜間強輻射冷卻或亂流混合作用,水汽凝結或由霧抬升而成,主要由小水滴構成,為水雲,厚度一般在400—500米間,冬季在反氣旋和逆溫情況下層雲甚至可以維持數日。南京市氣象臺預報員也表示,當高空有一定的水汽,遇冷空氣凝結,就會形成大片的雲層。
南京近3天天氣預報
今天:晴到多雲,東北風3級左右,-4℃到6℃,有冰凍;
周四:多雲轉陰有小雨或小雨夾雪,偏東風3級左右,-3℃到7℃,部分地區有冰凍;
周五:陰,部分地區有小雨或小雨夾雪,東北風3級左右,2℃到5℃。
來源:南京晨報/愛南京記者 陳彥 王晶卉
編輯:思源
【來源:南京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