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美味」「安全營養」「便攜快捷」「個性時尚」……打著這些旗號的網紅麥片受到追捧,它們加入了果乾、酸奶粒、巧克力、堅果等原料,似乎更加健康,事實真的如此嗎?
《生命時報》記者在某電商平臺上粗略統計發現,銷量過萬的45款麥片中,有42款都是混合麥片,每500克的價格從20元到50元不等。多數產品描述都提到:「多種水果、堅果添加,營養代餐」「速食幹吃,口感酥脆」「增加飽腹感,幫助減肥」。還有的產品推出「無糖」標籤,選用一些低聚果糖代替。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表示,這類麥片雖然口味更好,卻藏著不少健康風險,大家應謹慎選購。
水果乾可能是「糖衣炮彈」。水果乾的製作方式一般有三種:1.烘乾,即通過曬乾、風乾或烘乾的方式,將水果中水分蒸發,所需時間較長;2.油炸,即先將水果片油炸,水分沸騰而去,油脂也滲入其中;3.凍幹,先低溫凍結水果,最大程度保留水果中的維生素等活性物質,再用真空冷凍乾燥技術使水果脫水。凍幹技術成本較高,因此市場上多數混合麥片添加的是用前兩種方式加工而成的水果乾。加工過程中,水果中的水分丟失,某些維生素被破壞,糖分得到了濃縮,因此與同質量的鮮水果相比,果乾熱量更高。並且,一些獼猴桃幹、芒果乾、藍莓乾等的加工過程中往往要加入大量糖,否則果乾太酸難以保障口感。
速食幹吃是深加工的「代價」。在混合麥片的宣傳中,麥片可以直接幹吃,也可以用冷牛奶或酸奶衝泡食用,十分方便。事實上,其營養價值已被大大削弱,升糖指數大幅升高。原始的燕麥需要去殼後蒸熟或煮熟才可食用;市場上賣的一些原味麥片大多通過蒸熟變軟壓制而成,通常也需要用熱水衝泡後食用。可以速食幹吃的麥片,要麼是蒸、壓程度更深,還加入了調味香料,要麼進行了膨化加工,這不僅導致麥片中可溶性纖維大量減少,升糖指數增加,還使麥片熱量升高。
酥脆口感有「熱量陷阱」。記者發現,擁有酥脆口感的燕麥產品銷量很高,然而,其中的果乾很可能是油炸而成,大部分水果本身的脂肪含量很低,比如蘋果僅有0.2%左右,但經過油炸後,脂肪含量卻高達34%。麥片酥脆則意味著烘烤程度高或進行了膨化加工,熱量也較高。添加的堅果也屬於脂肪含量較高的食物,若食用過量,很容易脂肪攝入超標。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即便含無糖、冷凍乾燥果乾的混合麥片,100克也約有350千卡熱量,相當於減肥期的一餐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酥脆的麥片可能並非是由真正的燕麥粒加工而來,而是混合了玉米等其他穀物烤制而成,其中加入了不少糖漿、調味劑等成分。
朱毅建議,大家如果想用營養豐富的麥片代餐,最好選由去殼燕麥粒熬製或由初加工的純燕麥片衝泡而成的燕麥粥,再搭配一些新鮮水果和堅果,這樣既能規避添加糖的健康陷阱,還能保證水果中豐富維生素的攝入。此外,市場上一些口感黏膩的燕麥產品也要謹慎選購,可能含有糊精、奶精成分,不利健康。(來源:人民網-生命時報 受訪專家: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 朱毅)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