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恐慌情緒席捲全球市場。一個月內美股三度熔斷,全球多個主要股市觸發熔斷機制暫停交易,數十個股市進入「技術性熊市」。與此同時,部分國家出臺救市措施,包括臨時禁止股票賣空、央行投放流動性等。
全球經濟危機來了嗎?如何看待全球主要經濟體的經濟形勢?疫情將對全球化帶來哪些挑戰?全球經濟如何應對疫情衝擊?疫情之後,全球政治經濟格局將發生哪些變化?新京報邀請中國、美國、日本、英國、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學者圍繞國內公眾關注的經濟議題,記錄他們的經濟觀察。
今天我們推出第二期《美國西來大學陳嶽云:股市暴跌會否引起世界經濟大蕭條?》以下是陳嶽雲的全球經濟觀察:
本文分析了引起美國及世界股市暴跌的原因,探討股市能否迅速反彈;美國及世界經濟會否進入大蕭條
近期美國及世界其他主要股市的暴跌史無前例,連股神巴菲特都驚呼,一生89年,從未所聞所見。
3月16日晚間,美股三大指數集體低開,本月第三次觸發熔斷。道指跌幅9.78%,跌超2200點,納指跌6.12%,標普500指數跌8.14%觸發熔斷。
什麼因素引起了如此大逆轉? 股票市場似乎已進入熊市,能否迅速反彈?美國及世界經濟會否進入衰退甚至大蕭條?這些都是大眾普遍關心的問題。
黑雲壓城,疫情遍世
自去年12月中下旬以來的疫災, 據世衛組織實時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新冠肺炎病例累計已超過16萬,達到164837例。數據顯示,截至歐洲中部時間16日0時(北京時間16日7時),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達到164837例,死亡病例6470例,已報告病例的國家和地區達146個。
世衛組織近日宣布此新型冠狀病疫為全球性大流行病。除中國最早實施嚴格的封城,封村,封路外,義大利全國進行了封城。美國目前有六個州,及包括舊金山,西雅圖等許多城市,關閉所有公立學校。各國政府雖然極力安撫,但民眾卻開始陷入恐慌。連美國也出現了搶購潮,不僅搶口罩,更搶衛生紙,水,米等日用品,可見民眾對疫災的恐慌程度。美國近日更切斷了大部分歐洲國家至美國的航運;美國總統宣布整個國家進入緊急狀態,以應對日益擴大的疫情。
泰山壓頂,股市熔斷
股市是心理的晴雨表,全球疫災的大爆發超出了世界的想像, 投資人心理的持續恐慌,最終導致了」黑色星期一」和」黑色星期四」,史詩級的崩盤性暴跌。
屋漏偏逢雨, 禍不單行,在股市崩盤之前,國際油價暴跌30%,創下自上世紀90年代初海灣戰爭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一桶石油大約人民幣197元,比一桶礦泉水便宜。疫情導致油價下跌,減產成為應對之策,但俄羅斯和歐佩克談崩,沙特作為歐佩克領頭羊隨即大幅增產,意圖以低油價打壓俄羅斯,同時也將美國頁巖油擠出市場。大幅減產也不符合俄羅斯自身利益,只能不顧損失果斷迎戰。
三十多年來的美國股市,此前真正觸發熔斷僅有1997年10月27日一次; 美國股市這次一周中有二次熔斷。世界上有20多國家學習美國建立此類熔斷機制,所有都跟隨美國股市陷入了熔斷危機;有若干國家像加拿大一周內也有二次熔斷。歐洲國家儘管沒有熔斷機制,但周四(3月12日),所有股市指數大多下跌近10%。
撥霧見雲尚待時
儘管美國股市周五(3月13日)有所反彈,道瓊指數上升近2千點,但一周內仍跌近千點。所有指數亦比最高峰時低近20%,所以技術上講仍在熊市區間。美國及世界其他主要股市走出低谷,重新走向繁榮仍需時日。
特別是美國及西方國家主要經濟體,自2008年經濟金融危機以來,已有十幾年的發展,經濟增長雖然溫和甚至有時低迷,但十年左右一輪的商業(經濟)周期還未出現。這次的疫情及隨後的股市暴跌,很有可能引發或加速新一輪經濟周期的開始,即哀退的開始。
另外,從股市指數來講,雖然近期的大幅暴跌已使其比最高峰時下降超過15%,但仍比2009年時的最低點高好幾倍。正如Trump總統所言,在他3年多的任期內美國股市增幅超過50%。換言之,即使近期的大跌,股市總體在過去三年多中仍上漲超過20%。或者說,美國股市仍有下跌的大空間。
根據相關研究,歷史上熊市一般平均延續7個多月,才能真正走出低谷。特別是許多不確定性,更使今後股市帶來高風險,包括疫情的不可控性,油價進一步下跌的可能性,以及其它可能的因素,像美國與伊朗的潛在衝突,甚至可能的其它重大自然災害如地震,火山爆發等都有可能觸發全球經濟金融的大危機。總之,「地雷」還很多,不確定性及各種風險仍很高。
折戟沉船潮未臨
如前所述,美國及世界經濟現在處於可能衰退的前沿,金融市場亦有可能再次甚至多次暴跌。那麼美國乃至世界經濟會否像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那樣的大蕭條呢?回答是不大可能。
首先,目前美國經濟仍有約2%的增長率,疫災會造成直接及間接的經濟損失,從而導致經濟增長放緩,一般認為不超過0.4%,所以美國經濟今年仍會有約的1.6%增長率。而明年的不確定性更多,一般來說經濟仍會溫和增長;即使是負增長,亦不會太大。疫情對世界經濟的衝擊,一般也認為在0.4%左右;今年世界經濟仍會有約1.4%的増長; 明年亦會如美國那樣。
疫情對中國衝擊較大,一般估計會影響GDP約 0.5%--1%;今年中國應仍能保持約 5.0%--5.5%的增長率;明年預估會有所改善。中國經濟發展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超過30%。所以只要最大經濟體美國能挺住, 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仍能保持較高的速度,世界無憂。
當然,此次疫情的發展仍有不確定性,仍有可能出現疫災的反覆。特別是美國股市過去多年有泡沫化問題,從而可能會有新的股災。另外,影響美國及世界股市及經濟的因素是債務問題。美國聯邦政府的國債已超過其當年的GDP,許多企業及個人亦有過高槓桿率的問題。中國與其他國家也有相同的風險。債務危機有可能引爆一個企業或一個國家乃至整個全球的經濟與金融危機。
綜上所述,世界仍處在許多的不確定性及風險下,特別是美國和許多國家的股市仍有大幅下跌的可能性。希望並相信此次疫災能在不太長的時間內得到控制並基本消除,從而解除一顆大的定時炸彈,使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回歸穩定和正常狀態。
世界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互相依賴,互相影響,互榮共存。特別是疫災無國界,必須攜手合作,共治共防,同舟共濟,守望相助。雖然面臨的問題,困難與挑戰仍很嚴重,很多,但相信勝利屬於勇敢有智奮鬥的人們,世界仍將會是美好的。
作者 美國洛杉磯西來大學終身教授陳嶽雲
新京報記者 侯潤芳 編輯 陳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