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再傳喜訊:8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痊癒出院。據悉,出院的8人平均年齡41歲,均為中國籍,在阿聯工作,返滬入關後即被集中隔離觀察,其間出現症狀。綜合流行病學史、臨床症狀、實驗室檢測和影像學檢查結果等,診斷為確診病例。
值得一提的是,與前天一樣,昨天出院的病人中也有位孫先生,兩人長得還有點像。原來,先出院的是堂哥,後出院的是堂弟,兄弟倆此前均在海外進行建築工程工作。
對症治療,患者目前康復較快
踏在診療大樓門口的臺階上,一身黑色T恤的小孫先生氣色不錯,中氣挺足。與醫生合影留念時,他比著大拇指大聲喊「耶」!今年3月準備回家的他,被疫情、停航等因素拖住了腳步。8月7日返滬後,孫先生出現輕微乾咳症狀,在檢測確診併入院治療後三天左右,症狀消失。
「這裡的醫生護士都很關心我們,夥食也好,我最愛吃紅燒肉。」他說,現在感覺體力都恢復了。接下來14天,他將在定點區域繼續隔離觀察,之後就能返回家鄉江蘇連雲港,與妻子和一雙兒女團圓。
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醫務部主任沈銀忠表示,對公衛中心來說,8月20日也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日子——從1月20日收治第一例新冠病人算起,剛好是7個月。從整體情況來看,現在主要的工作是防外部輸入及內部反彈。
「上海是一座港口城市,承接的航班也非常多,所以現在主要任務就是承擔一些輸入性病人的收治。」他介紹,這批出院的病人中部分患者有咽喉部乾燥等症狀,還有個別有味覺及嗅覺減退的情況。對此,主要是對症治療,有些可能還會用抗感染藥物,同時密切觀察生命體徵的變化,患者現在康復得較快。
未雨綢繆,病症再輕也不放鬆
沈銀忠表示,儘管目前以輕症病人為主,住院時間一般在10天左右,但是治療時同樣不放鬆。比如有位患者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這是新冠肺炎重症發生的一個危險因素,所以治療時高度重視,做到未雨綢繆,讓一些不良的傾向消失在早期狀態。
當前的另一個診療特點是注重早期康復,不僅僅是把患者治好,更多的是把進入康復狀態的時間縮短。如呼吸功能康復、體能康復、心理康復等都早期介入,與治療用藥同步考量,縮短病人回歸生活正常狀態的時間。這也是此前發布的第8版治療方案比較重視的。
針對當前病毒出現變異的情況,沈銀忠認為無需過度擔憂。一方面應正視變化是很多病毒共通的特點;另一方面也應該認識到病毒並沒有發生本質性的變化,而隨著人類對其科學認識不斷深入,以及全社會良好衛生習慣的培養,自我防護意識的提升,公共衛生政策的科學應對,病毒防控工作的效果將得到最大化。
本文來源:東方網 作者:彭德倩 責任編輯:顧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