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聖城的城市不多,拉薩便是其中之一,在這裡,虔誠的信徒將他們的信仰寄托在此,在拉薩城,在大昭寺。大昭寺最早創建於公元7世紀中葉,是西藏目前最輝煌的吐蕃時期的建築物,也是藏族歷史上最早的土木結構建築物。大昭寺的佔地面積並不是很大,在經過不斷的修整、擴建後,才形成佔地25100平方米的規模。在藏族的史料記載中,有詳細描述修建大昭寺的起始經過,但是人們往往更喜歡民間流傳的傳說。
松贊幹布一共有五位妻子,大昭寺是松贊幹布為其中一位妻子尼泊爾公主所建造的,距今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相傳大昭寺前身是一片湖澤,尼泊爾尺尊公主希望在這裡興建一座神廟,供養她從家鄉帶來的不動金剛佛像,也就是釋迦牟尼佛。松贊幹布把一枚戒指交付尼泊爾尊公主,請她將戒指放置在建造寺廟的地方,公主把指環擲入湖澤中(也就是如今大昭寺所在),松贊幹布只好命人將湖澤填平,在湖澤之上建立了一座寺廟——大昭寺。
大昭寺在藏族佛教中,地位超然神聖,整個舊拉薩市是圍繞著大昭寺發展出來的,「先有大昭寺,後有拉薩城」是很多藏民口口相傳的說法。同時,在地理、宗教、文化、社會生活領域,大昭寺都是拉薩真正意義上的中心。
大昭寺大殿內供養著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藏族人認為見到這尊佛像,就跟見到千年以前的佛祖面容無大致區別,藏族信徒會把見到佛祖面容、在佛像前禮拜,視為自己一生的大事,很多信徒都會不遠千裡而來,一步一拜,甚至用上十年以上的時間拜到大昭寺。如果是新婚的藏族夫妻,也會在大昭寺門口拍下屬於自己的婚紗照。
大昭寺的大殿有四層高,在殿頂會覆蓋著較為特殊的金頂,整個寺廟大殿的建築雕刻都十分精美,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藏傳傳統建築的特點,同時又融合了唐朝時期建築的風格,渾厚質樸。大昭寺有20多個殿堂,300多尊佛像,2600多平方米的壁畫,保存有大量佛教典籍、碑刻、唐卡等。
大昭寺的建築用色特別豐富多彩,外壁、內壁,包括屋頂、簷部、門窗等的裝飾用色都大不相同。外牆會使用白色裝飾,重要的建築會使用紅色裝飾,象徵高貴典雅;門窗用黑色的邊框,在上邊挑出二重簷、三重簷,用棕色、藍色、藍色等顏色,繪製雲紋與花卉。在當時,裝飾用色是有明確規定的,這樣不僅能區分建築功能,還能凸顯居住者的等級、強化視覺效果等作用。
大昭寺在藏民的心中有著無可替代的崇高地位,一生的心願便是來到這裡見到佛祖陣容,為佛祖的長明燈添一添酥油,不遠處是朝聖的人群,梵音在耳邊響起,大昭寺的喵咪都會被佛音染上一層靈性,每個人都可以在這裡探索、發現,走進神秘的佛國。
溫馨提示:不要戴著帽子進入大殿內,可以把帽子掛到殿門口的柵欄上方。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少年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