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客棧老闆王佩青正在為客人做寧海小吃麥餅
吃的是農家菜,住的是清爽的客房,雖然不如星級酒店「高大上」,卻能體驗不一樣的鄉村風情。記者昨天走訪寧海岔路鎮白溪兩岸,發現民宿客棧借著旅遊的東風正在興起。因其個性、經濟、快捷和人情味,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自助遊客和「驢友」的青睞。
專程去雲南「拜師學藝」
在岔路鎮白溪村,記者見到了44歲的村民王增興。他家就在白溪邊上,是幢三層小樓,窗明几淨,頗為漂亮。今年元旦過後,他把家裡房子裝修了一下,開了一家名為「真興客棧」的家庭旅館。
白溪村靠近浙東大峽谷、白溪漂流,一直以來遊客就不少。前幾年,王增興在浙東大峽谷當過安保,也在附近一家農莊做過配菜,妻子則在鎮上的郵站配送報紙。
「好幾次有來旅遊的路過,問我家有沒有吃的和住的。」王增興說,起初他免費提供給好幾個客人住宿,一位上海的客人給他出了個主意:你們家就在白溪邊上,你就在溪邊支幾個帳篷,穩保賺錢。
還有兩名寧波大紅鷹學院的年輕老師,在他家吃過飯後說:「你們家房子還不錯,可以辦個小旅館,住的不用太高檔,吃的就要你們農家菜,肯定有生意的。」
這一來二去,王增興為這事動起了腦筋,為此,他還去雲南昆明、西雙版納考察了一番,發現這個時興的「民宿客棧」有搞頭。今年元旦後,他花了十多萬元,把二樓和三樓共改造成6個標間,廚房和餐廳也布置一新,很快就迎來了客人。
「開張才2個月,現在是淡季,但已經賺了4000多元了。」王增興說,起初他連「驢友」是啥都不懂,如今他也學會了用wifi、微信等各種手段來攬客。他有個設想,準備把三樓弄個玻璃房出來,擺上幾盆花,可以給客人喝茶休閒,生意就更好了。
村民用閒置房開起8家客棧
岔路鎮天河村與白溪村一河之隔,這裡更靠近浙東大峽谷、白溪水庫和雙峰森林公園,民宿客棧發展更為蓬勃。天河村黨支部書記婁傳國告訴記者,該村有1200人,如今已經開了8家客棧,共40多個床位。
王佩青是天河客棧的老闆娘,她的家是幢三層小洋樓,二三樓共有8間房。記者走進房中,雪白的床單、整潔的設施,並不亞於一般的酒店。「每年下半年是旺季,平時去大峽谷、泡溫泉和去前童古鎮的人也不少。」這家客棧去年5月開張,如今已收入4萬多元。
在王佩青看來,這裡出門能見山水,是城裡人喜歡旅遊的地方,而招徠客人,除了要乾淨和經濟實惠,還有居家感。「來這玩的以年輕人居多,住宿費平時100元左右,節假日高一點。至於吃的,隨我們一起吃就收個成本費,也可以指定了食材我們去鎮上買。」王佩青說。
昨天是元宵節,王佩青和女兒笑笑正在廚房裡製作麥餅,每一位客人,都會被熱情地邀請吃上一條,十分溫馨。王佩青說,女兒在讀大學,寒假在家幫她打理客棧,女兒也在想辦法幫她網上「吆喝」生意,以後日子都會好過的。
順著白溪邊的公路,記者一路看到了好幾個客棧的廣告牌。王佩青告訴記者,白溪水庫徵地後,村民沒了土地,年輕人都出門打工去了,村裡閒置下許多空房,女人們正好可以利用這些空房來做民宿客棧,利用了資源,也增加了收入。
據岔路鎮提供的一份數據顯示,目前全鎮共有20多家民宿客棧,約100張床位。據介紹,從剛剛起步的民宿客棧來看,這些床位是遠遠不夠的。
據透露,為鼓勵發展民宿客棧,每間客房可獲4000元的補助。根據岔路鎮的規劃,未來幾年,將推動以每年增加10家客棧的規模發展,同時進行統一規範經營,打造精品鄉村旅遊觀光產業。
返回騰訊·大浙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