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眼中的中國是什麼樣?

2020-12-12 新華社客戶端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新華社東京9月19日電中國與日本比鄰而居兩千年。兩國關係經歷了跌宕起伏,路遇崎嶇波折,又迎來轉圜。無論何時,兩國民眾對彼此的關注始終如一。

從二戰結束到現在,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日本人眼中的「中國觀」也幾度改變。

「變化」貫穿了整個新中國的發展階段

「廣場上聳立的天安門城樓朝南面對著正陽門,五十多萬群眾帶著鮮花走上天安門廣場參加國慶節慶典。」

「從北海公園高處眺望整個北京城,可以看到插著紅旗的建設工地一處接著一處,西直門外的大學建設和東邊北京棉紡工廠的第一、第二工廠和宿舍的建設正如火如荼……」

這是上世紀50年代第一批日本訪華團記者筆下的「新中國」。

作為二戰後首批新聞訪華團成員,《朝日新聞》記者山田友二1954年10月發表的報導。新華社記者梁賽玉攝

1954年10月,來自《朝日新聞》《日本經濟新聞》《每日新聞》等日本主流媒體的12名記者隨日本議員和婦女代表團一道前往中國,從廣州入境到北京、上海和瀋陽等地。

在一個多月時間裡,他們用文字和照片向日本民眾傳遞出一個「新中國」的形象。

這些新聞史料都被日本學者、巖波書店前總編輯馬場公彥收錄在《戰後日本人的中國觀——從日本戰敗到中日復交》一書中。

通過梳理1945年日本戰敗到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期間有關中國的2554篇媒體報導,他勾勒出日本眼中的「中國觀」(意為日本人對中國的認知)。

在馬場公彥看來,這是一個「新鮮而活潑的新中國觀」,「變化」貫穿了整個新中國的發展階段。

「新中國」是不一樣的中國

馬場公彥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回憶說,1945年日本戰敗,日本知識分子界對中國懷著一種贖罪的心情,他們認為戰時日本對中國的印象是錯誤的。

戰時日本主流輿論認為中國發展滯後且沒有構建現代國家的能力,而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日本社會則產生了「新中國」的概念——「新中國」是不一樣的中國,是中國人當家做主的中國。

作為二戰後首批新聞訪華團成員,《朝日新聞》記者山田友二1954年10月發表的報導。新華社記者梁賽玉攝

「那裡每個人都很積極向上。(中國)雖然還很貧窮,但蘊含著成長性,人們奮鬥並建立了自己的國家。」馬場公彥告訴記者。

「從1945年到1972年這二十多年裡,有相當多媒體人士寫過很多關於中國的新聞。當時出現了要學習中國的思潮。」

「北京正在巨變,而我也強烈感受到了新變化不斷發生。」《朝日新聞》記者山田友二1954年來華時如此記錄著自己的感受。

從當時《朝日新聞》《日本經濟新聞》赴中國的特派員發回的報導都可以看到這種「新變化」的中國像。

1954年訪華團團長安倍能成、女演員岸輝子等人在1955年召開的訪華團匯報會上的演講,更是將新中國的成長之姿傳遞到日本知識分子界中。

作為二戰後首批新聞訪華團成員,《朝日新聞》記者山田友二1954年10月發表的報導。新華社記者梁賽玉攝

「從明天起,請多關照」

1972年9月25日至30日,日本首相田中角榮應周恩來總理的邀請來華訪問,中日兩國實現邦交正常化。這一重磅新聞佔據了日本媒體的大幅版面。

「中日兩國政府9月29日發表《中日聯合聲明》的前夜,在北京的日本人無論到哪兒,都能感受到中國人友善的目光。」

「而當晚的人民大會堂,宴會結束後,周恩來總理和田中角榮首相等兩國人員,手緊緊握在一起,深深看著對方說:『從明天起,請多關照』。夜晚,關係無法割斷的兩國即將迎來新的起點,白日間喧鬧的風也停歇了,安靜地等待著一個值得紀念的早晨。」

這是當時《朝日新聞》記者西村記錄下來的場景。

從西村飽含情感的文字中不難感受到當時中日兩國人民對恢復邦交的激動和期待。

1972年9月,中日正式恢復兩國邦交前夜,《朝日新聞》記者分別在東京和北京兩地發出的報導,記錄了兩國民眾充滿激動的社會氣氛。

「相信未來一定會更好」

中日兩國建交後,民間交流並沒有立刻活躍起來。直到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之後,越來越多日本人才可以直接前往中國各地,看到中國真實的一面。

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舉行,開啟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在這次重要會議前,《朝日新聞》刊載的文章《中國要向何處去》記錄著當時的中國——

「面臨種種問題,中國需要『脫胎換骨』……而談到在何處轉變,則應該以工業農業國防和科技這『四個現代化』為目標。」

馬場公彥認為,改革開放後的80、90年代,中日民間交流升溫,日媒上湧現出各種各樣關於中國的報導,大熊貓、敦煌等迅速拉近了兩國民眾之間的情感距離。

1980年1月29日晚,中國贈送給日本的大熊貓「歡歡」抵達東京上野動物園。北京動物園主任李長德(右)和上野動物園園長淺倉繁春握手。新華社發

談到當下的日本「中國觀」,馬場公彥說,2010年中國GDP超過日本,現在中國的GDP已經是日本的近三倍,如何與「大國化的中國」打交道,日本沒有經驗,但應當看到民間交流隨著悠久交往的歷史而延續下來。

近年來中日兩國在旅遊、留學等方面的交往密切。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赴日本旅遊觀光客首度突破800萬,日本赴中國遊客、留學人數也在增長。

「雖然過去幾十年來有所起伏,但旅遊觀光、留學等民間交流是兩國關係的基石,有了這些民間交流,相信未來一定會更好。」馬場公彥說。

「我期待更豐富的交流」

今年9月,馬場公彥赴北京大學任教。說起自己與中國結緣的經歷,他回憶道,1982年畢業旅行他第一次前往中國,彼時的中國還在改革開放初期,對於外國人還比較新奇。

之後數次訪問中國時,他發現,曾經大嗓門打電話的聲音變小了,人們走路的速度更快了。

50年代的北京和現在的北京。圖片來自網絡

近些年再來中國,這位日本學者更是感受到中國日新月異的變化,基礎設施建設熱火朝天,創新創業熱潮席捲各地,人們從追求物質富足逐漸轉向追求精神富足,這些都讓馬場公彥對中國的未來充滿樂觀。

馬場公彥認為,日本媒體需要多角度、多元化、多面化地報導中國。日本之所以存在錯誤「中國觀」的原因,主要是認為短時間內看到的中國形象便可以代表中國的全部。

「我們需要認真研究日中關係中的問題,更多挖掘和保存日中兩國共同的文化資源。我期待兩國未來開展更豐富的交流。我們要加深理解,為兩國關係進一步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記者:梁賽玉;視頻剪輯:王沛;編輯:馬曉燕)

相關焦點

  • 中國每年出境旅遊的人這麼多,在老外眼中的中國遊客是什麼樣的?
    中國每年出境旅遊的人這麼多,在老外眼中的中國遊客是什麼樣的?在國人的生活水平普遍都提高之後,很多人都會選擇出國旅遊。並不是因為國內的風景不好,而是因為國外的一些風景和文化與國內存在著很多差異,所以大家幾乎都想去見識一下。
  • 日本人眼中的好看,都長成了什麼樣子?
    但是,按照日本網友的投票選舉,他們眼中的好看,究竟都長成了什麼樣子呢?按照日本媒體統計的投票次數,依次揭開了「長得好看」的面紗。北川景子 82票。略帶清冷的氣質,作為日本好看的顏值代表,也深受每個年齡階段的粉絲所追捧和喜愛。
  • 越南人眼中的中國人是什麼樣的?這幾個特點說的很對,你認同嗎?
    越南這個地方我們都很熟悉,是離我們中國非常近的一個小國家。不過有一點大家可能不知道,那就是越南是目前整個東亞地區受中國文化影響最深的國家,很多人可能會認為是日本韓國,其實去過越南的人就知道,越南才是一個真正受中國影響的國家。
  • 看一下外國人眼中短命的秦朝是什麼樣子的
    在外國人眼中中國的秦朝是什麼樣子的呢?秦朝的創始人是什麼樣子的呢?陳舜臣這個日本作家就把他心目中的秦始皇寫了出來,有了這本《秦始皇:大秦啟示錄》。陳舜臣,祖籍臺灣,所以他是一個華裔日本人,而作為華裔,他對於中國是有著特殊感情的,這些情節讓他更加關注於中國,關注中國歷史,他寫了很多關於中國歷史的小說,《秦始皇》就是其中的一本。陳舜臣是作家,而不是歷史學家。
  • 越南人眼中的中國人是什麼樣的?這幾個特點說得很對,你認同嗎?
    越南這個地方我們都很熟悉,是離我們中國非常近的一個小國家。不過有一點大家可能不知道,那就是越南是目前整個東亞地區受中國文化影響最深的國家,很多人可能會認為是日本韓國,其實去過越南的人就知道,越南才是一個真正受中國影響的國家。
  • 在德國人眼中,德國人是什麼樣的?
    你知道在德國人眼中德國人到底是什麼樣的嗎?其實德國人對於德國人自己有著不一樣的看法,接下來就讓我們好好了解一下吧。首先,在德國人眼中也是有著地域黑的。不僅僅是在中國會有著地域黑,德國也一樣存在。很多德國人在與人交往的時候,第一印象就會問你是哪裡人,如果你是一個地方的人的話就會產生很大的好感,但是如果你是拜仁的話,那麼很多德國人都會覺得拜仁人不怎麼樣。
  • 日本人眼中的中國「抗疫」,日本導演在南京拍了部紀錄片
    新冠肺炎疫情在多個國家蔓延,世衛組織將全球風險等級提至最高,「中國方法」也開始被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提起。不過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方法」是什麼樣的呢?最近有位生活在咱們江蘇南京的日本導演,就用攝像機記錄下了自己感受到的南京「抗疫戰」,這部短紀錄片還登上了日本雅虎首頁。
  • 日本人眼中「最好吃」的中國菜,「排名第一」的食物令人費解
    我相信很多人對食物也很挑剔。現在中國菜已經在世界各地找到了。中國的菜有很多種,所以每個人對食物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在日本你會喜歡什麼樣的食物呢?此外,小編還特意在網站上查到了這一點。現在,我們要介紹的是日本人眼中最好的中餐,而令人費解的中餐竟然排在第一位!
  • 神奇的中國產品在「歪果仁」眼中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
    神奇的中國產品在「歪果仁」眼中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歪果仁」眼中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正值海外促銷季,歪果仁研究協會會長高佑思決定把中國好貨,以在中國興起的直播帶貨模式,推廣到海外電商平臺,副會長星悅現場助陣。國內外電商平臺大有不同,網友們也好奇究竟什麼樣的國貨能在海外熱銷,於是我們與星悅進行了一次互動猜想,星悅認為最有可能成為海外「爆款」的竟然是它!星悅來自美國,在中國生活了4年。她對海外網紅品的推測,打破了一些「刻板印象」。
  • 日本人眼中的本國地圖,韓國急起直追!中國網友:把爺逗樂了!
    發達,但是每個人都很有知識。果然,在探索自然的過程中,會有更多或更少的問題。例如,人類的抵抗力如何演變?為什麼星星會發光?無論是在認知科學儀器和工具中,它的先進性和複雜性都遠遠不夠。因此,當人們認識到新事物時,他們或多或少會添加自己的主觀假設,想法和猜測。
  • 揭秘:合肥人眼中各大購物中心是什麼樣的?
    合肥銀泰中心    合肥包河萬達廣場    3.天鵝湖萬達廣場  合肥第二座萬達廣場,政務區購物中心的代表,合肥人眼中的天鵝湖萬達廣場是什麼樣的呢?    4.之心城  合肥人氣最高的購物中心之一,在年輕人心中地位舉足輕重,那麼,合肥人眼中的之心城是什麼樣的呢?
  • 英國人眼中的中國是什麼樣的?用這個詞評價中國人,最合適不過了
    近幾年來,我國越來越多的人出國旅遊,甚至在國外留學的也越來越多。近幾年來,發現英國是多數人的選擇,我國在英國留學的學生要多於在他國留學的學生。那麼你知道中國在英國人的眼中是什麼樣子的嗎?對此,英國人是這樣評價中國人的。是不是勾起了大家的好奇心了呢?快來深入了解下。
  • 朝鮮人眼中的中國到底什麼樣?答案你一定想不到!
    朝鮮人眼中的中國到底什麼樣?答案你一定想不到!提起朝鮮,大家應該都很熟悉。朝鮮與我們的國家挨的很近,僅僅隔了一條河,但是朝鮮至今還沒有對外開放。但是,如果我們想要去朝鮮玩一玩,還是很方便的,在丹東就有火車能夠直接到達平壤。
  • 人民網日本街採:日本人眼中的中國春節
    人民網日本街採:日本人眼中的中國春節 2015年02月19日09:29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在春節來臨之際,人民網記者來到橫濱中華街,對日本民眾進行了街頭採訪。
  • 重慶人眼中的阿壩,是什麼樣?
    那麼重慶人眼中的阿壩州是什麼樣呢?為全面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共建渝阿文化旅遊走廊,生動呈現旅遊發展帶給百姓、遊客實實在在的幸福感、獲得感,現推出「重慶人眼中的阿壩」有獎徵文活動。二、承辦單位重慶市區域性公共圖書館聯盟(聯盟成員館:涪陵圖書館、北碚圖書館、渝北圖書館、萬盛經開區圖書館、合川圖書館、榮昌圖書館、沙坪垻圖書館、銅梁圖書館、長壽圖書館、永川圖書館、大渡口圖書館、潼南圖書館、大足圖書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圖書館三、徵稿要求以「重慶人眼中的阿壩
  • 泰國人眼中的遊客:美國人大方,日本人禮貌,中國人就兩字
    泰國人眼中的遊客:美國人大方,日本人禮貌,中國人就兩字文|路途的記錄者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人們的生活條件愈發的變得更好,使得更多人有經濟條件去瀟灑旅遊。由於很多國外遊客來到泰國旅遊,泰國當地人經常接觸到不同國家的人,對每一個國家的人的態度和看法是不一樣的。而今天筆者要介紹的是泰國人眼中的遊客:美國人大方,日本人禮貌,中國人就兩字。許多人很是好奇,這是怎麼回事呢?一起跟隨筆者來看一看吧。
  • 中國在朝鮮人眼中是什麼樣子?答案你一定猜想不到!
    中國在朝鮮人眼中是什麼樣子?答案你一定猜想不到!朝鮮跟中國只有一江之隔,雖然朝鮮不是一個對外開放的地方,但是那裡風景優美是一個遊玩的好地方,從丹東坐火車就能夠直達平壤,雖然只能夠跟團才能去。所以回到今天要關注的主題,朝鮮人眼中的中國是什麼樣子的呢?答案相信各位肯定沒有想到。平壤的公園非常多,朋友會朝鮮語就和身邊的四五個朝鮮人友好的對話,當然他們之間談論了什麼我肯定是不懂的,朋友基本上會跟我翻譯。
  • 中國偏見地圖 河南人在全國人民眼中是什麼樣?
    對於熟悉網際網路的同學們來說,「中國偏見地圖」並不是稀罕事兒。網絡上早已流傳「北京人眼中的中國地圖」、「上海人眼中的中國地圖」等等等等。據悉,百度最近突發奇想,製作了一副中國偏見地圖。在圖中,義大利人給法國人的印象就是一副大嗓門;中國給美國的印象就是一家大超市;而在德國人眼中,荷蘭僅僅是一片青草地。
  • 日本人眼中中國最難吃的零食,但在中國卻是國人的最愛
    那麼不知道在你們眼中,市面上的那些零食是你們所討厭,或者覺得難吃的呢?可能這個你們也不知道,當然小編可能也不知道,但是小編卻知道在日本人眼中,中國最難吃的5中零食都是那些!首先就是冬瓜糖,相比較其他糖果來說,這個在日本眼中應該是最難吃的一款糖果了,但是其實小編覺得還可以,要不然也不會賣到日本去啊!
  • 她是日本人眼中的「中國最美女孩」,只因她在日本的穿衣風格!
    她是日本人眼中的「中國最美女孩」,只因她在日本的穿衣風格!在日本的街頭上經常會出現一個穿漢服的中國女孩,當地的日本人都親切的稱呼這個女孩為中國最美女孩這個女生叫芷珞。93年出生的北京女孩。身材纖細,酷愛漢服。所以在日本生活的每一天她都穿漢服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