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起源於美國,為感謝父親而慶祝,今年是6月21日。父親節,是為數不多男人的節日。
和母親節不同,早早想著給母親買什麼,怎麼過。父親節的到來,你是否想給爸爸過「父親節」?
一個男人在有了孩子以後,就會被稱為父親。但這個「父親」其實並不知道要如何去養育自己的孩子。與母親不同,母親會被整個社會逼著去學習,去快速成為一個育兒專家。而對於男人,整個社會的包容度就大了很多,於是我們可以看到四種常見的父親形象:
第一類「父王」,在家裡他權利最大、地位最高,他是家中的君王、元帥、獨裁者。這種父親總認為,他們在外辛苦打拼,回到自己的家後,妻兒就要像臣民般全聽他的指揮,他要求妻子百依百順、兒女聽話順從,他在家中說一不二,家中的所有規矩由他而定。所以,在這個家裡不等父親上桌,就不能開飯,而且要等父親挾第一道菜後,子女才敢動筷子。」他拒絕接受妻子,兒女的意見,只會覺得他們是無理取鬧,哪有自己的決策正確。
第二種類型,則是「追求完美」這種類型的父親對待子女,言辭尖酸刻薄、批評、嘲弄……所有負面的字眼,都毫不吝惜地用在兒女身上,不知道這個孩子是不是「愛情的結晶」不管子女有些什麼樣的成就,都很難討得父親的歡心或一句讚美的話。這類型的父親,很多也是在這樣被批評、被挑剔的環境裡長大的,他們似乎相信,讚美子女或流露出一點點嘉許的意思,就會把子女寵壞,讓他們驕傲自滿,然後學壞,一發不可收拾。
第三種類型,是「懦父」,不太負責任,也沒有什麼觀念,把教養子女的重擔,一股腦兒都推給妻子。他本身沒有太多的成就動機,也沒有什麼特別興趣,家裡的大事推給妻子做決定,小事情,也是能夠不管,他就不管。這類父親好像沒有什麼明顯的不良嗜好,在別人眼中算是一個合格的父親。在家裡的卻存在感不強,孩子對父親的印象可能最多就是的「爸爸,媽媽呢?對家人的影響甚微更談不上對子女指導和教育了。
第四種類型,「缺席的父親」。他一大早就出門,常常直到深更半夜,孩子進入夢鄉後,才姍姍地回來。「缺席的父親」常常錯過子女許多重要的成長儀式。「喪偶式教育」一種對孩子多麼殘酷的說法。
你是否在上面看到自己父親的那一款,如果沒有,恭喜你,你比很多人都幸運。
如果你不喜歡這樣的父親,你不想當這樣的父親,來看看好爸爸的養成技巧吧!
要領導力卻不暴力
一個家庭中,父親的確要做一個領導者,就像一顆大樹,父親是樹幹,需要去指引前進的方向,需要擋住狂風暴雨的襲擊,母親是枝葉,需要樹幹的供給,才能枝繁葉茂,為家遮風擋雨。但樹不能說有了樹幹就夠了的,所以這個只是分工不同,沒有誰比誰好,誰比誰重要,缺一不可。父親需要去引導兒女的前進方向,而不是一刀切地拒絕兒女的發聲。和風細雨的關愛,溝通比獨裁的權威更贏得人心。
要鼓勵孩子卻不失原則
完美型的父親,看似在教育兒女上是盡責的,他們很關心孩子的變化,但卻用錯了方法,父親用一味責備的方法,似乎永遠都不會滿意,成績99,全班第一,父親也冷冰冰的來一句,還有一分扣在哪裡,這道題目都做了多少遍了,你怎麼這麼笨?如此的嚴苛,往往讓孩子「失了志氣」,陷入自卑。深深的挫敗和無力感,感到不被父親認可和接納。會伴隨孩子的一生。
其實換一種說法:我很開心,你最近在學習上面自覺地搜集錯題,複習,在這次考試中,你也收穫了自己努力得來的成果。今天我們出去吃,是為了慶祝你的努力,要繼續保持,回來以後我們再分析一下錯誤,是在什麼上面的知識沒有掌握。
肯定孩子的過程,鼓勵孩子的努力,看到孩子的付出,接納孩子的不完美,讓孩子明白,不管如何,父親是愛我的,即使結果不是那麼完美,我有依靠,這種感覺實在是太棒了。
要行動成為榜樣
「缺席的父親」。可能是自己的父親就是如此,在自己的童年中,沒有人影,是否回想一下,那時的自己是多麼的羨慕有父親來接的孩子,和父親一起玩的孩子……
雖然沒有從自己的父親那裡學到,你可以從現在開始,讓你的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行動,就是最好的老師,在行動中,可能遇到很多問題,會有很多麻煩,但是當你看到孩子稚嫩的臉龐因為你的陪伴,展開最純真的微笑,看到孩子自豪地說「今天我爸爸來接我回家」你是否會後悔曾經缺失的那麼多孩子成長的瞬間。
讓這個特別的日子成為提醒,也成為親情聯結的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