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莞邑,金燦燦的黃花風鈴木、翩然靈動的宮粉紫荊、鮮紅似染的木棉樹,依次逐春而來,逸態橫生,花香輕溢……疫情逐漸好轉,城市正在復甦,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走出家門,人們驚喜地發現,分布在東莞各處的一片片彩色林如期帶來了春天,更給人帶來了心靈的慰藉。
近年來,東莞堅持「國際製造名城、現代生態都市」的城市定位,從喜獲「國家森林城市」榮譽,到一批批新建成的森林公園與溼地公園融入市民生活,綠色宜居成為「美麗東莞」的特質與符號。
當前,進入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的新階段,東莞正在奮力打造「灣區都市、品質東莞」,大力構建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城市發展格局。為提升城市生態空間品質,今年東莞將大力推進「升級版」森林城市建設——打造高質量森林城市,讓市民共享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塑造「半城山色半城水」格局
在「小鳥天堂」銀山溼地公園,春光大好、清風撲面,白鷺或在淺灘溼地覓食,或在搖曳水草間飛舞,與青山綠水構成了一幅唯美的畫卷。銀山溼地公園是今年年初東莞新落成的一座市級溼地公園,位於謝崗鎮。原先,這裡是一片100多公頃的低洼河漫灘涂溼地。作為2019年市政府十件民生實事之一,一年多時間的建設,將荒灘變為集恢復自然生態、溼地保育涵養、科普教育基地和休閒旅遊娛樂於一體的公園,昔日被遺忘的角落搖身成為市民的「新寵」。
近年來,東莞大力推進森林進城、綠道穿城、綠意滿城,走出了一條與傳統林業不同的道路,實現了城市與生態的均衡發展,昔日的「世界工廠」美麗羽化。在獲得「國家森林城市」榮譽稱號之後,東莞繼續優化城市布局,2017年全市實施森林公園和溼地公園建設三年行動,繼續將昔日「養在深閨人未識」的森林、溼地改造為高品質公共綠地,讓森林、溼地走進城市,讓城市融入森林、溼地,市民盡享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放鬆與愜意。
作為城市的氧吧與綠肺,在中心城區,黃旗山城市公園、同沙生態公園、植物園、水濂山森林公園功能完備、景觀優美。如今,沿著綠道賞景、運動,不僅是享受城市生活的新範式,也是廣大群眾對美好生活的「綠色追求」。
東莞還不斷加力森林公園的規劃與建設,構建結構穩定、功能完備的綠色生態屏障,鼓勵發展森林生態旅遊,提升森林生態效益和景觀效果。去年,大嶺山森林公園建成石洞科普園棧道;大屏嶂森林公園改造並開放遊客服務中心;銀瓶山森林公園啟動三期項目建設,其中樟木頭景區完成一半建設;紅花油茶、寶山森林公園進入規劃階段……
森林溼地,相互依存。東莞形成了以華陽湖溼地為龍頭的特色溼地生態圈,去年又新設立了銀瓶湖、東清湖、清湖頭等溼地公園,積極開展涵養水源、淨化水質等水生態修復,標誌性河岸打造等項目建設,彰顯嶺南水鄉醇美風情。以華陽湖溼地公園為例,建成後,園內水質告別了「黑臭」,植物種類從138種上升到426種,生態效益綜合評價達到2億元/年。
水鄉有好景,山林覓幽靜。在東莞,一幕幕綠美山水嵌於樓宇間,「綠色」早已成為這座城市的發展底色。目前,全市森林覆蓋率達37.4%,建成森林公園20個總面積達331.1平方公裡,溼地公園23個總面積達21.7平方公裡,自然保護區6個總面積88.3平方公裡,公園個數和佔比面積均居全省前列,塑造了「半城山色半城水、一脈三江莞邑香」的山水格局。
力爭到2025年
建成全域森林小鎮
看著麻湧鎮華陽湖溼地公園微波蕩漾的湖面,土生土長的肖嘉裕感慨頗多。多年前他還在這裡以種香蕉為生,辛辛苦苦一年,賺的錢還不到兩萬。但現在,他已從蕉農變身為國家溼地公園的遊船駕駛員,每月數千元工資,還在村裡按時享有分紅,肖嘉裕的欣喜溢於言表。
近年來,麻湧鎮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努力打造美麗水鄉,2018年被廣東省認定為嶺南水鄉型「廣東省森林小鎮」,2019年再獲「廣東十大綠美森林小鎮」殊榮,許多和肖嘉裕一樣的村民獲得感滿滿。
麻湧的蝶變是東莞森林小鎮建設成果的一個縮影。從2017年至今,東莞全市已有11個鎮街成功創建省森林小鎮。綠色生態環境正成為東莞人民生活的增長點、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和展現良好形象的發力點。
2019年《東莞市森林小鎮建設總體規劃》出臺,提出突出綠化亮點、體現一鎮一特色,分類建設休閒宜居型、生態旅遊型和嶺南水鄉型三種不同類型的森林小鎮。今年,市林業局將指導謝崗、塘廈、長安、寮步、大朗、企石6個鎮做好森林小鎮建設工作,力爭到今年年底,全市建成14個以上省森林小鎮;到2025年,32個鎮街全部達到省森林小鎮標準。
森林小鎮是廣東省森林城市建設向城鎮和鄉村延伸的趨勢,也是森林城市建設的重要抓手。市林業局統籌鎮街森林、綠地、溼地等生態資源,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林業行動:2020年全市開展水源涵養林改造450畝,幼林、透光伐及生物防火林帶撫育5800畝,紅樹林種植50畝;加快推進林業產業發展,形成莞香、荔枝、龍眼等東莞特色的林業產品品牌;吸收社會資金,適度規劃發展森林康養產業。
東莞還將利用「三舊」改造的契機,推進「小山小湖」建設,打造一批批微型公園、口袋公園,完善公共休閒綠地。目前,全市已有休閒遊憩綠地1510處,逐漸形成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森林城市格局。
按照「三廊、四區、多點」的布局,一個生態優美、環境宜居、和諧自然的森林小鎮群將在莞邑大地上書寫美麗畫卷,綠色發展新動能將加速迸發。
謀劃森林城市品質精準提升
今年開始,東莞提出以更寬廣的視野、更大的格局、更高的標準謀劃推動高質量森林城市建設。在前期全市森林、綠地、溼地公園數量大幅度增加的基礎上,東莞將進一步謀劃森林城市品質的精準提升,完善森林、溼地生態系統功能,向廣大市民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
這個春天,市民們發現東莞的林變美了:進入高埗鎮莞潢南路,長約1公裡、佔地約2萬平方米的景觀工程於去年10月完工,道路中間黃花風鈴木、美麗異木棉、紅穗冠、雞冠花、孔雀草等花草樹木相互輝映,滿城春色令人賞心悅目,這裡已成為展示高品質城市新形象的迎賓大道;在清溪鎮清溪湖出入口,小葉紫薇、木棉花、鳳凰木、黃花風鈴木、雞蛋花等各種花木四季盛開、繁花似錦;在石排鎮的石排大道和工業大道路段,簕杜鵑攀沿形成立體花柱,爭相吐豔……
這是2019年初東莞啟動的彩色林建設項目,打造多層次、多樹種、多色彩的城市綠化景觀,努力推動東莞的城更美。全市共推進彩色林項目168個,目前已全部完工。東莞市林業局牽頭投入1989萬元,在大嶺山、大屏嶂、銀瓶山三大森林公園開展彩色林建設,在大嶺山森林公園石洞核心景區種植約59畝3600株美麗異木棉和宮粉紫荊等;在大屏嶂森林公園種植共約12.7畝的宮粉紫荊、無憂樹、紅花風鈴木等;在銀瓶山森林公園推廣種植約10畝桂葉黃梅以及約20畝的美國紫薇等,今年基本實現三大森林公園「見彩成景」,為市民提供更加優美舒適的生態環境。
如何將珍珠般散落在全市各處的森林、溼地、綠地串珠成鏈,密織一張生態網絡?今年,東莞將重點規劃構建大尺度貫通性生態廊道,為高質量森林城市暢通脈絡。
東莞市林業局總工程師徐正球介紹,東莞將結合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國土空間規劃等,依託現有水系生態景觀林帶、防護林帶等,優化改造現有綠道、慢行道,建設大尺度貫通性生態廊道,打造溼地觀光步道、特色觀鳥步道、休閒遊憩步道、登山健身步道等城市特色森林步道系統和慢行道體驗系統,串聯起全市各自然保護地、城市公園、小山小湖公園。還將以這些廊道融入大灣區水鳥生態廊道和珠三角森林生態廊道,既為水鳥等野生動物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和遷徙途徑,又在城市功能上為市民創造良好的景觀視覺體驗,從而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除了生態廊道提升規劃之外,東莞還將展開森林質量精準提升、綠道文化創意提升、智慧公園管理信息系統、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等九大專項工程,推動城市生態空間品質全面提升。
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為指引,綠色發展道路越走越寬廣,美麗東莞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綠色,是生命的底色,也是「灣區都市、品質東莞」最動人的底色。
撰文:郭文君 供圖:東莞市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