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縣行記|漢家舊縣,江左名邦 山川清淑,秀甲江南

2020-12-20 市場星報社
涇縣桃花潭
葉挺雕塑
俯瞰查濟古村落
涇縣孤峰油布傘手工製作
涇縣宣筆
茂林花磚
三丈三宣紙製作
茂林十二碗(組圖)

每年三四月,都是最值得把光陰託付給皖南的好時間。涇縣,有太多地方,都值得親自走過。

桃花潭是涇縣的,查濟是涇縣的,宣紙是涇縣的,宣筆是涇縣的,而涇縣是宣城的;王稼祥是涇縣的,吳作人是涇縣的,《贈汪倫》是涇縣的,而涇縣是你我的。

涇縣屬於每一個曾愛過這裡的人,屬於每一個願將他鄉作故鄉的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有些句子,是永遠無法超越、無法替代的。

「涇」,是指由北向南、由高向低流動的水。

涇縣位於安徽省東南部,青弋江上遊,處於長江南岸與皖南山區交接地帶,青弋江是境內主要河流,古稱涇水,也稱涇溪、涇川,由西南向東北斜貫縣境出蕪湖入長江。

涇縣是千年古縣。「涇邑自瀛秦始置,封壤頗巨,今之石埭、太平、旌德皆其舊地;餘始至入境,觀山川之秀麗,人物之阜繁,土地沃饒,產植豐富,喟然嘆曰:江左名區也。」(明嘉靖《涇縣誌》)說是涇縣於秦朝建制,山川秀美,土地富饒,風物眾多,是江邊的一處好地方。

如今,涇縣的旅遊要謝謝一個人,桃花潭農民汪倫。

唐朝天寶年間,汪倫聽說李白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陽家,便寫信邀請李白到家中做客。信上說:「先生好遊乎?此處有十裡桃花。先生好飲乎?此處有萬家酒店。」李白素好飲酒,又愛萬水千山,欣然應邀而至,卻未見信中所描述的盛景。

野史說,汪倫搬出用桃花潭水釀成的美酒與李白同飲,並笑著告訴李白:「桃花者,十裡外潭水名也,並無十裡桃花。萬家者,開酒店的主人姓萬,並非有萬家酒店。」李白聽後大笑不止。

李白在東園古渡乘舟前往萬村,登旱路去廬山,汪倫在古岸閣上設宴為李白餞行,歌唱民間的《踏歌》相送,並又挑來兩壇酒贈予李白,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

如今在桃花潭鎮,隨處可見「萬家」酒館酒樓,潭邊吹拂李白的微風,如今在哪裡?

查濟,村民裡多是查姓,傳說查姓起源於姬姓,在周朝時被封於上東濟陽查地,此后姓氏便由姬改為查。後來,查姓族人輾轉繁衍到安徽,定居在如今的涇縣,進而散布到浙江、江西和福建等地。

金庸原名查良鏞,據傳,他便是查姓在浙江海寧分支的族裔。

查濟古時一度興盛,走的是「由商致富,富而重學,學而致仕」之路,正是查濟商人對教育的一擲千金,奠定了義學的基礎,使得查濟人才輩出。查濟明清兩代有二個翰林,文武進士十四名,文武舉人百餘名。

查濟古村落,相較於黃山古村落,遊人相對較少,村落依山面水,許溪、岑溪和石溪自西向東穿村流過,農婦溪邊搗衣,兒童散學歸來,農家米酒芳香……

「武陵深處是誰家,傍水依山共一查。不怕漁郎漏消息,明年還約看桃花。」

在安徽生態好的地方很多,當走過越來越多的地方,更能識別不同地方的美。皖南的美,區別於大別山區的美,皖南靈秀,大別山區則透著冷峻之美。

涇縣境內山高林密,溪澗縱橫。全縣地勢自南西向北東傾斜,三起三伏, 「七山一水一分田,一份道路和莊園。」

一地有一地的風物。涇縣是中國宣紙之鄉、中國宣筆之鄉、中國木梳之鄉,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是 「皖南事變」發生地。

宣紙白,生態綠,老區紅。這裡有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外交家王稼祥,著名經濟學家吳半農,著名教育家查謙等民族精英,美術大師吳作人、文學家吳組緗、書法家吳玉如並稱「茂林三吳」,音樂家朱踐耳、散文家張拓蕪等名揚海內外。

如此之人,才配得上這麼好的土地。

春霧一朝晴,夏霧水淋淋,秋霧曬煞人,冬霧一片銀。

東閃日出西閃雨,南閃火門天,北閃連夜來,東虹日頭西虹雨。

久晴大霧必雨,久雨大霧必晴。

春寒多雨水,夏寒水斷流。

這些農諺,是此地千年氣候的寫照,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的人,熟悉此地的風雨,就像熟悉手中的秧苗和種子。

還有什麼比糧食更重要的呢?春筍、茶葉、琴魚、茂林鍋巴、茂林十二碗……在我們日復一日的餐桌上,體味著人生百味。珍惜這碗飯,珍愛這杯茶,珍重可以一起吃飯喝茶的人。

在雲嶺章渡、在茂林奎峰、在涇川、在榔橋……在這九鎮兩鄉2054.5平方公裡,在涇縣每個村落的石板路上,每一片茂林花磚的紋理和記憶裡,虛度人間兩日,是為記。 □ 據《安徽畫報》

□ 孫婷/文 高斌 樊鑫/圖

相關焦點

  • 安徽涇縣十一旅遊攻略
    涇縣位於安徽省南部,宣城市境西部,置縣於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自古素有「漢家舊縣,江左名邦」、「山川清淑,秀甲江南」之譽。據《後漢書·明帝紀》「有涇水,出蕪湖,因水立名」 。地處皖南山區北部,境內山多地少。黃山餘脈綿亙縣境東南,九華山支脈逶迤西北,青弋江自西南向東北流經縣境。
  • 安徽涇縣打造綠色騎遊目的地
    筆者日前獲悉,2020中國·涇縣國際山地自行車公開賽將於12月20日在安徽省涇縣琴溪鎮旵山舉行。 山川清淑、秀甲江南的涇縣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具備發展山地自行車運動產業的生態本底。作為長三角一體化背景下的一片「沃土」,涇縣正在綠色崛起,逐步發展成緊密聯繫區域經濟的紐帶。
  • 涇縣打造綠色騎行新經濟
    2020中國•涇縣國際山地自行車公開賽將於2020年12月20日在安徽省涇縣琴溪鎮旵山舉行。山川清淑、秀甲江南的涇縣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具備發展山地自行車運動產業的生態本底。作為長三角一體化背景下的一片」沃土」,涇縣正在綠色崛起,逐步發展成緊密聯繫區域經濟的紐帶,本屆賽事同樣也被賦予了文化載體和交流平臺的職能,為長三角經濟、文化、體育等領域的互動交流築起橋梁。涇縣從全域旅遊視野下挖掘和整理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核心區、北門戶體育旅遊資源,以國際山地自行車賽事為切入點,完整地呈現涇縣人文山水、水墨畫卷,將加快傳統旅遊業態向休閒體驗經濟迭代進化的步伐。
  • 詩畫涇縣,騎樂自然,涇縣打造綠色騎行新經濟
    ——2020中國·涇縣國際山地自行車公開賽即將舉行  2020中國·涇縣國際山地自行車公開賽將於2020年12月20日在安徽省涇縣琴溪鎮旵山舉行。  山川清淑、秀甲江南的涇縣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具備發展山地自行車運動產業的生態本底。
  • 皖南涇縣之四大畫卷
    涇縣之山水畫卷——位居皖南山區的涇縣,曾榮獲「全國生態縣」、「中國最美生態休閒旅遊目的地」等諸多殊榮,是大家公認的生態淨土、養生福地。月亮灣和「江南第一漂」,兩岸層巒疊翠、中間清流激湍,無處不體現著江南山水的典雅與秀美,會讓您暫時忘卻現實的喧囂與沉悶,去尋覓心靈的寧靜與祥和。涇縣之人文畫卷——人文山水,是「徽」文化的精髓所在。現在,就讓我揭開這幅人文畫卷,讓大家品味漢家舊縣的「徽風皖韻」。涇縣自漢初置縣,迄今已有2100多年歷史。
  • 安徽涇縣:「宣紙之鄉」探索高質量發展新路
    新華網合肥11月10日電(楊曉波 李東標)地處皖南山區的安徽省涇縣,是全國聞名的「宣紙之鄉」。近年來,這個素有「山川清淑,秀甲江南」之譽的千年古縣,依託獨特的資源優勢,堅持把開放創新作為發展的最大變量和最強動能,助力經濟發展不斷邁向高質量。
  • 出門即現一幅畫卷,入巷便是一份思念,在涇縣小眾古鎮裡遇見徽州
    之所以這樣說,不僅僅因為這一方水土是江南風景特有的代表。如果說蘇杭的園林景觀代表的是濃縮精華版的山水盆景,那麼徽州,就是大氣、寫意的江南山水畫卷。而這樣的畫卷,往往是你身處此地,一推開門便可以得見的。使得你遊走在涇縣的任意一處時,都能同樣從中感受到「漢家舊縣」的歷史久遠與人文璀璨,以及文化底蘊的厚重。
  • 涇縣水西國家森林公園遊覽
    安徽水西國家森林公園,位於享有「漢家舊縣、江左名區」之美譽的著名革命老區安徽省涇縣縣城西郊1.5公裡處,是國家林業局於2004年12月批准建立的城郊型國家級森林公園,總面積2147公頃,森林覆蓋率79.6%。由水西、獅子山、象山、湖山坑、百嶺坑及沿江等六大景區組成,清澈見底的長江一級支流——青弋江橫貫整個森林公園。
  • 愛心助農直播,一起走進古色古香的桃源小鎮安徽涇縣!
    是否有被山清水秀的文房四寶小鎮-涇縣所吸引?又是否為當地非遺產品的豐富而讚嘆? 事實證明,的確如此!短短2個小時裡,直播間人氣再創新高,一度吸引了18萬+的粉絲圍觀。 1 古風文明的桃源小鎮-涇縣 涇縣,隸屬安徽宣城市,地處北緯31度,南依黃山,西臨九華山,襟抱太平湖,下轄9鎮2鄉,人口36萬,自漢初置縣,迄今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境內風光秀麗、景色優美迷人,是知名的旅遊勝地,皖南國際文化示範區核心區。
  • 2019長三角運動休閒體驗季走進安徽涇縣
    涇縣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建置迄今已有2100餘年,素有「漢家舊縣,江左名區」之稱。  涇縣是一座文風馥鬱之城,這裡是國寶宣紙的發源地,是宣筆的原產地,享有「中國宣紙之鄉」、「中國宣筆之鄉」和「中國宣紙書畫紙基地」特色區域稱號;這裡文人墨客、革命志士輩出,清代書法家包世臣、茂林「三吳」——吳作人、吳組緗、吳玉如以及無產階級革命家王稼祥等名人薈萃涇川、蜚聲中外。
  • 涇縣鄉村旅遊現在更便捷了!
    涇縣境內有新四軍軍部舊址、桃花潭、江南第一漂、查濟古民居、黃田古民居等旅遊景點。新四軍軍部舊址,位於安徽省宣城市涇縣,建於民國四年(1915年),是北洋軍閥張勳的公館,內有兩棟磚木結構樓房和一棟平房,屬中西合璧的古建築。
  • 通海秀山 秀甲滇南的文化名山
    通海文廟建築群 展現儒家禮樂文化從位於玉溪市通海縣城中央的聚魁閣,沿青石路一路直上,走到文星街街口,是一堵朱紅大牆,大牆正中書寫著「禮樂名邦」四個真書大字,圍牆內就是通海縣三座文廟之一的通海文廟。進入文廟內,就可看見紅色大牆四個真書大字背後也書寫著「鳶飛魚躍」四個大字,大牆下有泮池、有廣場。從廣場石階拾級而上,是雄偉高聳的「文明坊」。
  • 皖南川藏線,緣來在涇縣
    它就是被譽為「江南天路、皖南318」的皖南川藏線。既有桂林山水之美,雲南石林之奇;還有北疆喀納斯之貌,318川藏線之險;獨具皖南山水之精華,神秘且美若仙境。奇秀之美,讓皖南川藏線在涇縣鋪展萬千風光、暈染無限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