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日本全面侵華前夕,蔣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內」的要求,消極抗日,積極反共。這讓父親(張作霖)去世於「皇姑屯」事件剛八年的少帥張學良難以接受,多次勸諫無效後,悍然聯合楊虎城發動了震驚中外的「兵諫」,也即著名的西安事變,也稱雙十二事變。
繼而有了周恩來親臨西安,來到事變的一線,調和各方,和平解決了此事。並籍此,促成了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
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展現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也成為這從內戰向抗日民族戰爭的轉折點。
然則,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也了張學良54年囚禁生涯的開始。
蔣介石在一些場合中講,囚禁張學良的費用足以養活一個團的部隊。
有些人計算過,一個團的部隊從軍餉、武器裝備,到撫恤津貼,一年就得200-300萬銀元,五十多年下來就得一億多銀元。
抗日戰爭時期,一銀元大約可以買8-9斤大米,按照目前的市價,每斤大米普通的約在3元左右,那一銀元約相當於現在的25-30元。
這麼算來,囚禁張學良,按照蔣介石的說法,豈不是要有30億左右的人民幣嗎?!
事實真的如此嗎?
其實不然。
通過查閱文獻,我們可以了解到張學良西安事變後遭到囚禁的全過程,並能查到張學良遭到囚禁的每一處據說以及一些在居所中的老照片,以之可推測一斑。
1936年12月26日,張學良護送蔣介石抵達南京,首先落腳於他的姻親宋子文公館。此時已有戴笠派遣的監視人員全天候跟隨了,但總體還相對自由,外出待客皆不受限制。
但出行時,總是「四部汽車」,自己及部署兩部,南京警察廳和戴笠的監視人員各一部,全天候,基本走到哪裡跟到哪裡。
想必這個階段的耗費是不低的,但奈何時間較短。
僅僅不到一周後,張學良便被清退了秘書、副官,來到軍事委員會受審,此後便在南京孔祥熙公館開始了漫長的囚禁生活,在這段時間裡,居然有20多人監視看護,甚至連隱私都沒有。
1938年11月,張學良被囚禁於貴州省修文縣陽明洞。
可以看到非常簡陋,但幽居於此,想必張學良與王陽明先生有一番深交,感悟先賢所思所想,也追憶過往,評判得失吧。
1941年5月,張學良轉囚貴陽市麒麟洞。
洞前有一小院,右邊兩間小屋就是張學良的囚禁之地,除了床和椅子外,別無他物。
此地,也是楊虎城臨重慶遇害前的最後居所。
1942年2月,張學良移往貴州省開陽縣劉育鄉。
在此地,張學良被幽禁了兩年多,也算是居住時間比較長的地方了。
1944年春天再移貴州息烽縣陽郎壩。
在此處,想必張學良的心情已經得到平復了,開始接受現實的生活,並樂於其中,開始養雞種菜。
再後來,1946年先是被押往重慶歌樂山,不知有怎麼樣的經歷,但終究是逃過一劫,後於同年10月被送往臺灣省。
在臺灣省算是迎來了他相對穩定的43年,期間處所分別在井上溫泉(新竹縣)、高雄市西子灣和臺北市北投居所。雖然條件改善不少,但也都是普通人家的處所,也沒有太多保鏢傭人,吃穿用度想必也花費不了多少。
井上溫泉(新竹縣)
高雄市西子灣
北投居所
1990年恢復人身自由,2001年10月14日病逝於檀香山,享年101歲。
幽禁五十四載,仍能享百歲人生,想必是非常看得開的。
從張學良過往據說上也不難看出,生活條件並不奢華,想必費用也遠未到「足以養活一個團」那麼誇張吧。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請喜歡的朋友點讚、關注和轉發。
史海逸士將持續為你帶來有意思的歷史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