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和商業:助力城市更新和文化創意 「越界」引領產業園區發展

2020-12-19 中國證券網








  路演嘉賓合影

——上海錦和商業經營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A股網上投資者交流會精彩回放

  出席嘉賓

  上海錦和商業經營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鬱敏珺女士

  上海錦和商業經營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財務總監 李 虹女士

  上海錦和商業經營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 劉竹金先生

  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資銀行部董事總經理、華東一部負責人、保薦代表人 朱明強先生

  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資銀行部執行總經理、保薦代表人 趙 軍先生

  上海錦和商業經營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總經理鬱敏珺女士致辭

  尊敬的各位投資者和網友朋友們:

  大家好!

  今天非常高興能夠就上海錦和商業經營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主板上市的相關情況與大家進行溝通和交流。在此,我謹代表公司,向長期關心和支持錦和商業的廣大投資者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同時,也向今天參加網上交流的朋友們表示誠摯的歡迎!

  作為城市更新領域商用物業全價值鏈集成服務商,錦和商業自成立以來就主要從事產業園區、創意產業園區的定位設計、改造、招商和運營管理。經過10餘年的發展,目前公司承租運營項目24個,可供出租運營的物業面積約53萬平方米,參股運營項目2個,受託運營項目2個,整體項目數量、面積均處於行業領先地位。其中,多個項目被認定為「上海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國家級文化產業試驗園區」等。

  在為園區提供基本物業服務的同時,公司還積極地為園區內企業提供政策諮詢及相關專業增值服務,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入駐企業的黏性。憑藉多年的經驗積累以及成熟的運行模式,目前公司已經建立起良好的品牌效應,「越界」品牌也被評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運營管理領域的首個「上海市著名商標」,得到政府、文化創意產業類客戶等各方的認可。

  未來,公司將繼續秉承「發現價值、創造價值、提升價值」的企業使命,抓住城市更新存量市場的巨大發展機遇,整合城市老舊物業、低效存量商用物業資源,通過更新、改造、運營提升其商業價值,在文化傳承的同時注入創新元素,進一步將錦和商業打造成為中國領先的商用物業全價值鏈集成服務商。

  今天,我們真誠地希望通過此次網上投資者交流會,能夠讓廣大投資者更加深入地了解錦和商業的投資價值及未來發展規劃。此外,我們也會認真聽取各位朋友提出的建議,繼續穩步推進並完善公司的各項管理,以期用豐厚的投資收益和優良的經營業績來回報投資者和社會!謝謝大家!

  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投資銀行部董事總經理、華東一部負責人、

  保薦代表人朱明強先生致辭

  尊敬各位嘉賓、各位投資者朋友們:

  大家好!

  作為錦和商業的保薦機構和主承銷商,首先,我謹代表中信建投證券對所有參加今天網上投資者交流會的投資者朋友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錦和商業旨在助力城市更新,整合城市老舊、低效存量物業資源,通過更新、改造提升商業價值,為中小微型文化創意企業提供物理空間和專業服務;在文化傳承的同時注入創新元素,為文創企業發展帶來成長動力,實現政府及物業持有方、入駐企業和園區運營商的多方共贏。經過多年的穩健發展,錦和商業目前已在上海、杭州、蘇州、北京、南京等城市運營管理近30個項目。

  未來,錦和商業將繼續努力探索商業運營模式的創新和跨地域複製,盤活城市老舊、低效存量物業資源,全面提升核心競爭力,在城市更新和產業轉型升級的變革中勇擔重任。本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將緊密圍繞著錦和商業的主營業務及發展戰略進行,募投項目的順利實施將有力推動錦和商業實現產業的上下遊延伸及業務協同,並進一步增強錦和商業的整體競爭優勢,從而鞏固和提升錦和商業行業龍頭的優勢地位,進而為廣大投資者帶來豐厚回報。

  我們真誠地希望通過本次網上投資者交流,大家能夠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錦和商業以及本次發行的相關情況,歡迎大家踴躍提問。中信建投證券也將嚴格按照證券發行保薦制度的相關要求,做好錦和商業本次發行上市和後續的持續督導工作。

  最後,我謹代表中信建投證券預祝錦和商業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主板上市網上路演推介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上海錦和商業經營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會秘書劉竹金先生致結束詞

  尊敬的各位投資者和網友朋友們:

  大家好!

  今天的網上交流即將結束,非常感謝大家的積極參與和熱情交流。同時,也感謝上證路演中心和中國證券網提供的網絡支持平臺,感謝保薦機構中信建投證券以及所有參與發行的中介機構所付出的辛勤勞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本次網上路演取得了圓滿成功。

  通過今天的網上交流,各位投資者就錦和商業的主營業務、經營業績、核心競爭力及未來發展等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在此感謝各位提出的諸多寶貴意見,我們將在今後的經營管理中不斷借鑑並完善自己。

  此次錦和商業登陸主板,肩負著廣大投資者的殷切期望,我們深感責任重大。公司將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及時準確地做好信息披露工作,並確保信息披露的真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會充分把握市場機遇,力爭以更加優良的業績回報股東、回報投資者、回報社會。

  在此,我謹代表公司再次感謝廣大投資者對錦和商業的關心和支持!謝謝大家!

  經營篇

  問:公司的主營業務是什麼?

  鬱敏珺:公司作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運營商,主營業務是產業園區、創意產業園區的定位設計、改造和運營管理。

  問:公司主要的經營模式是什麼?

  劉竹金:公司主要的經營模式包括承租運營、參股運營以及受託運營。

  問:公司目前的運營項目情況如何?

  鬱敏珺:經過多年的發展,截至招股說明書籤署日,公司承租運營的項目共24個,可供出租運營的物業面積約53萬平方米,參股運營項目2個,受託運營項目2個。

  問:請介紹一下公司的品牌優勢。

  鬱敏珺:公司自2007年即開始從事創意產業園區的經營,經過多年發展,公司以「越界」品牌為代表的創意產業園區已經逐步得到了政府、文化創意產業類客戶等各方認可,近年來公司陸續獲得「上海市產業園區品牌開發建設運營機構」「上海市文化企業十強」「十大城市更新資產運營機構」等獎項和稱號,多個項目被認定為「上海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國家級文化產業試驗園區」等。未來,隨著公司新項目的投入運營以及客戶對創意產業園區品牌關注度的逐步提升,公司的品牌優勢將進一步顯現,從而為園區盈利水平的提高奠定堅實基礎。

  問:公司前五大客戶有哪些?

  鬱敏珺:截至2019年9月,公司前五大客戶分別為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法派集團有限公司、上海美兆喆源門診部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汽車機電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隆寶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問:公司近幾年的收入、淨利潤以及毛利率情況如何?

  李虹:公司合併報表顯示,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1月到9月,公司總營業收入分別為53045.31萬元、64428.03萬元、79993.59萬元和61968.82萬元;淨利潤分別為10021.81萬元、11839.60萬元、17721.35萬元和13140.95萬元;毛利率分別為37.34%、34.82%、39.27%、37.58%。

  發展篇

  問:公司的發展戰略是什麼?

  鬱敏珺:公司致力於為中小微型文化創意企業提供物理空間和專業服務,實現園區、物業持有方和入駐企業的共同發展;公司旨在助力城市更新,整合城市老舊物業資源,通過更新、改造提升其商業價值,在文化傳承的同時注入創新元素;公司注重商業運營模式的創新和跨地域複製,力爭成為中國城市更新和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面領先的商用物業服務運營商。

  問:公司未來三年的業務發展計劃是什麼?

  鬱敏珺:業務目標:公司業務從上海市場全面擴張到長三角中心城市,同時向北京、深圳、廣州等中心城市進行拓展;通過整體承租、投資合作、品牌輸出、管理輸出等方式,快速實現規模擴大以及客戶資源的積累;構建完善的既有物業管理體系,在以園區運營為主的基礎上,適度拓展其他老舊物業改造運營項目;利用網際網路工具改進業務流程,豐富服務內容,繼續提高專業服務在公司營收中的比重。

  資本運作:關注宏觀經濟環境、產業政策變化及金融領域的創新,適時採取靈活多樣的融資形式和工具,開拓和搭建公司多層次融資渠道和平臺;建立「共贏」機制,引入項目合作資金,通過參股等形式擴大規模的同時,分散和降低資本與經營風險;積極探索細分領域產業基金機會,最大限度實現企業及公司品牌的價值增值。

  管理提升:外部多維度招聘渠道的拓展,保障公司高速發展階段的人員「速配」;業務部門專業知識公司內部的即時培訓、反覆培訓與外部培訓相結合,中高層管理者業務領域的眼界拓寬,真正做到培訓體系層次分明;有效利用人員測評工具,對員工進行科學並客觀地發展判斷,規避主觀評價風險;擴大公司內部人才培養的選擇面,加快培養步伐,通過人才測評體系的反饋,選擇教育背景及原工作履歷較優秀的員工提前納入人才規劃,通過與專業諮詢機構合作優化公司的內部管理體系,不斷提升公司的經營管理水平。

  品牌建設:合理規劃布局各條產品線,進一步開拓全國市場;著力打造錦和商業作為中國城市更新和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面領先的商用物業服務運營商的專業形象,形成項目承租、定位、設計改造、招商、運營及搭建公共服務平臺的全流程支持,以及管理團隊和技術團隊的管理輸出。

  智慧園區:做好智慧園區試點工作,探索並積累智慧園區建設經驗;結合物業行業發展的趨勢以及政府各項規定,分批做好成熟園區的「升級換代」工作,並在此過程中進行適當的智能化工程改造。

  問:公司在經營運作方面有什麼計劃?

  鬱敏珺:外延式擴張:公司計劃以上海及其他長三角中心城市為主,逐步向行業發展環境良好的重點城市擴張,北京、深圳優先,成都、廣州、長三角二線城市次之。

  內涵式擴張:挖掘和培育公司內涵式增長點將為公司成長提供更為可觀和穩定的貢獻率,具體策略如下:1)以客戶價值實現為導向,營造「擬生態環境」,以此實現公司價值提升。2)發現和遴選核心客戶,利用核心客戶的號召力集結關聯企業群,有計劃有步驟地推動入住企業調整,逐步實現園區的特色化、主題化。3)收集行業資料,建立行業資料庫,並做好資料庫的維護與應用;加強行業研究,定期進行相關數據、研究成果的公開發布,以確立和提升公司在行業內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建立擬進入城市的投資指標評價體系,為公司的區域和全國擴張提供科學判斷依據。4)園區公共服務的體系建設:在大力拓展基礎性公共服務的同時,推進直接面向園區企業的公共服務和藉助第三方為園區企業提供的公共服務的建設;對信息平臺的功能進行深入挖掘,打造基於數據的服務集成平臺及APP,為客戶提供多層次的增值服務。5)與各類優質服務商建立長期合作關係。為實現公司「成為中國城市更新和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面領先的商用物業服務運營商」的願景,從設計、工程、招商到運營、物業服務,遴選適合長期合作的配套服務商,建立長期、穩定、高效的合作關係,以降低營運成本,保證服務質量,完善設計改造工作流程和工作體系,實現公司業務模式的快速複製,保持在行業內的競爭優勢。6)建立統一的招商服務平臺:推出統一的「越界」品牌對外招商,整合園區資源,強化公司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知名度;加快招商速度,科學合理的制定招商績效考核體系。

  問:作為保薦代表人,您認為公司的主要優勢體現在哪些方面?

  朱明強:錦和商業自成立以來一直保持了持續、健康、穩定的發展態勢,並取得了較好的經營業績,給予了股東良好的投資回報。同時,公司在市場拓展、品牌提升等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這將成為錦和商業未來的發展優勢。

  問:公司盈利能力的趨勢是怎樣的?

  李虹:報告期內,隨著公司運營項目的不斷增加,公司營業收入迅速增長。2016年、2017年及2018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率分別為12.55%、21.46%和24.16%。本次募投項目順利實施之後,公司運營管理的園區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從而為公司業務進一步擴張奠定基礎,公司的市場影響力將得到提高。同時,受益於房屋租金價格指數的持續上升和創意產業的蓬勃發展,公司盈利能力將進一步增強。

  行業篇

  問:公司所處哪一個行業?

  鬱敏珺:參照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公司所處行業屬於商務服務業(行業代碼L72);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代碼表(GB/T4754-2011)》,公司所處行業屬於「L72,商務服務業」。

  問:目前國家關於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有哪些政策?

  鬱敏珺:近年來,中央及地方政府均出臺政策,鼓勵和支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國務院關於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10號)在「總體要求、重點任務、政策措施、組織實施」四個方面對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提出若干意見。此外,各地方政府也陸續制定了鼓勵發展創意產業的相關政策。上海市2017年12月印發《關於加快本市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北京市2018年6月印發《關於推進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的意見》(京發[2018]14號);廣州、深圳、南京、蘇州、杭州等地也根據自身城市發展特點、產業背景等制定了各自鼓勵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文件。

  問:有利於行業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鬱敏珺:有利於行業發展的因素有:行業政策對創意產業園發展的支持;豐富的既有建築資源為創意產業園提供發展基礎;下遊行業蓬勃發展為創意產業園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房屋租金價格指數的平穩上升為創意產業園區的租金水平提供了良好的保證與支持;行業壁壘較高,龍頭運營商優勢明顯。

  問:目前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現狀如何?

  鬱敏珺:在產業政策支持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迅速。以上海為例,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及2018年,上海文化創意產業總產出增加值分別為2555億元、2833億元、3020億元、3395億元、3718億元及4228億元,保持持續快速增長趨勢。2018年,上海文化創意產業的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12.9%,預計上海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將繼續保持較高速度的增長。

  問:公司在行業內的主要競爭對手有哪些?

  鬱敏珺:公司在行業內的主要競爭對手有:上海聖博華康文化創意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八號橋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弘基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德必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靜工(集團)有限公司、上海紡織時尚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北京798文化創意產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蘇州博濟堂科技創業孵化管理有限公司。

  發行篇

  問:本次發行多少股?

  趙軍:本次擬公開發行股份不超過9450萬股,且佔發行後股份總數不低於10%,本次發行原股東不公開發售股份,

  問:公司募集資金的用途是什麼?

  劉竹金:公司本次募集資金主要用于越界金都路項目、智慧園區信息服務平臺建設項目以及償還銀行貸款及補充流動資金。

  問:「越界金都路項目」和「智慧園區信息服務平臺建設項目」需要多少資金?

  李虹:「越界金都路項目」總投資額為11007.84萬元,使用募集資金為9400.00萬元;「智慧園區信息服務平臺建設項目」總投資額為5917.80萬元,使用募集資金為5900.00萬元。

  問:本次公開發行對公司有什麼意義?

  鬱敏珺:本次發行將為公司業務區域擴張提供資金保障,並開闢公司在資本市場的融資渠道,為公司持續發展提供更廣泛的資金來源。同時,公司可通過本領域的併購重組,實現規模效益和戰略發展目標。本次發行將進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規範公司的運作,強化公司決策的科學性和透明度,實現公司管理升級和體制創新,促進公司快速發展,實現業務發展目標。本次發行將極大提高公司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增強公司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提高公司的人才競爭優勢,進而對實現公司的業務發展目標起到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文字整理 姚炯

  主辦 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www.cnstock.com)

相關焦點

  • 錦和商業:助力城市更新和文化創意 「越界」引領產業園區發展
    作為城市更新領域商用物業全價值鏈集成服務商,錦和商業自成立以來就主要從事產業園區、創意產業園區的定位設計、改造、招商和運營管理。經過10餘年的發展,目前公司承租運營項目24個,可供出租運營的物業面積約53萬平方米,參股運營項目2個,受託運營項目2個,整體項目數量、面積均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 錦和商業城市更新全新力作煥新登
    錦和商業的發展得益於母公司錦和集團各業務板塊的有力背書,為集團收購的重資產項目提供運營管理,發揮品牌化和規模化的管理優勢。物業功能性設計改造和綜合運營管理的能力優勢,提升了物業租賃收入,進而為物業資產增值。
  • 錦和商業籤約上勤集團打造柳州路上文化創意新領地
    來源:紅刊財經近日,錦和商業與上勤集團就「柳州路431號項目」籤約。錦和商業董事長鬱敏珺、董事蔣雷霆,上勤集團董事長黃國平、副總裁周德駿等出席籤約儀式,達成項目戰略合作,共同見證「上勤假日賓館」向「文化創意產業」轉型的新起點。
  • 錦和商業正式登陸上交所,募集資金總額7.47億元
    錦和商業成立於2007年,總部位於上海市,是一家主要從事產業園區、創意產業園區的定位設計、改造和運營管理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運營商,經營模式包括承租運營、參股運營及受託運營。其中,承租運營是其主要運營模式,公司通過對具有租賃價值提升空間的既有建築(群)進行承租並加以重新市場定位和設計,從而提升其使用價值並獲得相應的租金收入和物業管理收入等。
  • 董事長專訪|錦和商業董事長鬱敏珺:文創園是被打開的街區
    這裡便是剛被評選為「工業旅遊景點」的錦和越界世博園。「這塊區域最早是上海南市電廠,是上海工業歷史上的一個標誌建築。2010年,這塊區域被改造為上海世博浦西片區,向世界展示中國的城市精神與城市力量。」鬱敏珺是錦和商業董事長,也是這個工業遺產轉型的「總操盤手」。
  • 錦和商業董事長鬱敏珺:文創園是被打開的街區
    其中,多個項目被認定為「上海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國家級文化產業試驗園區」等。   「管理永遠在路上」   聚焦「設計創意」的越界田林坊、主打社區商業的北京越都薈、法式風情濃鬱的越界永嘉庭……錦和商業打造的近30個園區,各有韻味。
  • 徐匯區18家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樓宇空間獲授牌
    根據《上海市文化創意產業示範樓宇和空間管理辦法》相關要求,2018年7-8月,區文創辦對區域內市級園區、示範樓宇和空間申報組織和初審,市文創辦再次組織評審和驗收,2019年7月份,公布區獲得市級示範園區1個,市級園區13個,市級示範空間2個和示範樓宇2個。  8月12日下午,徐匯區召開了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樓宇空間座談會暨文創園區授牌會議。
  • 創新智慧園區發展新模式 引領園區智慧產業新發展
    5月27日下午,由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指導,上海市智慧園區發展促進會主辦、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承辦的2014上海智慧園區發展論壇在越界創意園區成功舉辦。論壇圍繞「創新引領、轉型發展」主題,對信息網絡技術支撐下的智慧園區發展思路和建設模式進行了富於建設性的探索和前瞻性思考。市經信委劉健副主任出席會議並致辭,上海市智慧園區發展促進會、上海聯通、錦和商業圍繞智慧園區標準、公共服務平臺、智慧園區規劃與建設、智慧園區整體解決方案等作了主題演講。
  • 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推介會聚焦文創空間創新發展
    日前,「第十三屆文博會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推介會暨中國文化產業園區創新發展峰會」(以下簡稱園區推介會)在京召開,專題聚焦文創產業園區的科學運營與創新發展,吸引業界、媒體及社會廣泛關注。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政府對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視與提升,文創園區已不僅是以文化為主題的生產集聚空間、文化休閒與消費活動空間,更是文化創意與產業創新的空間。截至2017年,全國已擁有各類園區近3000家,園區已成為了文化企業創新的集聚平臺、城市經濟發展的強力引擎、國家文化繁榮興盛的重要載體。
  • 上海以文化創意產業助推城市發展的典型經驗
    前言:近年來,上海文化創意產業保持健康快速發展,重大項目加快推進,文創園區和眾創空間規模擴大,文化創意和相關產業跨界融合,國內外合作交流精彩紛呈,文化創意產業對全市經濟發展的貢獻度率進一步提高,為上海的城市轉型發展提供了戰略支撐和創新動力
  • 城市更新關注|文化創意產業,為城市更新注入新活力
    ——《競爭戰略之父麥可·波特》《競爭戰略之父麥可·波特》 和《文化創意產業與城市更新》《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分類標準》將文化創意產業分為九個大門類,分別是文化藝術,新聞出版,廣播、電視、電影,軟體、網絡及計算機服務,
  • 第十三屆文博會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推介會聚焦文創空間創新發展
    北京發展文創產業初期,北京市分四批認定了30家市級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並設立集聚區發展專項資金,極大地促進了文創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發展,助力一批老舊廠房成功轉型為文創園區。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副巡視員、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促進中心主任梅松在致辭中表示,當前,北京市文創產業已從規模速度型發展階段進入到質量效益型發展階段,文創空間載體也亟需轉型升級。
  • 錦和商業:大市場 輕資產 好未來
    伴隨中國城市化進入後半程,核心城市地產市場紛紛步入存量時代,城市更新已成為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後所必然要經歷的階段,同時也孕育著巨大的市場空間。作為中國城市更新第一股,錦和商業在成功運作多年,形成了強大的品牌效應,正藉助輕資產模式,通過輸出管理的方式,加速在主要城市的擴張。
  • 市級園區佔全市33%,朝陽區引領北京市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駛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近年來,朝陽區堅持高端發展,積極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打造以文化傳媒、數字內容、創意設計、文化貿易、休閒娛樂為支撐的高端產業體系,已經形成以高附加值和高成長性產業為主導的產業結構,成為引領北京市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承載區。
  • 魯商集團「五智」產業園區培育創新生態 魯商發展啟動城市更新計劃...
    作為大會主辦方之一的魯商集團當天正式發布其「五智」系列產業園區名單,展示了魯商集團的多元化賦能「產業生態平臺」。此外,在當天下午舉行的城市更新產業創新高峰論壇上,承辦方魯商發展還發布了「城市更新計劃」,《證券日報》記者從現場獲悉,通過該計劃,魯商發展將進行優選投資,並連結城市更新產業鏈優質合作夥伴,共同賦能城市更新業務。
  • 文化產業融入城市發展的「朝陽實踐」
    區域內註冊資金過億元、年產值過十億元、在國內外具有相當影響力的大型文化創意企業集團、龍頭企業的集中布局,讓文化品牌影響力和帶動力獲得進一步增強,也提高了全區文化創意環境的整體氛圍。全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呈現出總量提升、集群升級、品牌引領、協同發展的特點,已經成為引領帶動朝陽區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高速發展促進了高端人才的規模集聚,使得區域人才結構得到不斷優化。
  • 挖掘創意文化潛力 助力惠州文化產業發展
    一流城市首先要有一流的文化。今年惠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籌建嶺東雄郡文化創意產業園」,為惠州一流文化建設助力。 9月24日,惠州文化創意與園區建設研討會在惠州報業傳媒集團全媒體產業基地舉行。
  • 聚焦「文化產業與高質量發展」 第五屆藝術產業園區發展論壇於陶溪...
    同時,立足於省內特色民俗文化資源,重點發展以「金木土石布」,即鶴慶銀器、建川木雕、建水紫陶、瑞麗翡翠和各地刺繡、蠟染為關鍵詞的特色文化產業,為當地旅遊經濟發展激活更多動力源。暢想今後發展,孫炯提到:「要將文化產業園區成為我們產業的支撐點,進一步推動文化產品、創意產品轉化為旅遊產品,實現文化創意產業和旅遊產業的互相支撐、互相促進。」
  • 文化產業融入城市發展的朝陽實踐
    近年來,文創實驗區深挖文化富礦,加快騰籠換鳥和轉型發展,通過工業廠房改造利用、傳統商業設施升級、有形市場騰退轉型3種方式,轉型升級59個特色文化產業園區,總建築規模381.4萬平方米,形成了「文化產業融入城市發展的朝陽實踐」,其中郎園、萊錦、懋隆等園區,已成為全國知名的老舊廠房騰籠換鳥品牌園區。
  • 城市更新不是房地產和產業 文化與生活才是內核
    房地產行業的發展路徑也更加的豐富多彩,以城市再造、功能升級為特徵的城市更新成為城市發展的主流趨勢,城市功能逐步從單一以產業與居住為核心功能,向滿足居民更高需求的功能邁進。近二三十年來,伴隨全世界範圍內的城鎮化推進,城市更新在東亞地區日漸盛行,以片區改造和辦公樓改造為特徵的城市更新已經發生了系統性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