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大閱兵展示的戰鬥力

2020-12-18 中國青年網

  10月1日上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圖為東風-41核飛彈方隊接受檢閱。新華社記者 劉彬/攝

  震撼人心的國慶70周年大閱兵已經過去幾天了,但那讓人熱血沸騰的畫面在網際網路上仍然熱度不減。持續80分鐘的閱兵,59個地面方隊和空中梯隊,集中展示了新時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裝力量的嶄新面貌,展示了國防建設和國防科技創新發展的最新成果,展示了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之後解放軍和武警部隊的精神風貌。那種巨大的衝擊力和震撼力還將持續發酵,激勵著每一個中華兒女不斷努力奮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再創新功。

  新時代 新氣象

  國慶70周年大閱兵是新時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裝力量全面重塑後的首次整體亮相,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和聯勤保障部隊等軍兵種,軍隊院校和科研機構、文職人員、武警部隊、民兵、預備役部隊、維和部隊等首次同臺亮相,共編59個方(梯)隊和聯合軍樂團,約1.5萬人、160餘架各型飛機、580臺(套)各型武器裝備接受檢閱,不僅在規模上超越了歷次閱兵,而且集中體現了信息主導、體系支撐、精兵作戰、聯合制勝的特點,充分展示了人民武裝力量體制、結構、格局、面貌的新陣容、新變化、新氣象,以及新時代人民軍隊朝著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目標奮力邁進的堅定自信。

  在15個徒步方隊中,首次亮相的領導指揮方隊受閱352人,包括27名將軍,分別來自全軍24個大單位。領導指揮方隊是我國閱兵史上第一支由軍委機關、五大戰區、各軍種和武警部隊抽組指揮人員組成的方隊,展現了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改革強軍新格局,標誌著我軍聯合作戰體系實現了整體性重塑重構。

  很多人看閱兵,往往更多地關注武器裝備。其實,軍隊戰鬥力源於人、武器裝備以及人與武器的結合。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研製武器裝備可謂「十年樹木」,而培養武器裝備的操作人員則是「百年樹人」。一流的軍隊,必須有一流的武器裝備,更要有一流的軍事人才。

  強軍興國,關鍵靠人才,基礎在教育。治軍先治校,強軍必強校。人才強則事業強,人才興則軍隊興。在此次受閱的15個徒步方隊中,聯合編組的院校科研方隊開創了我國閱兵史上的第一次,集中展示了新時代人民軍隊和武警部隊改革重塑後人才方陣的全新面貌和綜合實力。

  以往的國慶閱兵基本上都有軍隊院校學員方隊,例如,1950年國慶閱兵,海軍學校學員方隊首次亮相;1951年國慶閱兵,一批身經百戰和功勳卓著的解放軍高級指揮員組成軍事學院學員方隊並走在受閱部隊的最前面,來自步兵學校、戰車學校、炮兵學校、海軍學校、航空學校等各類專業軍事院校的學員數量增加,體現出人民軍隊對專業軍事人才的培養進入新階段;1984年國慶35周年閱兵,軍事學院學員方隊集中亮相;1999年國慶50周年閱兵,國防大學學員方隊亮相。

  2017年7月,軍隊院校和科研機構進行調整改革,調整組建新的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和國防科技大學,各軍種、武警部隊也調整了所屬院校,構建起新時代人民軍隊培養軍事人才、推進軍事理論和軍事技術創新的全新格局。這次國慶70周年閱兵是軍隊院校和科研機構首次以嶄新的面貌進行聯合展示,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國防科技大學三家軍委直屬院校聯合組成方隊受閱也是第一次。

  文職人員方隊也是首次在閱兵式上登臺亮相。文職人員是解放軍和武警部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中出現的新生事物。我軍建立了統一的文職人員制度,優化軍隊人員構成,延攬社會優秀人才為軍隊建設服務。如今,軍隊人員構成發生了重大變化,由過去全部由現役人員構成,幹部分為軍官和文職幹部,士兵包括士官和義務兵;改成由現役人員和文職人員構成,現役人員包括軍官和士兵,文職人員是指在軍民通用、非直接參與作戰且社會化保障不宜承擔的軍隊編制崗位,從事管理工作和專業技術工作的非現役人員。

  新裝備 新水平

  武器裝備是軍隊現代化的重要標誌,是軍事鬥爭準備的重要基礎,是國家安全和民族復興的重要支撐,是國際戰略博弈的重要砝碼。從國慶70周年閱兵裝備來看,裝備方隊編陸上作戰、海上作戰、防空反導、信息作戰、無人作戰、後裝保障、戰略打擊7個模塊32個方隊,空中梯隊編領隊機梯隊、預警指揮機梯隊、轟炸機梯隊、艦載機梯隊、殲擊機梯隊、陸航突擊梯隊等12個梯隊,15個徒步方隊則展示了部分輕武器。此次參閱裝備全部為國產裝備和現役裝備,首次公開的新裝備佔40%,反映了我軍武器裝備建設的最新成果,諸軍兵種聯合一體、機械化與信息化複合發展的現代化武器裝備體系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陸上作戰模塊,15式輕型坦克是首次在閱兵場上公開亮相。回顧歷史,國產59式坦克在1959年國慶10周年閱兵式上首次公開亮相,到今天正好走過60年,我國坦克裝甲戰鬥車輛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自行研製的99A式主戰坦克在世界十大坦克排行榜上位居前列。而15式輕型坦克和05A式兩棲突擊車等新一代坦克裝甲戰鬥車輛的問世,必將大大提升陸軍裝甲部隊、輕型機械化部隊和海軍陸戰隊的整體作戰能力,全面適應提升全域機動作戰能力的需要,在西南邊陲、青藏高原、東南沿海和遠海島嶼等發揮裝甲機械化部隊的快速突擊能力,為「陸戰猛虎」插上新的翅膀。

  在無人作戰模塊,多型無人機、水下無人潛航器等首次集中公開展示,不僅種類豐富,而且技術水平先進,反映了我國在無人機等領域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最值得關注的是首次公開的隱身無人攻擊機,其碩大的身軀和科幻的外形代表著先進、強大的綜合作戰能力;高空高速長航時戰略無人偵察機、水下無人潛航器等展示了我軍遠程高空、遠海大洋的綜合立體戰場偵察能力。如今,我軍各軍種、主要作戰部隊都編配有各種型號、各種用途的無人機,為構築信息化戰爭時代無人作戰力量打下了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也為加快軍事智能化發展和未來智能決勝作好了準備。

  擁有強大的戰略核威懾與核反擊力量是中國由大向強的題中應有之義。火箭軍是我國戰略威懾的核心力量,是我大國地位的戰略支撐,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在戰略打擊模塊,可謂新銳輩出,新一代常規彈道飛彈東風-17、新一代陸基巡航飛彈長劍-100、新一代洲際彈道飛彈東風-41和第二代潛射遠程彈道飛彈巨浪-2等首次公開展示,還有改進型的東風-31AG固體洲際核彈道飛彈和東風-5B液體洲際核彈道飛彈,開啟了新時代我國鞏固遠程精確打擊力量和陸基、海基兩位一體戰略核力量體系的嶄新篇章。

  國慶70周年閱兵的空中梯隊再次採取了空軍、海軍和陸軍航空兵混合編組受閱方式。空軍轟炸航空兵的改進型轟-6N戰略轟炸機(具備空中受油能力)、陸軍航空兵的直-20通用直升機等首次公開展示,直-20和空軍殲擊航空兵的殲-20隱身戰鬥機、運-20大型運輸機共同開啟了我軍空中作戰力量的「20時代」。空軍轟-6N和轟-6K遠程轟炸機、加油機和受油機、運-20運輸機、海軍殲-15艦載戰鬥機等新型空戰平臺,共同構築了我軍遠程機動空中作戰能力和戰略機動投送能力。

  新體系 新亮點

  在成體系展示武器裝備方面,國慶70周年大閱兵沿襲了前兩次閱兵的做法。2015年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首創了成體系展示裝備的受閱方式。2017年7月30日,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立90周年閱兵在朱日和綜合訓練基地展開,「戰味」十足,自然也是按作戰體系來展示各類武器裝備。體系化發展是武器裝備發展規律的重要體現,現代戰爭是體系與體系的對抗,戰術行動、戰略支撐,而體系對抗的重要物質技術基礎就是武器裝備體系。因此,按照聯合作戰體系對各類武器裝備進行集群化編組,是一體化聯合作戰的必然要求。

  這次國慶70周年大閱兵,集中展示了我軍武器裝備體系的最新發展水平,與前幾次相比,主要有三大亮點。

  一是武器裝備體系結構更趨完善。體系化發展是現代武器裝備發展的固有屬性和重要特點之一。武器裝備體系是指各種武器系統和作戰裝備,按照作戰要素的內在邏輯聯繫組合而成的有機整體。通過作戰功能模塊化組合方式來展示武器裝備體系,充分反映出現代戰爭體系對抗和一體化聯合作戰的本質特點。在陸上作戰模塊中,除了陸軍地面作戰部隊的相關裝備,還有海軍陸戰隊的05A式兩棲突擊車、空軍空降兵部隊的空降戰車、特種部隊的全地形車以及武警反恐突擊方隊的反恐突擊車等,充分展示了我軍未來陸上作戰武器裝備體系的全新面貌。

  裝備方隊展示編設陸上作戰、海上作戰、防空反導、信息作戰、無人作戰、後裝保障、戰略打擊等7個模塊,空中梯隊則是空軍、海軍和陸軍航空兵混合編組,充分反映了我軍一體化聯合作戰武器裝備體系的基本構成和骨幹裝備。與前幾次閱兵相比,我軍武器裝備體系已經實現了以第四代武器裝備為骨幹、以第三代武器裝備為主體的跨越式發展,裝備體系結構更趨完善,陸海空天網電多維一體,戰略核威懾裝備與常規精確打擊武器核常兼備、射程遠近銜接,作戰裝備、信息裝備、保障裝備戰援配套,硬摧毀武器與軟殺傷裝備軟硬結合,有人操作平臺與無人機等優勢互補。

  二是武器裝備體系功能更趨完備。現代戰爭是信息化戰爭,作為戰爭工具的武器裝備日益信息化、智能化,電子信息裝備成為武器裝備體系當中必不可少的「黏合劑」和「主心骨」。如無人作戰模塊,展示陸軍、海軍、空軍無人化作戰發展方向,不少無人裝備是首次亮相;信息作戰模塊,安排戰略支援部隊網電對抗、信息通信、測繪導航、氣象水文等裝備參閱,展示對天基信息系統的組織運用。

  當前,我軍正處於機械化建設與信息化建設複合發展的關鍵時期,所有受閱裝備均為國產現役主戰裝備,包括部分剛剛列裝服役的新型裝備和國之重器,充分展示了我國國防科研自主創新能力和巨大發展潛力。此次受閱裝備的信息化程度和實力水平明顯提升,充分反映了未來作戰信息主導、信息制勝的內在要求,具體表現為指揮控制能力更強、打擊精度更高、戰場適應性更好、作戰效能更大,表明我軍聯合作戰武器裝備體系功能更趨完備。

  三是武器裝備體系運用更趨成熟。信息化條件下,武器裝備的技術含量越來越高,各型武器裝備之間的關聯度、耦合度越來越強,體系運用特點越來越突出。近年來,我軍著眼信息化戰爭和一體化聯合作戰的基本要求,堅持作戰需求的根本牽引,堅持體系建設思想,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堅持質量至上,堅持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堅持武器裝備實戰化運用,著力解決制約體系作戰能力建設和裝備實戰化運用的突出問題,加強武器裝備體系化、常態化運用,在體系運用中檢驗性能、發掘潛能。此次國慶70周年閱兵就展示了我軍近年來開展實戰化訓練和武器裝備體系運用日益成熟的最新成果,為全面實現新時代黨的強軍目標以及能打仗、打勝仗的戰略要求提供了強大的物質技術支撐。

  立文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看懂國慶大閱兵!
    今年國慶閱兵演練視頻再感受一下以往的閱兵01國慶大閱兵,就要來了。甲冑在身,重任在肩。很多人都在密切關注。是的,閱兵,是對武裝力量進行檢閱的軍事儀式,是國家重大慶典活動的重要組成。其實,閱兵,也是展示一個國家、一支軍隊精氣神的最好儀式。很多人並不知道,共和國歷史上,有一次大閱兵,幾乎就是從閱兵場直接開赴戰場的。
  • 新中國成立以來舉行過幾次閱兵?看懂2019國慶大閱兵
    01  國慶大閱兵,就要來了。  甲冑在身,重任在肩。很多人都在密切關注。  是的,閱兵,是對武裝力量進行檢閱的軍事儀式,是國家重大慶典活動的重要組成。  其實,閱兵,也是展示一個國家、一支軍隊精氣神的最好儀式。
  • 國慶70周年閱兵將比國慶60周年和93大閱兵規模更大
    (原標題:國慶閱兵將比國慶60周年和93大閱兵規模更大)
  • 閱兵·檔案|2009年國慶閱兵:武器裝備類型多、科技含量高
    2009年國慶閱兵的特點與亮點2009年舉行的國慶60周年閱兵,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舉行的第十四次國慶閱兵。此次國慶閱兵的主要特點與亮點:1、展示的方隊數量多,參閱要素齊全,體現了中國武裝力量體系的完整性。
  • 新中國,甲子大閱兵——國慶60周年閱兵全景實錄
    這一天,中國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新世紀首次國慶盛大閱兵。    這是新中國的第14次國慶閱兵。這是邁入新世紀的中國第一次舉行盛大國慶閱兵。    黎明,大軍開拔    沙河的黎明,總是陪著呼號聲、步伐聲一起到來。    這個黎明卻格外寧靜。
  • 朝鮮閱兵:未展示彈道飛彈,借70周年國慶釋放柔和信號
    在五彩氣球和鮮花裝點下的金日成廣場上,軍民方陣踏著整齊的正步,迎來慶祝朝鮮建國70周年的大型閱兵儀式。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9月9日舉行的國慶閱兵儀式由軍隊和群眾兩部分組成。軍隊方面派出了身著朝鮮不同歷史時期軍裝的士兵,還有火器、坦克和飛彈。
  • 《2019閱兵盛典》國慶亮相大銀幕
    南方日報訊 (記者/劉長欣)記者昨日獲悉,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發行,聚焦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慶閱兵活動的大型紀錄電影《2019閱兵盛典》即將於10月1日在全國院線上映。
  • 國慶70周年閱兵亮點搶先看
    例如,1999年國慶50周年閱兵中的99式坦克、東風-31戰略彈道飛彈,2009年國慶60周年閱兵的東風-21中程飛彈和長劍-10巡航飛彈,2015年勝利日大閱兵中的東風-26彈道飛彈、殲-15艦載機等,都曾引發轟動。蔡志軍透露,今年也有不少裝備首次亮相。此次閱兵部隊由徒步方隊、裝備方隊和空中梯隊三部分組成。
  • 國慶60周年大閱兵,原來如此震撼人心!
    國慶60周年大閱兵,原來如此震撼人心! 200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
  • 60周年國慶閱兵介紹
    60周年國慶閱兵介紹  名片  1.中華人民共和國第14次閱兵  2.新世紀的首次閱兵  3.建國60年慶典的1號活動  目的意義  展示政治、經濟、科技、軍事及綜合國力,全面檢閱軍隊現代化水平
  • 電視怎麼看國慶閱兵儀式超清直播?上當貝市場看國慶70周年閱兵直播
    馬上就要到了國慶這個舉國歡慶的日子了,而今年也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為此將會在當天將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其中還包括中國各地的近11萬民眾特意來到天安門廣場觀看升旗儀式並唱響國歌,為祖國母親慶祝生日。
  • 國慶70周年閱兵規模將超60周年閱兵,有新武器首次亮相
    考慮到這次閱兵是新時代的首次國慶閱兵,承載著全面展示70年來國防和軍隊建設偉大成就、突出反映人民軍隊改革重塑時代風採、匯聚推進民族復興磅礴力量的內涵意蘊,適度設計閱兵規模,安排部分先進武器裝備首次亮相,總體上比慶祝新中國成立50周年、60周年閱兵和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的規模要大一些。
  • 國慶70周年閱兵結束 戰旗方隊的百面旗幟被收藏到這裡
    央視網消息:參加國慶70周年閱兵的地面受閱部隊4日開始以鐵路輸送、摩託化機動等方式,陸續從北京郊區閱兵訓練場分批撤離歸建。4日,參加受閱的15個徒步方隊、32個裝備方隊開始撤離閱兵訓練場,撤離行動井然有序。這些部隊和裝備來自全國各地。
  • 國慶70年大閱兵將有新武器亮相,細節披露!
    慶祝活動將充分展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的光輝歷程、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突出展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激勵和動員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
  • 國慶閱兵時間確定 全方位揭秘國慶60周年慶典
    在陸軍陣容中,特種兵方隊是第一次在國慶閱兵中亮相,他們由北京軍區某集團軍特種兵大隊組成。海軍陣容的海軍學員方隊和水兵方隊都是第14次參加國慶閱兵,他們分別由海軍大連艦艇學院和青島海軍潛艇學院組成。第二炮兵徒步方隊也是首次參加國慶閱兵。
  • 2019國慶閱兵觀後感軍人故事:他兩次參加大閱兵!
    2019國慶閱兵觀後感軍人故事:他兩次參加大閱兵!  10月1日上午,當國慶大閱兵徒步方隊的預備役部隊方隊成員,踏著整齊的步伐從天安門城樓前經過時,距離北京2000多公裡外的漳州市詔安縣,沈順木指著電視上的一個小夥子自豪地說道:「這是我兒子沈超,他第二次參加閱兵了!」  那麼,來自漳州詔安的沈超,是如何有幸兩次參加了閱兵?
  • 2009國慶閱兵看點:裝備之多 兵種之廣
    2009國慶閱兵看點:今年國慶閱兵參閱要素之全、裝備之多、兵種專業之廣,都超過以往歷次閱兵。60周年09國慶大閱兵是舉國上下關注的大事也將是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通過多個視角今年60周年09國慶大閱兵至少有十大看點。
  • 國慶70周年閱兵呈現十大亮點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雋輝/攝  今天上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  這次閱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首次國慶閱兵,是共和國武裝力量全面重塑後的首次整體亮相。閱兵是對國家武裝力量進行檢閱的軍事儀式,是國家重大慶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經過梳理發現,此次規模盛大的閱兵呈現出十大亮點。
  • 殲-20飛行員閱兵服裝曝光,小帥哥白龍現場展示五大標誌設計
    在2019年國慶70周年閱兵式上,殲-20再一次亮相,首次以5機編隊的戰鬥姿態飛臨天安門上空,給國人帶來了一場視覺盛宴。近日,央視軍事紀實欄目曝光了殲-20飛行員的受閱服裝,小帥哥白龍現場展示受閱服裝的設計樣式。白龍,何許人也?
  • 國慶首都閱兵沙盤模型將在軍博展出(組圖)
    60周年大閱兵60周年大閱兵解放軍報北京1月12日電 向榮高、記者鄒維榮報導:今天上午,國慶首都閱兵聯合指揮部辦公室向軍事博物館贈送閱兵沙盤模型儀式在軍博舉行這套沙盤模型,是國慶首都閱兵聯合指揮部暨軍委、總部首長研究閱兵方案、模擬訓練和組織協同過程中使用的指揮沙盤。它真實地再現了新中國成立60周年國慶閱兵的宏大場面,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沙盤模型對56個方(梯)隊進行了縮小仿真處理,每個方(梯)隊的人員、隊形、服裝和裝備都與實際參閱時的情況一致。閱兵沙盤將作為軍博的基本陳列向觀眾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