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吹,飛絮起。四月的太原,鮮花盛開,草長鶯飛,正是賞花、踏春的好時光,但同時楊柳飛絮也「如影隨形」。漫天飛舞的楊柳絮鑽進鼻子裡讓人痒痒的,糊在臉上還容易過敏、起痘痘,甚至會導致有人連續打噴嚏、咳嗽不斷。
4月23日,山西晚報記者從太原市園林局獲悉,該局已開始採用樹冠噴淋、注射植物生長調節劑等方法,在楊樹、柳樹栽種較多的道路上治理飛絮。
又到楊柳絮紛飛季
太原市每年飛絮飛揚的特點是「先楊後柳」。根據省城氣象條件,每年4月15日左右,楊樹開始吐絮。柳樹比楊樹晚7天至10天。這幾天,在新建路、金剛堰路等街道上,已能看到飄落的飛絮,儘管數量不多,但讓過敏體質的市民捏了一把汗。
「我是過敏體質,一接觸楊柳絮就會不停打噴嚏、流鼻涕,好像感冒了一樣,所以每年春天出門時口罩從不離臉。」太原市民程先生說,今年受疫情影響,口罩一直戴著,受楊柳絮「騷擾」少了許多,但偶爾飛絮也會往眼中飛,騎電動車很不安全。
「每年春天,只要開窗開門,一不小心楊柳絮就會飄進來,軟綿綿、輕飄飄的,到處是毛毛,時不時鑽進鼻孔裡,落到皮膚上還特痒痒。」市民白女士忍不住吐槽,「被楊柳絮糊一臉的日子真是太煩人了!」
此外,這些飛絮還引來不少禍端。漫天飛舞的楊柳絮可能遮擋行人、車輛的視線,並影響一些高精密度儀器的準確性。同時,楊柳絮屬於易燃物質,接觸明火僅兩秒就能引燃,並且蔓延速度快、防控難度大,極易造成火災。
漫天飛絮咋治理
23日10時許,山西晚報記者在新建路上看到,園林工人正在對樹木進行樹冠噴淋作業。「治理飛絮,其實每年都在做。」太原市園林植物保護站副站長張志梅介紹,為了抑制飛絮,每到飛絮高峰期他們會採取一些治理辦法,採用環保、節約、有效、簡單且易行的「樹冠噴淋法」。
「在楊柳樹較多的路段,每天定時用清水噴淋樹冠,阻滯飛絮揚飛距離、縮短揚飛時間。同時,還配合環衛部門增加地面清掃、灑水、噴淋、空氣增溼,防止飛絮二次揚飛。」張志梅說,這一方法是每年抑制飛絮的常規舉措——增溼控制絮量。
同時,還通過藥物控制花量。「楊柳樹花芽分化之前將藥劑『抑花一號』注射到楊柳樹體內,使其少開花結種,當年打,次年見效。」張志梅說,這個方法相當於給樹做了「避孕手術」,藥劑隨楊柳樹蒸騰作用擴散到楊柳樹各部分,抑制其花芽的分化,使原應分化為花芽的分生組織分化為葉芽,從而使楊柳樹雌株在第2年不開花,也就不會形成飛絮汙染。還有一種藥劑是「植緣赤黴酸」,與「抑花一號」原理相同,但這兩種藥劑對植物均有一定的副作用。
「針對楊柳樹『開花』(散種)時間不整齊、不間斷、持續期長(長達40—50天)的問題,我們採取噴熟化劑促其在數小時或數天內統一時段內大量飛出,隨後統一時間用水溶性蛋白膠噴淋膠固降落,變抑制為促進,減少楊柳絮揚飛時間,從而減少飛絮汙染。」張志梅介紹,這個方法抑絮率可達75%。
此外,園林工人還結合綠地養護管理,在冬季及早春季節對楊柳樹飛絮品種進行樹冠修剪,楊樹只提幹不截幹,柳樹對9米以上進行截幹。
「以上方法都只能減少飛絮,並不能根除。要想治理飛絮,替換楊柳雌株是未來治理飛絮的主要方向,包括替換成楊柳雄株或其他綠化樹種。」張志梅說,規劃控制增量、改建控制存量,將成為控制楊柳飛絮的長效方法。從規劃設計上,對新改造道路、新建園林綠地、防護林帶減少和控制使用飛絮楊柳品種;對景觀需要的綠地選擇栽植無性系或雄性品種;有計劃地對現有飛絮品種進行逐步淘汰、更換。
飛絮季過敏怎麼辦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接觸到柳絮並不會有大礙,但是對於敏感體質的人、小孩或老年人來說,柳絮被吸入鼻腔後,會引起強烈的刺激、流涕、咳嗽和哮喘等反應,皮膚上也會出現過敏反應。
為此,山西晚報記者諮詢了太原市中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薛國娜。「楊柳絮作為楊樹、柳絮的花粉顆粒,有一定致敏性,常見的過敏症狀主要表現為皮膚紅斑、丘疹、瘙癢,部分人會有流涕、打噴嚏的情況,嚴重者會引起咳嗽、胸悶氣短等。」薛國娜給出了預防楊柳絮過敏防護指南。
具體為:楊柳飛絮期間外出時佩戴口罩,儘量不穿易粘附飛絮材質的外衣;外出返回後應先洗手,清洗鼻腔和面部,及時清理外衣上的飛絮;戶外鍛鍊儘量選擇飛絮較少時段,如清晨;楊柳飛絮高發期儘量減少開窗時間,及時清理室內飛絮;儘量不在外面晾曬被褥、衣物,防止飛絮粘附;溼疹、蕁麻疹、過敏性鼻炎、哮喘患者儘量減少外出,如因外出導致過敏症狀加重者及時前往醫院就診;日常飲食以清淡為主,多喝水,多食水果蔬菜,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羊肉、甜食、酒等;春季氣候乾燥,易上火煩悶,保持充足睡眠,調整情緒,保持心態健康平和。
山西晚報記者 郭燕傑
【來源:山西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