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堅持成功教育理念 打造一流民辦大學 |
http://www.huaue.com 2018年9月13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
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辦學30年培養近四萬人才 30載披荊斬棘,闖出勤奮開拓辦學路;30年櫛風沐雨,鑄就自強育才人文夢。9月15日,作為吉林省創辦最早的一所外向型民辦大學——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在西校區體育場舉行建院30周年慶祝大會。全院11500餘名師生與省市老領導、國際友人和海內外校友歡聚一堂,載歌載舞,共享辦學30來的教育發展成果。 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前身是1988年創辦的吉林省對外語言文化交流中心,歷經吉林國際語言文化學院、吉林對外經貿職業學院等發展階段,2004年2月,正式建立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30年的風雨洗禮,學院從最初的助考班到現在萬人大學,走過了一條不平凡的奮鬥之路,一步步向著國內一流民辦大學的目標邁進。特別是近年來,學院堅持成功教育理念,著眼時代發展需要精心培養高素質人才,學院全面建設碩果滿枝,社會影響不斷擴大。辦學30年來,先後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近四萬各類專業人才。在全國獨立學院100強排行榜中,始終位居東北四地區前列,成為國內有影響的一流獨立學院。 學院辦學30年來,高度重視教育教學工作,學科專業建設收穫豐厚。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省級特色專業省級品牌專業建設點、省級精品課、省級優秀課、省級教學改革建設試點專業、省級優秀教學團隊,省級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省級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等數量逐年遞增。在全國獨立學院本科專業排行榜中,學院有3個專業全國排名第一,6星級專業1個;18個專業位列全國前10名,有25個專業全省排名第一。 學院重視應用型人才培養,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強化實踐教學,實施專業群轉型發展,搭建育人平臺。作為省教育部門批准的首批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2013年啟動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以來,申報並資助項目435個,連續4年成為國家級別項目參與院校;連續4年參加教育部門組織的中國「網際網路+」創新創業大賽,在國賽、省賽中共斬獲 19個獎項,成為大創項目「國家計劃」參與學校,是省內15所「國家計劃」參與學校中僅有的一所獨立學院,榮獲中國民辦教育協會高等教育專業委員會授予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建設獎」,成為東北三省僅有的獲得此獎項的高校。今年6月,由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舉辦的2018年中國技能大賽——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全國選拔賽在上海舉行。學院派出護理專業2015級陳靜、劉輝兩名女同學,代表吉林省首次參加「健康和社會照護」項目比賽進入10強,最終榮獲第七、第八名的好成績,為吉林省選手進入國家隊贏得了榮譽。同時,兩名選手將進入國家集訓隊,備戰2019年在俄羅斯喀山舉辦的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 學院圍繞國家「雙一流」戰略,按照「學科建設是龍頭、人才隊伍是關鍵、科學研究是重點、教學質量是核心、提升學院綜合競爭力是根本」的思路,以學位點為引領,初步構建了「整合校內資源、突出學科特點、發掘學科潛力、彰顯學科特色、實施學科交叉、支撐學院發展」的學科專業建設體系。經過多年建設,已擁有文學、經濟學、管理學等9大學科門類。2017年12月,吉林省學位委員會正式批准學院為2017-2020年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單位立項建設高校。 學院科研實力明顯增強,走在了全省同類高校前列。重視教師學術水平提高,積極組織教師開展科學研究,出臺了一系列科研管理制度和獎勵辦法,加大了科研經費投入,科研成果數量和質量大幅提升。目前,學院擁有首批吉林特色新型高校智庫、省級科研創新團隊、吉林省社會科學重點領域研究基地、吉林省社會科學重點領域研究基地及吉林省高等教育研究基地,承擔了一批重要科研課題,並產生了一批有份量的論文著作。近五年來,承擔各級各類課題300餘項、發表論文1500餘篇,公開出版學術著作160餘部,承擔國家和省級等各類課題300多項,連續4年組織開展青年教師科研資助基金項目申報,先後有30餘個課題獲準立項。2017年,學院首次申報吉林省科技廳重點科技研發項目《基於深度學習的智慧養老系統研究與開發》,資助經費上百萬元。積極圍繞吉林省經濟建設需要開展科學研究,先後獲批吉林省中小企業發展研究基地、吉林省社會福祉研究基地、吉林省老年社會問題研究中心、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影視藝術教育研究中心等一批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校為師而立,師因校而名。學院堅持「人才強校」的辦學思想,實施「教授治學」,組成教授委員會,廣聘水平高、有聲望的學者來校任教,充分發揮學科帶頭人在教師隊伍建設中的作用,形成了一支以教授、副教授和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教師為主體的職稱結構、學歷結構、年齡結構較為合理、綜合素質不斷提高、相對穩定的師資隊伍。在教師隊伍中,有國家政府津貼獲得者、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吉林省教學名師、吉林省跨世紀人才、吉林省高校科研春苗人才和一批博士生導師;還有吉林省師德標兵、長春市五一勞動獎獲得者等一批優秀教師典型。有40餘名教師被聘為兼職碩士研究生導師,一批外籍教師常年在校任教,形成中外教學的融通融合。 學院重視培養學科帶頭人,引進了一批名校的名師承擔院系負責人或從事一線教學工作。近 5年來,學院先後培養出10名博士,有30餘名青年教師晉升為教授和副教授,並在教學第一線成為學科帶頭人;有30多名業務能力好、管理能力強的優秀青年走上領導崗位。學院積極為青年教師成長提供各種條件,先後培訓教師60多人,30多人攻讀博士學位,有90 人次獲得優秀教學獎。由學院自己培養出來的一批專業英語教師,通過實施全程式英語教學,講授專業課程知識,使學生的專業素質不斷提升。 學院加強學工隊伍建設,每學期邀請專家學者為輔導員培訓和講座,定期開展輔導員素質拓展訓練,舉辦輔導員職業技能大賽,選派優秀輔導員參加國家、省市輔導員職業能力提高培訓班。制定出臺了《輔導員工作考評辦法》,對輔導員進行全面考評,打造了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理論深、紀律嚴、作風正的專業化、職業化學生工作隊伍。5月份,藝術學院輔導員姜劍獲2018全國民辦高校優秀輔導員稱號。6月份,由教育部組織開展的第十屆「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推選展示活動,英語學院輔導員元禮娜榮獲「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入圍獎」,是吉林省民辦院校高校中唯一榮獲此項榮譽的輔導員。 學院出臺教師做學生工作實施辦法,大批優秀教學科研骨幹教師和學生打成一片,傾力做學生的思想工作,成為學生的思想和學習生活導師,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教師關愛學生,熱心為學生服務,與學生亦師亦友。穆樹源教授更是愛生的榜樣,被歷屆學生稱讚,學生都親切地呼喚他「穆爺爺」。一批優秀教師一心為學生成人、成才、成功嘔心瀝血,成為教書育人的楷模。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人師表,立德樹人,已成為全院教育工作者的畢生追求。 學院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辦學的根本宗旨,把立德樹人作為學院的根本任務。從辦學之初,就高度重視抓好黨建工作,形成了「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工作思路,把加強黨建優勢轉化為推動學院全面建設發展的優勢。在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上,學院傳承東北師範大學的優良傳統,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時代元素,針對大學生學習拼搏進取意識較強、社會活動能力強、動手實踐能力突出、興趣愛好廣泛、情商較高、溝通能力較強的群體特點,明晰學生的優長、優勢和優點,重新認識人才成功評價體系,樹立「人人皆能成功」的教育觀念。堅持做到:一個理念,即「成功教育」理念;一種精神,即「勤奮開拓自強育才」校訓精神;一個目標:培養「三強」(社會責任感強、創新精神強、實踐能力強)人才;一個主題,即一切為了學生成人成才成功;一個主體,即對每一個學生負責。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用新的視角學會欣賞,學會尊重,學會換位,學會理解;尊重興趣、尊重特長、尊重選擇、尊重差異。做到既重視專業知識的傳授,又重視非專業能力的培養;既重視人才培養規律的把握,又重視社會需求對人才培養的需求;既重視多種方法的綜合運用,又重視教育內容的實效性,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充滿生機與活力。學院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陶冶學生。「四月書海」、「激情五月」校園科技文化節 、「 十月書香」和「人文成功講壇」等活動,成為全院師生參與人數最多的品牌思想教育和文化活動,大學生社團「青馬協會」「學習築夢」等活動豐富多彩。黨團組織建設、社團活動、志願者活動在省內影響廣泛,多次受到省市政府表彰獎勵。近5年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有關工作獲得國家和省市級表彰150餘次。 高質量的教育培養,為學生增強就業競爭力提供了良好條件,學生就業率、就業質量不斷提高。建院以來,應屆畢業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一直位於全省同類高校前列;2008年以來,畢業生平均就業率超過90%,總體就業率保持在全省同類高校的前列。30年來,學院為國家培養了37000多名學生,他們當中許多人已成為大中小學教師、著名媒體的新聞工作者、國家公務員、思想政治工作者、企事業單位優秀管理者,有的成為有影響的學者,在發達國家高校任終身教授。一批學子畢業後創辦自己的企業,成為遠近聞名的青年企業家。今年,傳媒學院2008屆畢業生、著名導演文牧野拍攝的電影《我不是藥神》,在全國上演後引起反響。 30年的辦學經驗證明,辦一流大學,必須有一流眼光,超前的思維,才能與世界教育接軌。學院自辦學之初,就高舉國際化旗幟,不斷擴大合作與交流。建院30年來,先後與美國、俄羅斯、韓國、紐西蘭、義大利、丹麥等21個國家和地區的100餘所高校和教育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通過廣泛開展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引進國外名校的先進教育思想和課程體系、定期聘請國內外知名學者和專家來校講學。聘請外籍教師150人次,一批外籍教師連續8年榮獲吉林省政府「長白山友誼獎和優秀外國專家」稱號。2017年以來,學院新籤署交流合作協議20餘項,有效地拓寬了教師進修、科學研究的渠道,填補了與紐西蘭、印度等國家合作的空白。與紐西蘭梅西大學開展的「3+1+1」碩士項目,創造了學院與國(境)外高校合作的新模式。與美國CMS Global教育集團合作,開展美國「1+1」和「East & West」在線碩士教育項目。學院與丹麥尼爾斯布勞克哥本哈根商學院合作辦學16年,培養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質外向型人才。為進一步拓寬人才培養渠道,學院每年選送優秀專業學生赴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外大學的對口專業進行深造,採取「3+1」「2+2」等方式聯合培養各類專業人才,優秀畢業生還可選擇在國外「本碩連讀」。2012年10月,經教育部審批通過,學院與美國南方理工中立大學建立了英語與科技交流本科教育項目。這是學院第一個經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本科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也是唯一一個民辦高校申報的合作辦學項目。 作為吉林省惟一具有出國留學服務資格的民辦高校,學院堅持以對外漢語教育為主的外國留學生教育,形成了學院的培訓特色,在國際上享有影響。2009年以來,每年都有一批美國教師和各國留學生來學院學習漢語,各類短期外國留學生漢語培訓班不斷舉辦,學院的教育融入了國際化的教育元素,在國外的影響不斷擴大。2017年,學院與塔吉克斯坦建立合作關係,留學生在學院進行為期四年的學歷學習。針對俄羅斯及中亞各國留學生,創立「中國學」專業(包括漢語、中國經濟、中國文化、旅遊常識等課程),吸引俄羅斯及中亞各國留學生來校學習。目前,100 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生在學院學習深造,吸吮著中國文化知識的養分,合作辦學數量和質量呈現出快速發展態勢。 面對我國快速步入老齡化社會,「銀髮浪潮」快速到來的嚴峻形勢,學院董事長穆樹源教授針對養老專門機構人才匱乏、供不應求的迫切需要,急需社會福祉人才的現狀,在國內首開福祉教育先河,把教育和國家需要融合在一起,被譽為「中國養老高等教育第一人」。早在2005年,他就開始關注老年福祉事業。2008年,學院與中國社會工作協會社會化養老工作委員會籤訂成立中國社會化養老東北教育基地合作協議。2010年,學院成立福祉研究所,成立了福祉學院,率先在國內開設了福祉方向本科教育。2011年,經長春市人社局批准,學院成立了長春市人文福祉職業技術培訓學校。2013年,成立了「吉林省老年福祉研究會」;2014年,獲批「社會福祉研究基地」「吉林省老年社會問題研究中心」和「吉林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15年,獲批吉林省老年服務與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群被省教育廳批准為吉林省本科高校轉型發展試點單位,《吉林省老年事業與產業發展智庫》被批准為吉林省首批高校新型智庫。2016年又成立了吉林省福祉技師學院,培養更具專業性、針對性和實用性的養老事業人才,從實質上提升全省養老事業的管理和服務水平。2018年3月,學院把福祉事業由老年人群擴大到兒童,成立了社會福祉學院、健康福祉學院、兒童福祉學院和福祉教學研究機構等組成的福祉學部,以學科建設為抓手,啟動學科整合、人才建設、教學建設、科學研究等四大工程。今年5月,學院與吉林省民政廳籤署政教合作戰略框架協議,共同開闢新時代民生福祉事業人才培養「綠色通道」。目前,學院已成為吉林省乃至全國福祉養老事業發展的「智囊團」「思想庫」和「人才輸送基地」,初步形成「醫養結合」「醫護結合」「產學研」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格局,並形成了一個集本科教育、科研、老年健康產業開發、社會養老服務業高端人才培養、幼教示範基地和認證教育為一體的教學科研群,構建了福祉本科教育、福祉研究、社會化養老實訓基地、福祉從業人員培訓基地、福祉文化培養與傳播「六位一體」的養老事業模式並初見成效。 30年追求卓越,一步一個腳印走向成功,學院各項事業碩果纍纍。2005年以來,學院榮獲陳香梅教科文獎辦公室、中國成人教育協會頒發的中國民辦教育創新與發展貢獻獎。2011年,學院參加全省社會組織綜合評估,名列最高等級5A級社會組織榜首;被中國民辦教育協會高等教育專業委員會評為「中國民辦高等教育優秀院校」。被吉林省教育廳評為「十二五」期間吉林省教育科研工作先進單位。2007年以來,連續多年榮獲長春市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全國文明城市先進單位和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2017年9月,榮獲長春市「模範集體」榮譽稱號。董事長穆樹源教授先後榮獲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吉林省優秀共產黨員、吉林省高校優秀共產黨員標兵等榮譽稱號。 學院30年的辦學經驗證明:緊跟時代,為國分憂,興學為民,是學院發展壯大的前提;咬定青山,堅定信念,開拓進取,是學院砥礪前行的動力;立德樹人,內涵發展,質量取勝,是學院走向成功的基石;不忘初心,追求卓越,建成一流,是學院未來發展的目標。 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新徵程呼喚新作為。今天,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將在未來十年實現第三次創業,到2027年,把學院建成國內一流民辦大學,成為具有鮮明特色的民辦名校。迎著新時代曙光,全院師生正以更加堅定的信念、更加昂揚的鬥志、更加踏實的作風,匯聚起推動學院全面建設發展的磅礴偉力,向著新的建設目標砥礪前行,再度出發。(解克兢 李敬偉) |
關於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更多的相關文章請點擊查看 |
特別說明:由於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華禹教育網(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為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參考,相關信息敬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