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威海市鄉村振興暨脫貧攻堅推進會議現場觀摩第四站來到南海新區。
近年來,南海新區聚焦「1+16」鄉村振興重點任務和「三區三化」發展目標,強化規劃融合、產業融合和「三治」融合,提質人居環境,提速發展步伐,提效社會治理。以「三融三提」為抓手,全力推動樣板片區全域覆蓋,努力實現城鄉均衡發展。統籌謀劃鄉村振興與新區高質量發展,一體化推進群眾集中居住、土地全域流轉,打造人在城中住、城在園區邊的生活圖景。同時,加強城鄉互動,暢通資金、人才、技術、信息等要素雙向流動渠道,實現產業增效、群眾增收。
威海南海新區城鄉均衡發展樣板片區
南海新區牢牢把握重塑工農城鄉關係這一核心,堅持產城融合,探索走以全域城市化促鄉村振興、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的新路子,打造精緻化城鄉統籌示範區。在發展模式上,通過先期集中力量建設城鄉均衡發展樣板片區,以點帶面,全面統籌推進全域鄉村振興,形成更加科學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和生產生活方式。在樣板片區空間規劃上,選址黃壘河以東、香水河以西、202省道以南,片區總面積90平方公裡,共有36個村、9530戶、28745人,耕地3.4萬畝。在發展思路上,堅持城鄉融合、一體設計的理念,打造「一核兩帶促三化」的發展格局,即緊緊抓住全域新型社區建設這一核心,建好沿環海路精緻農業產業帶、全域精品旅遊觀光帶,加速城鄉一體化、農民市民化、農業現代化。
■萬和七彩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於2017年,項目計劃總投資1.2億元,規劃佔地2100畝,依託集約化規模土地的高壁壘,通過「日本精緻農業中國化」,打造中國高端水果品牌—萬和七彩,以草莓、葡萄育苗、種植和深加工為主體,開展規模化農業的集群生產,將園區建設成為育苗、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的全鏈條農業產業化發展基地。項目先後獲得全球良好農業規範認證農場、有機轉換食品認證;今年計劃建設高標準種苗生產聯動溫室8個、370畝葡萄藤架溫室大棚、30個佔地200畝的草莓鋼構大棚。
■濱河路
黃壘河河庫綠化項目作為小觀鎮生態整治重點工程,計劃沿黃壘河東側環海路以北沿線6公裡建設濱河綠地,佔地面積約54.4公頃,其中重點改造區面積約25公頃,輕度改造區面積約29.4公頃。沿黃壘河東岸內側打造沿岸景觀帶,項目包含園林綠化、特色駁岸等,綠化14萬平方米,形成一條集觀光垂釣、休閒養生等於一體的新型觀光帶。投資3900萬元,配套修建一條濱河公路,架起南到黃壘河入海口、北達北部山區的骨幹路網,使黃壘河沿線既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示範線」,更成為山區農民脫貧的「致富線」。濱河路修建完成後,與鎮區永安街接壤,徹底解決了鎮區永安街斷頭路的歷史,有力推動鎮區進一步發展。
黃壘河地下水庫採用梯級開發方式,通過在河道內新建3座攔水建築物,攔蓄當地雨洪資源,形成總庫容4215萬立方米的梯級水庫。該工程已列入省雨洪資源利用項目,建成後每年可向南海新區供水2923萬立方米,並改善右岸乳山市南黃鎮5000畝農田灌溉條件;可有效防止海水倒灌,保障兩岸5平方公裡土地不受海水入侵影響;形成長14公裡、面積4000餘畝的帶狀穩定水域,為當地增添一條旅遊觀光帶。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
■東浪暖村
東浪暖田園旅遊小鎮規劃面積約2000畝,計劃在南海新區小觀鎮東浪暖村打造集休閒農業、田園風光、康體養生、文化旅遊、休閒度假為一體的度假旅遊小鎮。項目依託草莓等種植採摘的農業產業優勢基礎,豐富的生態景觀資源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蘊,開展齊魯文化展示、膠東民俗風情展示、非遺傳承、漁家及農耕文化體驗、鄉村兒童遊樂體驗、鄉村休閒康養度假等特色功能區的建設,致力於打造融合「三生同步」「三產融合」「三位一體」的美麗鄉村,構造集康養產業、文化旅遊、休閒度假融合發展的產業體系。
此外,東浪暖村還積極響應鎮黨委政府號召,按照工作有關要求,紮實開展誠信體系建設工作,「兩委」幹部積極創新,組織形式多樣的志願服務活動,將「誠信積分」應用於村級事務管理各個方面。村創新推行「誠信收據」模式,進一步規範誠信管理模式,4月底,巾幗愛心超市正式掛牌營業,進一步調動村民誠信建設積極性,東浪暖村第一季度誠信體系考核在小觀鎮位列第一。
■景翔果蔬
項目規劃建設2200畝有機蔬菜及現代蘋果種植示範園、熱帶水果採摘大棚和產品加工車間。園區積極發展特色農業、觀光農業,引進國內外先進的設施設備和生產技術,建設高檔有機綠色蔬菜和果品生產示範基地,構建集設施生產、休閒觀光、生態循環等多功能於一體的農業發展模式,充分發揮觀光採摘、餐飲、娛樂對農業生產的帶動作用,實現一二三產的有機結合,打造休閒農業旅遊度假景點。今年新建的600畝蘋果種植示範園,目前已完成土地流轉,栽種8.5萬株苗木。(Hi威海客戶端記者 劉屹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