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伊洛瓦底江澆灌的佛國

2021-02-17 北上廣深房地產365百萬中介勝經

       對於許多遊客來說,緬甸仍然是一個鮮為人知的神秘之地。但是,隨著緬甸逐漸對外開放,越來越多的環球旅行者來到此地,這篇金色土地變的更加真實。緬甸擁有大量壯觀的景象,從古老的寺廟和綿延未受破壞的銀色沙灘,到神秘的洞穴和風景如畫的日落,讓我們慢慢揭曉………
       緬甸地處亞洲中部,在這個由中國、印度與東南亞各國共同構成的十字路口,萬千佛塔肅穆地點綴著這個蝴蝶的國度,緬甸的眾多城市籠罩在佛光普照中,豐饒的土壤孕育稀世的寶石和翡翠,緬人天性純樸,生活中無處無佛,他們生活在對來世的祈福中……

佛國母親河
  全長2710公裡的伊洛瓦底江澆灌著佛的國度,是緬甸的母親河。她催生了緬甸的文明,也目睹了多變的歷史中的所有夢想和殘酷。江水至今依然清澈,貨船穿梭來往,漁人劃著小船在江上撒網。每當日出日落,江上有兩頭翹的帆船靈巧地划過水面,遠處佛塔閃爍,有著烏託邦一般的美麗。
  因為伊洛瓦底江,緬甸北面的上緬甸地區和 9大支流流經的南部三角洲的下緬甸地區自古以來便是魚米之鄉。尤其是上緬甸地區的曼德勒周圍,古代的緬甸人便掌握了極先進的灌溉技術,使該地區成為緬甸文明的重鎮,澆灌了許多著名的古都。

寺廟與佛塔的國度  

公元前3世紀,在緬甸的南部受到印度文化洗禮的孟人,將錫當河河口地區變成了上座部系小乘佛教的中心地,佛教由此滲透到緬甸內地,經由蒲甘王朝的極力推行,包括建築雕塑在內的佛教藝術成為緬甸藝術的主流。整體上看,緬甸的藝術以寺塔建築為主體。寺塔建築大體上為高塔型(統稱為巴高達),但有佛塔形式和寺塔形式兩種。在緬甸67萬多平方公裡的國土上,佛塔如林,寺廟如星,這正是緬甸燦爛佛教文化之魂。

寺廟
  寺廟在緬甸幾乎是經濟和社會生活的中心。緬甸的寺廟非常多,幾乎每個村都有一座甚至幾座寺廟。寺廟不僅是宗教活動中心,還擔當教育職能,在鄉下或在小城市,寺廟還能起到小學啟蒙教育的作用。只要參加公共勞動,任何人都可以在寺廟中找到棲身之地。在農村,每到收穫季節,寺廟還可用來當糧倉等。依靠募捐,有些寺廟非常富有,有足夠的能力招待幾百名香客的吃喝。在緬甸,寺廟不只是朝拜的地方,也是人們去沉思的地方。

佛塔
  歷代國王、領袖和人民都熱衷於修建佛塔,使緬甸成為一個「佛塔之國」。緬甸的佛塔千姿百態,有的小巧玲瓏,有的高大雄偉,有的金光燦爛,有的樸實無華;有的聳立在都市中心,有的鑲嵌在鄉間曠野,有的建築於山嶺之上,有的點綴在江河岸邊。佛塔多為金色,也有的是白色或灰色。據說目前緬甸全國有佛塔330多萬座,但確切的統計是很困難的,可以肯定的是,緬甸是世界上佛塔最多的國家。
  一座佛塔本身是一個收藏佛物的聖坊,一般包括一座寺廟、一座舍利塔。在緬甸,一般佛塔是磚塔或陶塔,偶爾也有石塔。塔身如鐘形,供奉或收藏佛舍利(佛骨)、佛像、佛經 、僧人遺體。
  舍利塔最初是用來供奉佛祖的頭髮,在佛教傳播的過程中,佛經或佛像等都變成了供奉對象。最初的佛塔僅僅是土丘,建築簡單,後來漸漸發展到四邊或五邊形的堅固塔基,建成四至五層的佛塔。在塔座上有表現佛祖一生的浮雕或陶瓷畫。舍利建於塔頂之上,由須彌座、法輪和寶珠組成 ,有的法輪上加寶蓋、圓光、仰月和寶珠。
  孟族人將佛塔的建築藝術推到極點,他們開始為陶塔裝飾,緬甸蒲甘的阿難陀寺為孟族人建造寺廟的傑出代表作。佛塔是聖地,是聖山的保護神。

雕塑和繪畫
  緬甸雕塑主要遺品屬於蒲甘時代,殘留於蒲甘諸寺。它限於釋迦或過去四佛的佛像,以披透薄大衣為特徵,顯示出與波羅朝代的印度有親緣關係。在最有名的阿難陀寺(約1090年)中,本尊的四佛(只有兩佛是原始的)為木雕塗金巨像。同寺中有大量石雕的佛傳圖、施釉藥的陶板本生圖,出現若干以同樣的琉璃版本生圖裝飾基壇的現象。在各處的巨大佛坐像、涅變相,大體上為磚構粉刷,缺乏美術價值。蒲甘諸寺中有不少壁畫,雖多剝落,但可窺見11~13世紀繪畫之一斑,而至為珍貴。壁畫主要以佛傳和本生故事為主,風格接近中國西藏而不是印度。

佛的僕人――僧侶
  緬甸5000多萬人口中有85%的人篤信佛教,男人一生必須出家一次,出家次數不限,時間可長可短,因此緬甸的寺廟裡經常不僅住著終生出家的和尚, 還有暫時出家的和尚,以及一些利用幾個月閒散時間駐廟修行的居士。因此在緬甸似乎到處都是穿袈裟的僧人,其中還有很多小和尚。僧侶們的生存主要依靠寺院的募捐,過著一種非常嚴格,充滿戒律的生活。由於緬甸人將禮佛作為生命中最重大的事,所以有的寺院非常富裕。
  一般在9歲至12歲,緬甸男孩會第一次穿上袈裟,在寺廟裡生活一段時間,他們在這段時間學習一些佛教的基本知識,但並不意味著他們將立誓出家。每年春季,一些寧靜的緬甸村莊會突然熱鬧起來,因為這段時間正是男孩出家和女孩進廟行「扎耳朵」禮的時候。此時一隊隊的父母及和尚,就會帶著打扮得如小王子或小公主般的孩子,捧著供品,敲敲打打地走出村莊,繞塔而行,氣氛十分熱烈動人。許多孩子在寺廟裡接受啟蒙教育。
  男人出家當和尚可以還俗,而女人一旦出家,則終生不能還俗,必須伺候佛祖一輩子。緬甸的尼姑都穿粉紅袈裟、玫紅褲子,比起其它國家的白色或灰色僧衣,倒也平添了幾分嫵媚。因為婦女在生死輪迴中被認為是低下的性別,所以,緬甸的尼姑比起和尚來說還要遵守8項另加的戒規。

生活中無處無佛
  佛教在緬甸已流傳一千多年的時間,曾被尊崇為國教,至今,緬甸仍是一個佛光普照的佛教國家,對佛的信仰和「佛化」的生活觀念會給每個遊人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
  你首先會詫異於緬甸人的平和、漠然和單純,接著會為大多數緬甸人虔誠禮佛的態度所感染,在這個國家,每個人都可以赤著腳,在簡單生活與來世的榮光中來回穿梭。只要你身處緬甸,會很容易相信生死輪迴。

愛笑
  緬甸人的共同特徵是非常友好。出乎人們想像,在緬甸很難見到愁眉苦臉的人,物質上的貧窮並不妨礙他們感受生命的愉悅:女子笑得嫵媚,男人笑得滿足,孩子笑得無邪,老人笑得智慧,而佛像則笑得慈悲。大多數緬甸人生活簡單而平和,並不去追求達不到的完美境界,他們不急不躁、積德行善、以求來世。緬甸是一個克制的非暴力的佛教國家。 

相關焦點

  • 緬甸航拍丨被伊洛瓦底江滋養的土地
    這裡有秀美的湖泊,有寧靜的田園風光;這裡有林立的寺廟,有金光閃閃的佛塔,這裡是中國最高領導人2020年首訪的國家,這裡是一個被伊洛瓦底江滋養的土地——緬甸。緬甸位於中南半島西部,與中國山水相連,領土面積約68萬平方千米,人口超過5500萬,共有135個民族。
  • 緬甸伊洛瓦底江邊,有人發現鱷魚,有人發現「國寶」
    【緬甸中文網訊】最近這段時間,緬甸頻發鱷魚傷人事件,已有多名小孩遭遇了可怕的事情,這讓不少人心生恐懼。《太嚇人!班德瑙鎮羌及村社會公益組的一名負責人表示,由於村民發現鱷魚幼崽,因此,大家都非常擔心,不知道江內是否還有其他的大型母鱷魚。另外,我國的淡水江河內,很少有鱷魚棲息,大部分鱷魚都棲息在鹹淡水的交界處,而此次發現鱷魚的是淡水區。因此,經常到伊洛瓦底江洗澡、嬉戲的民眾都非常害怕。5月、6月是鱷魚的交配季,6月至8月,鱷魚會築巢產卵。期間,鱷魚的攻擊性較強。
  • 就伊洛瓦底—密松流域水利發電站項目 伊江上遊水電公司支持緬方...
    &nbsp&nbsp&nbsp&nbsp記者昨日從伊江上遊水電有限責任公司了解到,該公司歡迎緬甸政府成立伊洛瓦底—密松流域水利發電站項目調查評估委員會的決定,將支持委員會就包括密松電站在內的伊江上遊水電項目開展負責任的調查工作。
  • 緬甸的精神之河 在伊洛瓦底江上歌唱幸福之歌
    重要的生活來源伊洛瓦底江是緬甸中最重要的水上要道之一。河流長達2,170千米,縱貫全國,也為當地漁民和商人帶來巨大商機。「伊洛瓦底」這個名字是「Ayerawaddy Myit」的英語變體,一些學者將其翻譯為「給人們帶來幸福的河」。
  • 緬甸聯 伊洛瓦底主場迎戰拉科尼聯你更看好誰?
    北京時間2020-03-25 15:30,伊洛瓦底主場迎戰拉科尼聯,賽前,我們對兩支球隊的基本面和技術面進行分析比較:基本面分析:主隊形勢分析:伊洛瓦底本賽季表現出色,聯賽開賽以來還未嘗一敗,迄今9輪聯賽7勝2平,積23分排在聯賽第二,他們也是緬甸超唯一一支不敗的隊伍
  • 神秘的東方佛國緬甸旅遊感受曼德勒篇
    城東北的曼德勒山,海拔260米,上有許多寺院、寶塔和紀念碑,從山麓到山頂有蜿蜒曲折的走廊,山頂廟宇建築精緻,山下白塔林立,是緬甸佛教聖地之一,也是旅遊勝地。由於穿著沒有過膝的沙灘褲,租了條沙龍,過了把穿裙子的癮。是緬甸當地人的服飾,男人們無論是有錢人還是窮人,無論街頭小販還是辦公室職員等等,清一色的紗籠裙。紗籠是緬甸的國服。
  • 伊洛瓦底國際青旅的「一江情」
    「一江秀水,兩國共飲。瑞麗江發源於中國的高黎貢山,流入緬甸,成為緬甸第一大江伊洛瓦底江。」在中緬邊境的雲南瑞麗,伊洛瓦底國際青年旅舍(下稱「青旅」)的老闆,上海人馬裡昂特別喜歡向到店的住客講述客棧名字的由來。他認為,流經中緬兩國的一江水,是雙方天生的情感紐帶。
  • 伊洛瓦底江畔的緬甸歲月
    遊船輕輕地駛入了緬甸的心臟,鮮為人知的土地上,金光閃閃的佛塔和古代宮殿在河流兩邊矗立,身穿藏紅色長袍的僧侶緩緩走過,這個佛教的王國,到處散發著寧靜的氣息。如果說每個國家都有一條母親河的話,對於緬甸,伊洛瓦底江必然當之無愧地擔負起這個重任,這條起源於中國西藏察隅的大河,從北到南貫穿緬甸,在仰光附近流入印度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去接觸這條大江,我們選擇的方式是Road To Mandalay。20多年前,郵輪正式啟航,從曼德勒到蒲甘,沿著寧靜的伊洛瓦底江探索「緬北三峽」的迷人風光。
  • 佛國緬甸,懟天懟地懟自己,「亂」貫古今
    流經寮國、柬埔寨、泰國的湄公河在中國境內叫瀾滄江,入海處為湄公河三角洲,為越南南部核心,胡志明市就在那裡。流向緬甸的薩爾溫江在中國境內叫怒江;伊洛瓦底江東源在中國境內叫獨龍江。二者滋養了緬甸大部分地段,為緬甸生命之河。所以不論從地緣走勢看,還是從河流的流向看,位列中南半島的緬甸,和中國是天然的近鄰。地勢與河流相當於一個國家的基礎硬體,種族會在其上遷徙。
  • 【緬甸旅遊】緬甸景點及線路攻略,教你如何玩轉微笑佛國
    by圖片來源於網絡一、緬甸概況緬甸聯邦共和國,簡稱緬甸。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也是東南亞國家協會的成員國。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首都為內比都。緬甸地理位置圖。by圖片來源於網絡二、必打卡城市1.曼德勒位於緬甸中部平原的伊洛瓦底江東岸,它古稱「羅陀那崩尼插都」,意為「多寶之城」 ,因背靠曼德勒山而改名。因為緬甸歷史上著名的古都阿瓦就在其附近,所以又稱「瓦城」。
  • 佛國緬甸
    緬甸歷史可以上溯到5000年前。根據法文和英文考古資料,緬甸在一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已有人類活動。當時緬甸的伊洛瓦底江邊的村莊已有人類居住。將緬甸劃分成「上緬甸」和「下緬甸」是英國殖民統治後的人為劃分。相傳公元前200年驃人(Pyu)進入依洛瓦底江的上遊地區,並掌控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通商之路。《漢書》稱諶離。
  • 一帶一路——緬甸
    緬甸聯邦共和國簡稱緬甸,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國家,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華人民共和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東南亞國家協會成員國之一。5000年前,緬甸的伊洛瓦底江邊的村莊已有人類居住。2005年,緬甸政府將首都從境內最大城市仰光遷至新都內比都。緬甸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從事農業的人口超過60%,農產品有稻米、小麥、甘蔗等等。文化在宗教、文學和政治制度等方面,深受印度文化影響。
  • 緬甸旅行——佛國尋蹤
    "緬甸:佛國尋蹤"是碧山關乎「佛教、禪修與淨心"主題的主打旅行項目。碧山故事的創始人、來自雲南的張玫女士,對與家鄉一衣帶水的緬甸佛國,心存別樣的親切感。她南下緬甸,走過城鎮、佛塔、湖泊與河流,用心觀察和鑑賞。
  • 神秘的伊洛瓦底江畔古王朝之旅 感受宗教信仰
    &34;,全長2173公裡,澆灌著佛的國度。仰光位於伊洛瓦底江入海口,作為緬甸最大的城市,至今依然保留上個世紀中期的原貌。佛塔在高高的山上閃爍著眩目的金光,忠誠的佛教徒們不停地在寺廟、集市和佛塔之間徘徊,世俗和宗教的奇妙組合在仰光形成了迷人的氣氛。作為曾經的貢榜王朝的京都,有必要在此停留。
  • 【佛國緬甸】深圳直飛曼德勒,開啟千年佛國緬甸探秘之旅
    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羽見千年佛國緬甸》
  • 絕美緬甸——自然真實的佛國塵世!
    睦鄰緬甸,別樣佛國的塵世 《睦鄰·緬甸》鏡頭下的緬甸,有別於我們平時書裡看到的,聽說的緬甸,讓我們看到另一個自然真實的佛國塵世。
  • 緬甸 東南亞最後的秘境佛國
    說起緬甸,也許大家想起的都是連年戰亂、民不聊生、環境髒亂差。但其實近年來,經歷了長期的軍事統治和與世隔絕之後,緬甸國內的局勢已經越來越好。大金塔、散落於蒲甘叢林間的萬千佛塔群、煙波浩渺的寧靜茵萊湖、擁有狹長海岸線的南部海灘群島……如今的緬甸,正在大力的推廣國內優質的旅遊資源,雖然相比鄰國,各項基礎設施並不是很完善,但在當地人真誠的微笑中,你依然能夠感受到這個秘境佛國的萬千之美
  • 撣邦高原明珠·蒲甘萬塔之城——佛國緬甸攻略
    撣邦高原明珠·蒲甘萬塔之城——佛國緬甸攻略緬甸這個國家普遍信佛,所以說被稱為佛國,非常的貼切。緬甸的蒲甘被稱為千佛塔之國。這裡的佛塔非常多,反映出這裡的人們普遍信仰的佛教,宗教信仰色彩非常濃厚。而緬甸仰光大金塔也是非常壯觀。高度為98米,表面貼滿了一層金箔,再加上它位於皇家園林西的聖山之上,所以這座塔也就在仰光市天際線中獨佔鰲頭了。它是緬甸最神聖的佛塔,因為它供奉了四位佛陀的遺物,大金塔,與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塔和柬埔寨的吳哥窟一起被稱為「東南亞三大古蹟」,是馳名世界的佛塔,也是緬甸國家的象徵。
  • 緬甸景點及線路攻略,旅遊達人教你如何玩轉微笑佛國
    曼德勒位於緬甸中部平原的伊洛瓦底江東岸,它古稱「羅陀那崩尼插都」,意為「多寶之城」 ,因背靠曼德勒山而改名。中餐後專車前往曼德勒西部的伊洛瓦底江岸,乘船去敏宮約需一小時,隔著緬甸的母親河-伊洛瓦底江, ,沿途可欣賞兩岸,純樸明媚的風光景致。當地人民生活習俗以及江裡的各種傳統運輸。
  • 迷人的國度――緬甸的水電資源
    東源(主源)恩梅開江後始稱伊洛瓦底江,自北向南流經北部山區、中部乾燥地區和南部三角洲後,注入印度洋安達曼海。伊洛瓦底江幹流全長2327公裡,流域面積43.1萬平方公裡,總落差4768米,約佔國土面積的60%,多年平均徑流量4550億立方米,約佔緬甸河川徑流量的40%。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