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縣下水源:如何抓特色資源,大力發展鄉村康養旅遊?

2020-12-13 八桂文旅

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齡化的到來,人們對於養生、養老、康體、療養等的需求日益增加。

在鄉村振興及大健康政策背景下,鄉村康養旅遊產品成為了新寵。

而鄉村優於城市的生態環境、張弛有序的生活節奏、自然和諧的環境氛圍,為發展鄉村康養產業提供了基礎。

那麼,廣西上林縣下水源景區應如何抓住機遇,揚長避短,大力發展鄉村康養旅遊呢?

首先,抓住資源特色,挖掘特色景觀資源,以景養生。

下水源莊坐落在大明山半山腰上,海拔500多米,四周是鬱鬱蔥蔥的森林,村民房屋依山而建,錯落有致,遠望有幾分形似布達拉宮,形成了人與自然共生的和諧景觀,給人以靜美閒適的享受,進而沉澱浮躁與喧囂,釋放鬱悶與壓抑,調節機體的免疫系統,起到養生、保健、治療的作用。

其次,利用獨特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以氣養生。

下水源遠離塵囂,森林蔥鬱,空氣清新,是一個巨大的天然氧吧!這裡屬在大明山脈,山高林密, 山青水秀,空氣清新,富含負氧離子,具有養生功能,可以滿足人類疾病預防及治療和健康長壽的要求。通過充分利用其富含負氧離子的空氣資源,結合森林SPA、森林徒步等旅遊活動開發,形成獨具特色的養生產品。

最後,依託鄉村有機果蔬等健康食材,以食養生。

水源的水,水質清澈不受汙染,水面清可見底,溪水甘甜潤肺,可直接取溪水飲用。優質的水源,促成從了下水源健康的農家美食,這裡的山韭菜、野菜、田螺、清水魚、土雞等令人稱讚。可以充分利用其的綠色、無汙染食材構建鄉村養生美食,為遊客提供養生食宴。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強首府戰略】自治區體育局到上林縣調研國際馬術運動康養中心項目
    11月25日,自治區體育局調研組到上林縣調研上林國際馬術運動康養中心項目。縣委書記梁平江,副縣長趙慧妮陪同調研。當天,調研組一行前往上林國際馬術運動康養中心項目點進行現場考察,詳細了解項目用地和上林縣體育產業發展等情況。
  • 鄉村康養產業如何發展?
    (二)鄉村康養產業鄉村康養產業依託鄉村的特色資源,以健康產業為核心理念和驅動,集鄉村生活、健康、旅遊、養老養生、教育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結合健康療養、醫療美容、生態旅遊、文化休閒、體育運動、素質教育等多種業態融合發展的鄉村經濟及產業模式。
  • 如何利用鄉村資源來進行康養主題的旅遊開發?
    隨著康養旅遊的出現,人們又需要住下來和靜下來,這不僅有物質層面的,還有精神層面的。康養旅遊乃社會發展使然。如果說休閒度假是一種生活質量的訴求,那麼康養無疑是生命質量的提高訴求。由此看來,康養對於旅遊已經上升到一個很高的層次,如果說旅行是為了觀光,無所謂景區與否;那麼旅遊就對應著休閒,旅居對應著度假,而康養應該是度假旅遊的一個重要產品,而且很可能會成為一個核心產品,因為康養是物質生活已經滿足條件下,而衍生出來的精神層面的深度體驗
  • 利用特色資源發展文旅康養產業,打造平陰特色旅遊品牌
    9月17日,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近年來,平陰縣著力打造特色休閒康養旅遊目的地,挖掘玫瑰、阿膠、黃河等特色資源旅遊價值,培育具鄉村浪漫主題的愛情產業集群;培育特色透明工廠,打造工業旅遊集聚區;立足玫瑰、阿膠等特色資源,包裝打造一批具有平陰特色文創旅遊商品和伴手禮產品
  • 推動鄉村旅遊轉型升級建設特色山水康養小鎮
    坐擁桃花湖,轄內擁有金龍洞、小華山、燕子巖等風景區,浸潭鎮是「山水旅遊」鄉鎮,也是清新區委提出「五大行動」發展思路中「北優」的主戰場。依託優勢資源,浸潭鎮如何規劃鄉村旅遊、發展特色生態農業、促進城鄉融合發展?8月18日,南方日報記者專訪了浸潭鎮委書記黃灶明。
  • 探討:鄉村康養產業如何發展?
    (二)鄉村康養產業鄉村康養產業依託鄉村的特色資源,以健康產業為核心理念和驅動,集鄉村生活、健康、旅遊、養老養生、教育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結合健康療養、醫療美容、生態旅遊、文化休閒、體育運動、素質教育等多種業態融合發展的鄉村經濟及產業模式。
  • 【生態康養】康養旅遊的政策歸納與發展類型
    《標準》要求,康養旅遊示範基地應包括康養旅遊核心區和康養旅遊依託區兩個區域,康養旅遊核心區具備獨特的康養旅遊資源優勢,而康養旅遊依託區能為核心區提供產業聯動平臺,並在公共休閒、信息諮詢、旅遊安全、休閒教育等公共服務體系上給予有力保障。
  • 阿壩州茂縣:以鄉村旅遊為基礎 大力發展康養旅遊
    隨著旅遊業的快速發展,新的旅遊方式和業態也不斷產生,「康養旅遊」也從無到有。茂縣處於四川盆地與川西北高原的地理結合部,茂縣河谷地帶平均海拔1500至2000米,是全球公認的休閒度假最佳生態地理區位。
  • 探討:從城市到鄉村——康養產業如何發展?
    (二)鄉村康養產業鄉村康養產業依託鄉村的特色資源,以健康產業為核心理念和驅動,集鄉村生活、健康、旅遊、養老養生、教育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結合健康療養、醫療美容、生態旅遊、文化休閒、體育運動、素質教育等多種業態融合發展的鄉村經濟及產業模式。
  • 疫情之後,鄉村如何發展康養旅遊?
    而康養旅遊也將會迎來「春天」。 康養旅遊順應了人們對健康的追求和旅遊觀念的轉變,康養度假成為中國當前旅遊產業結構下最重要的旅遊類型和模式。
  • 騰衝石嶼星河灣溫泉康養小鎮發展規劃
    十九大以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要內容。      黨中央、國務院一直強調統籌城鄉發展、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 始終把三農問題解決作為全黨的重中之重,出臺了一系列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措施。       隨著農業農村部的建立開創了農業產業發展的新紀元。
  • 發展康養旅遊 仍需落於地方特色!【智美旅遊策劃 第2277期】
    康養旅遊是健康服務和旅遊融合發展的新業態,發展康養旅遊對擴內需、穩增長、促就業、惠民生、保健康,提升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作為集健康、養生、休閒、旅遊為一體的旅遊產業,康養旅遊為旅遊產業的多樣化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啟示。大力發展以健康理療、康體健身、營養膳食、修身養性等為手段,以促進人的身體、心智和精神和諧健康為目標的康養旅遊可謂正當其時。康養旅遊是旅遊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產業前景廣闊。
  • 鄉村旅遊融媒體採訪 | 幸福康養幸福鎮
    隨著近年來當地黨委政府大力支持龍頭企業開發溫泉養生、休閒度假旅遊,經營規模也不斷得以擴大,從佔地2畝發展到如今佔地70餘畝,成為集溫泉度假、康樂養生、美食娛樂、民宿體驗為一體的溫泉山莊。希望雲縣的各項資源能吸引更多企業入駐,以業態集聚增強產業發展後勁。
  • 濟南平陰:挖掘玫瑰阿膠等特色資源旅遊價值 著力打造特色休閒康養...
    濟南平陰素以「世界阿膠之源、中國玫瑰之都、齊魯泉水之鄉」聞名,今年,平陰縣舉辦了「花開泉湧 『玫』好生活」玫瑰文化節,實現了特色資源和文旅康養產業的有機結合,成效明顯。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平陰縣加快推動文旅產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構建全域打造、全業融合、全景建設、全民參與、全要素提升的全域文旅發展大格局,著力打造特色休閒康養旅遊目的地。
  • 森林康養如何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我國森林康養呈現出良好態勢,各級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各地積極實踐,努力推進森林資源與健康相關資源的深度融合。在建設健康中國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森林康養產業已經進入了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        目前,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共遴選了380家國家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單位,遍布全國27個省(市、區)。
  • 上林縣創建廣西特色旅遊名縣紀實
    作為廣西首批20個特色旅遊名縣創建單位,從2013年起,該縣依託保護完好的生態和旅遊資源優勢,以「壯族老家·養生上林」為主題定位,創新工作方法,在「特」字上下功夫,讓「壯族老家」更顯特色,讓創建成果惠澤廣大群眾。  1 規劃先行治亂象  「要創建特色旅遊名縣,就要在『特』字上做文章,首先要從規劃入手。」
  • 鄉村康養產業
    (二)鄉村康養產業鄉村康養產業依託鄉村的特色資源,以健康產業為核心理念和驅動,集鄉村生活、健康、旅遊、養老養生、教育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結合健康療養、醫療美容、生態旅遊、文化休閒、體育運動、素質教育等多種業態融合發展的鄉村經濟及產業模式
  • 「康養」如何打造具有特色鄉村的康養小鎮
    基於資源條件和主打IP的不同,康養小鎮主要有資源驅動型、服務驅動型和文化驅動型三種開發模式。1、目標客群:以「生態康養」為目,追求深度生態遊憩體驗的人群資源驅動型項目通常設置於大城市近郊或鄰近地區,憑藉其得天獨厚的資源形成久負盛名的康養度假目的地,成為區域性的旅遊度假集散中心,通常依託服務完備的成熟景區廣泛吸引消費級的大眾旅遊人群和企業級的商務人群,特別對以追求遠離塵囂、回歸自然的保健養生客群和銀髮養老客群有較強的吸引力。
  • 我區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
    該村村委會主任王躍福介紹,當苜蓿等開花時,將和一望無際的「花海」相映成趣,吸引更多人來旅遊。從2017年開始,小東溝村積極搶抓烏魯木齊打造大南山國際旅遊區的機遇,發展鄉村旅遊,種植了2000多畝波斯菊和虞美人,形成了壯觀的「花海」,大批遊客紛至沓來,很多村民吃上了「旅遊飯」,收入大增。
  • 康養度假:鄉村旅遊新模式
    當下,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愉快、長壽」的欲望越來越強烈,而單純的養生已難以滿足人們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融合時下發展迅猛的休閒旅遊,鄉村養生旅遊迎來重大發展機遇。一方面,康養度假依託鄉村環境;另一方面,康養度假又能促進鄉村旅遊發展,是扶持鄉村旅遊、發展新型農村經濟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規劃開發過程中,要注重對鄉村本土資源和人力的利用,合理規劃土地資源、環境資源,充分利用鄉村特色康養資源,開發休閒農業項目,融入科學生態農業技術,以鄉村旅遊帶動鄉村經濟,鼓勵當地村民參與到康養度假經營項目中,使康養度假項目服務於鄉村旅遊脫貧致富的基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