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12月4日報導:新加坡和中國下來30年將迎來亞洲世紀、中國城鎮化發展,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三大合作機遇,即便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和民粹主義抬頭的背景下,兩國仍能探索出一條平穩、互利的發展道路。
新加坡通商中國主席李奕賢昨天在第四屆「新中論壇」發表主旨演講時,表達了對新中關係未來發展的信心,並鼓勵兩國年輕人繼續深化對彼此的認識與接觸,把握未來的合作機遇。曾擔任新加坡貿工部兼國家發展部高級政務部長的李奕賢,從亞洲世紀、中國城鎮化發展,以及「一帶一路」倡議三方面,分析了新中關係未來30年的發展新機遇。
中國城鎮化發展將刺激內需催化經濟轉型
李奕賢相信,根據本區域的發展勢頭,「亞洲世紀」很可能在下來20到30年內實現,亞洲將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中心,中國也將繼續成為推動本區域經濟發展的巨大引擎。他說:「這個大區域具備增長的條件和需求,也擁有持續發展和增長的良好環境和條件。」
他引述彭博社11月的一則報導指出,到了2050年,亞洲將擁有全球過半的人口和經濟產值,中國、印度和印尼料將成為世界三大經濟體。
即便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可能會在2040年後,因人口老齡化而明顯放緩,亞太地區裡還有其他人口相對年輕的國家,仍可持續推動區域整體的發展。
中國下來20年的城鎮化發展,將刺激內需和催化經濟轉型,進一步開啟中國國內市場的潛力。
李奕賢研判,新中合作將進一步從最初的實體園區的開發和建設,轉向人才密集的知識型產業和高端服務業,包括傳統的會計、律師、金融等專業服務,以及大數據、5G通訊、智能教育、遠程醫療、高端託兒等個性化服務行業。這也將為新加坡企業帶來巨大商機。除了中國國內市場,「一帶一路」倡議也為新中開啟了攜手進駐第三方市場的機遇。
李奕賢指出,「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為區域合作提供了重要方向,這個合作模式也已日趨成熟,並且開始發揮作用。據統計,2020年第一季度,「一帶一路」倡議下推出的項目總金額突破4萬億美元(5萬3471億新元)。
新加坡在「一帶一路」國家和中國之間的雙向投資中,扮演了智能樞紐的作用。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大約三分之一經由新加坡流向其他國家。另有85%的「一帶一路」國家在華投資,是通過新加坡而流向中國。
李奕賢認為,即便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和民粹主義抬頭,他還是有信心,只要新加坡、中國、本區域國家和國際社會緊密合作,支持和推動多邊協作,「我們必能探索出一條平穩,互利,共榮的發展道路。我們也能在相互合作的同時,為區域經濟帶來和平,發展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