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強畫猴︱借古開今——當代中國畫60家筆墨研究觀摩展

2020-12-10 藝術資訊類

展覽前言

縱覽20世紀的中國美術史,關於傳統與革新、繼承與改良的思潮與論戰紛起,中國畫家不斷地找尋國畫未來的出路和方向,是鏡鑑西方繪畫還是繼續叩問古老的中國畫體系?時至今日,當代畫家用作品交出了不同的答卷,當代畫壇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但無論如何有一點毋庸置疑,筆墨作為中國畫的獨有的表現形式,任何脫離了筆墨體系的作品無法稱為中國畫。

中國畫中的筆墨有相對穩定的法則和規範,這些法則和規範的建立有助於畫家進入這個有無比探索空間的藝術世界。但是筆墨系統的法則與規範,決不是要畫家墨守成規,而是容許和鼓勵他們有所探求和創新,須能「借古以開今」(石濤語)。縱觀畫史,自開新面而成大家者,必能窮究前賢血戰古人,又能參合時代精神在藝術上自我演進。借古開今的出發點則是「開今」而「借古」,意是站在當下,在不斷開拓、實驗的同時,把歷史作為參照、對話、挑戰和超越的對象,構成延伸與超越的關係。

本次展覽以「借古開今--當代中國畫筆墨60家線上學術觀摩展」為名,是為了將筆墨作為一個學術課題提出來,邀請當代名家展示他們的藝術風格和個性創造,以期引起學術界的關注,重新研究筆墨風格的意義和它的價值。相信參展的這60位個性筆墨風格鮮明的畫家在筆墨上的各自探索成果和他們對這個問題的思考,不僅會對人們有啟發和借鑑的作用,而且會把畫界對筆墨風格的討論引向深入。

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時代丹青文化傳媒

學術主持:王 鏞

學術顧問:趙成民

展標題字:楊曉陽

參展畫家

馬波生 馬剛 王穎生 王延軍 王林強 王新偉 劉二剛 劉天宇 劉汝陽 劉德揚 江文湛 朱玉鐸 邢慶仁 任惠中 張立柱 張永濤 張躍武 張建崗 何揚 何曦 李大慶 李長庚 杜滋齡 陳永鏘 陳政明 陸學東 吳奇峰 周玉柱 周榮生 林容生 卓素銘 徐雪濤 趙寧安 趙建成 洪明道 胡洋 俞志華 賀榮敏 姚舜熙 賈廣健 賈博鴻 袁武 袁錦標 聶鷗 唐元明 唐玉珍 郭石夫 蕭寬 蓋茂森 龔文楨 曹香濱 梁時民 梁佔巖 崔曉東 謝志高 源遠

王林強

參展畫家

王林強,字杪之,號平泉人。1975年出生於甘肅省鎮原縣平泉鎮,自幼習畫,臨習傳統。2000年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美術系,獲學士學位。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甘肅省中國畫學會理事、甘肅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鑑書賞畫》報主編、《甘肅法制報·西部藝術》周刊主編、甘肅省直屬機關書畫協會會員、甘肅青城書畫院副院長兼秘書長、蘭州敦煌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兼秘書長、蘭州市七裡河區美術家協會理事。

其作品多次參加大型展覽並獲獎,並被有關機構及個人收藏。多次舉辦個人展覽和聯展,作品入編大型展覽作品集,著有《靈猴獻瑞·王林強畫猴(2018-2019)》《靈猴獻瑞·王林強畫猴(2020)》。

中國書畫藝術品拍賣有限公司2019春季拍賣會第720期 Lot0042 王林強 月落星沈 鏡片被拍出 HKD 9,200 成交。

立信拍賣2019(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王林強《其樂融融》68×45cm 被拍出 RMB 7,200 成交。

立信拍賣2019(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王林強《母子情》68×45cm 被拍出 RMB 9,200 成交。

作品欣賞

觀王林強畫作有感(二首)

劉工醉

2019年12月9日

展紙潑墨抒情懷,幅幅佳作顯真才。

筆下猴王似大聖,神通廣大賽如來。

墨變五彩匯成卷,妙筆生花驚藝壇。

甚喜中年王林強,大作面前無古賢。

——劉工醉(著名美術批評家、藝術理論家、《書畫研究》主編)

獨俱靈性繪丹青 隴東才俊畫猴王

——恩師王祖銘(國家一級美術師、陳少梅藝術研究會終身藝術顧問)

自然天成 生動感人

猴子和人一樣也有父母親情,同伴樂趣,喜怒哀樂。王林強先生畫的猴子,非常生動感人,這與他長期作畫實踐、觀察研究密不可分。從畫面上看,他把猴子的真情實感描繪的靈動逼真,觀後使人動情和喜歡。從專業技術層面上講,其作品大都構圖合理,變化中又追求構圖的完美統一。從筆墨技巧上看,運線講究,自然天成,點線面和墨色的對比強烈,整體和諧統一,筆墨結合恰到好處,因此給人以美的享受,我常常戲稱他為「美猴王」。

——恩師陳則恕( 西北師範大學教授 )

神出於行,行不開則神不現

——觀王林強猴畫有感

王林強畫猴,已不是一天兩天了,最近見了他畫的一幅幅作品使人眼前一亮,認真品讀,頗為感人。他以自己的筆墨語言來傾訴著靈長類動物獨有的靈性特徵。「神出於形,形不開則神不現」。林強畫的猴,從動作表情入手,緊緊抓住猴子形態特徵的瞬間變化,心手妙合,力求傳神。喜、怒、憂、思、悲、恐、驚之效果競然能出自他的筆下。

林強作品章法簡約,聚散有度,他畫的猴或在老樹枝頭,或在崖石之間,或在清泉之畔,或三兩成群,或母子相依。表現出的情趣裡,蘊含著生命的可貴和頑強拼搏的精神,沒有一點兒焦躁之氣。

林強畫猴主要以水墨為主,他不但能很好的把握猴的形體結構,更能巧妙的駕馭畫猴時的水墨效果,充分利用水墨在宣紙上獨特的自然變化,刻畫猴、表現猴時對水墨的可控,明暗對比,濃淡關係之間無不體現著水墨應用之妙,也更是體現了林強對中國畫傳統水墨的深層次理解和感悟。

——吳定川(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甘肅省書畫研究院副院長、甘肅省詩詞學會理事、蘭州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筆墨攝情 賞者生趣

——董兆儉(國家一級美術師、甘肅省舞臺美術學會會長)

筆精墨妙 形神俱佳

——趙錄平(劉工醉藝術研究院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

相關焦點

  • 張建國︱懷抱古今——當代中國畫中堅60家筆墨研究觀摩展
    時至今日,當代畫家用作品交出了不同的答卷,當代畫壇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但無論如何有一點毋庸置疑,筆墨作為中國畫的獨有的表現形式,任何脫離了筆墨體系的作品無法稱為中國畫。中國畫中的筆墨有相對穩定的法則和規範,這些法則和規範的建立有助於畫家進入這個有無比探索空間的藝術世界。
  • 淘藝寶·展覽 筆墨精神——中國畫名家邀請展
    中國畫不僅帶給我們精神愉悅,生活享受,更反映了中國文化和歷史傳承。在繪畫創作中談到最多的就筆墨,那麼什麼是筆墨?我們常常在網際網路中搜索「筆墨」是中國畫技法術語,亦作「中國畫用筆運墨技法的總稱」墨隨筆出,相互依賴完美的描繪物象以表達意境,以取得形神兼備的藝術效果。
  • 展訊|人文意象—當代中國畫名家學術邀請展
    中國畫由筆墨所構成,筆墨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形成了美的結合,複雜的結構裡有著疏密、參差、虛實之美。意象、境界、空間、氣韻皆由筆墨而生。中國畫的「筆墨」為表現形式是由民族文化的精神和觀念決定的。傳統哲學也對中國畫產生了深遠影響,如「人文意象」的觀念,觀照的整體思維,審美客體的擬人化。畫家用意象造意境,觀者以境會心,而產生共鳴。
  • 清風寫心·李志國中國畫作品展
    清風寫心·李志國中國畫作品展主辦單位丨ORGANIZER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廣東省中國畫學會嶺南畫院而由先天的靈氣這與生俱來的活水,最後源源不絕地主導創作,畫由境生,筆隨心出,只要人在、心在,思緒與畫意就會永遠被激活,落筆染墨,如有神助。因此,哲人稱畫家的最終能力在於才情與學養,而技藝早已歸為從屬的地位。志國的花鳥畫之所以能步入逸品一格,當然在於他自身的審美、筆墨功夫、勤奮好學、樂此不彼,以及有詩情畫意的情趣所致。
  • 第三屆當代中國畫學術論壇系列活動隆重舉行
    當代中國畫學術論壇每2年舉辦一屆,論壇立足於學術層面,探求學術真理,以有別於其他學術研討、展示形式,公開、公平、公正地遴選、提名、邀請境內外畫家、理論家參加,充分反映當代中國畫壇具有學術性、代表性、權威性和影響力的不同國家、不同地域、不同門派、不同藝術主張的畫家、理論家的學術觀點,展示藝術家的藝術創作和理論家的學術研究成果。
  • 記得先生,姜寶林中國畫筆墨傳習展亮相潘天壽紀念館
    12月6日,在南山路中國美院旁的潘天壽紀念館一樓大廳,一場「師心——「記得先生」姜寶林中國畫筆墨傳習展」正式開展。「記得先生」筆墨研究系列展並非一般意義上的畫家個展,而是通過畫家個案思考中國畫筆墨的特質及其如何在當代傳承創新的系列性展覽。
  • 對話|潘公凱:筆墨是延續的,不能用西方觀念去思考中國畫
    他認為,筆墨既是中國畫,尤其是文人畫最基本的構成要素,也是中國文化和中國文人內在精神結構的經典表達形式之一。上世紀九十年代,潘公凱赴美研究訪問,在中西藝術系統的比較下梳理對於中西繪畫的見解,發表了《論西方現代藝術的邊界》一文。在研習傳統中國畫的過程中,潘公凱坦言受「20世紀四大家」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及潘天壽的影響很深。2020年11月11日,展覽「筆•墨」在上海復星藝術中心舉行。
  • 願學古人筆墨情意 但開今人山水神韻
    原標題:願學古人筆墨情意 但開今人山水神韻   跟丘挺交談起來,了解其家學淵源和師承關係後才明白:今天,依然有像他這樣的中青年畫家,出於原心,謙遜而思,願而學之,在「研究之趣味與鑑賞之趣味,思古之情求新之念互相錯綜」中,為當代中國畫尋找著亙古常新的詩性表達。
  • 雅事 | 「方寸萬千——當代中國畫名家小品畫邀請展」將於1月6日在清秘閣開幕
    2015年參加「春暖花開」當代中國花鳥畫邀請展、「散懷」名家書畫小品暨樂木雅集、「澄懷味象」中國畫名家作品推薦展、「圓您中國夢」浙江省女花鳥畫家協會第十四屆作品展(優秀獎)、「素心若雪」2015年全國著名女畫家邀請展、「彩墨中國同曦藝宴」全國百名書畫名家邀請展、「陌上」宋秦晉寫生作品展、「西湖銷夏」當代中國畫名家扇面展、「問花——六人行」作品展、「陌上拾花」宋秦晉中國畫作品展等。
  • 藝境—中國畫名家作品展
    學術著作有<歷代名家山水畫要析>、<南方山水畫派>、<黃廷海論畫文集>、<黃廷海新南派山水畫研究>等。出版畫冊有<當代中國畫名家藝術研究--黃廷海新南派山水畫>、<大家風範---黃廷海作品集>、<全國高等美術院校教學範本>(中央美院、國家畫院、中國美院等10餘種)、<黃廷海中國畫集>等四十餘部。
  • 中國畫的前途寬闊,畫家應該好好珍惜機遇,開放思想,努力創作!
    在理清了思緒之後,穆家善開始從容地進行藝術實踐的探索,同時通過講學、授業、學術交流和作品展覽,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使自己的藝術創作在國際畫壇上爭得一席地位,從而擴大了現代中國畫的影響。穆家善採用的是借古開今的方法。古代傳統是中國畫的根,它浸潤著不同於其他民族的中國文化精神。
  • 墨彩凝暉 黃鶴隨著墨彩飛,賞黃鶴樓裡畫鶴人餘楚民中國畫作品展
    白雲閣中正在陳列的展覽是「『墨彩凝暉』南樓畫社系列展覽(第二回)——餘楚民中國畫作品展」,本次展覽共展出餘楚民60餘幅大寫意淡彩水墨花鳥作品,其中以鶴為主要題材,一幅幅靈氣十足的仙鶴,吸引得遊人紛紛駐足觀看。
  • 2017再談中國畫:筆墨還重要嗎?
    靳尚誼坦言說自己在我油畫的過程中,總是跟中國畫比較著學,中國人畫油畫,似乎觀察事物的習慣是既定的:「我學素描的時候總是看邊線。」後來,靳尚誼就明白了:油畫是一個寫實的畫種,它的美都是從真實中提煉出來的;而中國畫則是一個寫意的畫種,油畫是再現的,中國畫是表現的。   所以畫了幾十年油畫之後,靳尚誼覺得畫油畫開始變得吃力和費勁,但一般而言,國畫家總是年紀越大畫的越好。
  • 知行墨境——2019當代中國畫名家學術邀請展
    由天津中國畫學會、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聯合主辦,北京杏壇美術館、錦昌畫苑、北京伊川文化、上和文化協辦的「知行墨境——2019當代中國畫名家學術邀請展」於2019年12月7日下午在中國美術館盛大開幕。它是中國畫學在創作實踐層面的哲學起點,也是傳統繪事理學雙證的學術傳統。適逢共和國70年國慶,展覽以「知行墨境」作為學術主題,以藝道「知」「行」的融會為契機,匯聚了37位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南北畫壇名家新作,題材跨越人物、山水、花鳥畫科,畫法兼涉工筆與寫意,旨趣兼容傳統與當代,以特定視角呈現了當下中國畫創作研究的藝術水準與學術指向。
  • 「立象盡意——白雪石中國畫作品展」 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開幕
    向波濤致辭向波濤表示,中國當代藝術自20世紀以來,隨著中國社會的變革經歷了繼承與開拓、融匯與創新的深刻改變,幾代中國畫畫家為了中國畫的現代轉型和發展,大膽探索、砥礪前行。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經過長期籌備,推出的「立象盡意——白雪石中國畫作品展」,是在白先生歷次的作品展中非常獨特的一次展覽。展覽追求學術的品質,追求研究性,追求文獻呈現的價值,同時展現了白先生的繪畫風格與藝術思想形成的歷程和其作品對中國山水畫現代化進程的意義。
  • 《王季遷讀畫筆記》中的筆墨說
    王季遷認為:「鑑賞古畫首要的規律要靠筆墨。別的證據也要緊,但筆墨應佔最重要的地位。」王季遷以「筆墨」作為中國古畫鑑賞的首要規律和重要依據,正是反映了中國書畫的本質問題,也從根本上凸顯了王季遷鑑賞理念的科學性「他多年研究得出的結論是中國文人畫和筆墨是融和在一起的。」
  • 美術研究|寫意繪畫最大的難點在於一筆下去要蘊含豐富的筆墨韻味
    主要從事中國畫創作、研究與教學工作。曾獲全國百名優秀青年文藝家、第四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天津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等,2014年入選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在當代許多畫家還在極力重現客觀事物「真」的意義時,賈廣健已經在有意識地追求一些奇奧微妙的唯美意味。其三,當代花鳥畫家中有些人沉緬於單純停留在筆墨本身的表現上,還有很多畫家的創作或是為了入圍某大型展覽或是為了滿足公共審美需求,作品往往致力於表現出鮮明的時代主題,而賈廣健的繪畫是在表現自身對美好事物的詩意情懷,指向的是畫家個體在心靈層面的愜意感。
  • 程大利:中國畫的評判標準爭議百年今未絕
    1989年獲「中日水墨畫交流展」一等獎;1992年赴馬來西亞藝術學院講學並舉辦畫展;1993年訪問德國,參加「中國藝術家赴德作品展」;1995年在南京舉辦「荷花系列——程大利水墨畫展」;1996年在江蘇美術館舉辦「悠悠天地間——程大利山水作品觀摩展」;2000年參加文化部和中國美協主辦的「百年中國畫展」;2004年3月在德國舉辦個人畫展;2005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程大利山水畫展」(中國美協、中國美術館聯合主辦
  • 上海龍美術館•西岸館開館 稀世藏品「借古•開今」
    ,本次開館展主題為「開今•借古」,由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王璜生擔任展覽總策劃。展覽分為三個部分,將龍美術館豐富的藏品以對比性結構進行呈現,分別為「古代•當下」、「國畫•洋畫」和「個案•歷史」。王璜生親自擔綱「古代•當下」部分,聯合策展人中央美院副教授曹慶暉和民生當代藝術中心郭曉彥分別策劃「國畫•洋畫」和「個案•歷史」兩個部分。
  • 師造化——當代山水畫寫生創作轉化研究展在中國畫美術館開幕
    人民網北京9月11日電(記者 董子龍)2018年9月8日下午,由中國畫創作研究院主辦,中國畫美術館、中國畫創作研究院青年畫院、北京藝投文化聯合承辦的「師造化——當代山水畫寫生創作轉化研究展」在中國畫美術館隆重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