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鵝智酷:觀眾為什麼會走進電影院,看一部爛片?

2020-12-25 199IT

分析師:王鑫

什麼是好的商業?什麼又是壞的?

有時並不容易快速給出判斷。

以電影為代表的文化娛樂產業,正在中國進入一個快速增長的周期。在這個本身消費潛能激活,同時又被網際網路催化的行業中,有一些現象似乎超出了正常的理解範疇。

當我們審視那些高票房與低口碑齊飛的電影產品,你可能會陷入一種「失望的驚奇」——這是怎麼回事?

企鵝智酷·真象欄目嘗試通過對用戶心理和行為的真實探究,去解開反常商業現象中的必然規律。

你也許也至少看過那麼幾部爛片。或者,看過很多。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在電影市場,一個壞的產品,如何成為一個好的商業現象。

真象寶箱:我們發現了什麼?

·用戶在電影市場中的衝動消費,大部分歸因於五個因素:網絡的引導、信賴的故事(前作)、喜歡的明星、低廉的票價和急需填補的空閒時光。

·理性通常會輸。當觀眾冷靜思考時,他們大多承認影評的價值。但當觀眾真的要看一場電影時,電影主題和明星等感性認知會更容易左右他們的選擇。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社交網絡評價影響,她們傾向於選擇社交網絡裡討論熱烈和評價高的電影,從眾心理高於男性。

·男性則比女性更願意因為「另一半(愛人/情侶)想看」而被動消費一部電影。雖然男性對電影內容的滿意度低於女性,但他們消費電影的意願卻更高。

·青少年群體對電影內容的滿意度最高。只要有喜歡的明星,再爛的電影也要看,這一點在青少年群體中更顯著。

·在用戶眼裡,電影營銷強勢和大眾跟風,是造成爛片高票房的最大因素。

訪談揭秘:我們和14位「上當用戶」聊了聊

「當我們觀察到人們總是做出相同選擇時,容易認定他們的從眾行為。」

這句話出自《選擇的藝術》一書。書籍有個更吸引人的副標題:為什麼我選的不是我要的。

將這個問題放入當前正迅速膨脹的消費場景——電影院,似乎也極為契合。

為什麼我們走進電影院,有時卻把時間和金錢貢獻給了並不滿意的電影?企鵝智酷首先通過線下採訪14個不同地區和職業的用戶,並將信息做了聚合,看看他們講述過去一年的爛片觀影經歷。

(註:這部分訪談儘管兼顧了採訪對象的差異性,但仍僅作為個例參考,不建議作為普遍性代表。定量分析的代表性數據,在下一部分「數據揭秘」中呈現。)

回顧過去一年「看後不滿意的電影」,大家的答案中不乏一些高票房電影,也不缺少一些知名電影系列的新作,還包括有著粉絲基礎的知名小說改編。

那麼當初選擇看這部電影的背後緣由是什麼?總結下來,基本逃不開這幾點:

1.明星的吸引力,因為有自己喜歡的明星,所以要看;

2.系列電影的前面幾部口碑不錯,對新續集也有期待;

3.電影改編於知名作品,故事本身已經有吸引力;

4.特價電影票太便宜,比如不到十元的電影票吸引了想要消遣的用戶;

5.宣傳強勢,用噱頭鼓動用戶,如「欠***一張電影票」;

6.陪伴家人,或者同檔期沒有其它更好的電影可選了。

「給用戶一個選擇你的理由」,這些理由看上去都並不複雜,甚至簡單直接,擊中了衝動的用戶,就贏來了他們的選擇。

這些擊中用戶的因素會失效嗎?從調查者的回答來看,似乎都難以避免下次再因同樣的原因走進電影院,看一部並不讓自己滿意的作品。

衝動不能完全壓制,但如何找到一部不會失望的電影,大家也有心得總結,其中提前看影評受到不少調查者認可。

數據揭秘:看男性、女性和年輕人的電影消費喜好

除了通過線下訪談,企鵝智酷也發起線上問卷調查,獲得了10020名用戶的聲音,在他們的電影消費選擇中,還有哪些有趣的真相?

1.用戶需要一個好故事

對電影觀眾來說,什麼是娛樂?娛樂即坐在黑暗的影院之中,沉浸於故事的儀式。這是美國電影劇作界教父羅伯特·麥基的一個解讀。

事實上,用戶的確需要好故事。在選擇看什麼電影時,電影故事有吸引力是位居第一的影響要素,在調查者中的佔比達到36.8%。

位居第二位的因素是明星,尤其對於女性用戶和19歲以下的青少年用戶,是否有喜歡的明星極為影響他們的決策。

2.女性更容易受社交網絡評價影響

社交網絡裡的聲音已成為人們消費決策時的重要參考來源。除了影片故事和明星本身,社交網絡評價高是影響用戶決策的第三因素。這三個因素的影響遠高於其它。

比較微妙的是,在受社交網絡評價影響程度方面,女性遠高於男性。相比於男性中受影響佔比為25.6%,女性中的比率則為34.7%。

社會心理學曾有結論稱,女性要比男性更容易有從眾心理,容易被他人的言論和行為「感染」。如此看來,女性在電影選擇方面,也呈現同樣的選擇心理。

3.青少年願意為口碑不好的熱映電影買單

社交網絡讓口碑好的電影更加賣座,那麼對於口碑不好的片子呢?

雖然大部分用戶對口碑不好的電影,會傾向於理性選擇不觀看,但對於19歲以下的青少年用戶群體,卻並非如此。若一部電影熱映,強烈的好奇心會驅使他們比成年用戶更有可能為爛片買單。

因好奇而觀看爛片的用戶佔比在青少年中為44.7%,在成年用戶中則僅有20%左右。

4.爛片經濟學:女性追「熱點」,男性追「另一半」,青少年追星

走進電影院,我們為了社交、為了娛樂、為了消遣,在所難免消費一些口碑並不佳的電影。

到底為何會「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排在第一位的因素是「受熱點話題」影響。這一點在女性中尤為明顯。調查結果顯示,女性用戶中,因為電影是朋友都在討論的熱點話題,而選擇觀看的佔比達到41.6%。

男性用戶則更容易因為「另一半(愛人/情侶)想看」而去觀看爛片。若再結合女性的從眾心理,也許這也解釋了,為何有話題效果的電影往往會成為高票房電影,即便電影內容本身可能並不受好評。

為了追星而消費電影的群體更集中於青少年群體,在相應群體中的佔比為30.1%,遠高於市場整體的15.5%。

5.電影滿意度:半數用戶只對少部分電影滿意

回顧過去一年在電影院看過的電影,超過一半的用戶只對少部分影片滿意。對大部分影片滿意的用戶佔比為31.3%。

不過,對於青少年群體而言,他們的滿意度卻遠遠高於成年人。45.3%的青少年表示,他們對看過的大部分影片是滿意的,這個比率在成年人中則不到30%。

6.話題營銷引來大眾跟風,讓爛片也有高票房

接近一半的用戶認為,爛片獲得高票房的最主要原因是「電影話題營銷太強,引來大眾跟風」。還有23%的用戶歸因於市場上缺好片,但觀影需求高漲。

總體上,用戶已經意識到電影營銷在影響大家消費時的力度。一部帶有話題的電影更容易引起網絡上的討論,也藉此進入了大眾消費時的決策視野。

不過,對於電影營銷人員而言,當越來越多人判斷出自己可能正陷入不理性的跟風時,這也意味著電影營銷的門檻正隨之提升。

7.滿意度雖不高,但電影消費熱度不減

雖然超過一半的用戶只對自己看的少部分電影滿意,但當問及未來一年看電影頻率將增加還是降低時,只有17.6%的用戶認為自己會降低去電影院看電影的頻率。

54.8%用戶的反饋是,可能保持不變和還在猶豫。當然,明確表示會增加的佔比為27.5%,其中青少年認為自己的會增加的比率要遠高於成年人。

此外,即便男性對於看電影的滿意度要低於女性,但在增加未來消費頻次方面,他們的意願卻要高於女性。這或許意味著,對於部分男性用戶而言,相比於看到滿意的電影,看電影本身有著更重要的其它意義,如社交、消遣或取悅「另一半」。

最後談談:壞電影如何成為好的商業?

在這個近萬人參與的電影消費調查中,我們不難看到女性、男性和年輕人在消費時的不同需求和心理。

女性用戶更容易受社交網絡聲音的影響,男性用戶則願意聽從「另一半」的選擇。而對於19歲以下的年輕人,他們好奇、追星、對電影內容更寬容、也呈現更高的滿意度。

回到最初那個關於選擇的疑問:「為什麼我選的不是我要的」,無法忽視的仍是「從眾心理」的作用。

我們可以認定他人的從眾行為,「但當我們自己面臨那些選項時,我們對為什麼做了與他人一樣的事情卻有著完美的理由;別人是無意識地從眾,我們卻是精心選擇……」《選擇的藝術》一書中寫道。

事實上,在中國電影消費迅速膨脹的時代,我們嚮往更好電影故事的同時,也身處一個更工業化和更市場導向的市場之中,好的選擇並不像看上去那麼多。

回顧2012年,中國電影票房總收入超過170億元,也在當年,中國超過日本成為第二大電影市場。

再看2015年的成績,票房總收入已經超過440億元。行業預估,中國明年有望成為全球第一的電影市場。

我們驚嘆於整個市場的高速增長和不斷湧現的票房奇蹟,同時,我們也看到一種越來越純熟的電影運作和營銷手法,引導者高漲的消費需求,去完成一個又一個「不可能的任務」。

而這裡面最大的秘密就是:作為大眾,即便你參悟了,很可能還會再陷其中。

來源:企鵝智酷

相關焦點

  • 2018上映的4部爛片,你都去電影院看了幾部?
    這些爛片讓很多觀眾都非常後悔去了電影院看。但是因為錢已經付了,不看就虧了。所以只好硬著頭皮在電影院看到電影結束,這不可謂不是一種折磨,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2018年有哪些讓你去電影難受的看完了的爛片吧。《謎巢》這部電影其實光看名字和演員陣容倒還是挺吸引人的,因為主要是李冰冰和吳尊都參與了演出,但是一旦你去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你就會發現自己被坑了。
  • 為什麼要看爛片,活著不好嗎?
    問個問題——你敢不提前看「電影評分」,就直接進電影院嗎?提前看影評似乎已經是本屆年輕人觀影前的必做功課了。畢竟看一部「爛片」的代價太大了。不但浪費了錢,還浪費了時間,更浪費了心情。但有時候就算提前看評分,有些雷也是避不掉。
  • 十月唯一一部有亮點的電影,趙文卓陳國坤加盟,會不會依舊是爛片
    縱觀十月新作,幾乎沒有一部是讓人有興趣走進電影院的,也許是國慶檔耗費掉了太多精力和金錢,觀眾也在熱潮過後處於修養階段。也許是電影本身不給力,就比如楊冪新作《寶貝兒》,雖然其一改以往形象,但是還是票房撲街。而今天要講的這部電影,有可能就是十月唯一讓人感興趣的國產電影了。《功夫聯盟》年輕漫畫家費英雄,受到老闆張鵬的打壓,鬱郁不得志。
  • 企鵝智酷王冠:深度剖析網際網路+年輕人
    騰訊企鵝智酷重點關注的領域。其中分三塊,一塊是面向全國用戶的調研平臺,主要是基於網際網路大概的,基於騰訊金融客戶端,騰訊QQ,每天的總量級是在3億人次,第二個是開放平臺,主要是面向數據的開放。第三是大數據平臺。
  • 《地球最後的夜晚》片子太爛了,觀眾氣得把電影院屏幕給砸爛了
    這一消息是某電影院的工作人員說的,地點和劇場名尚未公開,大概是1月1日凌晨吧,《地球最後的夜晚》結束的時候,正好是0.00分,觀眾也差不多開始散場了,工作人員在打掃電影院的時候,發現屏幕壞了,開了一個拳頭大小的大洞,據那個工作人員說,觀眾喝了酒喝醉了,看了《地球最後的夜晚》的場面,覺得太過分了,不知為什麼弄髒了屏幕,那個客人走了之後,電影院的工作人員才注意到。
  • 企鵝智酷王冠:多位一體的內容紅利剛剛開始
    完整筆記企業智酷主要做商業分析、數據和研究的,下面直接進入報告的環節。內容創業的三個要素:內容、形式、錢 ;首先說一下「閱讀」,這個閱讀是廣義的閱讀,不只是文章,還有圖片、視頻、直播,都定義為內容獲取的閱讀方式,我們覺得正在進入一個奇妙的時代。為什麼呢?
  • 一生演一部「爛片」就夠了,而他卻連拍4部,網友:我們喜歡看
    如今娛樂圈很多明星都拍攝過爛片,很多人都說一生拍一部爛片就夠了,一旦爛片拍多了不但會導致自己的演技的不到提升之外,就連觀眾的路人緣都會變少的。但是有這麼一部演員,他不僅拍爛片,還一拍就拍了四部,但是觀眾們卻十分的買帳,網友紛紛表示:我們喜歡看。
  • 這10部豆瓣4分以下的「爛片之王」,哪一部最「爛」!
    四、《爵跡》2016豆瓣評分:4.1點評:雖然現在是4.1,不過我相信再幾天會掉到4分以下,前看來,曾被各界寄予厚望的郭敬明電影《爵跡》,極可能虧本,畢竟在網絡時代,爛片的話可騙不了人,好不好大家心裡清楚。
  • 盤點六小齡童的4部低分「爛片」,你若一部沒看,真的太幸運了!
    盤點六小齡童的4部低分「爛片」,你若一部沒看,真的太幸運了! 第1部:《吳承恩與西遊記》 迄今為止,六小齡童所有作品中,評分最低的一部,應該就是《吳承恩與西遊記》了,劇情中,六小齡童一人分飾兩個角色,分別飾演吳承恩和孫悟空,這部作品的評分極低,只有2.4分,雖然是《西遊記》的原班人馬,但這部作品,劇情空洞,完全就是賣情懷,可惜觀眾並不買帳。
  • 《變形金剛5》挺適合一條定律:爛片必看
    我們很興奮地租了影碟看。看完後,大家破口大罵:爛片,這也能叫電影?然後,有個朋友說了一句:有的片子,明知道它是爛片,也會去看。加個廢話般的前提條件,不是對所有人都適用。這條朋友開玩笑提出來的爛片必看定律,放到今天依然適用。只是,準入門檻已抬高不少。
  • 《澳門風雲3》不折不扣是一部爛片,全靠劉德華等人的實力拉票!
    每一次王晶導演在拍完好看的電影,就會拍幾部爛片,刷一下自己在爛片屆的地位,前兩作還算有笑點有打戲支撐起弱爆主線。現在呢?陣容豪華卻一把年紀裝瘋賣傻,5毛特效繁多粗糙機戰喧賓奪主。打戲少,對白稀爛,笑點尷尬,賭戲如硬插廣告,主線莫名其妙,傻強低俗又惡俗徹底負評化,外搭令人哭笑不得的歌舞!全片侮辱智商之餘還輾壓情商,非常難看!
  • 我不但要去電影院,我還要邊看電影邊開車
    我們到底為什麼去電影院? 阿塵今天要介紹一家集 體 開 車 的電影院:迪斯尼科幻餐廳電影院(Sci-Fi Dine-In Theater)。 開車和看電影 走進這家影院裡,每個觀眾都要坐進一輛車裡。
  • 《別告訴她》真的是一部爛片嗎?
    有相當一部分觀眾質疑這部華裔導演根據自己親身經歷改編的電影,說它有迎合西方人刻板印象的傾向,是爛片。這某種程度上是這些觀眾對電影女主角奧卡菲娜的恨屋及烏。那麼,《別告訴她》真的是一部爛片嗎?是否存在迎合西方觀眾的審美?要說清楚選角是否存在迎合,我們可能需要搞清楚一個問題:華裔不等於華僑。一般來說,華僑是在中國出生,後取得他國居留權長期移居他國,但仍保留中國國籍的人;華裔則多指華人華僑出生在國外的後代,有中國血統,但無中國國籍。
  • 郭採潔這次演了一部比《小時代》還爛的爛片
    01我媽強烈要求我替她打一分電影引發網友們全方位吐槽:如果我做錯了什麼,法律會懲罰我,不必讓《喜寶》這樣的爛片來折磨我!(網友「FXT」)在電影院裡我精神恍惚,不明白為什麼要花165塊錢看這麼一個東西?請兩個妹子看的,從影院出來後,我決定以後再也不泡妞了……(網友「趙德耀」)這是電影學院學生的期中作業嗎?( 網友「nulki」)《小時代》居然贏了,負十星有嗎?
  • 甄子丹《冰封俠2》上映兩日,單日票房斷崖式下跌,扶不起的爛片
    但是甄子丹半年之內上映兩部電影,一部比一部爛,8月份上映的一部《大師兄》豆瓣評分5.2,票房僅僅1.4億多。而這部《冰封俠2》上映兩日,豆瓣上評分還沒有出來,看目前的狀態應該是影評人懶得打分,因為爛到了一歌新高度。截止發稿時,《冰封俠2》兩日票房為一千六百多萬,實時票房排行榜跌至第八位,就目前的形勢來看,這部電影的最終票房難過億。
  • 香港人公認的大爛片《大話西遊》為什麼卻在中國大陸得到追捧?
    比如現在imdb排名第一的《肖申克的救贖》,在上映時票房也非常一般,但是在後面的錄像帶和DVD等音像製品銷售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評論家和很多觀眾都認為自己錯過了一部傑作,所以在imdb上一路走高,之前還因為《教父》和《蝙蝠俠之黑暗騎士》粉絲的互掐而漁翁得利拿到了第一。
  • 我們分析了1.6萬部電影,找出了華語電影爛片王
    一批又一批的電影製作者用自己不懈的努力,持久的耐心,不僅把爛片數量推向了新的高度,觀眾的口碑底線也一次次被刷新。看這趨勢,估計到2018年,爛片的中流砥柱們應該還有新的紀錄創造。所以,想去電影院掏出真金白銀看電影的朋友們注意了,選片需謹慎!!!即使你集齊了7張票,也有可能召喚不出一部好片來值回票價。
  • 郭敬明新片預定年度爛片,票房卻大爆,這種對比真諷刺
    如果看完一部主打"悲情"的影片上映後,觀眾們都是笑著從電影院裡走出來的,說明了什麼?是這部電影太棒?還是……你們可能想多了,這樣的笑聲大多來自嘲笑。記得曾經的《比悲傷還悲傷的故事》 就是部典型的爛片,觀眾們也是罵聲連連,不少人都表示,希望以後不要再有這樣的片子擾亂電影市場了。
  • 雖是爛片但依舊高明,《歐洲攻略》為何票房會取得成功
    梁朝偉在香港影壇的地位絕對是大哥級的,梁朝偉近年來基本上是每年一部電影,《歐洲攻略》是2018年梁朝偉的一部作品,這部電影確實是典型的爛片,作為「攻略三部曲」的最後一部,眾星加持依舊難掩劇情的尷尬,雖然如此這部電影也有其高明之處。
  • 百度換種姿勢倒逼電影,「爛片退票」會否成行業慣例?
    盛世之下有危機,現在中國電影進入了一個空前大發展的時代,產業規模是做上去了,國產片的藝術質量卻讓群眾們多有不滿(譬如去年鬧得沸沸揚揚的《富春山居圖》),「高票房、低口碑」幾乎成了電影界的「新常態」,現在的電影宣傳,經常是哄著觀眾進電影院,上映前和熱映時各種交口水軍滿天飛,這樣透支中國電影的信譽,毀掉的其實是整個國產電影的品牌,爛片退票首先就是撕開了「爛片」的畫皮,把這事擺在檯面上真金白銀的公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