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小圓戳為我國清代1899年初開始使用的日戳,最初只在重要市縣總局使用,其後逐漸擴大使用範圍,清代與民國使用局所約在100-110之間。
這種郵戳從1899年-1948年使用,使用期達50年之久,因此品種豐富,但又局所不多,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領域。
中英文小圓戳是仿製日本丸一型戳式,因此要想研究該戳,就要了解一下日本郵戳的歷史。
日本於1888年9月1日開始使用「丸一型」郵戳,取代「二重丸」戳式,丸一型日戳分直書與橫書二大類,直書主要用於郵資總付與儲金等,橫書則專用於函件之上。
「丸一型」郵戳直徑在23.5-26毫米之間,使用顏色有黑、紅黑、紅色三種。1901年3月1日「丸二型」郵戳開始使用,原計劃取代「丸一型」郵戳,由於「丸二型」郵戳設計不足,使用不久即停用。1906年1月1日櫛型郵戳開始使用,1905年12月31日一、二等郵局停用「丸一型」郵戳,三等郵局則繼續使用到1909年底為止。
根據《遞信省公告第169號(1888.7.23)》,自1888年8月31日「二重丸」日戳停用,9月1日全國統一使用丸一型(橫書)日戳,但有地方提前至7月27日已開始使用。
丸一型日戳戳具為鋼質,日期、班次號字釘為黃楊木、牛角制,地名為固定式,其它為活動式。
上面為日本丸一型戳的歷史,下面再看看中英文小圓戳的設置。
中英文小圓戳一共為四行文字一條橫線(中期有在中間線上加嵌支局號),其中第一二行為固定的中英文地名
第三行則為月日,這種月日以月為英文,日為阿拉伯數字為常見,當然亦有全用阿拉數字表示月日,亦有年月左右置的。活動字釘。
第四行最初為年份,有單數字或雙數字表示,後來因戳記眾多,為區別責任,上海、漢口、汕頭這些業務繁忙局所在清代把這個代表年份的數字改為編號,所以很多人不懂解讀時就不知年份。
但要記住,到了民國,這些數字可能就代表時間。而上海郵局還有使用幹支文字來代替時間,比較罕見,這個字釘亦是活動的。
由於中英文小圓戳使用局所較多和時間較長,所以有多種不同戳式,例如三水就有兩種戳式,同期使用。
因一般郵局在營業櫃檯有一把郵戳,後臺處理又有一把,理論上每一個中英文小圓戳都有兩把或以上。
由於現在社會言論自由,因此對小圓戳的表述各異,有叫中英文小圓戳,漢英小圓戳,丸一型戳、兩格戳,等,個人認為中英文或漢英小圓戳比較準確和約定俗成,兩格戳亦不錯,其它的可能太混亂了。
以上為個人淺見,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