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8月28日訊(全媒體記者 劉瓊萍 實習生 葉盛蘭 皮景婷)「根據監管要求,自今日凌晨2時起,建行將對所有身份證過期90天以上的客戶實行管制……」近日,有市民向記者反映,手機上收到這樣一條簡訊。這條以1069開頭的「銀行簡訊」可信嗎?會不會是最新的詐騙手段?身份證過期,銀行帳號真的會被管制嗎?為此,記者進行了一番求證。
記者調查發現,自去年以來,工行、建行、招行、民生、平安、浦發等國內多家銀行根據央行要求,開始對帳戶開展身份信息篩查工作。多家銀行相關負責人提醒,如果用戶預留信息中身份證已經過期,未更新信息前或將被限制部分業務,建議儘快補充更新個人信息。
多銀行發布公告 開展身份證信息核查
據記者早前從市內一些銀行了解到,在建設銀行發布如上公告之前,已有多家銀行發布過相關公告,將對身份證過期的個人客戶暫停非櫃面業務等。
譬如,中信銀行去年就在官網發出公告,為加強客戶身份識別,保證客戶的帳戶安全,該行對開戶時所持身份證件有效期過期已超過90天,且未及時更新在該行證件有效期信息的客戶採取限制帳戶功能的措施。
今年2月,工行發布「關於開展個人客戶身份信息核實工作的通告」,標明需要核實的客戶身份信息範圍包括:姓名、性別、國籍、職業、住所地或者工作單位地址、聯繫電話、身份證件或者身份證明文件的種類、號碼和證件有效期限。
廣發銀行也稱,如果客戶在該行留存的身份信息存在不完整、不真實、有誤等情況,請攜帶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到該行網點辦理核實和補充修正。如逾期未配合,將根據監管要求實施相關控制措施。
身份證過期不更新 帳戶可能受限制
根據《金融機構客戶身份識別和客戶身份資料及交易記錄保存管理辦法》,客戶先前提交的身份證件或者身份證明文件已過有效期的,客戶沒有在合理期限內更新且沒有提出合理理由的,金融機構應中止為客戶辦理業務。記者發現,在近期的核查身份公告中,身份證過期是銀行重點提醒的一種情況。
近日,湖南建行發布公告稱:「據監管規定,將針對在我行留存的身份證件有效期過期超過90天且未及時更新的客戶,中止帳戶交易。中止客戶主動發起的帳務性交易還包括存取款、轉帳、刷卡、信用卡調額等。」工行長沙分行相關負責人則表示,身份證過期的個人客戶交易受限範圍包括但不限於手機銀行、網上銀行、智能終端、ATM、櫃檯業務、POS機刷卡消費、理財購買、轉帳匯款等動帳類交易。
公開資料顯示,去年,中國人民銀行太原中心支行進行失效居民身份證信息核查試點工作。截至2018年11月末,山西省內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三試點行780個網點,共處置居民身份證信息核查失效信息6588筆,其中,直接辦理331筆,繼續辦理3084筆,受限辦理606筆,因證件掛失、損壞、非姓名或登記項錯誤而拒絕辦理2428筆,因姓名或號碼登記項錯誤而拒絕辦理86筆,冒名拒絕3筆。上報客戶失效居民身份證信息、核查異議信息19起,處置答覆9起。
此外,記者也了解到,除了銀行需更新信息外,證券公司、第三方支付平臺也會要求身份證信息更新。
多渠道補充更新信息 操作時注意防止洩露
多家銀行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建議客戶能主動關注銀行官網或微信公眾號發布的公告,或者登錄手機銀行和網上銀行時注意接收相應通知。除了這些渠道,銀行也會主動向存疑客戶預留手機號發送簡訊通知,這種簡訊是定向發送的,沒有問題的客戶不會收到。如果客戶還不放心,建議主動給銀行客服打電話或去附近銀行網點查詢自己的帳戶情況。
各家銀行在公告中也都向客戶介紹了查詢和完善更新個人信息的官方渠道,包括營業網點、網上銀行、手機客戶端等。如果身份證已經過期或失效,一般來說有三種方法可以更新:第一,線下網點辦理,通過智能櫃員機操作,將有效身份證件放到智能櫃員機上辦理業務,櫃員機會識別、讀取二代身份證信息並更新;第二,通過銀行手機APP或手機銀行自助辦理證件更新;第三,通過線下網點櫃檯辦理,向櫃員表明更新訴求,也可以實時更新。
值得注意的是,銀行客戶個人信息如果不慎洩露很可能造成難以挽回的經濟損失。多家銀行在發布身份信息核查公告時,也提醒客戶注意保護自己的個人信息,防止信息洩露。
來源:長沙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