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皓淼:人民教育與人文關懷——從三個小故事透視人教版教材的育人觀

2020-12-10 中國教育新聞網

我1994年步入小學,2000年進入初中,2003年考入高中,2006年參加高考。強調這些時間節點,主要是為了說明一件事:實施「教材多樣化」之後,參加高考的莘莘學子,普遍開始使用嶽麓版、北師大版的教材了;而我的12年中小學學習生涯,所用教材除了英語是外研社版本,其他科目幾乎全是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版本,可以說這12年人教版教材與我是朝夕相伴的。「人教版」這個字樣,已經鐫刻在我們這一代人的記憶中了。

今逢人民教育出版社建社70周年。人教社在春末夏初面向全國發起了「我與人民教育出版社」主題徵文活動,徵文內容可以是一段關於人的回憶,也可以是一段關於書的情緣。作為出版新人的我,自然想到要寫點兒「人教版」的事情。思來想去,還是講三個故事吧,講講人教版教材最大的優勢——人文關懷。

故事一  小學語文——《奴隸英雄斯巴達克》的啟示

人各有志,價值觀念千差萬別。我對現今影視劇中那些「流量明星」無感,可是我竟然也曾經有過「演員夢」「編劇夢」。這要從一篇形式特殊的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材中的一篇課文《奴隸英雄斯巴達克》說起。

這篇課文第一次給我呈現了什麼是劇本:不是只有對話,還要包括人物的神態、動作、服裝、布景等諸多元素。後來我自己曾經嘗試著編寫以自己和幾個兄弟為核心人物、架空歷史的劇本,雖然只是「小玩鬧」,卻也是「正兒八經」的——連標點符號的使用,都要按照這篇斯巴達克的課文作範本。

走進大學之後,有什麼想不通的事情,我往往會通過自問自答來排解,而這些自問自答的內容則是一出出獨幕劇的劇本。以至於後來,連自我調解學習、工作中的煩惱和壓力的時候,我都要學習這篇形式上很特別的語文課文呢!

這篇課文是劇本的形式,所以當時的語文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項作業——熟讀課文,第二天語文課上找同學脫稿表演。由於課文所選取的劇本,是以斯巴達克帶著一眾不願受壓迫的奴隸衝出角鬥場,角色不好把握,所以斯巴達克是由兩人飾演的:起義爆發之前是我的同桌,他如今是一名光榮的人民警察;最後一幕揭竿而起的斯巴達克,是我主動請纓的。

到了講臺上,我帶著玩具手銬、手裡拿著可以伸縮的老年人晨練用劍、口袋裡裝著從收音機上擰下螺絲的天線:先是用伸縮劍「砍倒」了周邊的「羅馬士兵」,並憑著這把伸縮劍「砍斷」了道具手銬,然後孫素轉身把天線拿出來當標槍,衝著教室門扔去,再加上第一排同學打開教室門的幫助,最後跑到了教室外走廊上。「演出」結束後,老師和同學都覺得真的是有一種衝出牢籠的成就感。先不管所謂的舞臺有多大、觀眾有多少,拜這篇課文所賜,我總算在臺上實現了自己的「演員夢」!

這篇課文呈現的英雄斯巴達克,連並之前《三國演義》的老年姜維、初中音樂課學習的嘎達梅林,成為我最為推崇失敗的三大悲情英雄——文天祥、漢尼拔雖然也很悲情,但是擠不進前三名。所以許多時候我遇到挫折,最多是埋怨幾句話,卻從來沒有在內心深處感覺不公平——想想斯巴達克大起義最輝煌時聚集了12萬人,卻依然以失敗告終;想想姜維九伐中原有幾次眼看要成功,卻因小人讒言被迫班師……我遇到的挫折再大,可是跟這些悲情英雄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啊!

換句話說:正因為我學習了劇本《斯巴達克》的片段,了解了斯巴達克以及與之類似的姜維等英雄的悲壯與孤寂,小小年紀就學著體驗這些悲情英雄的心理活動,才使得我學會了怎樣樂觀、豁達地看待挫折、面對生活。

我們崇尚英雄,可是往往只看中成功的英雄,或者是悲情英雄的成功之筆。相比來說,類似《奴隸英雄斯巴達克》這篇課文,就是悲情英雄的成功之筆,在一定意義上要比突出那些「一將成名萬骨枯」的成功的英雄更富有時代特色。

因為教書育人是一個開放的過程:呈現給孩子們一個董存瑞、黃繼光的形象,孩子們雖然知道這些革命先烈犧牲了,同時也知道革命成功了,從而產生出自豪感,這個傳統不能拋棄;在此基礎上,我們也需要呈現給學生一個輝煌狀態的斯巴達克,同時要告知孩子們斯巴達克的悲劇結尾,學生就會在好奇心之下去探索。在小學階段不宜給孩子們講太多小人讒言害死英雄這類悲情教育,所以最好的辦法是:給孩子們展現英雄輝煌的過程和悲劇的結尾,讓孩子們自己去探究。

總之,通過《奴隸英雄斯巴達克》這篇課文,人民教育出版社切實體現出了「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這個宗旨。

故事二  初中數學——離開人教版教材的「苦難」歲月

我的初中是濟南市舜耕中學,在那裡有許多美好的回憶——同學們的整體素質,是我整個求學時代(包括大學時期)的巔峰;但也有一段非常苦難的記憶。造成這一段記憶「苦難」的原因,就是我們學了一套實驗版數學教材,並非人教社的版本。

一套教材的更換,值得讓我把初中歲月用「苦難」二字來形容嗎?聽了我的故事就不會懷疑了。

《集合與簡易邏輯》這部分內容,正常情況下是人教版高中一年級上學期的內容,可是我們在初中一年級下學期就與之不期而遇了。請讀者朋友們想想這個道理:明明高一才適合學習的內容,讓我們未說先唱、未走先跑,而且是我們學校抽取了四個班——將近兩百六十名同學被提前過高要求了!

不僅如此,這套教材是在初一第一次期中考試之後開始學,到了初三模擬考試之前又被改回普通的人教版教材,而這期間的數學考試成績簡直是慘不忍睹。學那麼難的內容,不論數學基礎怎樣,紙面成績都會受到影響啊——要知道,期中考試、期末考試的時候,學校都是給我們四個班另出一套題的!

特別是我這樣的文科生,普通教材第一次期中考試才七十分上下,已經被拉開差距了;學了實驗版教材後,面對三四十分的試卷,我有苦難訴啊!雖然連好學生也沒能倖免成績下降了,可他們最起碼都保證及格了、過關了;我呢,普通教材勉強及格,實驗教材從未及格!當我們看到學普通數學教材的同學們在做作業,總是會有無限的羨慕!不論是課後作業還是考試,有些時候明明用普通教材的公式能解答的題,卻非要讓我們用集合與邏輯等高難內容來解答!

可是,中考前夕的模擬考試即將來臨的時候,老師突然又宣布不再使用實驗教材了,我們這四個班「受難」的同學都在大呼冤枉,特別是我這類人和尖子生——我這樣的人喊不合理,是因為要帶著一連串數學不及格進入高中;尖子生喊不合理,是因為他們完全有可能拿滿分的美夢落空了。於是,中考結束後,我們這四個班的學生發出了同一條感慨:離開人教版數學教材的日子,實在不堪回首!

由這件小事,我們看到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的教材,在課程內容設置上講究人性化、科學化的優勢;而穿過人教版教材的課程內容,我們看到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堅持「三個面向」的擔當,「人民教育出版社」這幾個字本身已經不只是一塊名號了。

故事三  高中歷史——從失敗的代課到經典的發言

我的高中歷史老師在一個周三的晚自習單獨找我談了話,他認為我的歷史基礎應當多讀史論、史評方面的書籍,並附帶嘗試著搞一些考證性的東西。

此後隨著交流的深入,我就暗自嫉妒我的歷史老師知識的淵博,甚至把自己和老師分別比作小說中的周瑜和諸葛亮。

終於,有一天的歷史課,輪到學習甲午戰爭了,老師因公事出差,我作為課代表直奔講臺,代替老師把這節課講完了。後來老師跟我們一起溫習甲午戰爭,我才知道:雖然我的知識儲備與同學相比算是豐厚的,可是講課的功力終歸要用十年二十年的積累來換,在講課經驗上我比老師差了太多。同樣的課文,我和老師分別得到80分和95分,這之後我找到了新的技巧。後來,老師要我們評價中國在抗日戰爭中的貢獻,我用嚴謹的邏輯「慷慨陳詞」講了一大通:

「抗日戰爭的成功是國內與國外力量兩重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但我們不能像前些年的一些言論那樣妄自菲薄。我們要事先明確三件事:(1)抗戰前,中國喪失完整的主權已經90年了(1840-1931),而歐戰開始的時候德、法兩國都是完整主權的國家,因此中國能艱苦卓絕、抗戰到底已經是奇蹟了;(2)法國貝當政府是德意法西斯的傀儡政府,是法國政壇的主流,主張獨立的戴高樂只能在敵後開展零散的鬥爭,而中國不僅有中國共產黨在敵後抗戰,還有國民黨中的愛國將士血灑沙場(武漢、上海、徐州、長沙、宜昌均是如此);(3)法國、德國是強大的工業國,連日本都是工業化國家,可是中國的絕大多數人民吃了上頓沒下頓、工業水平往好了說只是處在起步階段,以貧弱的國力和頑強的精神殊死抗爭,導致日本在抗戰後期的徵兵都已經面向20歲以下的少年了(可見日本的戰力已經耗不起了)。綜合這三點,中國的抗戰必勝已成定局,只不過是一個時間問題而已;美、蘇兩國對日作戰,只是加速了日本的失敗,絕不是主要因素!」

當老師和同學們給我這輪發言鼓掌結束後,我才告訴大家:我把宋體字、楷體字都當做了宋體字,有些楷體字甚至被當成了黑體字,然後把配套的歷史教學參考書(也是人教版)能吸取的吸取、有不同意見的都進行了標註,經驗不夠技巧湊。

邁入齊魯書社,我最初的任務是協助審核歷史教輔讀物。當我面對這些教輔和參考資料的時候,除了審核與編校,我還想在這些教輔中找到能激發我探索知識的動力,就像當年歷史老師給我們布置的作業一樣。可是無論北師大版的初中歷史教輔,還是嶽麓版的高中歷史教輔,都沒有刺激到我探索歷史上那些因果關係的題目;而穿過人教版教材的課程內容及配套的教學參考書,我們看到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堅持把「三個面向」落到實處和一貫秉持的人文關懷。

結束的話

藍天野等老一輩表演藝術家曾指出:把「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中間「人民藝術」拿掉,只留下「北京劇院」,就等於拿走了北京人藝的靈魂。同樣道理,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的「人民教育出版社」這七個大字,也是一個字也少不得,因為「人民教育」四個字指明了這家出版社的宗旨和方式——通過教育的方式為人民服務。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再次翻開那曾經見證了我們的成長過程、記錄了我們讀書歲月中一個個精彩瞬間的人教版課本,崇敬之心、感激之情油然而生!人教版課本早已成為我們這一代人生命中記憶的永恆。

對我來說,課本中那些耳熟能詳的古老的寓言、神奇的傳說、睿智的人物、難忘的故事經久不衰,歷歷在目。人教版課本的內容雖然不斷更新,但對於「三個面向」的堅守和人文關懷的體現,讓我們懂得這樣一個道理:課本不只是開啟文化知識視野的窗口,還教會我們怎樣去書寫自己的人生;反過來講,通過明白這些道理,我們也為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宗旨和方式做了歷史見證。

今日之中國,非但是一個政通人和、大國崛起的時代,更是文化高度自信前所未有、傳承文明繼往開來的時代。在這樣一個實現民族復興偉大的歷史時期,人民教育出版社今年也已經70周歲了,謹以此文祝願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明天更加美好!

相關焦點

  • 王皓淼:人民教育與人文關懷——從三個小故事透視人教版教材的育人觀
    強調這些時間節點,主要是為了說明一件事:實施「教材多樣化」之後,參加高考的莘莘學子,普遍開始使用嶽麓版、北師大版的教材了;而我的12年中小學學習生涯,所用教材除了英語是外研社版本,其他科目幾乎全是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版本,可以說這12年人教版教材與我是朝夕相伴的。「人教版」這個字樣,已經鐫刻在我們這一代人的記憶中了。今逢人民教育出版社建社70周年。
  • 高考日語用人教版日語教材的優缺點
    近年來,隨著用日語參加高考的考生隊伍越來越龐大,選擇人教版日語教材學習日語的同學也越來越多,那麼,人教版日語教材究竟有什麼優缺點呢?今天就來跟第六時限了解一下吧! 一、高考日語用人教版日語教材的優點: 1.內容全面、系統。
  • 人教版教材親歷二三事
    原標題:人教版教材親歷二三事樊磊2020年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70周年,這在整個中國教育界都是一件值得慶祝的大事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新中國成立後的每位教育從業者,以及每位受過教育的人,都在人生的某個重要階段與人教版教材相隨相伴。第一位影響我一生的老師就來自第一師範,她是我的班主任和鋼琴老師,通過她,我也第一次真正擁有了人教版的圖書。很多年後,我已經完全忘記如何讀樂譜了,但一直保留著對鋼琴音樂的喜愛。
  • 人民教育出版社就教材出錯問題致歉
    新華社消息 新華社日前播發稿件《「沐浴」竟成「沭浴」—透視教材「低級錯誤」頻出現象》,報導了鄭州一名老師發現人民教育出版社今年秋季上市的語文教材中存在多處錯誤,並將其告上法庭。日前,人民教育出版社通過官網就教材出錯向廣大師生致歉。
  • 人民教育出版社就教材出錯問題通過官網致歉
    原標題:人民教育出版社就教材出錯問題通過官網致歉  新華網鄭州12月4日電(記者李亞楠、王爍)新華社日前播發稿件《「沐浴」竟成「沭浴」——透視教材「低級錯誤」頻出現象》,報導了鄭州一名老師發現人民教育出版社今年秋季上市的語文教材中存在多處錯誤,並將其告上法庭。日前,人民教育出版社通過官網就教材出錯向廣大師生致歉。
  • 華師教授給人教版教材挑錯 致信教育部長籲改正
    華師教授給人教版教材挑錯 致信教育部長籲改正 2014-09-03 14:00:32華南師範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教授周熾成隨手翻閱人教版中學教材,發現裡面有不少事實錯誤、邏輯錯誤和詞語、標點使用錯誤的情況。有感於這些錯誤對學生的危害,周熾成提筆致信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時隔數月,周熾成收到了來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回信,信中答覆部分錯誤「已經修訂或者將會修改」。
  • 寫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70周年之際:為開拓新時代教材建設新局面...
    抗擊新冠疫情期間,為了響應「停課不停教、不停學」的號召,我們將所有學科600個品種的中小學教材電子版和大量教學資源上網,供廣大師生免費試用,我們組織發行單位將嚴格消毒後的教材送到學校、送到學生家中,有力支持了世界上規模較大的在線教育。在教育脫貧攻堅戰中,人教人也演繹了許許多多動人的故事。人教社因此而獲中華慈善獎、「最具愛心內資企業」,近日被評為全國文明單位。
  • 北京小學三至六年級人教版教材「更新」
    小學三至六年級人教版教材「更新」 數學「統計與概率」教學次序調整 音樂改為五線譜  學英語 增北京特色場景   9月1日開學後,散發著墨香的新修訂課本將發到學生手中。此次,人教版教材小學三至六年級涉及多個科目均有修改,北京版從小學二年級開始也將使用新教材。
  • 人教社社長黃強:為開拓新時代教材建設新局面不懈奮鬥
    人民教育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 黃強人民教育出版社建社70周年前夕,我們收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給人教社老同志的回信。在回信中,總書記充分肯定了70年來人教社在基礎教育教材和教育圖書編研出版方面取得的成績,充分肯定了幾代人教人辛勤耕耘、接續奮鬥的職業精神,並在人教社建社70周年之際,向老同志和全社員工致以誠摯的問候。
  • 我與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故事
    今天,我們刊發部分參與人教社教材工作的專家學者們的回憶文章,在回憶中,我們重溫人教社的發展歷程;在回憶中,我們汲取力量,繼續前行。溫儒敏:我與人教社的三度合作1952年我上小學,讀的語文課本就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
  • 如何用官方教材人教版《日語》自學參加高考?
    人教版《中學日語》是唯一的高考日語教材,高考日語命題時的考點均來源於書中。教育部的文件裡曾提到,日語高考主要面向完成中學日語必修課程和選擇性必修課程的學生,應以必修課程和選擇性必修課程內容為測試依據。拿能力考的N3來說,大約需要3500個詞彙,高考僅需要2500個,而N3並沒有完全包含高考詞彙,也就是說即使背完了N3的3500詞,也依然達不到高考2500詞的要求。按照學校的教學速度,每個學期要學習2本語、數、外教材,高中日語共有5本必修教材,僅需要一年多就能完成。如果在寒暑假也學習,一年內就能快速完成。
  • 今天,人民教育出版社70周歲啦!
    出精品教材 育時代新人——今天,人民教育出版社70周歲啦!2020年9月1日,四川省樂山市犍為縣玉津鎮明德小學三年級學生在語文課上朗讀課文《大青樹下的小學》,開啟新學期第一課。1951年秋,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緊急改編完成的首套全國通用中小學教科書出版。1956年,在人教社各學科專家、學者通力合作下,新中國首套完全新編的中小學教科書開始投入使用。這是第二套人教版教材,相對於新中國初倉促改編而成的首套教材,思想性、科學性以及文字規範等方面都有了顯著提高。
  • 「人教版教材」基地落戶渭南初級中學
    2015年1月8日上午,人教版教材基地掛牌儀式暨教材回訪座談會在渭南初級中學舉行,掛牌首批人教版教材培訓基地學校。   人教版教材基地掛牌儀式暨教材回訪座談會在渭南初級中學舉行  與會領導觀摩了渭南初級中學郭曉輝和陳小華兩位數學教師的示範課,並組織參會人員開展了教材回訪座談會。
  • 2020年春季人教版中小學教材電子版免費領!
    來源:人民教育出版社官方網站、部分圖片來源於快看漫畫@留戀紅寶石為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助力實現教育部提出的疫情防控期間中小學校「停課不停教、不停學」要求,在教育部教材局、基教司等部門的指導下,人民教育出版社推出2020年春季學期使用的義務教育教科書
  • 人教版語文教材送走「魯迅」?
    去年9月,人教版教材除了語文仍然使用舊版教材外,小學一年級和初一年級學生,其他學科課本均有所調整。今年,人教版語文教材也進行了調整,初一年級30篇課文中,9篇被更換,單元順序也做了較大調整。  據了解,人教版教材在北京中小學佔據相當份額。今年新學期,約七成北京市中小學生使用的「京版教材」(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中語文教材沒有調整。
  • 韓紹祥、魏國棟:回顧我們所經歷的第十套人教版教材的編寫出版
    壓力有三:(一)為了編寫新教材,指出舊教材的「繁難偏重」問題,成了人教社的問題;(二)全國近百家出版社競相編寫教材,廣攬人才,有的甚至想取人教社而代之;(三)部黨組要求人教社不僅要編寫新教材,同時要修改舊教材,對初中三個年級,小學六個年級的舊教材修改必須在一年內完成,而且修改後的新內容要佔三分之一以上
  • 人教版語文教材改版:初一增加田字格規範書寫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上冊教材:先識字再學拼音今年人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從外觀到內容結構上均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最直觀的感覺就是變大了,新教材改成A4紙張大小的「大本」。據北青報記者了解,內容上最主要的變化就在於,以往先學拼音的情況將一去不復返,新教材將更關注識字的能力,將先教新生識字再學拼音。此前的人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目錄順序為「入學教育、漢語拼音、識字一、課文」等,新教材則改為了「我上學了、識字一、漢語拼音、課文」等。
  • 人教版教材電子版下載入口
    根據教育部統一部署,為保證中小學生「停課不停學」,人民教育出版社特將2020年春季開學即將使用的義務教育教科書、義務教育教科書(五·四學制)、普通高中教科書、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等出版物的電子版公布在網上,供廣大教師在家備課、網絡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等使用。
  • 人教版語文教材改版:初一年級增加田字格,規範書寫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上冊教材:先識字再學拼音今年人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從外觀到內容結構上均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最直觀的感覺就是變大了,新教材改成A4紙張大小的「大本」。據北青報記者了解,內容上最主要的變化就在於,以往先學拼音的情況將一去不復返,新教材將更關注識字的能力,將先教新生識字再學拼音。
  • 教材裡古詩出錯了?人教社回應
    不少人耳熟能詳的詩句出現在了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中。然而也有人疑問,不是「白雲深處有人家」嗎?到底是怎麼回事?對此,人民教育出版社表示,綜合文獻價值及詩意考慮,教材選用了「白雲生處」。人教社介紹,在杜牧自己的《樊川集》中,用「生處」較多,目前較為通行、權威的點校本《杜牧集系年校注》(中華書局2008年版)和《樊川文集校注》(巴蜀書社2007年版)也都用了「生處」;「深處」則常見於他人著作對杜牧詩句的轉引中,文獻價值遜於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