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離合聚散,都是因緣和合

2020-12-16 騰訊網

一切離合聚散都是因緣和合

得失從緣,心無增減,

喜風不動,冥順於道。

我們在生活修行中會遇到種種障緣和阻撓,十件事中不如意事常有八九。達摩祖師說:「修道行人,若受苦時,當自念言:我從往昔,無數劫中,棄本從末,流浪諸有,多起冤憎,違害無限。今雖無犯,是我宿殃惡業果熟,非人非天所能見與,甘心忍受,都無怨訴。」

逆境都不過是歷劫業因種子的現行而已,一切的怨尤都是多餘的,我們要抱著逢苦不憂、體冤進道、逆來順受的心態,用同情心和憐憫心善待對方,加強自我修養,以德報怨,化解煩惱和敵意,這樣就能減少許多煩惱,成就自己的忍辱波羅蜜。

達摩大師說:「眾生無我,並緣業所轉,苦樂齊受,皆從緣生。若得勝報榮譽等事,是我過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緣盡還無,何喜之有?得失從緣,心無增減,喜風不動,冥順於道。」凡事隨遇而安,知足常樂,就能將憂喜置之度外,灑脫自在地生活。

戒律包括止惡和修善兩個方面:一是不應該做的就不去做;一是應該做的就必須去做。該止的不止是犯戒;該做的不做也是犯戒。「諸惡莫作」做到了,「眾善奉行」做得不好,做得不夠,那還沒有達到持戒的完整要求。

有人問趙州:「什麼人是七佛師?」趙州答:「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由此可以看出趙州禪師對念佛法門的態度。我們同樣如此,既「弘淨土也弘禪」,既有禪七也有念佛七,把修行法門統一在禪的基礎上,互相圓融,互相補充,而不是互相矛盾,如同水火不相容。

古言:「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我們平常還能把握尺度,一旦發生爭執就會口不擇言,犯下妄言、綺語、惡口的過失。表面上只是一句話,實際上說一句好話,可以成就一人乃至千萬人的善業和前途;說一句壞話,可以毀掉一人乃至千萬人的善業和前途。

經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我們要把一切眾生都當做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來看待,有慈悲心,有愛心,有護念的心,你比我好,我應該喜歡;你比我差,我應該幫助。互相關懷,休戚與共,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有人講修行是修心,只要心好就行了,於是放浪形骸,無視律儀,這是「狂禪」的一種表現。還有人修行只講形式,吃齋叩頭,不管心地是否清淨,性格是否柔和,這僅是修行的一部分。修行是將身口意三業作為一個整體,全面檢點自己的言行舉止和起心動念。

《地藏經》講:「閻浮提眾生,舉心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業。」可見當下這一念事關重大。修行人要時刻把握當下一念,要讓每一念都清楚明白,毫不含糊。在無明煩惱剛要萌動時,就要用智慧的光照破它,不可隨之遷流,起念不要緊,不覺悟就可怕。

一切聚合離散都是因緣和合,有緣千裡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暫時的,如白駒過隙,光陰迅速,日月如梭,人生苦短,要及時行善積德,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我們才不會空過此生,就會在此生此世種下好因,將來有個好的結果。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分享轉發,自利利

相關焦點

  • 佛教世界觀:萬事萬物都是因緣和合而生、因緣和合而滅
    我們可能產生疑惑:我們一向認為一切萬事萬物都是有的,但實際上,一切萬事萬物都是因緣和合而生、因緣和合而滅的啊!我們確實是一向認為一切萬事萬物都是有的,而且同時我們也承認這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生,因緣和合而滅。
  • 其實,一切萬法說是因緣和合,不一定都是真的
    你現在問我說,由和合故,由因緣和合才能出生世間的種種變化之相。那麼我問你,你觀察這一個鄰虛塵是用幾個虛空和合來的呢?幾點虛空和合來的呢? 幾處虛空和合來的呢?用幾虛空和合而有?你總不能說是鄰虛塵和鄰虛塵兩個合起來叫做鄰虛塵吧?因為鄰虛塵再分就成了虛空,那麼鄰虛塵一定是由虛空和合而來的。那我問你現在是用幾個虛空和合而來的?
  • 佛教:一切聚合離散都是因緣和合
    每一次創傷都是一種成熟;每一種成熟,都是幸福的預兆。一切聚合離散都是因緣和合,有緣千裡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暫時的,如白駒過隙,光陰迅速,日月如梭,人生苦短,要及時行善積德,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我們才不會空過此生,就會在此生此世種下好因,將來有個好的結果。覺得自己受傷,就一定受傷,被自己所在意的東西所傷。
  • 一切聚合離散,何嘗不是因緣和合!
    逆境都不過是歷劫業因種子的現行而已,一切的怨尤都是多餘的,我們要抱著逢苦不憂、體冤進道、逆來順受的心態,用同情心和憐憫心善待對方,加強自我修養,以德報怨,化解煩惱和敵意,這樣就能減少許多煩惱,成就自己的忍辱波羅蜜。我們平常還能把握尺度,一旦發生爭執就會口不擇言,犯下妄言、綺語、惡口的過失。
  • 如何用「因緣和合」解釋這個世界
    2、照見因緣合和是世間一切現象背後的本質。而非是分別和有所助的世界。3、努力思維卻不可捉摸,似是而非,好像是這樣,又不得要點。4、一切規律現象如此這般都是表象,而非實相。5、應是無因果,無陰陽,無生死,無道德,無對錯,無物質,無意識。
  • 幸福與苦 都是因緣和合
    華嚴第十二參,善財童子參學完畢,把自在主的法都學到手了,老師非常謙虛,又稱讚其他善知識功德,為其推薦南方海別住城女居士辨具足,讓其前往參訪。我們看一個人的優點,一定要從全方位上來看,普賢境界才能看得清楚。從部分看,會造成很大的偏差。
  • 明白因緣和合現象的真理,方能擁有平靜...
    無論是愉快的、美味的、興奮的、美好的,都只是「如此而已」,都有其限制,並沒有任何特別之處。佛陀教導,一切事物都只是「如此而已」,都是平等的。我們應思惟(觀)這點。再看看來這裡修行的西方僧侶,他們在他們的生活中曾經驗了許多享樂和舒適,不過那也只是「如此而已」,試圖去要求更多,只會使他們發瘋。他們於是成為環遊世界的旅客,他們拋開一切——那也只是「如此而已」。
  • 因緣和合這事,一定要看清楚
    關於真如法性是因緣還是自然而有呢?這個佛已經開示了,已經悟了。在這裡開始又講到,不是還落了一個小口,就是非和合及不和合生這個道理猶未明了。所以在這裡他起了一個疑情,因為剛才前段文裡面講到:離一切相,即一切法。但是如果覺性它和合生,就跟離一切相就相違了。反過來,這個覺性是非和合有,就跟即一切法又相違。
  • 佛教:一切的遇見,冥冥之中,早有安排,因緣和合而生
    作者:醉紅塵可能每個人的心中都可能藏著一個不可能的人。那個人已經不在你的生活裡,卻一直還在你的心裡,每每想起時會痛,那種感覺叫刻骨銘心。冬天又到了,在這個季節你有沒有特別想念的人?佛教認為:「一切的遇見,冥冥之中,早有安排,因緣和合而生。」因此,對於她也是如此吧!該來的時候就出現了,該走的時候就消失了,誰也無法阻止她的到來,誰也無法挽留她的離去。無論她是我的善緣,還是此生的情劫,全當都是來償還的的吧!
  • 佛教:因緣和合而生,這3種人可以讓你的人生少走彎路!
    佛教:因緣和合而生,這3種人可以讓你的人生少走彎路!佛曰,世間萬物皆是因緣和合而生,因緣散盡而滅。佛教緣起論中認為,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森羅萬象,這些都是因為有因緣和合而生起。而最後的消失,也是因為因緣散盡。這裡的「因緣」不是婚姻愛情關係裡的「姻緣」。比如:芸芸眾生的一次相識,這就是因緣之一;再比如,你今天點開了這篇文章,這也是我們之間的姻緣;再或者,今天馬路上兩個發生刮擦的開車人,為此發生了爭吵,這也是因緣。只不過世間的因緣同樣也有著善緣,和惡緣之分。所以佛家認為,「因緣」也可以稱為因果。
  • 一切事物皆是因緣而生,緣滅則散
    世間萬物,都是因緣和合的存在,沒有因緣,就沒有一切!世間上沒有單獨存在的東西,也沒有永恆不變的東西,一切都是因緣而生,一切都是因緣而滅。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感受,通過一次偶然的機會,從而改變了人生的軌跡。
  • 世間任何開心快樂,都是有因果的因緣和合
    世間任何開心快樂,都是有因果的因緣和合,都是緣起性空之幻象,不能恆常存在。眾生活在世間,輪轉六道,苦樂相隨,苦多樂少,因此被形容為沉淪苦海。覺悟實相之人,隨緣自在,無分無別,安住本心,法喜充滿。這個法喜,是沒有原因的莫名歡喜,是超越因果的深度愉悅,又叫常樂我淨。常樂我淨,即是佛。
  • [視頻]佛教論壇高僧解讀兩岸和合因緣
    進入[中國新聞]>>    央視網消息(中國新聞):第二界世界佛教論壇在無錫繼續議程,本屆論壇開創了兩岸以民間形式共同舉辦的大型國際性多邊論壇的先例,與會的兩岸高僧大德就此解讀了兩岸關係的和合因緣。
  • 一切皆是因緣和合,一心稱念皈命阿彌陀佛,通身靠倒阿彌陀佛
    一切皆是因緣和合,一心稱念皈命阿彌陀佛,誠懇至極,必致業障淨除,福慧增長,則一切善惡禍福不求而自然有好的結果!通身靠倒阿彌陀佛,一切任憑阿彌陀佛慈悲運作。吾等只管一心南無阿彌陀佛稱念下去,求生極樂!多麼自在,多麼快樂!待得往生極樂,則是不可思議不可稱說無邊無量的大利!
  • 佛說:萬事萬物都是因緣所生,且緣起性空
    「因緣」是佛教裡解釋一切自然現象的產生、發展和消滅的理論,佛說:「緣起性空」。意思就是世間萬物都是因緣而起、因緣而滅,世間一切在這緣起緣滅的變化之間都沒有定性,就是所謂「緣起性空」。佛陀說:「有生必有滅。」世間一切事物的狀態都不是永恆的。
  • 回首2003年 好萊塢中聚散離合悲歡離合何其多
    回首2003年 好萊塢中聚散離合悲歡離合何其多 麥可·傑克遜被逮捕,還有那些一拖再拖的婚禮,聚散離合的愛情故事......好萊塢的故事天天在上演,然而有些人卻結束了他們不可重複的銀幕傳奇,永遠離開了我們。  天王巨星被起訴議論最多的是天王巨星麥可·傑克遜因猥褻兒童指控而被捕。
  • 品讀好詩詞——《虞美人·彩雲易向秋空散》(聚散離合)
    幾翻離合總無因,贏得一回僝僽一回親。歸鴻舊約霜前至,可寄香箋字。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紅蕤欹側看斜陽。獨居深閨盼人歸的女子滿腹心事,想起歡聚時的溫馨和離別時的不舍,她不免一會兒歡喜,一會兒憂愁正滿腹心事,卻又見北燕南去,直惹來聲聲長嘆,連燕子都覺得自己可憐:「幾番離合總無因,贏得一回僝僽一回親」,雖然每次的離合沒有什麼原因,但每次卻都帶來一次傷感,相逢時又更加親近。下片首二句寫他又一次爽約,連書信都沒有寄來。
  • 因緣起,因緣滅
    ),既非憑空而有,也不能單獨存在,必須依靠種種因緣條件和合才能成立,一旦組成的因緣散失,事物本身也就歸於烏有,「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的因果定律,稱之為「緣起」。緣起,即是一切諸法都是由於因緣而生起。簡單地說,就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現象的生起都是相對的,都是互相存在的關係和條件。如果沒有這個關係和條件,任何事物和現象都無法生起。緣起論包括因和緣兩個部分。因即因素,緣即條件,其中因是主要的,緣是輔助的。因緣聚則生,因緣散則滅。一切法的生滅既由因緣,那麼一切法存在或壞滅也就有因可循、有理可據。
  • 佛教的世界觀——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
    佛教的觀念是:一切萬事萬物的存在,是因緣和合而產生的,一切萬事萬物的毀滅,也是因緣和合而毀滅的,沒有無緣無故產生的任何事物,也沒有無緣無故毀滅的任何一種事物,這就是佛教的基本觀,也叫做緣起觀。用方便或方便智了知萬物現象的緣起和因果不虛;用智慧或究竟智了知一切萬物體性皆空的本質。因此佛教的世界觀分為俗諦觀和真諦觀。真諦觀就是對客觀世界本質的認識;俗諦觀就是對一切客觀世界現象的認識。這種方便智和究竟智稱之為「道」。
  •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因緣和合,該來的總會來
    因緣在世界的控制下為人生添加著戲劇化的橋段,讓事情發生,讓事情結束,也讓我們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點,遇到某個特定的人。因緣和合,該來的總會來,該走的也總會走。與人相識便是因緣在起作用。也許是絢爛煙火中的華麗邂逅,也許是山清水秀中的一個回眸,也許是繁華都市中的一個轉身,也許是萬花叢中的一個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