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生活中買保險的時候,可能會遇到過下面類似的情況:
上期我們說過了買保險前需要了解的五點原則,今天就跟大家簡單聊聊不同保險究竟保什麼?
▷上一期回顧(點擊下方劃線藍字查看)
第一期:不了解這五個原則之前,你一定不要買保險
————
都說要買保險,買保險,不過具體要買什麼保險呢?面對市場上眼花繚亂的產品類型,很多人都分不清楚保險類型和作用,比如下面這些代表性的疑問:
「買了重疾險還要買醫療險嗎?」
「意外險不也保身故嗎?為啥還要單獨買壽險?」
「有社保,公司也有給買醫保,再買醫療險不純粹多花錢嗎?」
……
之所以有這樣的認識,是因為對各種保險的作用還比較模糊,這樣也就無從談起配置一整套,能夠互補的保險體系了。為了能夠澄清這些認識,我們現在就說說普通人必買的四種保險類型,分別有什麼作用,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真正需要的保險,其實也就四類:意外險、重疾險、醫療險、壽險。
所以,買人身保險,本質上也就是在意外險、重疾險、醫療險、壽險這四類保險中找到適合自身保險配置需求,又性價比高的產品,再搭配組合到一起,形成一個互補的保險體系。
那這四類保險究竟保什麼?下面我們來分別說一說。先聊意外險。
1.意外險
意外險,就是對各種意外進行保障的保險。一般分為兩種:意外傷害險、意外醫療險。前者主要保障意外身故和意外殘疾;後者可以報銷因意外導致的門診、急診、住院費等費用。
其中,意外身故,即意外導致的身故,保險公司給付保險金,一般等於保額。對保險中的「意外」,我們千萬不要想當然,必須滿足「突發的、外來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四個標準,保險公司才會賠。比如,騎車摔傷算意外,猝死、食物中毒就不算意外。
意外殘疾,稍微複雜一點,理賠金賠多少,保險公司是根據殘疾的嚴重程度來確定的。國家規定,殘疾共分10個等級,10級殘疾最輕,發生10級,給付10%的保額;1級殘疾最嚴重,發生1級,給付100%保額。
意外殘疾,要注意避開只保「全殘」的產品,「全殘」也就是說全身都殘疾了才會理賠,比如只是手斷了,保險公司是不會賠的,這就有點坑了。
意外險比較容易買,保費便宜、保障高,對健康告知又寬鬆,七八十歲也可以買,覆蓋人群非常廣泛。
不過,意外險也不是來者不拒,它對被保險人的職業也是有要求的。
職業類型通常分6類,職業等級越高表示風險越大。通常1-4類職業都比較容易買到意外險,而5-6類職業的就比較難買了,能買到的,也是保費貴、保額低的。像運動員、警察、煤礦工就屬於5-6類職業。
所以,買意外險時,一定要確認自己的職業是否在可保範圍內。不符合的,即使買到了,保險公司也很有可能會拒賠。
最後再說2點:
2.重疾險
重疾險是指重大疾病保險。如果買了重疾險後,確診得了保單範圍內的重大疾病種類,保險公司會一次性進行賠付。
所謂的「重大疾病種類」,在保監會發布的《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中,規定了25種,其中6種,屬於必保疾病,另外19種,屬於可選疾病。
6種必保疾病:惡性腫瘤(不包括部分早期惡性腫瘤)、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後遺症、重大器官移植術或造血幹細胞移植術、冠狀動脈搭橋術、終末期腎病。
19種可選疾病:多個肢體缺失、急性或亞急性重症肝炎、良性腦腫瘤、慢性肝功能衰竭失代償期、腦炎後遺症或腦膜炎後遺症、深度昏迷、雙耳失聰、雙目失明、癱瘓、心臟瓣膜手術、急性或亞急性重症肝炎、嚴重阿爾茨海默病嚴重腦損傷嚴重帕金森病、嚴重Ⅲ度燒傷、嚴重原發性肺動脈高壓、嚴重運動神經元病、語言能力喪失、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主動脈手術。
如果保險公司想再增加這25種疾病之外的病種,可以自行決定,所以目前的重疾險所保障的疾病已經遠超25種,甚至出現了上百種。
但重疾險保障多少種疾病,並不是我們需要關注的重點,因為最高發的重疾只集中在必保的6種疾病中——數據顯示,理賠率最高的三類疾病:惡性腫瘤、心血管疾病和腦中風後遺症,三者理賠佔比高達90%多。
所以一般重疾險如果覆蓋了25種疾病基本就夠了,這些是最容易高發的重大疾病,理賠最多的也是這些疾病;如果保險產品保障疾病更多,一般保費也會有相應的增高。
我們再來說說重疾險的賠付原則:重疾險確診就賠付保額。這也是現實情況的要求:一旦遭遇重大疾病,就會馬上面臨巨額支出。因此,購買重疾險時,一定要看好賠付額度。
上期講過,重疾險並不是僅僅用來補償醫療費用,它還要補償患病後的家庭經濟損失。重大疾病患者得病後,很難再繼續工作,這樣家庭就失去了經濟來源,而重疾險賠付的理賠金就能解決這個問題。比如重疾險保額100萬,實際治療花費60萬,那剩下的40萬,就可用作家庭生活開支和治療後的恢復費用。
此外,重疾險是可以重複購買的。你在A公司買了一份60萬保額的重疾險,不耽誤你在B公司再買一份80萬保額的重疾險,一旦確診,兩家公司都會賠付,A家60萬,B家80萬,總共140萬。這140萬你具體如何使用,保險公司也不會過問,看病、家庭支出,甚至是出去玩、買房都隨你。
總之,重疾險,多買多賠。
不過,重疾險通常對健康狀況要求較高,無法通過健康告知,或年齡較大的話,都不太好買。並且年齡越大,保費越貴。
買重疾險,一定要趁早,趁自己年輕,趁自己身體健康儘早買,不僅能買,而且保費也低。
3.醫療險
醫療險,是指可以報銷生病時的各種看病費用,包括門診、住院、手術等費用的保險。
通常有3種類型:低保額、低免賠的;高保額、高免賠的;高端醫療險。
低保額、低免賠的醫療險:沒有免賠額,只要住院了就能報銷。但保額低,一般在1-5萬元之間。可以作為醫保的補充,解決一些小的醫療費用問題。
高保額、高免賠的醫療險:存在1萬元免賠額,但保額高,一般都在幾百萬起步。目前市面上火熱的「百萬醫療險」就是這種類型的醫療險。
高端醫療險:可直付公立醫院特需部、甚至非大陸區域醫院,保額很高,通常用來保障巨額醫藥費,享受的服務也是頂級的,當然,保費也很貴。
所謂的「免賠額」,就是低於約定的數字,保險公司不用賠,而且不能用社保的統籌帳戶去抵扣,所以實際醫療費用要在2-3萬以上才能用到。
舉個例子:劉先生住院總共花費25000多元,社保報銷了18000多元,如果買了有1萬元免賠額的醫療險,保險公司是不會賠的,因為劉先生實際自費的金額不到1萬元(2.5萬—1.8萬=7 千元)。
需要強調的是,和重疾險不一樣,醫療險不建議重複購買,因為同一筆醫療費用不能在多家保險公司重複報銷。只有報銷的費用超過保額了,才能先在一家理賠,沒報銷完的再在另一家理賠。
在這裡我們也順便說一下重疾險,醫療險,社保三者的關係。
首先,三者的保障範圍不一樣。
重疾險轉移的是大病風險,而醫療險轉移的是看病的風險,即大病、小病都管。而社保醫療報銷的話,只能報銷社保目錄內用藥,目錄外的進口藥、進口器械無法報銷。也就是說,這三者看似有重疊,其實各有側重,誰都無法完全替代誰,所以三者都要有,能互相配合。
其次,理賠時,重疾險跟醫療險、社保互不衝突。
保險公司會直接給付約定的重疾保額,不會扣除掉已經賠付的醫療險保額和國家統籌基金已報銷的那部分費用。所以,即使有了百萬醫療險,也是需要買重疾險;有社保,也有必要補充一款醫療險。
4.壽險
壽險,是指身故就賠的保險。一般分定期壽險和終身壽險兩種。
定期壽險一般保障10年、20年、30年,或保障至60周歲、70周歲、75周歲。若保障期間內身故,保險公司賠付保額;如果還活著,則不賠付。
終身壽險,是指保障到死。由於人必然會死亡,所以終身壽險必然會賠付,但保費比定期壽險會高,兼有財富傳承作用。
不過,買壽險也要看人,雖然每個人都會死,但不是每個人都馬上要買壽險。
承擔家庭責任的人,對父母有贍養責任的獨生子女尤其需要購買壽險,這樣即使身故,家庭經濟,父母的生活,也不會受大的影響;而不承擔家庭責任的老人、小孩,則不建議購買。
那麼,有了壽險,還要買意外險嗎?當然需要。
首先,保障責任不同。
意外險只保意外,不保非意外,若因疾病身故,得不到任何賠付。而壽險同時保意外身故和疾病身故,因疾病身故,可以賠付。
還有,意外險能保殘疾,但壽險不保障殘疾。
再次,意外險比較靈活、槓桿作用大:意外險能以較低的保費撬動高保額,覆蓋人群寬泛,70、80歲也可以購買;而壽險,年齡越大,保費就越高。因為人必然會死亡。
說了這麼多,大家應該對不同險種具體能夠解決什麼問題,有一定認識了吧?下次選購產品,記得擦亮眼睛,避開「大坑」。
目前我們在打造國內保險諮詢群,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添加聚秀君(微信號:long597512745)邀請入群。還有在線答疑、市場熱銷產品對比分析等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