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尾的藏頭詩
最盼春風過島城,愛花滿眼是多情。
小窗看盡飛紅影,.沒了。
青島中山公園的花木資源比青島植物園更豐富,有許多值得「奔往賞鑑」的植物,蝟實即其中之一也。
蝟實(Kolkwitzia amabilis Graebn.,忍冬科蝟實屬)系我國特有種,據說有位列「國家(三級)保護植物」之榮。然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中並無其名諱,忍冬科只有一個「七子花(Heptacodium miconioides Rehd.,七子花屬)」。保護植物云云,恐系網絡誤傳。
七子花,我還真見過。攝於武漢植物園
但不管受不受法定保護,蝟實都不是泛泛之輩,而是馳名中外的觀賞花木。早在19世紀初,歐洲人就已經被其高顏值所折服,大量引入栽培。並美其名曰「Beauty bush」,意為「美麗的灌木」。盛名之下,其實很準。蝟實植株緊湊,姿態優美,盛放時繁花似錦、滿樹粉紅,真是「我見猶憐,遑論西夷」。
本種與忍冬科其他物種差異較大,看花即知不是一個路數。其花序為呈傘房狀的聚傘花序,花色淡粉,內部有黃色條紋;花冠鍾狀,「基部甚狹,中部以上突然擴大」,五裂而裂片不等,這些特點略似於紫葳科的花。若不是中山公園掛了表明身份的標誌牌,本磚家怕是要到紫葳科去尋找它的芳名了.
植物分類並不是靠我等小白的肉眼可以確定的。雖然蝟實的「鍾狀」花冠似與紫葳科撞臉,但二者本質不同,有許多外行看不明白的區別。「好讀書不求甚解」,看花群眾知道它屬於忍冬科就行,分類學的「繁文縟節」本磚家就不再贅述了……那啥,我要是懂我肯定就說了。
蝟實之名,在見過果實真容之後,方知端的。橢圓形的果實密被黃色的刺剛毛,真的是「像刺蝟一樣的果實」。「刺蝟」的頂端還伸出長長的「角」,頂著像五角星一樣的暗紅色宿存萼齒(這一點和七子花類似),貌似又開了一遍花。觀花觀果兩相宜,這是屬於蝟實的獨特魅力。
普通刺蝟Erinaceus europaeus,攝於中山公園
有個「知識點」值得一提。在《中國植物志》中,蝟實不是蝟實,而是「蝟實」。此系《中志》編撰者食古不化又一例證也(我為什麼說「又」?)。蝟乃蝟的異體字,二者意義完全相同,沒有必要僅為一種植物保留一個生僻異體字。而且,國家語言文字委員會頒布的《通用規範漢字表》查無蝟字,說明此字已被黨和國家所拋棄。
現代漢語規範是一切現代漢語的上位法,其地位猶如國家之憲法,在它面前,什麼植物志也不足為訓。所以,我們應該堂而皇之地用「蝟」棄「蝟」,就像陳寅恪的「恪」不必讀成「雀」一樣。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