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古詩詞 誦讀伴成長——《望天門山》

2021-02-26 齊河之聲

齊河縣直機關第一幼兒園大三班宸宸小朋友朗誦的古詩《望天門山》

望天門山

[唐代]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中斷:江水從中間隔斷兩山。

開:劈開,斷開。

回:回漩,迴轉。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出:突出,出現。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天門山:位於安徽省和縣與蕪湖市長江兩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東梁山(古代又稱博望山)

星垂平野闊:星空低垂,原野顯得格外廣闊。

楚江:即長江。因為古代長江中遊地帶屬楚國,所以叫楚江。

至此:意為東流的江水在這轉向北流。一作「直北」。

兩岸青山:分別指東梁山和西梁山。

日邊來:指孤舟從天水相接處的遠方駛來,遠遠望去,仿佛來自日邊。

長江猶如巨斧,劈開天門雄峰,碧綠江水滾滾東流到這裡,又迴旋向北流去。
兩岸青山互相對峙美景難分高下,一隻小船從太陽升起的地方悠悠駛來。

這首詩寫了碧水青山,白帆紅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絢麗的畫面。但這畫面不是靜止的,而是流動的。隨著詩人行舟,山斷江開,東流水回,青山相對迎出,孤帆日邊駛來,景色由遠及近再及遠地展開。詩中用了六個動詞「斷、開、流、回、出、來」,山水景物呈現出躍躍欲出的動態,描繪了天門山一帶的雄奇闊遠。一、二句寫出了天門山水雄奇險峻不可阻遏的氣勢,給人驚心動魄之感;三、四句寫足也寫活了渾闊茫遠的水勢。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這兩句寫詩人遠眺天門山夾江對峙,江水穿過天門山,水勢湍急、激蕩迴旋的壯麗景象。第一句緊扣題目,總寫天門山,著重寫出浩蕩東流的楚江衝破天門山奔騰而去的壯闊氣勢。它給人以豐富的聯想:天門兩山本來是一個整體,阻擋著洶湧的江流。由於楚江怒濤的衝擊,才撞開了「天門」,使它中斷而成為東西兩山。這和作者在《西嶽雲臺歌送丹丘子》中所描繪的情景頗為相似:「巨靈(河神)咆哮擘兩山(指河西的華山與河東的首陽山),洪波噴流射東海。」不過前者隱後者顯而已。在作者筆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顯示出衝決一切阻礙的神奇力量,而天門山也似乎默默地為它讓出了一條通道。

第二句寫天門山下的江水,又反過來著重寫夾江對峙的天門山對洶湧奔騰的楚江的約束力和反作用。由於兩山夾峙,浩闊的長江流經兩山間的狹窄通道時,激起迴旋,形成波濤洶湧的奇觀。如果說上一句是借山勢寫出水的洶湧,那麼這一句則是借水勢襯出山的奇險。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為指東流的長江在這一帶迴轉向北。這也許稱得上對長江流向的精細說明,但不是詩,更不能顯現天門奇險的氣勢。可比較《西嶽雲臺歌送丹丘子》:「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黃河萬裡觸山動,盤渦轂轉秦地雷。」「盤渦轂轉」也就是「碧水東流至此回」,同樣是描繪萬裡江河受到崢嶸奇險的山峰阻遏時出現的情景,但作為一首七言古詩,寫得淋漓盡致。從比較中就可以看出《望天門山》作為絕句的崇尚簡省含蓄的特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這兩句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第三句承前第一句寫望中所見天門兩山的雄姿;第四句承前第二句寫長江江面的遠景,點醒「望」的立腳點和表現詩人的淋漓興會。詩人並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個地方遙望天門山,他「望」的立腳點便是從「日邊來」的「一片孤帆」。讀這首詩的人大都讚賞「兩岸青山相對出」的「出」字,因為它使本來靜止不動的山帶上了動態美,但卻很少去考慮詩人何以有「相對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個固定的立腳點「望天門山」,那大概只會產生「兩岸青山相對立」的靜態感。反之,舟行江上,順流而下,望著遠處的天門兩山撲進眼帘,顯現出愈來愈清晰的身姿時,「兩岸青山相對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現了在舟行過程中「望天門山」時天門山特有的姿態,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鮮喜悅之感。夾江對峙的天門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來,表示它對江上來客的歡迎。青山既然對遠客如此有情,則遠客自當更加興會淋漓。

「孤帆一片日邊來」,正傳神地描繪出孤帆乘風破浪,越來越靠近天門山的情景,和詩人欣睹名山勝景、目接神馳的情狀。由於末句在敘事中飽含詩人的激情,這首詩便在描繪出天門山雄偉景色的同時突出了詩人豪邁、奔放、自由灑脫、無拘無束的自我形象。

這首詩意境開闊,氣魄豪邁,音節和諧流暢,語言形象、生動,畫面色彩鮮明。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個字,但它所構成的意境優美、壯闊,人們讀了詩恍若置身其中。詩人將讀者的視野沿著煙波浩渺的長江,引向無限寬廣的天地裡,使人頓時覺得心胸開闊、眼界擴大。從詩中可以看到詩人李白的豪放不羈的精神和不願意把自己限在小天地裡的廣闊胸懷。

【溫馨提示】尊敬的家長朋友們:如果你的孩子喜歡朗讀,請關注「齊河之聲qihezhisheng」微信公眾平臺,您提供素材我們給您編輯推送,讓孩子在誦讀中浸潤詩香。以聖賢為友,與經典同行。為「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寶貝們保留美好的記憶!

聯繫請加微信:zhijiaoxinfeng

相關焦點

  • 經典古詩詞,誦讀伴成長《長歌行》
    往期精彩回顧【點擊直接查看】1、齊河縣直機關第一幼兒園中三班宸宸小朋友誦讀古詩《春望》2、齊河縣直機關第一幼兒園中三班宸宸小朋友誦讀古詩《相思》3、齊河縣直機關第一幼兒園中三班宸宸小朋友誦讀古詩《登鸛雀樓》4、齊河縣直機關第一幼兒園中三班宸宸小朋友朗誦古詩《夜宿山寺》
  • 未來講堂|劉禹錫《望洞庭》 誦讀:鄭博
    未來講堂|劉禹錫《望洞庭》 誦讀:鄭博 2020-12-07 0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未來講堂|李白《望廬山瀑布》(其二)誦讀:齊克健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有聲閱讀委員會攜手推出「未來講堂」古詩詞名家誦讀系列活動,邀請百位名家誦讀賞析百首經典古詩詞,把最經典的古詩詞與最優美的聲音有機結合,讓廣大青少年感受古詩詞的力量與芬芳,在吟誦鑑賞中志存高遠
  • 東陽市郭宅小學開展經典詩文誦讀活動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
  • 方城一高「國學教育進校園,經典誦讀伴成長」活動啟動
    9月23日上午,方城一高組織1706名高一新生齊聚操場,舉行「國學教育進校園,經典誦讀伴成長」活動啟動儀式,精準闡明國學經典誦讀的意義,詳細安排活動的具體內容,全面發起誦讀國學經典的倡議,開展了聲勢浩大的《荀子.勸學》千人誦讀活動。
  • 望天門山
    望天門山李白(唐)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 家庭建設工作月 |「家風伴成長 和合傳萬家」台州市親子經典誦讀...
    家庭建設工作月 |「家風伴成長  和合傳萬家」台州市親子經典誦讀大賽圓滿落幕!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家庭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傳播良好家風的精神力量,推動形成家庭文明建設新風尚,台州市婦聯、台州市文明辦、台州市教育局聯合舉辦了「家風伴成長 和合傳萬家」——台州市親子經典誦讀大賽。
  • 一天一首古詩詞 | 李白《望天門山》
    詩中用了六個動詞「斷、開、流、回、出、來」,山水景物呈現出躍躍欲出的動態,描繪了天門山一帶的雄奇闊遠。一、二句寫出了天門山水雄奇險峻不可阻遏的氣勢,給人驚心動魄之感;三、四句寫足也寫活了渾闊茫遠的水勢。「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這兩句寫詩人遠眺天門山夾江對峙,江水穿過天門山,水勢湍急、激蕩迴旋的壯麗景象。
  •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望天門山》唐 李白
    wànɡ tiān mén shān望天門山1]tánɡ  lǐ bái
  • 河南:經典古詩文誦讀進校園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河南:經典古詩文誦讀進校園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來源:人民網-河南分網    2014年10月31日07:45   從《望廬山瀑布》到《遊子吟》,從《楓橋夜泊》到《漁歌子》,一篇篇經典古詩文,被學生們盡情誦讀。   在鄭州銘功路小學,學生每天晨讀的15分鐘,學生們都會誦讀古詩文。一首首動人的詩詞歌賦,在同學們抑揚頓挫的朗誦中噴發出感情。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誦讀經典古詩詞是對小學生進行陶冶情操的最好教材。」
  • 「春綠隴原·誦讀經典」少兒古詩詞誦讀活動火熱報名中,邀您一起...
    「春綠隴原·誦讀經典」少兒古詩詞誦讀活動火熱報名中,邀您一起領略詩詞之美 2021-01-06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楊志華超級記憶力——古詩詞三年級上冊「望天門山」倒背如流
    【望天門山】 唐·李白 【背景:江邊】【地點:溪流、青山、柱子、小舟、白雲】標題聯想:望遠鏡對著寫著天門的山,拿著糖的男人衣服上寫著李白(望天門山天門山中間斷開,中間出現一條寫著楚江的河流,想到:天門中斷楚江開(天門中斷楚江開)2.碧綠的水流向東邊,指南針指著東,一個人拿著話筒在致辭發言,想到:碧水東流至此回(碧水東流致辭回)3.
  • 23《望天門山》小學生必背古詩詞拼音版簡筆畫版
    參考譯文天門山從中間斷開,給楚江讓出奔瀉的通道,碧綠的江水,滾滾東流,到這裡又旋轉向北流去。兩岸的青山相對,仿佛迎面出現,一隻小船從太陽升起的地方悠悠駛來。經典賞析這首詩是李白山水詩中的一篇力作,它描述了天門山夾江對峙,長江波瀾壯闊的雄奇秀麗景色,表達了詩人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題目中的「望」字,說明詩中寫的是詩人由遠而近所望見的景物。天門山在長江的兩岸,夾江對峙,山和水互相依存,所以寫山離不開水,寫水也離不開山。
  • 錦靈學堂 |《望天門山》——天門山在哪?
    年輕人在舟船之上遠望天門山,猶如一線斷開,江水奔騰,心生壯懷之感,於是揮毫寫就了千古名篇《望天門山》,將自由灑脫,無拘無束的精神風貌展現得淋漓盡致。這個年輕人,叫李白。李白從坐船,途行楚江。楚江知道了,那麼天門山在哪兒呢?其實「天門」是一個既「高貴」卻又略顯「平常」的名字。
  • 楊志華超級記憶力——古詩詞三年級上冊「望天門山」倒背如流
    【望天門山】 唐·李白 【背景:江邊】【地點:溪流、青山、柱子、小舟、白雲】標題聯想:望遠鏡對著寫著天門的山,拿著糖的男人衣服上寫著李白(望天門山天門山中間斷開,中間出現一條寫著楚江的河流,想到:天門中斷楚江開(天門中斷楚江開)2.碧綠的水流向東邊,指南針指著東,一個人拿著話筒在致辭發言,想到:碧水東流至此回(碧水東流致辭回)3.
  • 未來講堂|劉禹錫《望洞庭》 誦讀:鄭博
    未來講堂|劉禹錫《望洞庭》 誦讀:鄭博 2020-12-07 0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生吟誦古詩詞誦讀經典美文
    低年級開展了以「書香滿校園 經典潤童心」的全民誦讀活動。包括:二年級吟誦古詩詞,三年級誦讀經典美文,讓孩子們在啟蒙階段學會做人。孩子們通過了解優秀傳統文化,增強了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高年級則開展了「廉文化」系列活動,同學們通過敘述暑期關於品行養成方面的故事,明白了品行修養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紛紛表示要嚴於律己,努力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 望天門山——唐·李白
    望天門山——唐·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 【品讀】李白|《望天門山》
    據安旗編著的《李白全集編年注釋》和鬱賢皓編著的《李白選集》,《望天門山》是開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東經當塗(今屬安徽)途中行至天門山,初次見到天門山時有感而作的。 這首詩寫了碧水青山,白帆紅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絢麗的畫面。但這畫面不是靜止的,而是流動的。隨著詩人行舟,山斷江開,東流水回,青山相對迎出,孤帆日邊駛來,景色由遠及近再及遠地展開。
  • 古詩賞析 | 望天門山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白帝城》等多首。天門山:位於安徽省和縣與蕪湖市長江兩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東梁山(古代又稱博望山)星垂平野闊:星空低垂,原野顯得格外廣闊。楚江:即長江。因為古代長江中遊地帶屬楚國,所以叫楚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