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上午八點四十,藥山寺竹林禪院落成典禮隆重舉行。(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湖南省津市市副市長李陽致辭(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中佛協副會長、河北佛協會長、柏林禪寺方丈明海大和尚致辭(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湖南省佛協副會長、夾山寺、德山寺方丈明禪大和尚致辭(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藥山寺住持明影法師致辭(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中佛協綜合研究室主任、《禪》雜誌主編明傑法師主持典禮(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明海大和尚為竹林禪院佛像開光(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眾法師為藥山竹林禪院灑淨(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明海大和尚為竹林禪院灑淨(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明海大和尚主講《獨行道與眾行道》,開啟藥山講堂第二講(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明海大和尚開啟藥山講堂第二講《獨行道與眾行道》(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近千人在藥山寺參加了藥山講堂第二講活動(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2016年6月10日,農曆五月初六,端午次日,著名禪宗祖庭藥山惟儼禪師道場湖南省常德津市市藥山寺竹林禪院隆重舉行落成慶典。落成典禮由中國佛教協會綜合研究室主任、河北省佛教協會副會長、《禪》雜誌主編明傑法師主持。湖南省津市市副市長李陽,常德市文化促進會會長毛建鈞,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河北省佛教協會會長、河北趙縣柏林禪寺方丈明海大和尚,湖南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常德乾明寺、夾山寺方丈明禪大和尚,河北省佛教協會副會長、河北邢臺大開元寺方丈明憨大和尚,湖北省佛教協會副會長、湖北黃梅四祖寺方丈明基大和尚,河北省佛教協會副會長、石家莊虛雲禪林住持常宏法師,內蒙古呼和浩特千手千眼觀音寺住持明仰大和尚、湖北宜昌度門寺方丈寬悟大和尚等長老以及來自當地及全國的嘉賓信眾千餘人參加了典禮。
與會領導對竹林禪院寄予厚望,期待藥山寺早日復興,為當地文化建設貢獻力量。明海法師對藥山祖庭的歷史文化地位予以介紹,勉勵四眾共同護持道場。明禪法師闡發財法二施關係,鼓勵禪院多做法布施,信眾多護持禪院,共同弘揚大乘菩薩道。
藥山寺為唐代六祖惠能下三世弟子惟嚴禪師駐錫弘化道場。惟儼禪師俗姓韓,山西絳州人,早歲披剃,博通經論,精嚴戒律,後分別至六祖二大弟子青原行思座下石頭希遷、南嶽懷讓座下馬祖道一禪師門下參究,徹悟心宗,為石頭希遷禪師嗣法弟子。唐貞元初,惟儼禪師駐錫藥山,創建慈雲禪寺,弘化至終。嗣法弟子有道悟圓智、雲巖曇晟及朗州刺史李翱等,趙州禪師亦曾來參禮。曇晟弟子洞山良價、再傳弟子曹山本寂開創了曹洞宗,李翱則為儒家理學的早期開創者。惟儼禪師道風遠播,藥山為禪宗重要祖庭。
藥山寺迭經興廢,歷久猶存,慈雲寺香火不絕,惟儼祖師塔巍然矗立。2013年底,當地政府及信眾禮請河北省佛學院副院長、柏林禪寺監院明影法師駐錫祖庭,同力中興。明影法師,河北人容城人,1967年生,198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系,2001年於柏林寺依生活禪創始人淨慧長老披剃,多年追隨長老,於弘法教學實踐中參悟生活禪,深得其要,受邀中興藥山祖庭為法師擔當之大事因緣。
竹林禪院落成,為明影法師弘法理念的初步展現。禪院秉承淨慧長老生活禪宗旨,踐行禪講並重樸實禪風,以深入聞思大乘經論樹立般若正見,以多種禪觀調伏粗心,以研習儒學典籍輔助養成菩薩人格,以參究向上一路見性為核心功夫,不斷豐富發展生活禪,以培養人才為弘法重心,致力推動漢傳佛教修證傳統的恢復與重建。
在典禮結束時,明影法師向大眾分享禪院修建過程,表達感恩與慚愧。
典禮結束後,與會高僧及嘉賓為禪院主殿圓通寶殿觀音菩薩聖像開光。
下午兩點,明海大和尚在藥山講堂以「獨行道與眾行道」為主題作了精彩開示。明海大和尚詳細地講述了藥山惟儼禪師的生平事跡以及曹洞宗的發展歷史,逐句講解了禪宗二十三祖鶴勒那尊者的名偈「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隨流認得性,無喜亦無憂」。
明海大和尚從「獨行道」的角度對比了佛教修行與其他宗教修行的差異,指出了佛教對宇宙和人性認知的深刻性、全面性和徹底性,我們要努力達到永嘉大師所說的「常獨行,常獨步,達者同遊涅槃路」的境界。所謂「眾行道」,即在大眾中修行,在生活中「覺悟人生,奉獻人生」,「獨行道」的內涵是「眾中之獨」,融入人群中修行才是修行的最高境界,所以遵守叢林生活強調的清規、「六和」中的身和(共住)、口和(無諍)、意和(同事)、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是修行的重要內容。
竹林禪院為藥山寺恢復重建的首期工程,位於藥山寺東南約三公裡處,青山環抱,竹林掩映,前有東衝湖,靜謐清幽,風景如畫。禪院建築為全鋼結構,仿唐風格,有圓通寶殿、會賢堂、止觀堂、選佛場、臨湖軒等十多棟建築,白牆漆窗,簡約素樸,極具現代氣息,自然與人文天然融合,堪為現代人心靈棲息的淨土。
竹林禪院的建築是傳統唐式建築與當代鋼結構建築技術相結合的一種探索,也是明影法師弘法理念的初步展現。禪院落成以後的修行活動將秉承淨慧長老提出的生活禪宗旨,踐行禪教並重的樸實禪風,以深入聞思大乘經論來建立般若正見,以豐富的禪觀來調伏粗心,以研修國學典籍輔助養成菩薩人格,以參究藥山一句為核心功夫,不斷豐富和發展生活禪的學修體系,以培養修行和弘法人才為重心,致力於推動漢傳佛教現證傳統的恢復與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