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臺灣政治,「太陽花學運」是繞不開的節點。當人們還震驚於激進青年攻佔立法與行政機構的「熱血之舉」時,耳邊就已經充斥民進黨「天然獨」「抗中拒統」的鼓譟,好像臺灣島的「輿情民意」真的隨之一變,「臺獨」從此成為「政治正確」。
如今距離「學運」發生已有3年,臺灣「總統府」再度發來「賀詞」,稱其為「臺灣民主進一步深化的裡程碑」,認為藉由「公民社會的全面崛起與投入」,「自由民主與公平正義的價值」由此「落實在公共治理上,帶動臺灣人福祉的全面提升」。
事實果真如此嗎?「太陽花學運」3周年之際,臺灣的政治團體「時代力量」和民間團體再度聚集在立法機構外,聲稱要為昔日訴求——「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討個說法。然而現實是:兩岸「服貿」延宕至今,兩岸「貨貿」渺不可見,「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早被民進黨親手冰凍。這真是極大的諷刺,難怪島內輿論認為,「太陽花學運」乃臺灣衰敗的起點。
要知道,所謂的「時代力量」主力,正是當年力主退回「兩岸服貿協議」、制訂「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所謂「學運」領袖。民進黨上臺後,百餘名涉嫌違法的「學運」參與者被免於起訴,頗具暴力色彩的「太陽花學運」還進入高中「公民與社會」教材。
踩著「太陽花學運」的墊腳石,民進黨實現了再度執政,也將一手栽培的盟友送入政壇。民進黨食髓知味,又再度從教育入手,以「太陽花學運」抗爭為典範,讓源源不斷的「天然獨」後生有樣學樣。打著所謂民主政治的旗號,鼓吹違法行為合理正當,並鼓勵年輕人效仿,這究竟是「民主的進一步深化」,還是開了倒車呢?反觀島內「新主流民意」,民進黨引以為傲的「天然獨」,也不過是「臺獨」教育母乳催化的產物。
當一代人長成,從象牙塔步入社會課堂,面對上臺前慣以「抗爭」得利甚至不惜越線、掌權後卻放言「沒有必要就不要常常上街」的主政者,面對為一己私利顛倒黑白、朝令夕改「髮夾彎」的新當局,又將接受怎樣的「民主教育」?
對臺灣年輕一代而言,威權時代既非記憶,或許也知之甚少。近來「保防法」「反滲透法」和「促轉條例」的持續發酵,卻喚醒長輩們的警覺。當民進黨親手關上兩岸官方交往之門,「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更是成為一樁笑話,臺灣經濟社會發展囿於兩岸困局每況愈下,自身成長依然前途無光,臺灣青年所期許的未來何在?
「太陽花學運」,究竟是「民主的裡程碑」,還是「民粹的高峰」,明眼人一望便知。有人說島內青年徒為馬前卒,民進黨才是最大受益者,然而在此起彼伏的「反中」浪潮中,失掉了發展機會的臺灣社會,可說是一地雞毛,沒有人是贏家。
下一頁:"3·18"學運三周年 邱毅:"太陽花之亂"成臺灣興衰關鍵
【"3·18"學運三周年 邱毅:"太陽花之亂"成臺灣興衰關鍵】
前國民黨「立委」邱毅(圖片來源:聯合新聞網)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3月18日報導,臺灣「太陽花學運」18日屆滿三周年,島內相關團體晚間將舉行「318三周年,監督條例不能再等」晚會。對此,前國民黨「立委」邱毅當日下午在其「臉譜」(Facebook)上表示,若干年後再回頭看臺灣的興衰變化,「太陽花之亂」絕對會居最關鍵的角色。
邱毅在「臉譜」上表示,三年前的3月18日,一群在民進黨幕後主導下的「社會邊緣人」,或稱之為「魯蛇」(loser的音譯)的失敗者,意外地衝入臺灣「立法院」議場,激蕩出病態的「太陽花運動」。前有過去兩任臺灣領導人李登輝、陳水扁「竄改」教科書的「臺獨」教育基礎,後有「蔡英文基金會」訓練培訓的奪權陰謀,也是國民黨內「馬王政爭」的延續,同時存在全球化競爭下失敗者的自卑情結。
邱毅又稱,「太陽花之亂」的結果,「臺獨」成了政治正確,服貿、貨貿全垮了,國民黨敗選倒臺,馬英九和王金平都成為「受難戶」,反倒便宜了毫無能力的蔡英文。「許多優秀的國民黨『立委』落選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群下三濫的市井無賴,而太陽花要角也逐漸現形」。不過,倔強又好面子的臺灣人民,恐怕迄今還不願面對「太陽花」的真象,也不願檢討「太陽花」後續造成的傷害。
臺警官:"學運"留下後遺症 如今被罵"走狗"也只能忍受
【臺警官:"學運"留下後遺症 如今被罵"走狗"也只能忍受】
2014年「太陽花學運」中學生佔領「立法院」。(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國臺灣網3月22日訊 3年前的「太陽花學運」,學生佔領「立法院」、進攻「行政院」,引發警民嚴重衝突,造成多人受傷,外界至今要求警方交出「打人警察」。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一名資深警官表示,「3·23攻佔『行政院』」留下許多後遺症,現在警方面對任何陳抗活動,都不敢出手推擠民眾,只能要求同仁「頂住就好」,面對不理性群眾挑釁謾罵也「只能忍耐」。
「太陽花學運」期間,學生佔領「立法院」,在訴求得不到回應下,民眾情緒沸騰,3月23日轉而突襲「行政院」。一名在場警官回憶,當他趕到「行政院」後門時,學生已經把鐵門推歪,裡面的警察奮力抵擋,他們只好趕快切割院內院外人員,以防止有學生再進入,之後一個一個把學生拉出去。
在場警察表示,兩方對峙準備抬人時,願意走通道出來的人都沒事,受傷的人則是當下因驚慌而撞進警察部隊的區塊中的人,「你來撞我當然下意識擋回去」,極有可能就是當時所受傷。此外,事後調出監視錄像帶,沒有看到盾牌舉起來敲或警棍打下去的畫面。而網絡上流傳的一張警察揮棍樣子的照片,經查該警察只是做出威嚇動作時被拍下,實際上並未打民眾。
一場進攻「行政院」的風暴,讓警察成為眾矢之的,外界不斷要求找出「打人警察」。一名資深警官感嘆「警察這些年完全不護短」,遇到推擠狀況只能要求同仁忍耐,幹部都會特別提醒同仁「頂住就好不要推」,「為什麼?因為只要推了,就有可能造成民眾受傷」,只能自己檢討,把可能造成民眾受傷的情形降到最低。
該名警官說,「同仁也是人」,即使受過訓練有高於一般人的耐受度,但忍到一定程度還是會爆發。處理陳抗時,現場指揮官會視狀況調整,「已經受夠凌虐的馬上換一批」,避免警察情緒失控。他苦笑,第一線警力不僅常被民眾推擠、偷打或偷踹,甚至還被言語霸凌「從李登輝的走狗被罵到陳水扁、馬英九的走狗,最近變成蔡英文」。(中國臺灣網 李寧)
"太陽花"三周年被批"惡果纍纍" 民進黨成最大受益者
【"太陽花"三周年被批"惡果纍纍" 民進黨成最大受益者】
臺灣「太陽花學運」18日屆滿三周年,但民間團體要求先立法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仍躺在「立法院」。《中國時報》19日評論稱,「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無疑是一面照妖鏡,照出民進黨對待兩岸交流的真實態度。
國民黨前「立委」邱毅18日下午在臉譜回顧稱,3年前的3月18日,一群在民進黨幕後主導下的社會邊緣人,或稱之為「魯蛇」(英文loser)的失敗者,意外衝入「立法院」議場,激蕩出病態的「太陽花運動」。前有李登輝、陳水扁篡改教科書的「臺獨」教育基礎,後有「蔡英文基金會」訓練的奪權陰謀,也是國民黨內「馬王政爭」的延續,同時存在全球化競爭下失敗者的自卑情結。
18日三周年之際,一些民間團體聚集在「立法院」外,舉辦「我們要一個答案」晚會,要求朝野黨團接力排審「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聯合報》稱,晚會現場民眾與3年前相比冷落許多,僅約百人到場。當時的「學運」頭目林飛帆、陳為廷等人都現身力挺,但低調未受訪,僅在臉譜表達心聲。林飛帆稱,當初「學運」訴求制定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民進黨黨團版至今躺在「立法院」動也不動,任憑多次呼籲,也只換來民進黨「擺明了不鳥你的說法」。陳為廷感嘆,又一年過去了,搞到現在,國民黨居然搶走「監督條例」的排審權,實在諷刺。他批評說,他的確曾經認為民進黨處理「監督條例」,不會出太大差錯;如今看來,民進黨對當時的承諾已經漸行漸遠,令人費解,面對大陸的壓力也顯得搖擺不定。
據了解,「太陽花學運」頭目如今也是各奔東西,其中陳為廷仍在服替代役,預計退伍後留學深造;林飛帆也在等完成學業後留學。另一頭目黃國昌成為「時代力量」黨主席。
對於民間團體的要求,民進黨當局反應冷淡,輿論則對「學運」給臺灣社會的影響進行了反思。《中國時報》19日的社論稱,這場運動是臺灣政治「民粹化的高峰」。第一個影響是造成今日民主體系運作許多困難,激化了不同政治立場者的對立。二是兩岸關係全面停擺與退縮,而比經濟層面影響更深遠的則是兩岸民間情感的裂痕。三是宣告「髮夾彎(不守承諾,變來變去)時代」來臨,揭穿政治權算的假面。
邱毅說,「太陽花之亂」的結果是「臺獨成了政治正確,服貿、貨貿全垮了,國民黨敗選倒臺,馬英九和王金平都成為受難戶,倒便宜了毫無能力的蔡英文」。不過,倔強又好面子的臺灣人民恐怕迄今還不願面對「太陽花」的真相,也不願檢討後續傷害。《聯合報》19日的社論說,民進黨成了「太陽花學運」的最大受益者,但人們如今聽到的卻是制定「保防法」「反滲透法」打擊假新聞的磨刀霍霍,以及「反蔣去孔」「徹查大學一中承諾書」等一道道扣上枷鎖的聲音。文章直言,「太陽花三周年只驗收了新威權」。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張雲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