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文化和旅遊廳:
2020年,蕪湖市文化和旅遊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及省文化和旅遊廳各項決策部署,堅持新發展理念,聚焦文化旅遊高質量融合發展,圍繞打造長三角文化旅遊新熱點城市的目標,著力建設具有蕪湖特色的「以人民為中心的文化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和「以市場為導向的文化旅遊產業促進體系」,圓滿完成了年度各項任務。
一、2020年主要工作情況
(一)全力開展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
一是嚴密組織疫情防控工作。根據省文化和旅遊廳統一決策部署,及時成立了全市文旅系統防疫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疫情防控應急處置、人員管控等一系列工作方案,迅速關閉了全市A級旅遊景區,文化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場館,KTV、網吧等文化娛樂場所,停止旅行社組團業務,指導旅行社做好退團退訂退款等善後工作,持續督導文旅企業按照疫情防控要求開展防控工作,確保文旅系統未發生疫情傳播。
二是全力服務指導企業復工復產。制定了《關於應對疫情支持文化旅遊企業發展的十條措施》,及時成立復工復產專項小組,結合「四送一服」,迅速深入文旅企業宣傳受困扶持政策,了解企業困難、損失,聽取相關建議。組織幫助104家重點文旅企業申報金融貸款,獲得銀行貸款17247.5萬元。召開文旅市場振興專項對接會,引導文旅企業調劑閒置勞動力到疫情防控急需物資生產企業就業,實現人力資源合理調配,確保各類文旅企業及時復工復產。
三是全面助力抗擊疫情。組織各級公共文化單位開展「文化戰疫、每日一學」等線上惠民活動300餘次,創作了《眾志成城戰疫情》、《逆行的天使》等抗疫題材作品共計849個。指導各級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做好防疫公益廣告製作和宣傳,自製廣播電視公益廣告總條數156條,播出總條次1843條次,播出總時長1640分鐘。響應省委「兩個所有,一個全免」的要求,組織全市所有A級景區向全國援鄂醫療工作者發出「深度體驗遊蕪湖」的邀請,並邀請部分首批援鄂醫療隊員走進蕪湖方特東方神畫、新華聯大白鯨海洋公園、馬仁奇峰景區、大浦鄉村世界,體驗「歡樂蕪湖」之旅。
(二)積極推動產業高質量融合發展
一是進一步建立健全產業融合發展體系。制定了《蕪湖市人民政府關於促進旅遊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長三角文旅新熱點的意見》、《關於推動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蕪湖市關於促進鄉村旅遊集聚發展的實施方案》、《蕪湖市扶持產業發展「1+5+6」政策》等一系列政策,進一步完善了促進文化旅遊高質量融合發展的政策體系。積極開展「四送一服」,優化營商環境,加強對文旅企業幫扶力度,全年共撥付各類獎補扶持資金1500餘萬元。
二是強力推進重點文旅項目建設。開展蕪湖市文旅新業態資源調查工作,共梳理入選安徽省旅遊項目庫134個項目,累計完成投資額64.5億元。遴選蕪湖方特旅遊區省級改造項目、六郎鎮殷港「藝」+特色小鎮建設項目等8個項目申報第二批省「512」旅遊重點項目,計劃總投資47.815億元。加強對蕪湖古城、松鼠小鎮、方特一期改造、繁昌區春谷水雲間項目、灣沚區西河文化旅遊區等重點文旅項目的服務指導。枕水官巷被評為4A級旅遊景區,繁昌慢谷度假區成功創建省級旅遊度假區。總投資30億元的蕪湖古城按序推進,一期已建成,年底對外開放;總投資5億元的松鼠小鎮已建成試運營,為「十裡江灣」又增一新靚景,為歡樂蕪湖又添一新名片,為八百裡皖江又樹一新標地。
三是強力推動鄉村旅遊集聚發展。將鄉村旅遊集聚發展納入到全市鄉村振興總體戰略,制定了《蕪湖市關於促進鄉村旅遊集聚發展的實施方案》、《鄉村旅遊集聚區發展示範區創新標準》,統籌各方資源開展集聚區建設,策劃推出了「十大特色鄉村旅遊集聚區」和「四條精品旅遊線路」。加強院校合作,開設鄉村講堂,採取「列科目」與「提需求」相結合的方式,為鄉村旅遊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創新開展「鄉村客廳」和「鄉村集市」品牌創建,南陵縣靄裡村、灣沚區珩琅山村榮獲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稱號。全市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3家、省百家鄉村旅遊示範村6家、全國特色小鎮先進典型1家、國家及省級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15家、省級優秀旅遊鄉鎮及鄉村旅遊示範村25家,鄉村旅遊業總體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四是聚力創新發展夜遊經濟。著眼於打造長三角文化和旅遊新熱點,結合蕪湖文旅市場特色,聚集各方力量,統籌開發夜遊產品,發展夜間經濟。組織博物館等文化場館夜間開放,指導方特、鳩茲古鎮、馬仁奇峰、大浦鄉村世界等重點景區結合自身特點,策劃推出了契合市場需求的文化旅遊演藝、音樂節、冰雪世界、燈光秀等夜遊項目。方特旅遊區已形成春節廟會夜場、暑期水陸同歡夜場、七夕夜場、萬聖夜場、跨年夜場等13個夜場產品;方特旅遊區、鳩茲古鎮等五家企業入選省夜間文旅「四個十佳」消費品牌。加強產品與科技創新融合,積極指導企業謀劃夜遊長江項目,推出了十裡江灣遊船和魅力樓宇燈光秀;統籌雨耕山、百花劇場、步行街、鏡湖等文旅場所資源,開展魅力燈光秀、主題演出、音樂噴泉、街頭快閃等多種形式的文娛表演,打造歡樂蕪湖夜文化,廣受市場好評。
(三)全力提升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水平
一是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按照標準化和均等化的要求,市、縣(市)區、鎮(街道)、村(社區)四級公共文化體系網絡基本建成,建成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924個,全市95個公共文化場館全部免費開放。
二是加強文旅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組織市圖書館與高校圖書館共建共享,加強社區書屋建設,新建基層閱讀點18個,弋江區文化館、圖書館,鳩江區文化館、圖書館建成並投入使用。編制蕪湖市全域旅遊廊道體系規劃,啟動全市旅遊標識統一化、個性化改造規劃編制。完成旅遊廁所改擴建63座。推動省級旅遊度假區、旅遊集散中心、4A以上旅遊景區等重點場所第三衛生間、母嬰設施建設。啟動並推進A級景區、星級飯店、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等各類文化場所深度融合,設置文化旅遊諮詢、導覽、消費、活動等功能區域和導引、檢索等智慧信息化服務系統。完成了無為市3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旅遊接待中心等「八個一」工程建設。
三是大力推進文化惠民工程。組織「送戲進萬村」演出717場,農村公益電影放映7344場,完成農家書屋選書更新工作,發放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村級服務點補助140.8萬元。組織文旅企業參加第七屆安徽文化惠民消費季。組織51家文旅企業參加「歡樂蕪湖·人人購」蕪湖市消費惠民活動。安排專項資金200萬元開展「歡樂蕪湖·樂享小康」蕪湖市文旅消費券專場活動,進一步拉動消費增長,推進文旅行業復甦。積極推進文化志願服務工作,市文化館新時代文化志願總隊赴黔東南州,開展面向農村群眾和留守兒童需要的公益培訓、輔導及聯歡活動,助力脫貧攻堅,入選2020年文化和旅遊部「春雨工程」志願服務項目。創建文旅融合示範點,清水街道綜合文化站入選文化和旅遊部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機構功能融合試點工作單位,殷港藝創小鎮被國家發改委列為「促進創業帶動就業」方面的先進典型。
(四)創新開展「歡樂蕪湖」宣傳推廣
一是構建高效宣傳推廣體系。突出「歡樂蕪湖」主題,把文旅宣傳納入全市對外宣傳工作計劃,構建了市、縣(市)區聯動、政企聯合的宣傳推廣機制,統籌市(縣)區及文旅企業宣傳推廣平臺資源,形成一體化大營銷格局,極大的提高了宣傳營銷效益和效果。
二是創新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推廣活動。積極參加省文化和旅遊廳組織的央視「1+N」宣傳推廣、春遊江淮請您來、安徽文化旅遊系列推介會、安徽自駕遊大會等一系列宣傳推廣活動,組團參加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中國國際健康旅遊高峰論壇、中國特色旅遊商品大賽等活動,蕪湖三隻松鼠——休閒食品系列、飛龍鐵畫——鐵畫花器擺件系列產品榮獲2020年中國特色旅遊商品大賽金獎。與騰訊、今日頭條等主流媒體合作,組織開展了「歡樂蕪湖·眷戀之旅」蕪湖市文旅產品研發設計大賽、「金牌導遊帶您自駕遊」、「雲遊蕪湖」、「歡樂蕪湖 園來有你」城市公園主題攝影大賽等12場文旅宣傳推廣活動;策劃舉辦了「5·19」中國旅遊日、「迎客商合杭 歡樂夜蕪湖」、皖北城市系列等7場文旅推介會,設立合肥「歡樂蕪湖」營銷中心,加強與國內知名網際網路旅遊營銷機構和安徽、浙江、江蘇等主要客源地廣播電視臺等媒體合作,不斷拓展文旅市場客源地,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外省來蕪遊客佔比超7成。
三是進一步完善宣傳品體系。與國際國內知名文化創新傳媒合作,製作、投放多種形式的蕪湖文旅系列宣傳品,採取「1+12」的方式策劃編印《歡樂蕪湖文旅攻略》主體和山水、鄉村、研學、動漫等12個子類的文旅系列宣傳品,不斷豐富完善文旅宣傳品體系。
(五)大力繁榮文藝創作和群眾文化生活
一是加強文藝精品創作。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黨100周年等重要節點,聚焦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等現實題材,創作一批文藝精品力作。黃梅戲《團圓》、廬劇《戰火青春》獲省戲曲創作孵化計劃項目資助。黃梅戲《團圓》入選文化和旅遊部2020年度劇本扶持工程項目。黃梅戲《方便》、相聲《說說咱媽媽》、小品《農家喜事》進入第三屆安徽省群星獎決賽。小品《搬家》參加第十五屆華東六省一市戲劇小品大賽。
二是廣泛開展群眾文化活動。著眼於文化旅遊深度融合、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結合蕪湖實際,策劃推出了「大地歡歌幸福來」文旅品牌系列活動,每季度組織在A級景區、鄉村旅遊景點開展鄉村大舞臺演出;組織了「文化惠民 月月有戲」專項演出12場,戲曲演出、培訓、講座等進校園活動200場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專場音樂會巡演」等高雅藝術惠民演出9場,籌備「書畫家畫鄉村」「攝影家拍鄉村」「文學家寫鄉村」「歌唱家唱鄉村」等系列活動,有效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六)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一是嚴密組織文物保護工作。認真落實各級文物保護「四有」工作,確保各類文物、文保設施安全,特別是針對今年汛情對文物的影響,迅速開展全面調查,確立並上報9處水毀文物,及時制定專項修復計劃。目前7處已啟動修復工作,年底完成;剩餘2處預計2021年底前完成修復。
二是積極推進重點文保項目建設。加快推進繁昌窯遺址保護大棚附屬工程、環境整治一期工程和防洪一期工程。指導完成人字洞遺址申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準備工作,人字洞遺址考古工作站及科研科普基地已正式啟用;搶險加固工程和環境景觀整治展示工程均已開工建設。推進新四軍革命舊址集群和大工山古銅礦遺址保護。積極申報立項英駐蕪領事署舊址保護規劃。
三是紮實開展非遺保護傳承。積極開展非遺進景區、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等活動。在鳩茲古鎮、馬仁奇峰景區等景區開展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展示非遺項目與傳統技藝。組織蕪湖鐵畫鍛制技藝、無為剔墨紗燈等項目參加第五屆中國傳統技藝非遺大展和第五屆湘鄂贛皖四省非遺聯展。舉辦鐵畫藝術創意設計大賽、鐵畫藝術人才培養學術研討會。加強產學研合作,指導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分別與蕪湖市儲金霞鐵畫藝術有限公司、蕪湖儲氏鐵畫工藝品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基地,不斷提升非遺人才水平。
(七)強化市場監管,提升政務服務水平
一是深入推進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工作。按照省、市決策部署,完成了《蕪湖市深化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實施方案》及三定方案,各縣(市)已同步完成。進一步整合了全市文化和旅遊、文物、廣播電視、新聞出版、電影行政管理部門市場領域的行政處罰以及與行政處罰相關的行政檢查、行政強制等職能,組建了市本級及各縣(市)級文化市場綜合執法隊伍,為建立上下貫通、運行順暢的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運行體系提供遵循。
二是紮實開展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按照國務院、省、市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和建設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服務型政府的要求,積極開展7x24小時不打烊「隨時辦」服務和創優「四最」營商環境工作,進一步優化、簡化各類政務服務流程。目前,全局86個事項的平均時效由3.44天提升到1.3天,四級事項佔比由74.42%提升到91.86%,平均提交材料由2.95件壓縮到2.02件,服務效率顯著提高,服務滿意度明顯上升。特別是結合實際編制的蕪湖市導遊證遺失補辦流程和旅行社旅遊服務質量保證金減退流程,受到企業好評。推進質量標準化和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組織全市旅行社總經理、星級飯店經理業務培訓,加快推進信用信息共享、信用監管、紅黑名單認定、失信問題專項治理等重點工作落實。
三是強化市場監管。進一步完善文旅領域跨部門「雙隨機、一公開」聯合抽查機制,定期組織實施跨部門聯合「雙隨機」抽查監管工作,逐步形成權責明確、公平公正、高效透明的文化市場監管格局。加強日常市場監管,適時組織各類專項整治和綜合執法檢查。特別是五一、端午、國慶等重點時節聯合市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領導小組相關成員單位組成督查組,採取「四不兩直」的方式深入全市各大景區、星級酒店、文化場館、娛樂場所進行安全生產、疫情防控綜合督查。今年,共組織各類檢查督查757家次,及時發現問題,並督促整改到位;受理旅遊有效投訴52件,均按時辦結,辦結率達100%。針對掃黑除惡專項鬥爭,著眼於文旅市場長治久安,結合我市特點,制定了《2020年文化旅遊領域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工作要點》和《文化和旅遊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方案》,進一步建立健全文化和旅遊領域突出問題整治長效機制,加強縣區聯動,強化線索排查,重點梳理本領域行政執法案件、信訪件、投訴件和舉報件,及時移送涉黑惡、涉「保護傘」等問題線索,依法打擊各類違法行為,確保了全市文旅市場健康有序運轉。
四是嚴密組織全行業安全生產。切實落實「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安全生產」,健全安全生產體系,強化安全目標責任考核,落實經營單位主體責任,推動安全生產改革發展,推進安全生產誠信建設;嚴把安全準入關,全面排查安全生產風險隱患,開展房屋結構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強化安全督導檢查;推進消防安全綜合治理,開展旅行社租賃旅遊包車治理,壓實出境旅遊安全責任,加強食品安全管理,持續開展安全宣傳,組織安全教育培訓,推動完善應急預案和演練,不斷提高行業從業人員安全意識和應急處置能力。針對疫情特點及元旦、五一、暑期、國慶等重點假日時期市場特點,開展安全整治專項行動,全面排查風險隱患,確保我市文旅市場安全平穩有序發展。
二、2021年工作安排
(一)科學編制「十四五」文化旅遊發展規劃
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十四五規劃編制的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改革創新,科學編制具有蕪湖特色的十四五規劃,推動文化和旅遊業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著力打造長三角文化和旅遊新熱點城市。
(二)在新起點上推進高質量融合發展
根據《蕪湖市扶持產業發展政策(2020-2021年)》中明確的15項文化旅遊業扶持政策,制定具體實施細則,協調增設市級文旅產業扶持政策專項資金,督促指導各縣(市)區文化和旅遊部門制定產業扶持政策。修訂完善《蕪湖市文化旅遊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進一步建立健全蕪湖市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政策體系。加大文化旅遊資源普查範圍和力度,建立市級文旅項目庫,積極向國家、省遴選優秀文旅項目,加大招商力度。結合蕪湖特色,重點挖掘新四軍、渡江戰役第一船、人字洞、繁昌窯等歷史文化資源,策劃推出以渡江戰役第一船、新四軍在蕪湖等主題系列紅色旅遊項目。深入挖掘蕪湖夜遊經濟,加快建設、升級城東國際文化旅遊度假區、「十裡江灣」文化旅遊走廊、方特旅遊度假區等夜遊項目,亮出「歡樂夜蕪湖」城市新名片。
(三)大力繁榮文化事業和群眾文化活動
圍繞建黨100周年等重要時間節點,以國家藝術基金、省群星獎、省戲曲孵化計劃、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省小戲展演等評選活動為抓手,編創一批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聚焦鄉村振興,打造市、縣、鎮三級鄉村文化活動品牌。舉辦社區文藝展演、少兒文藝展演、新劇目展演、「大地歡歌幸福」四季文旅活動等建黨百年系列文化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四)加快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加快推進範羅山市圖書館功能區改建項目和煙雨墩(城市書房)少兒動漫主題閱讀空間改建項目,持續推進基層閱讀空間標準化規範化建設。加強與高校、商業綜合體、社區活動中心、高鐵站等合作,不斷拓展公共閱讀服務平臺和渠道。協調推進市文化館、圖書館等公共場館新館建設。結合蕪湖輕軌一、二號線通車,進一步規範高鐵站、城市輕軌、高速出入口、高架樞紐、長江三橋等重要基礎設施旅遊交通標識系統。強化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點的功能融合,在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等場所及旅遊景點雙向設置文化旅遊諮詢、導覽、消費、活動等功能區域和智慧信息化服務系統,進一步提升遊客滿意度。
(五)推進鄉村旅遊集聚示範發展
持續推進「鄉村產業、鄉村廊道、鄉村集市、鄉村檔案、鄉村客廳、鄉村品牌、鄉村形象、鄉村講堂」八個鄉村建設,圍繞鄉村旅遊集聚發展示範區創建、全域旅遊「四級聯建」、星級民宿評定等工作,充分發揮旅遊服務質量標杆的引領示範作用,進一步擴大全市鄉村旅遊知曉度和影響力。以品牌活動為抓手精準發力,建設鄉村直播室,加大鄉村旅遊集市、客廳、檔案等建設發展力度,助推集聚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需求。加強與長三角城市鄉村旅遊合作交流,邀請鄉村民宿、電商等文旅業業主來蕪考察交流。紮實做好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八個一」工程建設,鞏固和發展文旅助力鄉村振興工作成果。
(六)統籌「歡樂蕪湖」城市品牌宣傳
繼續參加省廳組織的「1+N」央視旅遊形象宣傳活動。整合現有文化旅遊自媒體平臺,打造全媒體「歡樂蕪湖」宣傳推廣矩陣。與國內高端媒體合作,創新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推廣活動,策劃商合杭高鐵冠名活動和商合杭沿線城市系列宣傳推廣路演。加強與長三角區域、G60科創走廊城市合作,策劃區域性文旅線路,推出特色文旅產品,在杭州、上海設立「歡樂蕪湖」旅遊宣傳營銷中心,進一步拓展文旅市場,提升「歡樂蕪湖」品牌影響力。
(七)進一步提升服務品質
進一步細化星級飯店、A級景區等文旅企業標準化建設,提高行業服務品質。構建「1+2+3」的文旅人才培訓模式,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搭建「產學研」一體化平臺。在鎮村設立「鄉村講堂」;組建「文藝志願隊、文旅專家庫」兩支隊伍,採用「走下去、請進來」的方式與鎮、村結對;面向「鎮村幹部、鄉村文旅從業者和村民」三個受眾,開展多層次培訓活動,進一步提高文旅行業管理、策劃、服務水平。開展文化和旅遊市場調查統計分析及績效評估,及時收集掌握遊客對市場服務品質意見。加快推進全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健全行業領域信用體系制度,加強各類信用信息歸集共享,認真落實聯合獎懲工作職責,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八)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進一步挖掘蕪湖歷史文化資源,加大對渡江戰役、新四軍在蕪湖戰鬥歷程等歷史資料徵集力度和範圍,升級擴充渡江戰役第一船主題展覽,開設新四軍紀念展。講好蕪湖紅色故事,培育蕪湖在地文化,結合建黨一百周年,開展「建築可閱讀」項目。繼續推進水毀文物修繕工作。開展全市非遺資源挖掘和開發利用,鼓勵非遺傳承人和企業研發新品,在公共文化空間、旅遊景點等地融入非遺元素。持續開展非遺進景區展演展示活動,推進非遺活態傳承。做好非遺館籌備等工作。
(九)加強文旅市場監管
進一步深入推進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建立健全全市文旅市場監管長效機制。繼續採用跨部門聯動檢查合作機制和四不兩直、第三方暗訪、體檢評估等手段,加強日常監管與重要節假日、旅遊高峰期的重點督查,落實監管責任,規範市場秩序,確保市場健康有序運轉。
(十)強化安全生產工作
認真貫徹落實《安徽省文化和旅遊廳安全整治專項工作組三年行動實施方案》,進一步總結疫情防控、汛期防汛及森林防火經驗,全面梳理文旅行業風險點,健全完善安全防範應急預案和應急物資儲備保障制度,積極組織各類安全應急演練,提升應急處置和搶險救援能力。充分利用各種形式、運用多種載體,持續開展安全生產宣傳教育,提高各類人員安全意識。指導督促各文遊企業開展針對性、實效性的安全知識、規章制度和操作技能培訓工作。積極主動聯合相關部門,採取「四不兩直」和「雙隨機」方式,加強文旅行業安全排查,繼續開展旅遊包車、高風險項目、景區流量控制、出境遊安全提升等專項整治行動。繼續組織重點文旅企業年度安全述職質詢點評工作和「安全生產月」等活動。
蕪湖市文化和旅遊局
2020年11月13日